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幸福,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如全球化的能源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问题,水土流失、耕地、森林锐减问题,物种灭绝问题以及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和地球升温问题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  相似文献   

2.
<正>自然界的森林、动物等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物质条件,是人类发展的前提。人类在不断征服与改造着自然,同时自然又对人类的活动起着制约作用。人们在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中,能否处理好与自然的关系,保持生态平衡,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在这个过程中,只要处理不当就会遭到自然对人类社会的报复。汉代人对此已有了一定的认识,他们往往会采取一些措施来有效保护生态环境。对此,本文就汉代人们对森林和野生动物的保护两个问题做些简要的论述。  相似文献   

3.
人为灾害是由人类的各种活动所引发的事故灾害.一方面指纯人为灾害如火灾及爆炸、交通事故、企业工伤事故、城市生命线系统事故、卫生类灾害、环境公害、高技术事故等;另一方面也包括人为型自然灾害如水库地震、大量抽取地下水引发的地面沉降或地陷、森林人为火灾等.对于科学带来的黑色文明,哲学大师尼采指出:“……地球有一张皮,这张皮有一些疾病.例如,其中一种疾病就叫作人”.现在看来这种疾病更多以负效应、负发展反映出来即人口爆炸的“人灾”;资源成倍损耗的“缺灾”;水陆全面污染的公害;现代技术发展与人性倒退,致使技术与人类命运成为必须研讨的专题.  相似文献   

4.
环境保护是人类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重大课题.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体系,一般指的是围绕人群的空间及其中可以直接或间接影响人类生活和发展的各种自然因素和社会因素的总和.通常涉及的是人类生存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人类的活动不断向环境排放污染物质,但由于大气、水、土壤等的扩散、稀释、氧化还原、生物降解等作用,污染物质的毒性和浓度会自然降低,这种现象叫做环境自净.  相似文献   

5.
由于人类的活动对地理环境造成的种种负面影响,当今世界面临的诸如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水土流失、土地退化、森林遭毁、生物物种锐减、水资源短、气温升高、自然灾害频繁等一系列全球性问题日益突出,人类不得不重新审视自己以往所走过的历程,总结过去依赖无限制地大量消耗自然资源发展经济,以及"先污染,后治理"所带来的严重教训.  相似文献   

6.
社会主义经济作为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运行和发展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其中有经济因素,也有非经济因素。本文试图从静态的角度,探讨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一、自然资源的经济学意义 一、自然资源又称天然资源,一般是指天然存在于自然界中人类可以直接获得的用来生产使用价值并影响劳动生产率的物质要素。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自然资源只包括已经开发利用和虽未开发利用但已经过勘探和评价的物质和能源的储量,如土地资源、森林资源等。广义的自然资源则指自然环境中与人类社会发展有关的、能够满足人类生活和生产所需要的一切自然要素和条件,除上述的土地、森林外,阳光、空气等也属于广义的自然资源。  相似文献   

7.
森林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在维持生态平衡、保持水上、涵养水源、改善环境、调节气候、减少污染等方面的功能是其他任何事物无法替代的,地球上森林总面积为28公顷,人均约15亩;全球森林覆盖率为22%,而我国仅有12.7%。全球森林面积由于人们无节制的砍伐以及病虫害、酸雨。火灾等影响在不断减少,其中火灾就是最主要的一种。据资料介绍,全球每年被烧林地面积达几百万公顷,约占世界现有林地面积的0.1%多,有上千万人遭到伤亡。如1987年5月我国大兴安岭森林大火,烧毁森林面积100多万公顷,受灾群众5.6万人,烧死1…  相似文献   

8.
环境是人类及其所有生物生存的场所。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对于自然的失范行为比比皆是:大气污染和水污染日益严重;土壤荒漠化;森林面积锐减;全球气候异常;野生物种正以干倍于自然的速度消亡等等。同时一些新问题也开始困扰人类,如白色污染、臭氧空洞、电磁辐射、光污染、酸雨和太空垃圾等,可以说,人类正在以牺牲环境作为代价迈向所谓的“文明”。  相似文献   

9.
世界森林面临严重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人们的森林理性与情感的简单化,缺失敬畏森林的哲性观念.敬畏森林,是人类必要尊重自然选择与自然秩序的需要,是人类援用道德原则来感激森林恩惠的需要,对人类在新的自然生命境界中自觉保护森林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从有关历史遗风和宗教敬林特例的分析看,人们普遍生成敬畏森林的观念也是可能的.  相似文献   

10.
环境保护在现代社会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人类的自身环境在不断地为日益严重的污染所吞噬,人类健康受到环境污染的严重影响。我国传统文化中一些伟大的思想家,如孔子、苟子、管仲等都曾提出过尊重自然规律和继续利用的主张。我们的祖先也从生产实践中逐渐认识到通过休养生息才能与自然协调发展的道理。尽管一些有识之士大力呼吁“保护地球”、“保护生态环境”,但是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的生态环境还是日益恶化。  相似文献   

11.
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全球经济的高速发展,环境问题一跃而成为世界政治问题的热点,这是因为人类已切身感受到自己生存环境的退化和恶化已达到非常严重的程度,如全球化的能源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问题,水土流失、耕地、森林锐减问题,物种灭绝问题以及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和地球升温问题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所以,全球的生态环境恶化被喻为第三世界大战,  相似文献   

12.
几千年来,特别是近代以来,人类社会发展中广泛采用了人与自然相对立的价值观,从古希腊的宇宙观、16世纪西方的机械自然观到19世纪下半叶相对论的出现,西方几乎所有的科学家和哲学家们都把整个自然界看作是上帝创造出来只是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人作为“主体”去“认识自然”、“改造自然”,自然因此有价值,而被认识、被改造了的自然,正是人类文明程度的具体体现,因而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是崇高的,人应该是也必须是自然的主宰者——即人类中心主义论…。人类坚信科学能够认识自然万物的一切奥秘,自然科学只有一个目的,就是更加巩固地建立和扩大人对自然万物的统治权——“征服自然、人定胜天”。为此人类从功利目的出发,利用科学技术认识、探索、开发、征服自然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业绩。然而这种巧取豪夺直至无尽的宰割自然,致使世界生态环境的急剧恶化,自然污染、森林破坏、植被锐减、许多动、植物灭绝、大气臭氧层出现空洞、核武器可能毁灭全球……人类的发展甚至生存已受到严重威胁。人类要继续生存下去,  相似文献   

13.
现代科学技术、现代工业和交通运输的发展,给人类带来进步和幸福,同时也带来环境污染的负面影响。如全球化的能源问题,水资源污染问题,有害废弃物问题,水土流失、耕地、森林锐减问题,物种灭绝问题以及大气污染,臭氧层破坏和地球升温问题等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生态环境形势十分严峻。当代中学生大多数都受到家庭的溺爱,环保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淡薄,如在教室、校园、影院等公共场所随地吐痰,乱扔废弃物,吸烟酗酒,整天整夜上网聊天、玩游戏等。因此加强中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自我保健意识,正确对待环境污染和健康问题,增强体质,树立新…  相似文献   

14.
人口对土地的压力土地,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区域,是自然资源的载体,包括地上资源(森林、动物、河、湖等)和地下资源(矿物、淡水等)。土地分为:已开发利用的土地,暂未开发利用的土地(如沙漠荒原等)。为了比较我国人口与世界其他国家人口数量对  相似文献   

15.
王宗斌 《新高考》2008,(5):26-29
随着人口的发展,科学的进步,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愈来愈大,对地球表面环境系统演变的作用也愈来愈强,使人类的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但为了满足人口增长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求,人类无节制地向自然索取土地、淡水、空气、矿产、森林等资源,向大自然排放大量有害气体,并将废料遗弃地球表层,以致产生灾害的综合指标不断增加。  相似文献   

16.
森林在自然界中的作用,日益为人们所注目,它不仅向人类提供木材和林副产品,而且在保护环境、改造自然、保证农牧业稳产高产,特别是在保持整个自然界的生态平衡方面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所以森林是异常宝贵的环境资源.在生态系统的能量转换和生物地球化学循环中,森林也是最大的生产者和调节者.有人说:“森林是大自然的总调度室.“一点也不过分.如果森林遭到破坏,就会引起整个生物圈的生态平衡失调,招致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使环境恶化,人类自身也难以寻到良好的生存之地.……  相似文献   

17.
1991年,我国有28个省、市、自治区发生洪灾,经济损失达685亿元,因灾死亡2295人,受灾人口2.2亿,为几十年所罕见。受灾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从生态学的观点讲,主要是大量砍伐森林,严重破坏了自然生态平衡,遭受大自然对人类的无情惩罚。在生态系统中,森林对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起主导作用,它是维持生态平衡的最关键因素。保护森林,对于维持人类生存的生态环境平衡具有重要作用。下面就森林破坏现状,破坏后带来的后果,以及解决的办法等问题作粗浅论述。  相似文献   

18.
自从地球上有人类以来,自然界就不再是按照缓慢节奏演化的纯天然自然系统,而是逐渐变成了人化了的自然系统;同时,也产生了人类行为所招致的负效应,即自然对人类向自然环境过度索取的严厉惩罚,从自然环境受到污染、生态平衡遭到破坏、自然资源日趋枯竭到人心不古、世民日下,这些地球“癌症化”症状已经成为制约可持续发展的障碍。在人类行为干预自然的规模比较狭小的远古时代,这种负效应尚不明显。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行为作用于自然的力度、广度急速加剧,出现了人和自然关系的急剧恶化—一生态危机。生态危机是…  相似文献   

19.
简论中小学生环境意识与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环境意识的内涵与特点环境意识是反映人与自然环境和谐与可持续发展的一种新的价值观念,是人与自然环境关系所反映的社会思想、理论、情感、意志、知觉等观念形态的总和。环境意识的产生是人类对人与环境关系认识的一次伟大的觉醒。以往社会发展只有人类目标,没有环境目标,常常以损害和牺牲环境的方式去实现人类的需要。特别是18世纪后期工业革命以来,人类依靠先进科学技术武装起来的强大生产力,无限制地向自然进攻,一方面掠夺式地开发自然资源,拼命地向自然索取,损害了地球的基本生态过程,出现了滥伐森林、草场退化、沙漠扩大、土地退…  相似文献   

20.
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对社会生产和生活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但另一方面,科学技术和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带来的问题也不少, 如生态环境的恶化,大气、水源受到污染,核辐射和从臭氧空洞透过的宇宙射线使人类健康受到损害,温室效应造成气候反常,酸雨毁坏森林和建筑物,试管婴儿、克隆技术、基因工程引起有关伦理道德的争论,网络技术的发展给国家安全和道德教育带来挑战等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