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沈敏 《考试周刊》2014,(6):152-153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其需要产生的态度体验。情感教育是教育过程的一部分,它关注教育过程中学生的兴趣、态度、情绪及情感等,促进学生的个体发展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发展。在中学化学教学中进行情感教育的研究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考虑认知因素的同时,充分发挥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以加强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2.
情感是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人的需要、愿望和观点而产生的人的心理体验.情感教育是把情感作为人的发展的重要领域之一,人的情感绝不是自然成熟的过程,而是教育促其成长成熟的过程.它关注学生的态度、情感、信念以及情绪,包括关注学生的个人发展和社会发展以及学生的自尊或者关注每个学生能否得到积极的情感体验.重视情感教育,就是关注人的情感层面如何在教育的影响下不断产生新质,走向新的高度.也是关注作为人的生命机制之一的情绪机制,如何与生理机制、思维机制统一协调地发挥作用,以达到最佳的功能状态.情感教育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顺应”人的情感需要、“激活”个体生命潜在的情感需要、“生成”个体生命新的情感需要、“提供”个体生命的情感需要满足与否的条件.情感教育的任务是改变和影响人们的情感生活状态及其内容,变消极情感品质为积极情感品质.  相似文献   

3.
黄丽华 《考试周刊》2011,(51):105-106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它在英语学习中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探讨影响英语教学的情感因素问题后,认为在英语教学中运用情感教学以提高英语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4.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内心体验。情感的产生是与个体的需要密切相联的。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不同,人对客观事物便抱着不同的好恶态度,也就会形成不同的情感。凡能满足或符合人的需要的事物,就会使人产生愉快、满意、喜爱等肯定性情感体验。反之,则会产生厌恶、愤怒、憎恨等否定性情感体验。  相似文献   

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情感教育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以积极的情感去教育学生、激励学生、让学生从中得出肯定的反映。从而达到教学目的的一种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6.
车俊伟 《课外阅读》2010,(12):102-102
情绪是人的自然需要是否得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体验,如喜、怒、哀、乐,易随情境变化。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它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凡是能满足人的需要或符合人的愿望、观点的客观事物,就使人产生愉快、喜爱等肯定的情感体验;凡是不符合人的需要或违背人的愿望、  相似文献   

7.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与个体的需要之间关系的反映,即人对客观事物所持的态度和体验。根据小学语文学科中作文教学的目的要求和作文教学的特点,针对当前小学生学习过程中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探讨研究情感在小学作文教学中的作用有其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李玲 《考试周刊》2011,(26):51-52
伟大的思想家列宁曾经说:"没有人的感情,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那什么是情感呢?情感是人对于客观现实的态度的体验,是由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个体的需要而产生的,反映了客观事物与个体需要之间的关系。情感是人们学习和工作的动力,对人的认识和行动起着调节支配作用。一个人对事业充满着热情,热爱自己的工作,  相似文献   

9.
张艳 《考试周刊》2013,(72):182-18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而产生的体验,它对人的智力活动、道德品质、心理健康等会产生重要的影响。情感教学可以激发、调动和满足学生的情感需要,完成教学任务,提高课堂教学效率。音乐课是小学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尤其需要重视情感教育。本文以小学音乐教学为例,论述了情感教学的具体应用策略。  相似文献   

10.
新一轮课程改革使课程结构、学习目标、教学方法等诸多方面发生了重大变革,尤其值得瞩目的是情感教育。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培养学生的情感。教师应充分发挥丈学作品饱含情感和人丈性的优势,适时有效地让学生自由表情达爱,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世界。  相似文献   

11.
王兴梅 《教育艺术》2007,(11):72-73
情感作为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乃是人的需要和客观事物之间关系的反映.它是个体在社会生活实践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它一般伴随认识活动出现,并且与认识活动交织在一起.对于数学教学,如果我们能融合进我们的情感教育,注意情感陶冶,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全身心地积极投入学习,就能更好地完成教学和育人任务.  相似文献   

12.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的体验。体育教学过程中影响教学效果的因素有很多,情感就是其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体育教学中重视情感教育,巧用情感教育,形成一个良好的情感环境,就一定能使每节体育课都成为育体、育心、育人的过程。  相似文献   

13.
新课标下初中语文教学如何进行情感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一种态度,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主观需要的内心体验,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是人的一种特有的,高级的需要,对于学生的学习,尤其是语文学习,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学生只有有了一定情感体验,才能准确理解课文思想感情和写法,才能细致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写出情文并茂的文章来。因此,语文教学必须重视情感因素,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开发利用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一、对幼儿情感教育的认识1.幼儿情感教育的含义关于情感,教育学界主要采用心理学对于情绪情感的描述定义。主要有以下几种论述: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一切态度体验包括情绪体验都属于情感范围,它是反映客观事物与人自己的需要之间关系的一种心理过程。个体通过反映客观事物与人自己的需要之间的关系及一系列的态度体验,形成人的各种性格特征,如态度、价值观和意志品质等。这些虽然主要是情感的结果,但是也  相似文献   

15.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要而产生的态度的一种体验。在高职体育教学中,灵活应用情感教育,可以促进体育教学的顺利进行,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付强 《河南教育》2010,(3):27-28
情感是指人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所引起的人对客观事物的某种态度的体验或感受,这是人对客观事物所产生的心理与态度上的反映,,情感教育是指教育者依据一定的教育教学要求,通过相应的教育教学活动,促使学生情感发生积极的变化。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正如著名教育家夏沔尊所说"教育不能没有情感",自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关乎情",足以看出情感教育的重要性,而情感因素在语文教学中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相似文献   

18.
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求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应是教学的根本。语文教学中如何才能抓好情感教育呢?  相似文献   

19.
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需要的态度体验 ,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好恶倾向。现代教育心理学认为 :人的学习活动有两大因素参与 :一类属于认识因素 (感知、记忆 ) ;一类属于情感因素 (兴趣、意志、情绪 )。两类因素分别构成感知———思维———知识智慧的认识过程 ,感受———情感———意志性格的情绪过程。这两个过程和谐统一 ,相互依存 ,相互作用。语文教学正是联系这两大心理活动的纽带 ,是促进这两大心理活动协调发展的关键。语文教学不仅是向学生传授语文知识、培养语文能力的重要手段 ,也是向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有效途径。缺乏情…  相似文献   

20.
刁红 《地理教育》2012,(Z2):114-115
心理学认为:情感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适合个人需要和社会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是人类文明的凝聚、内化与升华,是人们复杂心理活动的一种反映,也是衡量个体与社会文明水准的重要尺度。情感教育即情感领域的教育,它是对教育者提出一定的教育要求,创设一定的情境和学习氛围,促使学生情感领域发生强烈的自我追求的心理倾向,产生新的情感,并把这种追求转化为一种强烈的求知欲,使学生主动地、自发地参与地理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