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对明中叶后文学思潮进行了述评,指出内部分化是每一思潮走向泯灭的主要原因,而且每种思潮内部的复古与性灵相交融是与当时社会政治复古和流行的左派王学有一定关系的.  相似文献   

2.
明中叶,在文坛和思想界,几乎同时出现了以前七子为首的文学复古运动和王守仁的"阳明心学",代表了当时"张扬主体、反理倡情"进步思潮的两种表现形态,他们在复兴古学的口号下,对文学和哲学进行了新变,成为明代最受学界瞩目的现象。在此后的一百年中,彼此发展几经起伏,两者之间的关系也经历了和衷共济、并驾齐驱、改弦易辙几个阶段,呈现为一种错综复杂的格局。  相似文献   

3.
董其昌受明中叶文学思潮的影响主要是通过其老师莫如忠.其中莫如忠与唐宋派的关系密切,使得莫如忠的文学主张与唐宋派一致.因此,董其昌虽然身处晚明,但在对待唐宋派与"后七子"的文学分歧时,始终恪守着唐宋派的文学思想.  相似文献   

4.
论词场才子之曲与明中叶散曲之复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明中叶散曲的复兴,并非如诸论家所言是康海、王九思等北派曲家在前,而是陈铎、王磐、唐寅等南派曲家在前,正是这些词场才子在成化、弘治年间的散曲创作最先促进了明中叶散曲的复兴。他们的散曲作品多属词场应歌之曲,内容以闺情与艳情为主,市井气息较浓,在很大程度上属于青楼文学。词场才子之曲之所以在成、弘时期的江南一带兴起,与时代思潮的变化和竞逐繁华奢靡的社会风气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5.
习见的各类文学史及相关论著中均将归有光划入唐宋派,但历史上对这一问题曾有过不同说法。从归有光的交往、文学主张及创作风格等方面去考察,很难得出归有光是唐宋派的结论。钱谦益过分夸大归有光与七子派的矛盾,有意淡化归氏与唐宋派之间的本质差异,此类误导应予澄清。  相似文献   

6.
唐寅的豫章之行是他人生经历中的一大政治事件,关于此行,学界尚未作深入研究。文章对此作了详细考辨,力图展现唐寅去宁王府的原委、在宁王府的所作所为以及离开宁王府的经过;分析唐寅去宁王府前后的心态,并探讨此行对唐寅所产生的影响。宁王发动叛乱后,唐寅因此行陷入名节之痛,从而彻底放弃了立言之想。  相似文献   

7.
王阳明是中国哲学发展史上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的思想不仅在哲学领域具有重大意义,对其他艺术门类也产生了重要影响。文章着重阐述阳明心学在文学方面对明代中期文学流派唐宋派的影响。阳明思想是很复杂的,文章选择了与唐宋派创作理论联系密切的几个思想要点进行论述。唐宋派与王学后人都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他们对心学理论是持赞赏态度的,他们后期的文学创作理论与阳明心学的某些思想的精神内核一致。  相似文献   

8.
在明代中期诗坛崇尚盛唐诗风的大背景下,杨慎的六朝诗论显得特立独行。他的六朝诗学观在溯源六朝与唯唐是尊的诗学取径上及"性情"与"格调"统一的问题上与明中期主流诗论明显不同。分析其间原因,杨慎的诗学主张——崇尚六朝,不仅是为了革除时弊,还与其被贬云南所造成的心灵创伤有关。  相似文献   

9.
关于唐寅科场案,历来众说纷纭。文章通过对官史、私史、笔记、诗文书画的考查以及充分的逻辑论证,揭示了唐寅科场案的真相:徐经和唐寅没有贿赂程敏政而获得试题,华昶的参劾也是依据本身职责作出的。  相似文献   

10.
惠佳俞 《文教资料》2012,(33):28-30
唐寅,字伯虎,一字子畏。苏州吴县人。唐明代著名书画家、诗人。唐寅的诗风别具一格.自成一派,艺术风格多变,读其诗,可以发现唐寅笔下的花卉和明月是两个比较常见的意象,分析这两个意象,发现其中寄予着唐寅的志向.含蓄地将心中块垒郁勃之气抒发出来。  相似文献   

11.
聚居于漠北草原的回纥民族一度兴起发展,与唐王朝的由盛转衰形成对比。在唐朝与回纥民族交往过程中,各自均经历了盛衰的发展过程,但彼此之间仍始终保持着密切的交往。唐朝与回纥之间的交往,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均有具体表现。文章从以上几个方面看唐朝与回纥的交往,分析其民族关系。  相似文献   

12.
明代的官方哲学是理学,理学对思想界统治严密之时,文学的内容与形式受到理学思想的直接或间接的渗透乃至规范。汤显祖身处反理学思潮兴盛的中晚明,以“至情论”为中心的汤氏戏曲观强调了人的情感和自然欲望,这与明代中晚期出现的反理学思潮是相一致的。  相似文献   

13.
罗隐是晚唐一位重要的现实主义诗人,其咏史诗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或借古讽今,或借史写心,立意新颖,讽刺尖锐,艺术特征鲜明。罗隐的咏史诗成为其反映和表现唐末社会现实生活的重要艺术手段与途径,受到历代诗评家的褒赞。  相似文献   

14.
唐代关中地区的农业在秦汉农业大开发的基础上继续向前发展.农业开发促进了关中地区城市环境的改善,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但也引起了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探讨唐代关中农业开发情况与生态环境变化之间的关系,可以为当前的西部大开发提供历史依据和借鉴,实现社会和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明朝与朝鲜半岛高丽和朝鲜王朝之间交通路线经历过从海路、陆路和海陆并用到洪武二十年以后完全走陆路的变化过程 ,这个过程受到双方关系变化的影响。正统以后 ,双方又为是否改变东八站驿路 ,进行多次交涉 ,最后 ,以明朝加强东八站建设而告结束  相似文献   

16.
明末以来乃至于整个17世纪,由于中央集权制与君主独裁制经历了一个由危机、衰败、灭亡,再重组、整合、强化的过程,这种政治上的“天崩地裂”,同时带给学术界一种新景象:怀疑、蔑视主流意识形态,对传统的价值系统表现出大胆的创新与叛逆。而这一时期这种创新与叛逆的最早、最典型代表便是李贽。李贽以他独有的学识、经历与性格,对孔子的是非观、理学的道德标准提出了质疑和批判。其影响力进入17世纪,以至于像顾炎武、王夫之类的顶级大师也视之为“洪水猛兽”,可见其对推进当时的创新叛逆思潮有不容忽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明代中后期,戏曲界有着一股新的动向,即掀起了影射讥刺之风。影射讥刺类剧作的创作缘起不一而足:有因个人恩怨而作;有因受人打压不平而作;有因针对某人的丑恶行为而作;有因党争而作等。而这股影射讥刺之风,对中晚明的戏曲产生了重大影响:如阻碍戏曲的创作进程、毁坏成果,但同时又促进戏曲的创作,甚至使戏曲的创作缘起及过程带上了浓厚的商业化色彩。  相似文献   

18.
“元诗四大家”之一的杨载是闽地宗唐诗学的重要开创者,其客观上为元明时期的闽地构建了从“杨载——杜本——蓝仁、蓝智——明代闽派”的内在师承体系;尤其在地域山水诗的创作上,这种传承关系表现得尤为突出。  相似文献   

19.
明末瞽人唐汝询选解唐诗,勒为一书,是为《唐诗解》。其所选受高榛《唐诗正声》及李攀龙《唐诗选》的影响,试图整合高、李二选之长,选出“于唐诗或庶几矣”之选本,然而在实际操作中却仍表现出明代“尊尚盛唐”的主流选诗倾向。然究其选诗标准的生成,则与明末唐诗选本的时代评判有着重大关系。而其诗学理论则上祧严羽、杨士弘,近尊高榛、李攀龙,展现出一条明显的沿袭轨迹。  相似文献   

20.
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由发生、发展而至昌盛的时期,正是洛学的兴起和传承时期,这两种文化现象的发展过程在时间上的不谋而合,使洛学传承与古代通俗小说的创作倾向发生了特定的联系.通过对洛学传承的中兴期、叛逆期和复兴期的文化精神折射于明代通俗小说的考察和研究,明确了古代通俗小说创作倾向与洛学传承之间的相互作用与不同程度、不同方式的影响,归纳和总结了洛学与小说发展、与小说思想发展有关的规律,揭示了儒家文化传统对中国古代小说创作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