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传统的阅读教学中,先是“满堂灌”的讲授式.学生基本上是听老师滔滔滔不绝地讲.从作家到标题.从写作背景到段落层次,从中心思想到写作特色。后来有了“启发式”.体现了教学活动中学生的主动参与研讨,教师向学生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一个个匆匆“思考”,然后教师请学生做答.有些问题是非常简单的,根本不用思考;有些问题又非常难,否则是学生根本不感兴趣的,  相似文献   

2.
最近,我昕了一位教师的“几何知识”复习课,他设计的判断练习题之一,就是“长方体的六个面一定都是长方形”对吗?当时课堂上学生的看法不一致,这时老师就“尊重”多数学生的意见,“一锤定音”——“错”!其理由是:有时可能有两个相对面是正方形。过后,我与其他老师谈及到了这个问题,可有些老师的看法也与上面提到的那位教者一样,书上明明  相似文献   

3.
刘钟妍 《考试周刊》2011,(63):116-117
在教育改革的浪潮中明确确立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而在这种传统教育理念向现代教育理念过渡的时代.教师有些彷徨,对课堂的控制也显得犹豫。而在职业教育中经常会听到有些老师这样抱怨:“让学生讨论某个问题,可是参与的人很少,都等着别人回答,而自己不去思考。”“课越来越难上,讲课根本没人听,都存下面说话,乱哄哄的。”  相似文献   

4.
一、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l老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少在课堂教学中,老师是课堂的主导,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主导”和“主体”一字之差,却有不同的意义,老师要引导学生的学习,老师的“主导”要以学生的主体为依托。现在的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往往教师讲解过多,学生思考少,学生就失去了自主思考的意愿,等着老师的讲解。  相似文献   

5.
课堂提问在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因为一节语文课的优劣成败,与教师能否成功地诱导学生发现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有着密切的关系。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出现了不少提问的误区。如:有些教师喜欢问“是不是”“好不好”“对不对”等,提问过于简单,没有思考价值;有些教师一开篇就问学生“课文写的是什么?”“写作特色是什么?”提出的问题空泛、难度大,让学生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有些教师提问过于急于求成,发问后还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思考时间就要求立刻作答,这样只会压抑学生的思维训练。那么,如何设置课堂教学中的提问呢?本文结合自己的教…  相似文献   

6.
语文教学,往简单处说,就是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我们常常埋怨学生:不善于倾听,不喜欢读书,说话不连贯,作文不通顺。其实,这些毛病在我们有些语文教师身上也能找到影子。从某种程度上说,学生身上的这些毛病是从教师那儿“习得”的,是被教老师传染的。症状一:不倾听浮躁俗气课堂上常见到这样的镜头:学生回答问题,当回答得结结巴巴,不流畅;或是声音小,听不清;抑或“不按套路出牌”,答不到“点子上”时,教师便眉头皱起,一个手势示意学生坐下。有些学生还处于思考状态,教师就迫不及待地转移“目标”,甚至干脆越俎代庖。这样做,给学生造成的印…  相似文献   

7.
一、让学生议论纷纷、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1.要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教师提出一些问题以后,学生一时答不上来,这是正常现象。教师要从发展学生智力考虑.给学生留出思考时间,最少要一分钟。教师不要在提出问题以后见没人举手,就着急,就发火。学生这时正在动脑,他们需要时间。这时课堂会出现一时沉默。教师如果看到沉默就发急,学生思维被迫中断,是十分可惜的。学生为了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要进行一番艰苦的脑力劳动,要从具体到抽象,要组织自己的语言。选择词汇,从理解到表达。在这个过程中,有不少错综复杂的问题在学生脑子里转。在这艰苦  相似文献   

8.
周清阳 《教师》2013,(4):47-47
一、当前课堂提问的现状1.提问随意性较大提问是许多教师课堂教学中的“常规武器”。可有不少教师课前不精心钻研教材,不能根据学生实际预设问题,上起课来,经常随意提问。这些随意性的问题,有些过于简单,学生不用思考就可随口回答;有些问题又过于深奥,使课堂出现冷场,打击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在教学“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时,一位老师先引导学生初步了解伏尔泰的形象之后,继续发问:“伏尔泰的形象有什么时代意义?”  相似文献   

9.
“金属为什么会导电呢?”“金属一般都是固体,而水银为什么不是呢?”“我还想知道金属都会生锈吗?”“有些食品里含铁,我们要不要吃铁呢?”探究活动始于问题,在科学教学中我们提倡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尤其鼓励学生提出好问题。而当孩子们提出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时,如果老师只是草率处理,很可能扼杀学生的好奇心,使得他们的思考到此为止。那么我们到底应该采取怎样的方式呢?1承认自己的不足在课堂上,学生往往会问到教师知识的盲点。这时我们可以很坦率地对学生说:对不起,这个问题老师也不清楚。你不必担心这样做会引起学生的嘲笑,相反它能让学…  相似文献   

10.
做课堂笔记是学生学习过程中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也是培养学生“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但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老师一般不注重对学生课堂笔记的指导,致使学生记笔记不得要领,影响了教学效果。表现在:一是有些学生根本不做笔记。这部分学生一般是成绩极不理想,不愿动笔,能听懂就万事大吉。二是盲目做笔记。这部分学生的笔记主次不清,详略不明,像记流水帐。三是单一的答案式笔记。有些学生的笔记不是记录老师解答问题的方法,而是抄答案,抄结论,成了备忘录……以上是教学中学生课堂笔记普遍存在的问题,并不同程度地负面影响着…  相似文献   

11.
“生命写作”是王君老师早年“青春语文”教学理念中提到的作文教学理念,包括阅读、写作、生活三个方面,为教师指导学生写作提供了许多借鉴经验,具有极大的指导意义。并创造性地回答了教师应该如何教写作,学生如何学会写作的问题,其教学理念强调通过“生命写作”,唤醒学生的写作激情与生活激情。而初中阶段作为学生学习写作的关键时期,教师应该如何借鉴王君“生命写作”教学理念促进初中生写作课堂的发展,这也是语文教育发展领域较为关注的一点。对此,本文力求通过分析“生命写作”的教学启示,从而探索出“生命写作”在初中语文写作课堂中的具体实践路径。  相似文献   

12.
赵永富 《教育文汇》2004,(11):20-20
随着社会发展、科技进步,当代的学生除了从课本上学到知识外,还在生活中博闻广见。因此,他们的思路开阔、反应敏捷,能就一个问题连锁反应,一口气问出几个“为什么”,往往让老师难以招架。有些教师在课堂上遇到这类情况,就认为是学生“起哄、捣乱”,扰乱了教学秩序。  相似文献   

13.
周二下午都是我们学校的教研活动时间.多媒体教室里,上课教师神采奕奕,课堂如行云流水.上课教师引导学生带着问题进行默读,课堂上安静得出奇.可就在这时,一声响亮的“郭老师”打破了整个教室的宁静,所有听课教师和学生都不约而同地扭过头来.  相似文献   

14.
孙世杰先生最近提出,语文教师要“慎用‘下水’文章示范”(见《中国教师报》2003年4月16日)。理由是“有的老师在课堂上所诵读的‘下水’示范作文,由于水平实在有限,对课堂产生了不小的负面影响”。我读后有些不同的想法,写出来与孙老师商榷。语文教师为什么要“下水”?一般的说法是给学生练习写作“做个样子”。“一个人学习语文从模仿开始,而且一直在模仿,不仅模仿书上念的,也模仿周围一切人说的和写的。教师是学生模仿的对象。”(吕叔湘《关于语文教学的两点基本认识》)正因为这样,为学生“下水”是语文教师的神圣职责。著名特级教师于漪…  相似文献   

15.
[问题呈现]案例一:《在仙台》中的“颇受优待”内涵较深,学生在阅读中提出了不解,教师告诉他们:只要认真读读课文,自然就理解了。于是,学生根据教师的要求,一遍又一遍地阅读课文。然后教者作引导交流,学生渐渐地似乎有些“理解”了,这时一学生又提出:“老师,反正我觉得,鲁迅在仙台吃着难以下咽的芋梗汤,住处蚊子又很多,根本说不上什么优待。”教师有些不耐烦了,生气地说:“这是你的看法!其他同学都认为是优待。”那学生满脸通红,委屈地低下了头。案例二《:凡卡》阅读的最后质疑阶段,一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凡卡写信用的墨水、钢笔、白纸…  相似文献   

16.
关于写作教学,前人早有“放”与“收”的论述.从学生写作的角度讲我们鼓励学生先写“放胆文”,再写“小心文”.写作课堂是师生交流写作思想的重要场所,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到学生写作的每一个细节.因此从教师教学的角度讲,语文教师在写作教学课上也应处理好“放胆教”与“小心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与,而在相机诱导.必.令学生运其才智,勤其练习.领悟之源广开,纯熟之功弥深,乃为善教者也.”教师课堂提问时,有些难度大,而又必须让学生理解的问题,学生回答时可能会“卡壳”.这时教师不应急于包办代替,可用事先准备好的辅助性问题给学生搭桥铺路,化难为易.如教《晏子使楚》,老师问:第二  相似文献   

18.
有句话叫“童言无忌”,教学中,我们也经常遇上有些学生提出一些“傻问题、怪想法”,弄得教师一时难以回答,甚至尴尬。有的教师借提问离教学内容太远而置若罔闻;有的教师干脆付之以笑“傻头傻脑”,而有问不答;有的老师认为学生是在扰乱课堂,而责骂学生;往往使提问的学生感到失望。甚至质疑自己,“老师,我说错了吗”?对此,笔者认为: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在课堂中提出的“傻问题、怪想法”,正确引导“对症下药”,既不能回避问题,敷衍了  相似文献   

19.
相同教材中的一同段话,不同的老师教起来,在课堂上体现的“价值”却迥然不同,由此引发了笔者对教材特性的思考。在研讨“教材观的反审与新认”这一问题时,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区培民副教授从人教社高中语文必修本第一册《我与地坛》(作者:史铁生)这篇课文中抽出一段话,请听课的老师(多为有多年教学经历的一线教师)当场登台,展示自己课堂上对此教材的处理,六位老师的即兴“表演”成了教师教材观的活生生的研究案例。“教材”如下:四百多年里,它一面剥蚀了古殿檐头浮夸的琉璃,淡褪了门壁上炫耀的朱红,坍记了一段段高墙又散落了玉砌雕栏,祭坛四周的老柏树愈见苍幽,到处的野草荒藤也都茂盛得自在坦荡。老师1和老师4对教材特性的认识有些相似。老师1用“这段话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引发学生思考此处的语言之美,很显然,教材成了语文知识的载体,教教材就是教学生知识。老师4用课堂上老师的“套路”提问“:这段话写哪些景?这些景有什么特点?说话者有何感情?你写这段话想表达何种感情?”这四个问题侧重引发学生掌握借景抒情的知识,提问虽有启发学生思考的作用,但提问的方式太老套,答案也是惟一的、预设的。教师俯瞰文本,情感没有沉浸于文本之中,当然也难激发学生产...  相似文献   

20.
随着新课标的诞生 ,林林总总的作文教学创新也应运而生 ,这对于工作在一线的老师来说无疑是一种福音。但“乱花渐欲迷人眼” ,热闹非凡的场面倒叫人有些无所适从了。对此 ,笔者想就作文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问题略陈管见。实际上 ,作为写作教学无论怎么变更 ,总需要抓住教学的几个基本点 ,即老师、学生、课堂、生活。教师要明确自己的定位 :在课堂中 ,是学者 ,是示范者 ,是评判者 ,是反馈者 ;在生活中的定位 ,是朋友 ,是感悟者 ,是创造者 ,是引路人。教师应将学生的课堂学习与生活巧妙的纽结起来 ,既要在生活中引导其感受体悟 ,从生活中撷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