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董玉宇 《现代语文》2009,(3):114-115
笔者教了十几年语文,也经历了新课程的改革,总以为语文课堂会一改以往的沉闷,然而有时却事与愿违。明明在备课时预设了种种情景营造课堂氛围,但是在课堂上却发现气氛不浓,学生兴致不高,甚至反应迟钝。在不断地反思中,笔者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症结——语文课缺乏“情感”,于是试着做了一些尝试,收到了一定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优美的章如同精美的乐曲,能轻而易举地叩响读的心弦,在不知不觉中起到陶冶性情,涵养心灵的作用,作为语教师,我喜欢把美当成教学的辅助手段,通过诵读对学生进行美的熏陶,爱的启迪。  相似文献   

3.
“文章不是无情物”,在我们小学语文课本中,有许多优秀的文章.他们都是作者心声的表露,都是作者情感的积淀。在这些课文中.蕴藏着精神的无限自由和生命的无限奥妙,语文教师应引领学生徜佯其中,以情悟情,将心契心,体验这种情感,以此培养审美情趣.滋润干涸的心田。在教学中我们不能视“叶青感”为目标,应从文本中挖掘情感因素,  相似文献   

4.
邱晓凤 《陕西教育》2011,(10):49-49
师生之间不仅仅是知识的传递.同时还伴随着心灵的接触.情感的交流。教师要以小学语文课堂为阵地。奏响情感的旋律.引发学生的内在体验.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从而使他们愉悦性情.陶冶情操.培养健康的心灵和完美的个性。  相似文献   

5.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施建议中关于阅读提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它从语文的特性和语文课程的特点出发,提出了要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独特感受与体验"的教学新理念。苏教版教材中的课文,大多数都是文质兼美的,有着强烈的情感因素,如果学生的认知活动能伴随着情感,教师的教学活动能激发学生的情感,那么,教学就  相似文献   

6.
教学是一门艺术,语文教学尤其如此。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和情感性决定了语文教师要从教学仪态、课堂设计、讲授语言等方面坚持情感教学,使情感教学自始至终贯穿于课堂教学中。  相似文献   

7.
语文课堂需要情感,因为课堂是需要用情感吹皱的一池春水,它是流动的,活泼的;孩子们需要情感,因为只有情感能点燃他们的心灵圣火,拨动生命的琴弦;孕育情感,张扬情感,激荡情感,放飞情感,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会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相似文献   

8.
缪栋英 《考试周刊》2012,(62):61-61
语文教学应渗透情感。当作者情感、教师情感和学生情感三者沟通融合,产生强烈的共鸣,教学才会产生良好的效果。教师要想方设法去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活跃的氛围中掌握知识,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相似文献   

9.
每位语文老师可能都有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老师讲得唾沫乱飞,可偏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耷拉着脑袋,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仔细想想,学生上课睡觉,很大程度上与老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有关。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课堂还不够精彩、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因此,只好把老师的讲解当作催眠曲罢了。教育家斯特金认为:“教学效果基本上取决于学生的学习态度”。人的兴趣调节着情感,学生如果有浓厚的学习兴趣,就会表现出巨大的热情。爱因斯坦也曾这样说过:“只有热爱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内在动机,也是推动学生探获知识的一种强烈欲望。[第一段]  相似文献   

10.
余明瑛 《师道》2009,(6):36-37
语文新课标强调“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选入语文课本的文章,都是古往今来写景、叙事、抒情、言志的名篇,那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怎样才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准确地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深刻领悟文章的中心主旨呢?笔者认为,注重发挥情感的熏陶感染疏导作用是实现上述教学目标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1.
张志刚 《考试周刊》2013,(29):40-40
<正>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句话道出了情感教育的真谛。语文学科和其他学科相比,似乎更强调情感。那些优秀的文学作品在创作过程中尽管也有表象运动和抽象思维,但绝离不开情感活动,而且情感活动往往对作品成败至关重要。翻开语文教材,我们无不感受到,那些文质兼美的名家名篇中充满着对祖国、人民、大自然、亲朋好友、志同道合者的深挚情感,字里行间洋溢着或优美淡雅、或清丽委婉、或崇高  相似文献   

12.
小学语文课堂中老师和学生都是主体,在新课程理念下,老师不能一味地进行机械练习、刻板教育,需要转换教学思路和方式。小学语文老师和学生之间需要实时互动,老师不仅要把握教材内容,还要和学生之间达成默契,在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中不断升华师生情感,达到学生和老师之间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13.
杨敏 《快乐阅读》2013,(10):104-10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教学现状,  相似文献   

14.
每位语文老师都可能看过这样的经历:在课堂上,任你讲得口干舌燥,可俯偏就有一些学生要么偷看小说,要么东张西望,有的看似正襟危坐,却也是“身在曹营心在汉”,有的精神不振,甚至进入了梦乡……这在很大程度上与教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有关,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你的课堂还不够精彩、不具吸引力,学生根本不感兴趣。  相似文献   

15.
中学生喜欢想象,这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想象和幻想发展下去就是创造。所以,教师在语文课上应该积极地千方百计地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能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学生喜欢想象,这符合青少年的心理特点。想象和幻想发展下去就是创造。所以,教师在语文课上应该积极地千方百计地创设宽松愉悦的氛围,大胆鼓励学生发挥想象能力,为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打下较为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7.
情感是个体对周围客体的内心体验,情感也是影响个体获取新知的内在动力,几乎任何活动的发生都与情感的诱发有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而言,积极的情感可以让学生心情舒畅,思维灵活,记忆持久,想象丰富;而消极的情感则阻碍学生获取新知,让学习过程受阻,思维迟滞,兴趣索然。小学语文学科是具有丰富人文内涵、承载浓厚情感的学科,对于培养学生高尚的情操和积极的审美情趣、助推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有重要作用,而这些目标的达成,必须要在语文课堂上倾注情感的投入,如果缺乏情感渗透,那么语文课程就会犹如一潭死水,了无生机。那么面对充满童真童趣、天真烂漫的小学生,我们在实践语文教学时,究竟应该怎样才能渗透情感教学呢?  相似文献   

18.
张大慧 《教师》2012,(5):61-62
在语文课堂上,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学生自尊、自信,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把课堂还给学生,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永远充满“磁性”,活力飞扬。  相似文献   

19.
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成功的老师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他把课教活了。”“活”其实就是激发学生的情绪,使之精神振奋,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那么如何让语文课堂“活”起来,充满激情呢?  相似文献   

20.
杨敏 《快乐阅读》2013,(28):104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些新的理念为我们语文教学提供了正确导向,预示着语文课堂教学将彻底改变过去以"一言堂"为主要形式,以应试为主要目的的枯燥无味教学现状,代之以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