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身在福中要知福,这是我的人生信条。因此我特别注重在班级活动中策划爱父母、爱老师、爱家乡、爱祖国等活动。建党九十周年是难得的教育契机,我把红色作为主题,以喜闻乐见的故事作为载体,历时一学期,收到了理想的效果。一、聆听故事,激发兴趣学生都爱听我讲故事。  相似文献   

2.
陈平 《教育文汇》2013,(1):42-42
小时候常听大人说,有什么样的家长就有什么样的孩子。当了老师,又常听同事们说,有什么样的老师,就有什么样的学生。是的,我带着一颗爱想像的童心,常和学生们徜徉在有趣的故事情境里,平时自己爱读爱写,我的学生们也就养成了爱读爱写、爱编爱说的好习惯。  相似文献   

3.
“没有爱便没有教育”,人们都相信这句名言。然而,真正领会它的内涵,还要靠自己的实践。 1958年,我18岁,从师范生一跃而成了小老师。当老师多神气啊!几十个学生都得听我的。可是果真“都听我的”吗?开学初的一节课上,一个学生咳嗽了,于是全班学生一起可着劲儿地咳起来。  相似文献   

4.
李伯军 《成才之路》2013,(14):15-15
很少有人关注爱的功课,因为,无法为爱打分。可是,像爱自己的孩子一样爱你的学生,让与你朝夕相处的学生体验爱,感受爱,表达爱,诠释爱,是师生一起成长日子的重要元素。最近,我细细品读《完美教室——中国百合班的故事》,俞丽萍老师以创新的教育方式把孩子转变成热爱学习的天使,以她热情的教育态度把教室变成完美、温暖的家。我为俞老师的聪明和睿智深深地  相似文献   

5.
《爱的教育》,是一本洗涤心灵的书籍。亲子之爱,师生之情,朋友之谊,乡国之恋……这部小说所蕴含的那种深厚、浓郁的情感力量,震撼心灵。掩卷而思,我的眼前不时浮现出《盲童》一文中安利柯和他的代课老师。这位老师曾经在盲校教书,他对一个眼睛上缚着绷带的学生深情地说道,“要注意眼睛!我的孩子啊!”“我的孩子啊”,一句简单的问候,饱含着老师对学生的多少的爱呀!不难发现老师已把学生当作自己的孩子,这种关心发自内心,这种情感是那样的自然!我被浓浓的师爱感动了,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学生。不,我的孩子们!  相似文献   

6.
<正>班主任有许多基本技能,善于讲故事就是其中之一。第一,把自己放进故事里讲自己的故事肯定就把自己放进故事里了。所以,我一直主张班主任要善于给学生讲自己的故事。老师给孩子们讲自己当孩子时的故事,最能引起孩子们的兴趣和共鸣——每次我给孩子们讲我学生时代的故  相似文献   

7.
做班主任,无论多爱自己的学生,我们都不能否认,每个班里都有一些看似没有优点的“问题学生”让我们心生厌恶之情,以致对这些学生的教育走进死胡同。其结果是师生关系逐渐恶化,学生或自暴自弃,或与老师公然对抗,甚至会做出极端的事情。经常会有老师说,我也是人,我凭什么要容忍他那样的行为啊。的确,我们不需要容忍,但是需要接纳。对老师来说,我们有自己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8.
同学们爱听故事,爱讲故事,但不一定爱写故事。敬爱的贾志敏老师小时候听了"外婆的外婆讲的故事",深受启发,记在心里,现在写下来,就是一篇生动的美文。我们不妨学学贾老师,也写写你听到的故事,让大家分享你的快乐。有一个故事,是我外婆告诉我的,它已经很古老了,是外婆的外婆当初讲给外婆听的。今天,贾老师要把这个故事说给各位同学听,希望你们从中明白一个道理。  相似文献   

9.
孩子都爱听故事,我6岁的儿字也不例外。。一天儿子紧缠着我不放,我又苦于没有新故事时,丈夫急中生智,讲了他自己小时候的故事,哪知儿子听得津津有味。几天后,儿子竟能把这个故事绘声绘色地讲给别的小朋友听,面对此事,我顿生感悟。  相似文献   

10.
学生违纪,老师把他带到办公室批评教育,但学生不服且不把批评当一回事。老师心里清楚自己的教育苍白无力但仍想表现得尽心尽力,权当对自己有个交代。过后学生依然故我,老师无奈也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内心里却对学生的种种行为很不满且不喜欢他们。我认为这是一种畸形的师生关系——溺而不爱。"溺"是指老师对学生行为的放任甚至放纵;  相似文献   

11.
我是个爱顶撞、爱强词夺理、爱直话直说的学生,给许多老师带来了不少麻烦或尴尬的场面,一点儿也不像个知书达理的小女生。可我打心眼儿里想说,当老师可真不容易。要上书堂,下厨房;不但要教育好自己的孩子,还要教育好自己的学生;既要照顾好家,又要教好课,哎呀,其中的酸甜苦辣,只  相似文献   

12.
孔祥立 《课外阅读》2011,(9):331-331
最近几年我一直担任六年级的班主任。一次班会过后,我听见几个学生在私下里议论:“咱们的事怎么老师都知道,他真是我们肚子里的蛔虫啊!”这个称谓虽然不雅,但我听了后并不反感。这表明老师在学生的心目中还是蛮神通的。作为班主任要想把班级工作做好,就必须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的喜怒哀乐,及时为学生排忧解难,让学生放下包袱,快乐成长。  相似文献   

13.
赵德 《山东教育》2003,(13):1-1
写下这个题目,我也觉得特别沉重。一直认为教育的最根本原则是爱,是尊重,是宽容,是平等,可是在我的教育生涯中,我看到了许许多多的包括我在内的“教育统治者”,他们不仅仅要统治孩子的思想、行为、情感,甚至要把自己的观念和好恶都灌输到孩子的灵魂和血液里。不感兴趣的东西硬着头皮学,不愿听的课硬着头皮听,不愿说的话必须说,不做“出格”的事,不准说“出格”的话,不准有“出格”的想法,不准给班级“抹黑”……教条式的条文、机械化的管理、急功近利的办学指导思想,都把我们自觉不自觉地埋进了教育的怪圈之中,而且不知觉醒,沦为了鲁迅笔下…  相似文献   

14.
我曾经在师大附中工作,给我一些在思想教育理念上的启发,即教育工作者必须有两条信念,一条是"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另一条是"没有兴趣就没有学习"。我们现在的父母,我们的老师都爱学生,但是我感觉很多老师、很多家长不知道怎么去爱。爱学生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学生,父母爱孩子最主要的是要理解孩子,要相信孩子,同时要和孩  相似文献   

15.
学生小胡,抽烟、赌博、偷窃样样都会,学校批评教育过他几次,但总不见效。一天下午,我正在办公室批改作业,一位教师急急忙忙地跑进来告诉我说: “快去看看吧,小胡刚才又从人家工厂里鬼鬼祟祟地夹了一包东西出来,准是又偷了什么……”我一听小胡又偷了人家东西,肺都要气炸了。当老师的,眼看着自己的学生做坏事,眼看着自己一次次苦口婆心的批评教育无济于事,是多么痛心啊!  相似文献   

16.
我不喜欢什么样的学生?这不是个问题,因为作为一名教师,在大学里接受相关教育理念的时候,我们已经被告知:爱你的学生———爱都爱了,还能不喜欢吗?尽管没有爱与不爱的权利,但还可以在心里选择喜欢的市场分配份额。在一般人看来,老师总是以分数为衡量标准来区分自己的喜厌之情,其实不然。有些学生学习成绩很好,可是情感很冷漠,老师上课的时候自己做自己的东西,看别的书籍,根本就不理会老师所讲的内容,自以为是,不把老师当回事。他认为自己所取得的一切成绩都是因为自己的天才,而并非老师的教育,并自恃成绩好,故意和老师唱对台戏,刁难老师,以…  相似文献   

17.
我热爱《湖南教育》。她的内容美不胜收。覃申媛老师的事迹多么感人啊!她把全部的爱奉献给了孩子们。吕敬先老师的钻研精神多么动人啊!她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小学语文教改之中。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多么迷人啊!她把孩子们带入到一个文道统一的美好境界。还有同行们很多很好的教学经验、先进教法,真使我目不暇接。看看别人,想想自己,总觉得不足。我想做覃申媛那样的妈妈老师,想具有  相似文献   

18.
普天之下,不爱学生的老师屈指可数。爱学生的老师却爱得辛苦。可学生并不因得到师爱而感到幸福,更不因得到师爱而心存感激。老师抱怨:"我把一颗心都掏给学生了,可学生却不领情","我可是为了学生好啊","难道我爱错了吗"。  相似文献   

19.
教育智慧是在教育过程中自然生成的,教育智慧必定出自善良的心,出自教师对教育、对学生真诚的爱意。 每次上完课,我都要挑选学生的优秀作业。孩子们总是围在我身边,急切地问我:“老师,有我的吗?有我的吗?”是呀,优秀作业代表着荣誉,听着老师、同学、家长的夸奖。谁不盼着自己的作品被展出呢?  相似文献   

20.
1988年,我师范毕业,怀着满腔热情走上了我强考及格,通过2002年的中考,顺利地升入高中。渴望已久的讲台,开始了我与学生之间的故事。对汤勇的进步,我写下了自己的体会:“作为老故事一:用老师的真爱去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师要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对于闲散的、厌学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技巧的全部的像汤勇一样的学生,我们只有永不放弃对他们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爱护教育对象。”是的,没有爱,就教育,把爱化作涓涓细流,去滋润、去灌溉那片心灵没有教育。我对学生真诚的爱,引导我走进学生丰的土地,学生心灵的沃土上就一定会生长出参天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