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坛经》与般若思想姚卫群在中国佛教的名宗派里,禅宗是影响较大的一宗,而且相对于其它主要佛教宗派来说,中国特色又更突出一些。这一点在学界已有共识,讨论得也较充分。然而在肯定这一点时,还要看到事情的另一方面,即禅宗虽为中国佛教宗派,中国特色较鲜明,但它仍...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佛教典籍中,《坛经》是绝无仅有的一本称作是“经”的由中国僧人撰述的佛典。根据佛教的传统,只有记叙佛祖释迦牟尼的言教的著作才能称之为“经”,佛的弟子及后代佛徒的著作只能称作是“论”,以《坛经》冠名慧能的言教,足见“六祖革命”后,中国佛教的变革风习...  相似文献   

3.
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本就“空”观、“中道”观以及“无差别”观等几个方面,对禅宗的要典《坛经》的般若思想进行了剖析,展现了最具中国化特色的佛教宗派——禅宗,虽然与印度佛教有着不可分的渊源关系,但也体现出它结合中土儒道两家思想对佛教的革新化改造。  相似文献   

4.
《中外文化交流》2010,(3):91-92
旅顺博物馆近日向学术界公开了馆藏近90年、学术界以为其佚失了的“旅博本《坛经》”的全部内容,作为佛教里唯一一部由中国人写的被尊崇为经的佛书,它的公开对禅宗史的研究将会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坛经》全名为《南宗最上大乘摩诃般若波罗蜜经六祖惠能大师干韶州大梵寺施法坛经》,是中国佛教禅宗创始者、六祖慧能的传法记录。  相似文献   

5.
众所周知,《坛经》是唯一一本由中国人写的,称为“经”的佛教典籍,可见它在中国文化中的重要地位。要对这本经典著作做出准确的阐发,实在非我个人能力所及,而且有人认为对佛教思想不能进行逻辑的分析和理解,但我认为逻辑的分析至少可以明晰地反映出理解上的错误,为正确的理解做个“反面教材”,所以我只以个人的管见,  相似文献   

6.
<正>作为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道教教义中有以报恩为重的思想,并有所谓"四恩三有"的说法,即"天地恩、君主恩、父母恩、师长恩"与"有情者、有识者、有缘者"。清代全真道龙门派的重要经典《碧苑坛经》亦有重要发挥。对此,本文拟作简要论述,以窥感恩文化在中国的历史传承及其民族特色。一、王常月与《碧苑坛经》王常月(?—1680),俗名平,法名常月,  相似文献   

7.
8.
9.
作为一部优秀的古代小说,《三国演义》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无疑是杰出的。然而,《三国演义》之所以数百年来一直深受人们的喜爱,不仅于中国堪称名,即便于世界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窃以为,首要地还是由于书中主要正面形象身上所强烈表现  相似文献   

10.
11.
老子思想的当代意义焦树安《老子》在中国哲学中,是仅次于《周易》,为历代解释和阐发最多的一部古籍。《论语》文字口语化,歧义不多;《老子》洋洋五千言,是一部“哲学诗”。历代研究《老子》者甚多,著名的注解就有数十家。从汉时河上公的《老子注》、严遵的《老子指...  相似文献   

12.
古祥 《滇中文化》2000,(3):30-30
刚跨人2000年,中央电视台一套黄金时间隆重推出22集电视连续剧《突出重围》。在看此剧之前,已看到相关的报道,说是反映军队演习的戏。说实在的,在众多的电视剧激烈竞争的今日,对军队演习而不是真枪实弹的电视剧是否能坚持看完?未免自我怀疑起来。然而,当进入其情节中,这种怀疑便不翼而飞,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振撼人心的感觉,每天晚上排除一切干扰,按时守候在电视机前看完了22集《突出重围》。  相似文献   

13.
尚俭思想的当代意义姚敏杰,张卫锋尚俭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远古先民们在长期的生产、生活实践中认识到,爱惜和节约自己创造的劳动成果,对于维持和改善生存环境是何等重要。后来,人们逐渐发现,这种节俭行为,不仅具有维持和改善生存环境的经济意义,而且具有净化和...  相似文献   

14.
王薇 《世界文化》2006,(11):41-42
一、《论语》与《圣经》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之核心——仁爱《论语》和《圣经》分别是东西方文化中的两个经典文本,它们对人类文明和思想的发展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在中国,有“半部《论语》可治天下”之说,这高度概括了《论语》在中国思想文化史上的重要地位;在西方,《圣经》是基督教的圣书,自中世纪以来,《圣经》有“惟一的书”和“书中之书”的称号,从世界文化史上看,一千多年来没有第二部书能够像它那样对西方文化产生过那么巨大而深远的影响。占据中西文化中心位置的《论语》和《圣经》,他们所倡导的伦理道德也有相似之处。《论语》是孔…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众神》是英国著名幻想文学家尼尔·盖曼的代表作,一经发表便斩获众多文学奖项。小说依托神话背景,通过后现代的叙事方式,将现实与神话、真实与虚构巧妙地融合起来,在展现美国多元文化的基础上深入揭示当代美国社会所面临的精神信仰危机。美国奇幻小说作家奥森·斯科特·卡德在《如何创作科幻小说与奇幻小说》中提到:"幻想小说其实是提供了一面透镜,让你比一般的角度更好地观察世界。"  相似文献   

16.
正李伯元的《文明小史》(60回)连载于"晚晴四大小说期刊"之一的《绣像小说》第1至56期上,这是中国第一部以"文明"为题,为"文明"写史的小说,它反映出中国维新运动时期各地区、各阶层物质和精神发生急剧变化的情况。小说像是一面哈哈镜,映照出新旧文化碰撞时官员、学子和百姓主动迎合或被动适应的扭曲形态,李伯元以反讽、狂谑手法使中国悠久的"柔远文化"变得可疑、沉重。《文明小史》开端于湖南永顺府沸反盈天的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中外文化交流》2010,(3):90-91
《当代艺术家写真展》近日于今日美术馆举办。艺术家徐聚一因主编《艺术跟踪》之便,一直对中国当代艺术家进行跟踪拍摄。几年下来留存了数十万张图片,该展作品即为从中挑选而得。徐聚一作为有着丰富视觉经验的综合艺术家,本来就对艺术家的工作与生活状态有着深切了解,更因彼此熟知,他得以深入艺术家的工作乃至生活中,从而超越“专业”摄影的局限,任意捕捉,随心抓拍,  相似文献   

18.
18世纪初,英国作家笛福著名的《鲁滨逊漂流记》问世.这部以惊险而又有趣的孤岛生活为背景的作品,充分展示了人性美的另一个侧面.从那时起,人们又不断发现出现了许多新的"鲁滨逊".  相似文献   

19.
余岂 《华夏文化》2000,(1):12-13
1996年由江西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季羡林文集》24卷,是20世纪我国人文学术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  相似文献   

20.
赵娜 《华夏文化》2007,(3):22-23
“忘记”、“遗忘”在心理学中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由于时间的变迁,主体记忆的性质程度,遗忘已故去的事情实在不足为奇,而忘记的方式亦可以不必相同,有自然的忘却和故意的忘却等等,而这些在《庄子》之中却别有滋味。或许人们多把“忘”视为《庄子》哲学中的消极表现,其实,“忘”在《庄子》中是种方式,是种境界,与其对人生真理的思考是一致的。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下庄子那个时代,以便更好地理解庄子“忘”的思想产生的原因。众所周知,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混乱的时期之一,战争纷乱不已,原有的礼乐制度、政治体制受到前所未有的毁灭性打击,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