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一九三二年九月,中共陕西省委直接派人发动了蒿店“兵变”,当时,正是国民党反动派反共最疯狂的时期,敌强我弱,“兵变”在敌人的围剿下失败了。现将蒿店“兵变”的前后经过略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明武宗正德五年,宁夏镇发生一起震动朝野,影响全国的兵变——置鳋之叛。这场兵变的发生,是明中期以来统治腐败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是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带有争夺皇权的性质。这次兵变在客观上加速了宦官刘瑾集团的垮台,对明王朝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直皖战争前夕发生的信阳兵变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的主要兵变之一。兵变的具体时间唯《重修信阳县志》有载:“八年,长江上游吴光新部赵旅长率兵驻信阳,与原驻防军第八混成旅靳云鄂(应为靳云鹗)部下,时相私斗,地方兢兢自危。旋经调处分防,赵驻车站,靳驻城厢。三月四日夜,赵部哗变两营,抢掠车站商民数百家……”(《重修信阳县志·兵事志一》)。但此处记载仍与史实相悖,特此正之如左。  相似文献   

4.
韩通死事考     
韩通是五代时期后周的开国将领,在陈桥兵变时被军校王彦昇所杀,成为赵宋开国史上最为重要的流血事件。由于此事涉及周宋禅代的敏感问题,韩通之死在宋代史料中众说纷纭。后世史家多视之为王彦昇独断专杀,然而,将之放入兵变前后的政治形势和宋初政策走向上来看,韩通之死恰恰是赵匡胤肃清后周异己军事力量的开端,也是宋初崇文抑武等一系列大政方针得以实施的政治基础。  相似文献   

5.
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汴州发生兵变。该事变在文人和史官笔下呈现出不同的面貌和因果,这与他们各自所处的时代、立场、动机有关。韩愈基于文人相惜心态和中央本位立场回护罹难者,强调士卒杀帅的事件结果。史官则吸纳了因果叙述完整的子部小说成分,叙述了兵变的起因。藩镇兵变的书写过程体现了文史互动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6.
南宋建炎年间(1127-1130年),各种兵变发生频仍,据不完全统计,即有五十余起。本文对各种兵变发生的性质、原因及其对南宋政权内外政策的影响进行了探讨,并对建炎年间的兵变与唐末五代兵变的异同之处提出了自已的看法。  相似文献   

7.
兵变是唐朝中后期一个极为严重的社会问题。从其作用来看,给社会带来极大的经济损失,给人们生活带来极大的痛苦  相似文献   

8.
明武宗正德五年,宁夏镇发生一起震动朝野,影响全国的兵变——置鐇之叛。这场兵变的发生,是明中期以来统治腐败的必然结果,它体现了地方割据势力与中央集权的矛盾,是统治集团内部争权夺利的斗争,带有争夺皇权的性质。这次兵变在客观上加速了宦官刘瑾集团的垮台,对明王朝的统治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宋仁宗庆历四年,河北保州发生过一次兵变。近年,一般史书把它称为士兵起义。士兵是穿上军装的农民,因此也可说是农民起义。其正义性质,似乎也是没有疑问的。然而,近来我对这次兵变的史料,再次进行细致地考察,结合当时的政治形势考虑,发现颇多值得怀疑的地方,特在此提出,请予批评指正。一、兵变的经过  相似文献   

10.
“陈桥兵变”和“杯酒释兵权”这两次“兵变”彻底改变了唐末五代以来的兵变所造成的兵祸连结,君臣相杀,人民倍受遭殃之恶习,开创了宋五朝治国的基本制度,也保证了当时社会的稳定和人民生活的安定。  相似文献   

11.
百年来,袁世凯一直被很多人视为民元"北京兵变"的主谋,然而却没有一条可信的材料可以证明这一点,被研究者广泛征引的刘成禺《民元北京兵变内幕》其实是一条假材料。而透过其他许多可靠材料,可以看出,南方在永久首都和临时政府地点问题上做出了重大妥协,因此袁为"争都"而策划兵变没有紧迫性和必要性。同时亦可看出,袁  相似文献   

12.
土地革命时期,中共广东省委重视并积极领导破坏反革命武装之兵运。兵运从经济、军纪等涉及士兵切身利益的问题着手,不惜一切手段煽动敌军士兵逃亡或发动兵变。兵运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国民党的军队,为广东的土地革命作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13.
试评李建成     
李建成是诞生于隋末唐初剧烈动荡变迁时代背景下的一位杰出历史人物,是唐初一位暂露锋芒的政治家军事家。本文具体从三方面论述:一、参与策划组织晋阳兵变并承担挺进关中的军事重任。晋阳兵变圆满成功,李建成功不可殁;二、襄助李渊完成唐初统一与建国大业,为唐初迅速实现统一稳定和各项典制、机构建设,做出了积极重要贡献;三、究本溯源,揭示了两《唐书》、《资治通鉴》关于李建成错误记载的根底所在,指出这些记载,纯系不实、诬蔑之辞。  相似文献   

14.
自公元九○七年朱全忠废唐建梁(史称后梁),至公元九六○年赵匡胤陈桥兵变,代周(史称后周)建宋,这段时间,历史上称为“五代”。与此同时,南北各地又曾先后出现一批割据政权,史称“十国”。所以历史上把这个时期称为“五代十国”。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社会动荡的年代,政治上是分裂割据的局面,也是中国社会经济重心和文化中心进一步南移的重要时期。刻板刊印经籍则是这一时期雕版印书史上的一桩大事。  相似文献   

15.
马嵬兵变因其导致杨贵妃和杨国忠之死而令古今史家瞩目,对其事实及原因的记述和探讨可谓多矣。黄永年先生在对睿宗、玄宗、肃宗朝政治的通盘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高力士是马嵬兵变后台这一新说,使马嵬兵变的研究有了突破。司马严同志不同意这一观点,对黄永年先生《说马嵬驿杨贵妃之死的真相》一文的论证逐一指摘, 似乎凿凿有据,  相似文献   

16.
明万历二十年(1592),明九边之一的宁夏镇发生了一次规模甚大的兵变。宁夏致仕副总兵哱拜与镇兵刘东旸等杀巡抚党馨、兵备副使石继芳,据有宁夏城(今宁夏银川),联合蒙古袄儿都司诸部为援,割据宁夏,欲效宋李元昊故事,史称“哱拜之乱”。这次兵变震动西北,波及蒙古,使明朝西北边陲一度处于混乱之中。明朝先后调七镇兵进剿,两易总督,历时九月余,攻破了宁夏城,擒斩哱拜,平定了这次兵变。这一兵变,成为当时的重大历史事件。  相似文献   

17.
960年,赵匡岚陈桥兵变,从孤儿寡母手中夺取了后周政权,建立了北宋王朝。宋代统治者鉴于唐末五代以来政权的频繁更替,都是由于将领握有重兵,发动兵变的结果,皇朝建立之后,把兵权牢牢地控制在皇帝的手中。为了防止变乱,在京都和全国的一些主要城市驻以重兵。北宋仁宗庆历年间,全国兵员达一百二十五万九千人,皇桔初年,兵员总数达一百四十多万,真宗以后,常备禁军厢军在八九十万以上,一半以上集中在京都四周,其他则连同乡勇驻守各府路重镇。京师与各重镇的庞大的军队,加上依这些军士为生的闲杂人员,总数十分可观。宋代京师周围…  相似文献   

18.
张坚 《师道》2004,(7):31-32
岁月会风化记忆,然而有些事情却永远让人无法忘记。6年前发生在我班的那场流产的学生“兵变”,就难以让我从记忆中抹去。  相似文献   

19.
东阳“许都事件”是晚明风雨飘摇时期最不该发生的事件,然而它却发生了,并造成了严重的后果。陈子龙是处置东阳兵变的关键人物。孤立地看,“许都事件”只是偶然发生的地方事件;立体审视,则与晚明的社会政治有着密切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多棱镜效应,折射出晚明社会的诸多问题,进而可以看出明王朝灭亡的多重内在因素。  相似文献   

20.
李渊,隋末唐初卓越的政治家、战略家;唐王朝的主要缔造者。他谋划、统领的晋阳兵变的全过程,充分展现了这位政治家、战略家的品质、才识和胆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