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从体育教学中教师与教材、教师与学生、教师和学生与教材、学生与教材的主客体关系进行深入的分析,以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2.
教学过程是由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及教学方式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到底谁为主体、谁为客体,主客体之间又是怎样的关系,是本文试图阐述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谈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主客体的地位及其关系的确定问题,目前在我国教育界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主客体概念,对于澄清师生主客体关系研究中的混乱,使其沿着科学的轨道深化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关于教学中的师生地位问题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教学中,师生角色的定位影响着教学的根本出发点,也就影响着教学的质量。因此,如何处理好教学中的师生地位问题,一直是教学史上一个主要的理论与实践的问题。长期以来,因为人们局限于“非此即彼”或“厚此薄彼”的两难选择之中,所以导致了教学始终无力冲破教学效果不佳的困境。鉴于此,站在新时代的高度重新认识教学中师生的地位问题,为获得最佳教学效果提供可靠的理论依据和指导,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一、关于世界教学史上的“教师中心说”与“学生中心说”   教学中师生地位问题,在世界教学史上曾出现过两种片面性。以赫尔巴…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确立划分教育要素的标准入手,对“教育的基本要素是学生和教育资料两个要素”的观点进行了分析,进而指出在确立学生教育的主体时,决不能否定教师的主体地位。  相似文献   

6.
德育是一种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在德育活动中,主体是以形成受教育者一定水平的思想品德为目标的人,包括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客体是进入德育认识和实践的领域,为教育者和受教者共同关注并进行改造的特定对象,即受教育者的思想品德.德育主客体之间遵循着四个方面的关系:实践关系、认识关系、价值关系和审美关系.  相似文献   

7.
教师和学生都是教学活动的主体 ,教师是“教”的主体 ,学生是“学”的主体 ;“教”的客体是所教的对象(学生 )和所教的内容 (知识 ) ,“学”的客体是所学的亦即教师所传播的知识内容。教学质量的提高 ,素质教育的实施 ,主要应靠教师的主观努力  相似文献   

8.
谈师生的主客体关系与主体性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主客体的地位及其关系的确定问题 ,目前在我国教育界还没有一致的结论。但是 ,正确地理解和运用主客体概念 ,对于澄清师生主客体关系研究中的混乱 ,使其沿着科学的轨道深化与发展 ,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对于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一直是中外教育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本文根据自己多年的教学实践,就此谈一点粗浅的认识,与同行们商讨。一、对几种关于教师与学生主客体关系的评述1、教师中心说。传统的教育理论,包括中外传统教育理论,都把教师置于教学过程中的至高无上的地位,是整  相似文献   

10.
一 我国教育理论界对教育主体有四种不同的认识。“1.指教育者,主要是教师。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受教育者施教,以自身的活动与影响引起和促进受教育者的身心的发展,教师在教育活动中发挥主导作用。2.指受教育者。学生在教育过程中不是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有其主观能动性,教师不过是指导者、辅导者。3.指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二者都是有主体意识的人,在教育与教学活动中都有自己认识与作用的客体,二者都是主体,同时又互为认识的客体。这两个主体在教育活动中的地位与作用有层次上的不同。”①4.教育主体“指有意识地认识…  相似文献   

11.
文燕清 《家教世界》2012,(16):82-83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到来,提高大学教学质量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教师与学生作为大学教学活动的最基本因素,发挥并处理好二者之间的关系是提高大学教学质量的前提。  相似文献   

12.
教师与学生在教学过程中谁为主体谁为客体,二者的主客体关系问题始终是中外教育界争论的问题,至今尚无定论。正确认识和评价教师和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客体关系,确定各自在教学中所处的地位,不仅有助于现代教育理论的构建和发展,而且对充分发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将起到重要的指导作用。那么,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存在着怎样的关系呢?让我们先来考察一下有关这~问题的几种不同观点。一、几种师生主客体关系认识的回顾回顾关于教师和学生主客体关系的种种认识,大体上有这样四种观点:“教师中心说”、“学生中心…  相似文献   

13.
本文在文献调研的基础上 ,总结了关于教师和学生关系的七种观点 ,并分析了尚未解决的问题。通过对教师劳动特点的分析以及对教师和学生的同一性和差异性的研究 ,在借鉴前人观点的基础上 ,综合形成并论证了一个较为全面的关于教师和学生关系的观点。本文通过对教学过程的分析 ,提出了“教师教的活动和学生学的活动不是一个同一的过程”的观点。并把大家关注教学过程的视线从单纯的课堂教学扩展至课外与课堂的统一过程中去。这样 ,教师的角色也就将从单纯的“传授者”而发生很大的转变 ,教师的素质将会是未来教育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师生冲突的再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师生冲突是教育教学的互动形式之一。冲突的程度不同,其表现形式与产生的社会效应就不一样。适度的师生冲突不仅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具有一定的正向功能。  相似文献   

15.
教师主体派生性初探--对教学中师生关系的再认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文章在分析我国师生关系争论的基础上,提出了派生主体观,认为教师主体属于派生主体,具有派生性。从知识观、目的观、教学观、文化观等方面探讨了教师主体派生性的理论依据及主要表现。  相似文献   

16.
随着新型师生关系的建立和外语教学观念的更新 ,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也有了新的内涵。充分认识学生在英语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对发掘学生的学习潜能 ,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提高英语教学质量有着重要的意义。一、确定学生地位的依据随着心理语言学的发展 ,人们开始研究影响外语学习的内部因素——学习者的学习模式。这显示了外语教学法从“怎样教”到“怎样学”的重心转移。那么 ,学生究竟应当如何学呢 ?要弄清这一问题 ,必须首先弄清楚英语学习者的特点。研究表明 ,英语学习者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1.英语学习者在“语言学能”方…  相似文献   

17.
以往关于师生关系的单一主体认识存在明显的片面性,教育教学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帮助下构建自身素质结构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因此关于师生关系的双主体论比较符合实际。现代远程教育的师生观仍然具有双主体论的基本内涵,又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相似文献   

18.
主体与客体的关系是人类活动中最重要和最基础的关系,然而在我们对这一关系的传统认识中一直存在着过分突出和强调某些方面,而轻视甚至忽略另些方面的倾向。认识中的这种简单化和片面化的倾向进而在相关的理论教育中被漫不经心地放大和极端化,已经成为一种普遍的、习惯性的公式,甚至不证自明的公理;被人们不假思索地重复、传播、接受和运用,这已经并仍然继续造成着许许多多的困扰和混乱,亟待澄清与纠正。  相似文献   

19.
对学生主体教师主导论的反思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如何处理学生与教师的关系是困扰课堂教学的关键问题,认识不清或处理不好都会直接影响课堂教学的质量:教育改革以来我们经历了“教师中心论”、“学生中心论”、“双主体沦”、“主体主导论”等认识过程。而今,课堂教学中,学生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师生关系的理念,已成为当今课堂教改的主流意识。这说明我们对课堂教学中师生关系的认识正在逐步进化,并得到了提高。但是,随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的出台,这种认识是否具有科学性,是否符合教育教学改革的发展趋势,是否符合当今经济知识化、信息网络化、科技高新化、教育终身化和全球一体化的世界潮流,还有待时间或实践来检验。  相似文献   

20.
教学过程的时象性关系是认识与被认识关系,它决定了教学过程的主客体分别是学生和系统的文化科学知识;教师是社会地形成和给予学生的物质和精神认识手段的结合,是学生认识活动的重要辅助条件,所以处于主导地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