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混业经营--中国银行业发展的必由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首先介绍了西方各国银行分业、混业经营历史、演化过程,全面比较银行分业经营、混业经营各自特点及利劣,就我国商业银行历史及现状分析我国银行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提出我国银行必须走混业经营的发展道路。  相似文献   

2.
金融危机后,各个领域都在反省危机带来的影响。分析了美国的混业经营模式的特点,以及在这次危机中混业经营模式自身存在的缺陷,探讨了中国金融业在混业经营趋势下,如何提升自己的竞争力,来应对金融全球化激烈的竞争。  相似文献   

3.
面对国际金融业混业经营的世界化趋势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取得实质性进展 ,先天不足的我国金融业将首当其冲地面临严峻的考验和挑战 ,我们只能立足我国金融业的现状作出现实的选择  相似文献   

4.
税收制度的繁简对税收的执行效率有着根本性的影响。通过对中国银行业现行税收制度的考察,发现仍存在一些不必要的繁杂之处,主要是:金融商品买卖价差收入计税过程比较繁琐;银行资产损失税前扣除程序性要求高等。建议从减少无谓的税会差异和提高资产损失税前扣除可操作性两方面对相关税制进行适度简化。  相似文献   

5.
当代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正加紧融合 ,全能化经营已成为国际银行业的主导模式。实现混业经营也将是我国银行业的必然选择。在我国 ,发展全能化银行总体上要经过六个步骤 :一是为全能化银行创造条件 ;二是发展中间业务和投资银行业务 ;三是构建商业银行与其他金融机构之间的战略联盟 ;四是培育资产管理公司的投资银行功能 ;五是加快全能型金融控股集团的组建 ;六是选择商业银行海外分支机构进行试点  相似文献   

6.
陈凯 《职业教育研究》2014,(12):176-180
回望建国以来银行业的职工教育培训,经历了曲折发展的过程,从初期的各种政治、文化、业务短训班乃至扫盲班,逐渐形成银行系统内部业余的和正规的中专、大专、本科等各类银行学校,并依托教育系统的高等院校开设相关专业培养人才。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和银行业的繁荣,教育培训工作有了空前的大发展、大提升,培养了大批不同层次的金融人才,基本上适应了新时期国家建设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中国的成功“入世”,对国内银行业进军国际市场,进而推进其与国际金融的融合,使中国银行业进入新的快速发展轨道,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但同时,外资金融机构凭借其“机制 资本 技术 人才”的强力配置模式,来分割国内金融资源,抢占市场份额,从而对我国的银行业构成巨大威胁。中国银行业虽然从规模上看确实不小,但在综合竞争实力上与国外一些大银行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因此,中国银行业必须顺应WTO以及经济全球化、全球金融一体化的潮流,并以此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增强国际竞争力,既要守好本土,又要勇于抢滩境外市场。  相似文献   

8.
中国银行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及制度安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金融创新和金融自由化的浪潮下.混业经营已成为世界银行业的发展趋势。目前我国仍采取分业经营、分业监管的模式,但从应对WTO挑战和金融业长远发展的长期角度来看,中国银行业应逐步过渡到混业经营的模式上来。本文从世界银行业混业经营的趋势入手,分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银行业从分业经营走向混业经营的深层次原因,详细阐述了中国银行业实行混业经营的现实意义及目前存在的问题,从符合国情的角度出发设计了中国银行业混业经营的制度安排。  相似文献   

9.
本文所研究的金融危机是指2007年来发生于美国,然后横扫全球的国际金融和经济危机。此次国际金融危机首先爆发于金融领域,然后迅速扩散到实体经济领域,是一次金融和经济危机交互作用形成的资本主义的全面危机。从金融危机产生、发展直到现在,一直是各国专家学者们比较关心的问题。本文主要梳理了一些主要国家如美、英、德、法、意、西班牙、印度和日本的一些研究新状况。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对外资银行的全面开放,中外资银行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本文在分析外资银行在中国发展现状的基础之上,探讨了外资银行进入给中国银行带来的积极和消极影响,进而提出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中国银行业实施客户关系管理的策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客户关系管理(CRM)是一种以客户为中心的创新营销策略。本文通过对目前中国银行业面临的主要问题的剖析,借鉴外资银行先进的技术经验,探讨中国银行业在客户关系管理应用方面采取的有效措施,旨在提高中国商业银行对客户服务的水平,提高客户的满意度与忠诚度,最终提高银行的核心竞争力。  相似文献   

12.
随着中国加入WTO,金融业的对外开放,外国银行业进入中国市场,势必对中国自身的银行业形成严峻挑战,本文结合实际,从理论上阐释中国银行业面临的挑战及应采取的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中国银行业的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金融机构入股中资金融机构,促进了国内银行业的股权改革与市场运作。当前,外资入股比例和交易金额逐步升高,入股金融机构多元化,方式多样化,由单纯的战略投资者转变为企业管理者。中国银行业应确定合理的资本价格,明确存款人的风险承担主体,加强对外资入股行为的监管。  相似文献   

14.
曾浩 《襄樊学院学报》2014,(4):52-55,77
作为我国金融体系重要组成部分的银行体系,其稳定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到我国宏观经济的平稳健康发展。文章以代表银行体系运营风险的7个指标(资产负债率、不良贷款率、贷款总额/存款总额、信用贷款增长率、信贷贡献率、境外资产增速、境外负债增速)为基础,收集2004至2013年第三季度的数据,通过主成分分析和因子分析法构造出衡量银行体系整体稳定性的指标。根据指标的数值来分析,当下银行体系稳定性和流动性风险情况良好,应当注意的是市场风险呈上升趋势,信用风险上升且风险程度较高。  相似文献   

15.
加入WTO使中国银行业面临外资银行的激烈竞争。中国银行业的经营管理者将首先迎接挑战,并在某种程度上决定竞争的成败。但是,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整体状况和工作环境存在严重缺陷,所以,必须从中国银行业未来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建立健全银行经营管理者的激励约束机制、补充供给机制和培养成长机制。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入世四年来中国银行业的成长以及未来发展方向作了认真、严肃的思考。首先是从数字指标、管理水平、治理结构和文化理念等四个层次指出了四年来我国银行业的成长变化,其次是总结了入世四年来我国银行业参与国际化竞争即关于商业银行成长动力的三点认识,最后从战略创新视点提出了金融全面开放背景下中国银行业的发展路向。  相似文献   

17.
1979—1984年是我国银行业市场化改革的起步阶段。这一阶段,我国银行业打破了传统计划经济体制下"大一统"的组织结构,建立起中央银行和专业银行并存的二级银行体制框架。中国人民银行成为专门从事金融管理、制定和实施货币政策的政府机构,开始专门行使中央银行职能。按产业分工恢复、成立和改革了四家国有专业银行,初步形成了一个寡占型的专业银行组织体系。随着银行信用领域的扩大和多种信用形式的发展,银行内部经营开始引入市场机制和进行企业化管理探索,先后推行了经济核算和利润留成办法,并对基层银行下放了一些经营权。金融宏观调控体制与机制改革也初见成效,实行了信贷资金差额包干办法,建立了存款准备金制度,利率的经济杠杆作用开始得到发挥。  相似文献   

18.
加入WTO对中国金融业产生的积极和消极方面的影响是现实而深远的。入世对中国银行业的影响总体效应是利大于弊。为此 ,我们应积极主动地思考和采取应对措施 ,推进入世后中国银行业的稳定发展  相似文献   

19.
入世后,提高国际竞争力和实现可持续发展是21世纪中国银行业改革的两大命题。面对逐步开放的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现行金融分业经营模式是入世后市场化经营和国际竞争的必然趋势。改革的关键是既要融入国际化,又要符合国情。改革时机宜选在入世三至五年后实行;改革的进程应采用渐进式,分三步走;金融控股公司模式是我国现行金融条件下银行业迈向混业经营的最优选择。  相似文献   

20.
从分析金融混业经营和分业经营的理论基础出发,探讨了国际金融业的混业经营趋势和中国目前的分业经营模式,指出混业经营才是中国金融业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