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师范院校在培养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人才的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两种人才培养模式的碰撞和交流。比较两种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区别与联系,找到各自的发展方向,突出自身的专业特色,实现师范专业和非师范专业的补充交流,才能发挥师范院校在师范专业发展上的优势,加速非师范专业的发展进程。  相似文献   

3.
4.
教师专业发展学校(PDS)是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中小学为基地,大学和中小学共同合作研究解决教育教学问题,从事教师教育,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学校,也是一种新型的教师培养模式。汕头职院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借鉴该模式,开展了学前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基于建立教师专业发展学校平台省级教改项目的研究,并提出了实施基于建立PDS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五个方面的路径。  相似文献   

5.
为了了解职业师范院校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学习策略水平现状,运用学习策略量表LASSI,于2011年11月对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了随机问卷调查,并用SPSS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分析。调查发现,该专业学生的总体学习策略水平较高,但年级差异性十分明显。要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需要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将考试策略渗透到学习过程中等。  相似文献   

6.
创新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模式是推进专业内涵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实现职业精神与技术技能高度融合培养目标的有效途径。本研究结合学校实际,从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重构、全程实践教学模式构建、多元评价模式建立和人才培养机制创新等方面提出了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具体对策。  相似文献   

7.
实现人才培养目标,必须有明确的培养规格和科学的培养模式。本文在概述师范专科学校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规格的基础上,提出了“双合型”人才培养模式,并探讨了实现培养模式的途径、方法和措施。  相似文献   

8.
学前教育的特点决定了学前师资的培养要以复合型为导向,以应用性为根本。通过对人才培养模式的内涵进行解析,从培养目标、课程结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教学条件等方面提出具体培养措施,以构建高师学前教育专业复合型应用性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9.
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一直以来就是学前教育专业教师的研究重点。以问卷调查的形式分析当前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在职业能力上存在的问题,并通过问卷分析的形式探索其解决路径。  相似文献   

10.
师范专业认证是衡量高校师范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指标,对指导地方综合性大学教师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具有重要意义。立足师范认证的核心理念,结合宁波大学地理科学(师范)的专业现状,提出“1234”新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并在此基础上,对通识课程、专业课程、教师教育课程、综合实践课程等教育平台的建设和改革进行了探讨:以区域综合为特点,打造通识课程平台;以学生兴趣为导向,搭造专业课程平台;以师范性为中心,打造教师教育课程中心;以实践教学资源为依托,搭建综合实践课程平台。通过构建一套完整的评价与持续改进体系,以期为师范认证背景下的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滨 《西部素质教育》2019,(11):14-15,18
文章以吉安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专业为例,首先阐述了区域文化的内涵及区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必要性,然后分析了区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现状,最后提出了区域文化融入高职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路径。  相似文献   

12.
学前教育专业是我国学前教育事业得以健康发展的关键,是培养学前教育人才的重要场所。然而民办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的过程中,存在着培养目标、培养机制、课程体系、培养规格等层面的问题,严重影响到高职院校在学前教育领域中的价值彰显。为此重构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规范人才培养规格、优化课程体系,为民办高职院校提升学前教育人才培养质量提供支持,推动我国民办高职院校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14.
以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文秘专业为例,通过制订"基本技能+职业技能+素质拓展"的人才培养目标,将职业、行业、实践和企业等要素融入教育教学当中,以提升学生的职业能力为根本出发点,不断探索创新文秘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15.
当前学前教育逐渐受到人们的热切关注,学前教育事业也迅速发展起来。探究创新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对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优秀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论文针对当前高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进行剖析,并从课程体系、理念及培养机制等方面对高专学前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16.
梁永怀 《文教资料》2012,(17):108-109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为国家和社会承担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但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加以改革。在充分考虑办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发展实际,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应该构建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上应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重实践";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要实现"三对接";模式运行上要有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7.
高师院校非师范专业为国家和社会承担了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任务,但其人才培养模式存在诸多问题,需加以改革。在充分考虑高师院校办学现状的基础上,结合高师院校自身发展实际,其非师范专业应该构建综合型人才培养模式,特征上应体现“厚基础、宽口径、有特色、重实践”;培养目标、内容和方法上要实现“三对接”;模式运行上要有相关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8.
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人才是我国建设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基础。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劳动与社会保障专业注重人文素养的培养、实训技能课、分层分类管理、项目驱动等方面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该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9.
龙海军 《高教论坛》2013,(11):61-63
社会需求的转变使得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革新成为必然。基于社会需求转变,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应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转变为培养职业经理人。为适应职业经理人胜任力各维度和要素的培养,文章从课程体系调整、教学方法改进、人才培养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等方面探讨了吉首大学基于职业经理人培养的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相似文献   

20.
黄舒涵 《科教导刊》2023,(24):74-76
文章聚焦高职院校的学前教育专业,在师范专业认证标准下对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师德培养的发展与价值进行分析,给出五条培养路径,分别是注重课程设置,培养师德意识;关注实践教学,培养责任意识;树立教师榜样,形成积极影响;激发学生参与,提升主动能力;利用社会实践,树立价值观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