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案例“十几减9”的教学片断。1.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小兔过生日,一共邀请了15位客人,现在已经来了9位,还有多少位客人没有来?2.列出算式后,学生独立解答。3.展示学生不同的算法。生1:我是用小棒摆出来的,先摆15根小棒,再拿掉9根小棒,还剩下6根小棒,所以还有6位客人没有来。生2:我是数出来的,10、11、12、13、14、15,还有6位客人没有来。生3:15-10=5,5 1=6。生4:15-5=10,10-4=6。生5:因为9 6=15,所以15-9=6。4.尝试练习。13-917-9在独立计算后,教师组织学生反馈和交流,并有意识指名几个基础较差的学生说说算法。师:13-9等于几,你是怎样算的?…  相似文献   

2.
林翠霞 《福建教育》2009,(10):54-55
某教师执教《有几瓶牛奶》时,先创设情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数学问题,然后列出算式并说出答案(9+6=15)。接着,教师追问“15是怎么算出来的”,并请学生拿出小棒摆一摆。教师话音刚落,学生随即拿出小棒摆弄,有的边摆边数,有的小声嘀咕“我已经会算了,还要摆啊!”几分钟后,教师请学生汇报是怎么想的。教师提问了好几位学生,学生都说用数的,即从9根小棒往后1根1地数,数完6根得到15根,  相似文献   

3.
【案例】北师大版课标实验教材数学第一册第82页“十五减九”教学片断。用课件显示小白兔买铅笔的情景 ,引导学生列出算式15 -9 ,由学生对15 -9=?算法进行探索。师 :同学们 ,十五减九等于几?请同学们拿出小棒 ,摆一摆、算一算 ,说出你是怎么算出来的?更要说出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们纷纷把手摆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 ,几十只小手举了起来。生1 :15 -9=6 ,我是这样算的 :从15根小棒里1根1根地减 ,减到最后剩6。师 :有多少小朋友是1根1根地减出来的?(只有1个小朋友举起手)师 :(故作惊奇的)你们为什么不1根1根地减?生2 :这种方法不好 ,没有小棒时 ,…  相似文献   

4.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知师:小朋友们,最近金砺实验小学举行了一次体操比赛,我们一起去看看,好吗?(课件出示:学生做操的图片),你们能估计一下,这所学校大约有多少个学生吗?生1:1000人.生2:800人.生3:1200人.师:大家估计的数目都不相同,到底谁的最准确呢?我们等会儿再来验证.前面我们学习的都是100以内的数,今天我们要认识更大的数(.板书:1000以内数的认识,接着出示一根小棒)这是1根小棒,(又出示9根小棒,给生4)你来握一握、估一估,这里有多少根小棒?生4:我认为这里有10根小棒,因为我握了一下,觉得这里应该有10个1根这么多.师:你的想法挺不错.我们来验证一下,1根1根地数:1,2,…,9根,(赞赏地对生4竖起大拇指)你真棒,只有1根之差.9根小棒,再放进1根就是10根,把它们捆成1小捆,这就是1个十(.又出示100根小棒)谁来握一握,估一估?学生跃跃欲试.生5:我认为这里有100根小棒.因为我自己也有100根小棒,握上去好像差不多.师:你真是个有心人,能记得这么清楚.我们来验证一下,1小捆是10根,我们10捆10捆地数,10,20,…,90,100,把它们捆成一大捆,这是1个百.几个十是10...  相似文献   

5.
在学习"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的 应用题时,教材先安排了"准备题"的教学。 有两位老师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采用了不 同的教学方法,效果明显不一样。 片断一:(每个学生先准备15根小棒) 师:(挂上卡片)按要求摆小棒,然后填空。 第一行摆2根小棒,第二行摆3个2根。 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行的( )倍。 学生纷纷动手摆小棒,一会儿就摆好了。 师:谁来说一说,第二行的根数是第一 行的几倍?  相似文献   

6.
课堂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主阵地,我们从本校三年级一节《口算除法》的教学过程中也许能获取一些启示。 一、独立操作,自觉物化 师:现在我们来玩一个小游戏,把60÷3改成69÷3,得多少呢?你们能自己想办法解决吗? 生1:我们用分小棒的方法解决。 生2:把十位上的6用6捆小棒表示,个位上的9用9根小棒表示,合成69根小棒再分。 师:这个方法好。那么现在面临的问题是什么? 生1:把69根小棒平均分成3份,应该怎样分? 生3:先分什么?再分什么? 师:我和大家想的问题一样,把69根小棒平均分  相似文献   

7.
23-8=15的教学过程由如下三个环节组成.1.师生各拿出23根小棒(10根一捆,即两捆另3根),完成以下操作和对话.师:23根小棒里有几个"十"根和几个"一"根?生:(摆开并考察小棒后)23根小棒里有2个"十"根和3个"一"根.师: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怎么拿最适合?生:(积极思考着).师:(边演示小棒,边指导学生看课本中的插图)要从23根小棒里拿出8根,零星的3根不够拿,可先从两捆中拿出一捆,即10个"一"根,与零星的3根合在一起组成(10+3)13根;从这13根里拿去8根,剩下5根;把剩下的捆,即10个"一"根与这5根  相似文献   

8.
教学"垂直与平行"时,教材中出现了这样一道习题. 摆一摆. (1)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平行.看一看,这两根小棒互相平行吗? (2)把两根小棒都摆成和第三根小棒垂直.看一看,这两根小棒有什么关系? 我讲解的时候,有一个学生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老师,如果这三根小棒的位置是这样的时候,叫什么呢?"  相似文献   

9.
一、复习。  师:在学习新知识之前,先来复习一下以前的知识。  卡片出示:9+ 1+ 3= 9+ 1+ 5= 9+ 1+ 7=9+ ( )=10  二、新授。  1.教学“ 9+ 5”。  师:咱们来做个摆小棒的游戏好吗 ?请先数出 9根小棒,装进信封里;再数出 5根小棒,装到信封里。  生: (动手装小棒 )  师: (用手捂住信封口 )想一想,信封里一共有多少根小棒 ?你是怎么想的 ?先跟小组的同学说说。  〔评析:教师创造性地对教材中的例题作了调整,选择了难度适中的“ 9+ 5”作为教学的切入点,激发了学生的探求新知的兴趣。〕  师:谁来说说,…  相似文献   

10.
<正>例题1用小棒摆下面的图形(如图1),照这样摆下去,第9个图形中需要多少根小棒?观察图1可知,(1)中有3根小棒,(2)中有7根小棒,(3)中有1 1根小棒。从得到的数中寻找规律,可以发现,7=3+4,11=7+4,所以每个图形都比前一个图形多4根小棒。(4)中需要11+4=15(根)小棒。(5)中需要15+4=19(根)小棒。  相似文献   

11.
一、在观察体验中"看"到数,建立数感学会观察是学好数学的前提条件。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顺序的知觉过程,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来发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比如,学习10以内数的认识中,在认识"1"时,先请学生观察现实生活中用"1"表达的事物。学生列举出:1本书、1只小鸟、1棵树、1根小棒、1个国家、1颗葡萄、1捆小棒……随后引导学生数出几颗葡萄是一串?几根小棒是一捆?帮助学生理解"1"——可以表示1个个体(如,1根小棒),也可以表  相似文献   

12.
现行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二册第26页第一道习题是:用4根小棒摆一个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一个长方形.<教师教学用书>是这样建议的:教师可以先指导学生挑选出一样长的小棒;然后再让学生用4根小棒摆正方形,用6根小棒摆长方形.  相似文献   

13.
学生的思维离不开实践活动。操作学具既可以开发脑,促进脑的协调发展,又能让学生智力的内部认识活动从形象到表象再到抽象,促使认识的内化,促进认知结构的形成和学习技能的提高,从而达到智慧的生长和创造力的凸现。下面就数学教学中如何把握好学生动手操作的时机问题谈一点自己的认识和作法。1、在认知的生长处,实施动手操作根据心理学家的研究儿童的认知结构是开放性的,儿童的认知发展过程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认识建构过程,也就是由一个平衡状态,逐步地向另一个更高的平衡状态发展。例如:20以内的进位加法,既是10以内加法的延伸,又是学生以后学习多位数加法的基础,因此在教学这一内容时,充分利用学具(小棒),引导学生从以下几个方面实施动手操作。就以9 3=12为例:(1)①9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②另一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⑧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2)①3根小棒要和几根小棒才能凑满10根小棒?②另7根小棒应从哪里来?怎样摆?③最后的结果是多少?怎样摆出来,怎样列式?(3)如果教师要你摆出15根小棒,要求一眼就看出多少根,你认为应怎样摆?有多少种摆法?(4)以上这些摆法中,相同的一步是什么?(凑十)通过以...  相似文献   

14.
教学实录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师:老师手里有几根小棒?生:10根,4根,100根,15根,9根……师:现在老师很想知道这里究竟有几根,你们认为应该怎么办?生:数一下。师:谁愿意帮老师数一下?学生数小棒,数完汇报。二、引导探究,深入理解师:那你们面前的这一堆小棒有多少根呢?生:40根,80根,35根,100根……师:那你们想不想知道这里究竟有多少根?生:想。师:在数之前,老师先提三个要求。1.要数得正确。2.数完以后要使人一目了然。3.数得要快。学生动手数小棒,教师巡视。学生数小棒的方法有:A.按颜色数;B.每人抓一把数;C.10根捆成一捆再数。师:已经有一…  相似文献   

15.
余颖 《江苏教育》2012,(25):11-14
【课堂回放】一、操作感悟1.猜一猜。师抓一把小棒,问:小朋友猜一猜,老师手里拿了多少根小棒?生1:20根。生2:15根。2.数一数。师:到底有多少根呢?小朋友想不想知道?我们一起来数一数,好不好?教师边将手里的小棒一根一根地摆到黑板上,学生  相似文献   

16.
教学内容:小学六年制数学课本第三册第78~81页。教学要求: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及各部分之间的关系;懂得余数一定要比除数小的道理。教学过程: 一、准备题。 1.用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小棒可以摆成几个这样的三角形? 指名读题后,师:请同学们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你能根据题目要求摆出来吗?(指名板算,要求列式并用竖式计算出来。其他同学用学具操作摆图。教师巡视,请一同学到幻灯机的投影仪上摆。)学生摆后,教师提问。师:你是怎样摆的? 生:先拿出3根小棒,摆成一个三角形;再拿出3根小棒,又摆成一个三角形;还有3根小棒,又可以再摆1个三角形。订正板演。师:为什么用除法计算? 生:有3根小棒就可以摆成一个三角形,9根  相似文献   

17.
<正>除了国家课程规定的数学课本上的学习内容外,还有怎样的内容也可以作为"课程"进入学生的学习视野呢?我一直在思考,也一直在探索。直到这一天,班上一位名叫许诺的学生写了一篇数学日记,使我看到了努力的方向——从三角形到椭圆2013年4月8日星期一晴今天,周老师给大家出了一道练习题:有两根小棒,分别长14厘米和12厘米,可以把其中的一根剪成两段,然后围成一个三角形,有几种不同的围法?大家讨论后,我们对这道题形成了如下统一的想法:(1)不能把12厘米长的小棒作为截断对象,只能剪14厘米长的小棒,因为14厘米>12厘米,无法形成三角形;(2)拆分14厘米长的小棒时,分成"1+13"厘米不  相似文献   

18.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二册第20页例9,完成“做一做”中的1、2题和练习册第23页练习十二中的1、3题。 教学目的: 1.使学生能够正确熟练地口算整十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教具学具准备: 1.每个学生准备5捆小棒(每捆10根)和9根小棒。  相似文献   

19.
我在教学二年级第三册“有余数的除法”时 ,先讲授了P115页的例 1,让学生知道余数的含义后 ,接着教学下面的片段 ,让学生自己理解“余数要比除数小”的道理。  我先让学生拿出 8根小棒 ,问 :“8根小棒可以摆几个正方形 ?”学生回答 ,正好摆两个 ,并列出算式。然后 ,我又让学生把小棒添加成 9根、10根、11根、12根、13根、14根、15根 ,看各能摆出几个正方形 ,还剩几根 ?同桌进行操作、讨论 ,也要求列出各算式。操作完毕 ,学生汇报结果 :   8÷ 4 =2 (个 )   9÷ 4 =2 (个 )…… 1(根 )   10÷ 4 =2 (个 )…… 2 (根 )   11÷ 4 =2…  相似文献   

20.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教学方式,因势利导,适时调控,努力营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生动活泼的课堂氛围,"找到使学生掌握所学学科的手段",使教学活动更有价值. 一、在动手操作上"引领" 案例1: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下册"两位数减一位数(退位)"时,引导学生列出30-8和33-8后,组织学生动手操作:用小棒摆出减的过程,教师巡视后组织交流.师:先摆多少根?怎样去掉8根呢? 生:拆开一捆小棒. 师:从10根中拿走8根,还剩几根?怎样列式? 学生口述算式,教师板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