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这或许是很多老师上课的开场白,我也不例外。可今天学生却让我破例顺应他们的要求,上了一道他们自己“点的菜”。看似方法有点另类,但效果却出人意料。  相似文献   

2.
我刚参加工作时,对一些“好”学生的喜爱是情不自禁的:喜欢他们的彬彬有礼.喜欢他们的勤学好问,喜欢他们的聪明智慧,喜欢他们的听话乖巧。而对“问题学生”却不然,就我本人来说.  相似文献   

3.
“彗”星     
在“星光熠熠”的课室中,你会发现粒粒“睡”星。其实他们每颗都是“彗”星,有着无穷的力量、无穷的智慧、无穷的精力。我要使这些“睡”星不再睡下去,要他们苏醒,使他们的潜能发挥得淋漓尽致,闪耀着光芒。每天踏入“星光熠熠”的课室中,都满怀希望,希望把那些沉寂着的彗星唤醒,这确是件难事。每天希望而来,总有失望或泄气的时候,我却决不放弃,我相信他们终有被唤醒的一天。  相似文献   

4.
<正>在家里我是“小皇帝”,可我谁都怕,那一帮“大臣”——“财政大臣”妈妈,“文化大臣”爸爸,“内务大臣”奶奶,还有“劳动大臣”爷爷,对我管教严厉,我一点儿自主权都没有!对这四位“大臣”毫无办法,只能乖乖地听他们的话。他们老是为我出主意,意见却总不一致,又谁都说服不了谁,有时还会争吵起来,害得我无所适从。  相似文献   

5.
<正>“我不行”先生和“我可以”先生从幼儿园开始就是好朋友。为什么他们的名字这么特别?这还要从他们的口头禅说起。“我不行”先生总是低垂着头,瑟缩着身体,经常在嘴里小声念叨着“我不行”。“我可以”先生却完全不同,他总是昂首挺胸,经常中气十足地说“我可以”。读幼儿园的时候,学校举行拍球比赛,谁能够在一分钟内拍50个球,谁就可以得到一个水杯作为奖品。“我不行”先生说:“一分钟怎么拍得了50个球?我觉得我不行。”“我可以”先生说:“这个任务听起来并不简单,  相似文献   

6.
“我只觉得自己好似一颗小小的种子,覆盖着我的是一片丰沃的土壤。”这是我校新教师小戴第一次上过公开课之后,写在教学笔记上的最后一句话。师范毕业生是教师队伍的新生力量,他们来到学校,好比种子落到了土壤里。“种子”自身具有勃勃生机,但它的发芽、破土、成长却离不开覆盖着它的  相似文献   

7.
马上要教“分数的初步认识”了,我查阅了大量关于此内容的教学案例。其中,大多都是以“两人平分一件物体”的小活动引出12,然后按部就班,带着学生学习12的意义、写法等。著名特级教师吴正宪老师让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表示他们心目中的一半这一做法使我眼前一亮。于是,我依葫芦画瓢,在自己的班里进行了教学。然而,我却遇到了新的问题。部分学生始终觉得他们想出来的“画图法”比写分数更有趣……虽然这几个学生在我的“引导”下,最终还是接受了分数,但口服心不服一直“写”在他们的脸上,并直接影响了他们学习分数的态度。怎样才能使所有的学生都…  相似文献   

8.
下午课外活动时间,透过二楼玻璃窗向外塑去,红桃绿柳、微风细雨,真是春意烂漫,景致美不胜收。但我却无心欣赏,手里拿着“黑名单”,看着面前那十余个低着头、脸上满是惊慌又不以为然的“好汉”,一股无名之火油然而生。“学校三令五申,不准到山上去捉蝎子,而你们却当成了耳旁风……”我不禁开始歇斯底里地咆哮。他们在我“连珠炮”的攻击下,鸦雀无声。  相似文献   

9.
盥洗间内,洗完手的幼儿正用自己的毛巾擦拭,一条毛巾掉到了地上,他们都视而不见,绕过或跳过这条毛巾去拿自己的用。我捡起毛巾拿在手中,询问这几位“视而不捡”的幼儿:“你们为什么不把毛巾捡起来”他们理直气壮地告诉我:“毛巾不是我的”“毛巾不是我弄下来的”。我联想到班里的一幕幕情景:图书掉在地上没人捡,玩具用完没人收拾,小椅子倒了没人扶……每次活动小结,我都会提醒幼儿图书、玩具没有收拾,他们的理由就是:这不是我看的书,这不是我玩的玩具。我想,现在的幼儿大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大多只知道让别人来帮助自己,却…  相似文献   

10.
“差、真差!得想个法子来好好治治这帮学生!”,我气呼呼地将一叠刚改完的试卷摔在办公桌上。每张试卷上,一道又一道鲜红的叉叉连成一片,惨不忍睹。一个星期前我就“广而告之”要单元测验,千叮咛万嘱咐学生要认真复习,可是他们对我的“语重心长”却置若罔闻,课文默不出,甚至连词语都写不对,这能不气煞人吗?  相似文献   

11.
最近我读了著名作家杨红樱《五·三班的坏小子》这本书,不禁想起了我曾经教过的那帮“坏小子们”。两年前.我接的一个五年级新班里.也有几个类似的“坏小子”,他们性格倔强,脾气暴躁,不爱学习,闲着没事却总想挑起点事端来。所以,带班之初常常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弄得我焦头烂额。一位同学对我说:“你得给他们点颜色瞧瞧,让他们长点记性。”我也觉得应该好好教训教训他们了。  相似文献   

12.
数学期末考试成绩公布了。某班三位分数相同(均为65分)的学生的心理反应是:张兵十分得意地说:“真想不到,我能得这样好的分数”;李军无所谓地说:“我既不想高分,也不愿低分,只想得这个分数”;而王小平却十分难过地说:“真没想到这次考得这样差,得了如此一个分数”。他们对这一分数的反应为什么竟有如此大的差异呢?原来,这是学生的“求知抱负水平”在起作用。据了解,他们考前各自  相似文献   

13.
《水浒传》中的主人公被人们称为“好汉”叫做“英雄”。可是我不禁想问,如他们那般的乱杀戮,配得上这一称号吗?“好汉”中的宋江,只因阎婆惜不给招文袋,他就“左手早按住那婆娘,右手却早刀落,去那婆娘嗓子上只一勒”,这是多么残忍的“大义灭亲”!鲁智深为了替一女子出气,凭依自己一身蛮力,三拳打死了镇关西。这竟被人们赞为“路见不平,拔刀相助”!武松更是说话出尔反尔。在飞云浦杀死两公人后,欲向一个问话,便许诺道:“你这厮实话,我便饶你性命。”而当问完话后又说:“原来恁地,却饶你不得。”然后又是“手起刀落,也把这人杀了”。他们凭借…  相似文献   

14.
这十余年来,经常有高中生或是他们的家长来问我:“为什么我(或我的孩子)读了十余年的语文,总做不好作文?高考了怎么办?写作有没有诀么办?写作有没有诀窍?”对此,我只能耐心地给他们解释:我们的孩子从小看卡通、漫画,到了学校,读到四五年级,刚掌握语言这一工具,本应该好好利用这工具去读书。然而,老师不教他们去使用这工具,却反复研究、琢磨这工具,就像一把锄头本是用来开矿的,我们不去开矿,却专在磨那把锄头,把它镶了金边还换了玉柄。难道不是吗?我们的孩子学了语文不去读书,却专门研究“这个词用得好不好”,“这个…  相似文献   

15.
现代人对羞愧的感觉已十分陌生,他们不能理解博尔赫斯的“愧对一切死亡”是这样一种内心感受:当看到周围的许多人陷于困境之中时,我却能够过着幸福的生活,这使我难以承受……  相似文献   

16.
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孩子们对“奥特曼”这一形象倾注了极大的热情。书架上、学具柜中,随处可见孩子们从家里带来的《奥特曼大全》《奥特曼兵团》等书。我却觉得这些形象丑陋、怪异,对他们提不起半点兴趣,更别说去研究其名称、特点了。每次有孩子来问“老师,这个奥特曼叫什么名字呀”“老师,这个奥特曼有什么本领呀”时,我总是把目光集中到字注解上,有口无心地读给他们听,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我却压根没往心里去。  相似文献   

17.
情不自禁的“思维践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是三年前的一堂课。那天上《荷花淀》的时候,恰逢从河北专程来听我课的几位老师。下课后,他们对这一堂课赞口不绝:“从来没有听过这样的语文课”“行云流水,很自然地就走进了学生的心灵。”但我对他们说:“这篇课文我上得很不满意!”他们以为我是谦虚。  相似文献   

18.
“差生”在一些老师的眼里是不受欢迎的“丑小鸭”,我班就有这么几位,他们上课不守纪律,不认真学习,个个调皮捣蛋,天天起哄闹事,搅得我心烦意乱,闹得我坐立不安。为了管教好这几位“差生”,我使出了浑身解数:或娓娓而谈,或严厉训斥。可效果怎样呢?他们也有悔改之意,可过不了几天,就外甥打灯笼——“照旧”了,唉,“差生”真是朽木难雕!“差生”,正如歌里所唱的:想说爱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可最近发生的几件事却改变了我的看法。  相似文献   

19.
“老师教得不累,学生学得不错”--这是千万个教师的“教育梦”。然而,梦虽美好,可圆梦的难度却不小。教师队伍中不乏血气方刚、博学广知的教师,尽管他们在教学过程中使出浑身解数,但教学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归其原因,我认为在于他们对自身的角色定位存在偏差,教学理念过于陈旧。  相似文献   

20.
我第一次走进美国课堂时,学生坐桌子上的、坐地上的、站着的、随意走动的、嘴里嚼东西的……千奇百怪。当时我都蒙了,这是课堂?如果老师批评他们,必将遭到强烈的反对,因为他们需要“自由”!我对美国自由散漫的课堂纪律有点儿不太适应,但不知美国人怎么看,因此不敢贸然评价。一次,出于礼貌,我和一位家长说:“美国的孩子多轻松、多自由啊!上课一点儿负担都没有,轻轻松松一堂课,真的不错。”那位家长却满脸无奈的表情:“不错什么呀!糟糕极了,简直是个严重问题!”原来,美国人并不欣赏这样的课堂氛围。在我出国之前我们教委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