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二十世纪初,章太炎在西方社会学等学科的影响下,开始反思传统史学,在探索文明史建设方面做出了很大的贡献。本文就章太炎关于中国近代"群学"和氏族史研究两个方面的内容及两者间关系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2.
朱希祖是民同时期的著名史学家,早年留学日本早稻田大学,并与鲁迅、许寿裳、周作人、钱玄同等人共同受业于章太炎。他对章太炎先生十分敬重,章太炎对他也非常赏识。朱希祖治学严谨,学术造诣精深,他不仅继承和发扬了太炎先生的史学思想和治史风格,而且不断突破师说,在史学上创造出辉煌的成就,为推动史学的独立化和现代化做出了很大贡献。  相似文献   

3.
史学思想是章太炎庞大而驳杂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到目前为止,对此尚未展开专题研究。本文拟以章太炎史学思想中的辯证法为线索,通过分析其形成、运用和终遭弃置的过程,对章太炎的史学思想作一初步探讨。一史学思想是哲学思想和政治思想在历史领域的反映。它不仅体现为思想家对历史人物、事件的认识和评价,尤其重要的是要通过对历史现象的分析和综合,回答应该怎样  相似文献   

4.
刘咸炘生活于中国史学新旧转型的时代,他领悟中国传统史学家的思维习惯,运用传统史学理论范畴,体察时代的脉搏,形成了独具特色的中国本位史学理论。刘咸炘研究"前四史"与浙东史学,意在为传统史学表微,张扬中国史学的内在精神与活力。在西史东渐的大潮中,刘咸炘也关注西方史学理论与方法,但对鲁滨逊等西方史学家的所谓"新史学"不以为然。在中国史学走向世界,构建自身的理论话语体系之际,对刘咸炘的中国本位史学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是一项有意义的学术工作。  相似文献   

5.
章太炎是一位在近代史上颇有影响的人物。他的政治学术思想很庞杂,走过的道路也很曲折。因此,在他生前和死后,人们对他毁誉不一,评价各殊。这本来是很自然的。但最离奇的是,在他死去四十年后,“四人帮”利用史学搞篡党夺权的阴谋,叫章太炎扮演了各种稀奇古怪的角色。一会儿,被列为“五四”以来尊孔复古的反动学者的代表,加以鞭挞。一会儿,被捧为中国近代尊法反儒的旗手,俨然要取代孙中山成为辛亥革命的领袖。一会儿,又作为“同路人的一面镜子”,影射革命老干部是无产阶级的同路人。我们仅仅从章太炎这个历史人物的遭遇,就可以看出“四人帮”把历史科学糟踏成什么样子了!打倒“四人帮”,史学得解放。今天,应该通过实事求是的讨论,对章太炎作出科学的评价,还他以本来面目。  相似文献   

6.
20世纪中前期在美国先后出现了两本英文中国史学史专著,分别是贾德纳的《中国传统史学》以及华裔学者韩玉珊的《中国史学纲要》。贾著具有开创性意义,堪为汉学研究之入门工具,除了介绍中国传统史籍的分类以及中国史学批评的发展史,也比较了中西史学观念和编撰方式,对中国传统史学提出了批评。韩著稍晚于贾著,在美国汉学界也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可补贾著之不足,其篇幅更长,材料上也有较大增补,对中国史籍和史学研究方法的分类更为细致,还列出了大量术语的翻译以及"二十六史"的表格。韩著虽然对中国传统史学多有肯定,但也从九个方面展开了批评。两部书因其开拓意义及入门工具价值依然值得今日之研究者关注。  相似文献   

7.
章太炎(1869—1936)是我国近代杰出的革命家、思想家和国学大师。为倡言革命,他“七被追捕,三入牢狱”;他又是文化泰斗,在音韵文字学、史学、经学、诸子学、文学、佛学等方面均有建树。同时,他热心国民教育,一生中开办三次国学讲习会,公开讲学更是不计其数,以其精深的学识和立身操守培养了一大批研究传统文化的人才,在国内外知识界、教育界赢得了广泛的尊敬。章太炎在其教育实践中,也形成了颇具特色、较为系统的教育思想。一章太炎一向重视教育,认为唯此才能使民族兴旺。章太炎一生的教育活动,大致可以分为三种形式:…  相似文献   

8.
清代史学属于中国传统史学研究理论和方法的总结期,同时也是传统史学向近代史学转变的重要阶段,研究这一时期的史学发展有利于加强对传统史学的认识。清代史学的发展状况主要从明清鼎革之际私人历史的撰述,经世致用思想的发展,史馆制度的完善,历史考证学的兴起与繁荣,对古代史学理论的总结,逐步迈向近代史学研究方法等方面进行研究。清朝是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史学从思想和研究方法上也都随着社会政治、经济等因素发生变化,史学发展的每个方面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也都呈现各自的特点。因此,分析清代史学的发展原因一定要在对各个方面的状况有了了解后进行。  相似文献   

9.
章太炎是中国近代历史上著名的小学大师,他的研究广泛吸收了前人学者的研究,并在此基础上证明前人学者研究的正确性,或者阐发新的解释。章太炎的训诂在方法上承袭了乾嘉学派的传统,在此基础上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这里主要从《章太炎说文解字授课笔记》为例来分析其训诂方法和训诂成就。  相似文献   

10.
:五·四时期出现的东西文化问题论战对该时期的史学产生了很大影响。陈独秀等人对西方文化的积极态度和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批判态度 ,对于中国史学接受西方史学思想和方法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争论的另一方所持的观点 ,亦促使中国史学在接受和借鉴西方史学的过程中有了更进一步的思考。中国马克思主义者也对此提出了有价值的看法  相似文献   

11.
张海鹏先生的学术研究领域主要是中国近代史。他的各种研究论著,虽不乏具体而微的史实考辨,但更多的是有关中国近代史研究理论与方法的宏观思考与评论。事实上,他的主要学术旨趣正在于探索近代中国的历史进程,建构中国近代史的学科体系。他不是一位纯粹书斋式的学者,既有传统士人的入世精神,又有现代知识分子的参与意识。作为历史学家,他研究历史,不是为学术而学术,而是立足现实,既从现实社会中发现历史研究的问题意识,又力图从历史研究中寻求解决现实社会政治问题的思想资源。研究历史,观照现实,是其基本的学术品格。  相似文献   

12.
通过关于人种分类、“种姓”历史的论述,章太炎表达出他立足于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种姓”立国思想。其核心诉求是以主体民族掌握国家政权,族民对族国的情感构成其合理性基础。“种姓”立国思想之产生,乃基于章太炎对国家前途及传统文化的历史使命感。这一思路在近代史上的文化民族主义中具有典型性。  相似文献   

13.
章邯是秦末镇压农民起义军的一名英勇善战的骁将,率领骊山徒和奴产子组成的军队,一路奋勇前进,败周章,破陈涉,灭魏咎,杀项梁,巨鹿之围时筑甬道以飨王离军,进退维谷之时投降项羽,后被封为雍王拒关中以抵汉军.他的战功卓著且辉煌,却因为种种原因而不被太史公立一传记,纵观其生平经历,可谓是沉痛悲凉的悲剧人生.  相似文献   

14.
在传统历史观念遭到人们普遍质疑的今天,重写历史不仅是一种建构新历史观的策略,也是一种现代性的需求.传统历史小说和新历史小说这两种形态显示了历史小说创作的两种倾向,一种是传统的尊重史实的倾向,一种是现代的颠覆历史、强调文学虚构的倾向.总体来说,当下的历史小说创作是一架倾斜的天平,历史小说作者超越历史,更多在艺术虚构中寻找某种生存的真实.  相似文献   

15.
明末清初顾炎武提出“经学即理学”命题 ,开一代考据学之风。乾嘉年间 ,考据学发展到鼎盛 ,并日益脱离社会现实 ,流弊日显。针对这一学术风气 ,著名思想家和史学家章学诚提出了“六经皆史”说 ,强调学说不应脱离人事 ,反对为考据而考据 ,企图以此挽回一代惠戴之风  相似文献   

16.
张栻为南宋湖湘学派的重要代表湟运枷胙跫?其史学也自不凡。他的史论具有明显的理学化的特征,在史论中强调讲学明道,申明义利之辨,解说人臣之义,论人论事无不贯穿着儒学义理。张栻盛年早亡,其文章又多有未传,然他的理学化的史学,他所发明的义理在今天仍有其价值。  相似文献   

17.
张须的《通鉴学》是一部颇具学术影响的史学专著.张须在《通鉴学》中运用了“考镜源流”、考证、比较与归纳等治史方法,使其立论严谨、翔实、平允.史学方法的得当运用,使《通鉴学》得以成功构建《通鉴》研究的完整体系,获得很高的学术价值.《通鉴学》的史学方法,应当得到充分认识和高度评价.  相似文献   

18.
史学理论是历史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没有科学的史学理论,就没有历史科学。在新时期,加强史学理论研究,已成为广大史学工作者的共识。本文就是基于新时期的史学理论及其创新,展开全面的概述。  相似文献   

19.
孟二冬教授生前所著《登科记考补正》一书中新增武贡举及第22人,而从唐代武举科目设置的时间看,张山舄等4人不可能是武贡举出身,从对地方志和墓志等相关史料的分析来看,没有任何可靠的史料来确认舒贺等7人是武贡举出身,真正属于武贡举及第的只有马元埸等11人。  相似文献   

20.
:在《史记》中 ,司马迁不仅昭显出了整体观念上的“人”的历史观点 ,而且还凸现了主人公殉道与超越的精神内驱力。他用《史记》理解了一个时代 ,表现了一个时代 ,寄托着自己对人生的执着追求 ,做到了以史明义和以史寓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