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学生写作文,教师要敢于放手。你若放手,学生定会飞。”但是,学生要能“飞”起来,这是要具备两个条件的:一是要有飞的欲望;二是要有飞的本领。面对一年级孩子,儿歌的启蒙教育是激活思维、练就飞翔本领的重要一环。我们要充分根据教学需要,合理整合与开发教材资源。  相似文献   

2.
作文教学常常是瓶颈,难以突破。如何让孩子们的习作充满童真,充满生活气息,灵动飞扬呢?本文提出教会学生观察生活,感受生活,描写生活;学会阅读,提升写作能力;正确评价,激发兴趣,让学生爱上写作;放手写作、提炼生活、充满想象等策略。  相似文献   

3.
习作评改要从"真"开始,要让习作评改的"真"主体回归,还学生的习作评改权;习作评改要基于学生的"真"生活,让学生真观察、真体验、真感受;习作评改要根据学生实际进行"真"指导,让学生学会评改习作的方法,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4.
著名小学语文教学专家李伯棠说:"对小学生进行作文训练,首先要抓源,把作文训练跟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有话可写。"小学生的校园和家庭生活,真可谓是丰富多彩。身边的人和事、眼前的景和物,信手拈来,都是习作的好素材。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学生对此却熟视无睹,言之无物。不少学生在习作时,往往不知写啥,要写也多写一些"送盲人过马路"等干巴巴、空洞的模式作文。究其原因,就在于学生缺乏对生活的观察、感受和体验,忽视平常  相似文献   

5.
创作来源于生活,没有生活中的真情实感,写出来的东西就不鲜明、不生动,真情实感乃文章感染力、生命力之所在.如果说生活是写作的源泉,那么情感体验就能唤醒激活学生的习作之泉,只有让学生的习作之泉充满情感、充满活力,学生的笔才能谱写出动人的诗篇.作为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生活的细节,学会体验习作的情感.只要有了生活的积累、情感的体验,学生的习作就会为"厚积而薄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6.
只有借助现实生活这一源泉,摒弃传统作文教学,才能转变学生观念,变"要我写"为"我要写"。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从而让习作教学真正地"动"起来。  相似文献   

7.
生活是"写真话,吐真情"的基础,习作是学生喜怒哀乐畅所欲言的殿堂。但一提到习作,很多学生就头痛。究其原因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生活体验,导致小学生习作出现了"无事可写、无话可说"和"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的现象。《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由此可见,新课程背景下小学习作教学的重要任务就是"把习作与生活结合起来,从生活入手,指导小学生的习作表达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8.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作文不是千篇一律,就是无感而发。"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究其主要原因是缺少习作素材的积累。如果在习作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多彩生活,体验多样活动,那么学生就会获得取之不尽的素材之源,从而"乐于写""善于写"。  相似文献   

9.
汪虎 《安徽教育》2013,(3):31-32
<正>在小学习作教学中,我们注意到,学生感兴趣的,贴近学生学习、生活的习作题目,学生写起来得心应手,但往往不知选材和剪裁,很容易记成流水账。以培养和提高小学生的选材能力为突破口,进而提高小学生的习作水平,是小学习作教学的一条有效途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学段(5~6年级)习作目标与内容明确指出:"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由此可见,在小学作文教学中,教师从留  相似文献   

10.
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半壁江山",指导学生作文,可从内容入手。从内容入手,首先要着眼于平时的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其次要重视平时的积累,积累是获得知识的重要手段,是习作创新的源泉;还要贴近学生生活,要让学生知道作文即生活。  相似文献   

11.
现在,很多小学生的作文存在胡编乱造的现象,这与语文课程标准倡导的习作教学理念是不相符的。只有让学生写真实的作文,才能促进他们语文核心素养的有效提升。基于此,教师应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积累"真实"素材;指导学生用心表达,抒发真情实感;借助赏识评价,提升学生的习作热情。  相似文献   

12.
正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师之所务,唯在启发引导,使学生……执笔而自能合度。""合度"就是符合习作表达的要求,真正达到"人情练达即文章"的标准。那么,在实际教学中应该怎样对学生进行习作引导呢?一、抓住生活细节,利于学生表露真言感情的投入是非常重要的,它是写作的原动力,习作是作者情感喷发的产物。"情"的调动能把生活积累和知识积累有机地串联起来,从而使写作成为很容易的事,欣然  相似文献   

13.
宋生娟 《考试周刊》2012,(80):50-50
兴趣是习作的动力。小学生习作普遍存在这样的问题,内容空洞,不具体,语言单调,缺乏真情实感。习作教学中。首先要激发学生的兴趣,明确写作目的,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使学生留心观察,善于积累,写得轻松愉快、富于情趣.习作能力就得到了提高。学生作文的热情高了,也就不感到困难了。作文。神秘的面纱也就自然揭开了。  相似文献   

14.
当前由于小学生沉迷于网络世界,甚少留意生活,使得他们的习作空洞无物,虚假现象普遍。本文从"走进生活,学会观察;体验生活,学会思考;记录生活,学会积累"三个方面论述如何引领学生走进日常生活,用心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素材,从而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作文教学"一直是困扰语文教师的一大难题",说空话、说套话、说假话"则是学生作文中普遍存在的一大现象。要切实解决这一难题,从根本上改变这种现象,就得引领学生走进生活、走入社会,从中汲取并提炼丰富的习作素材,并鼓励学生参加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学会观察、学会思考,真正做生活的有心人。  相似文献   

16.
综观小学中年级的教材及小学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可以明确地知道中年级的习作内容应以观察习作为主。那么要写好观察习作,必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必须"重在激发学生观察的驱动力量"。现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来谈谈激发中年级学生观察驱动力的招数。  相似文献   

17.
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习作单元"的教学,以"观察"为主题,直接指向习作能力的培养。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入研读教材,立足起点,明确习作的方向;读写融合,唤醒观察的意识;趣字当先,培养观察的习惯,为学生的习作能力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8.
当前的小学生习作,存在种种“被习作”现象,我们期待“学生心灵在场的‘真’倾吐”,期待学生不吐不快、“我要写”的主动习作。为此,习作教学中,教师应当打破习作与生活之间的“厚墙壁”,挖掘生活中的习作源泉;营造习作的情境,激发习作兴趣,丰富习作素材;在命题作文及自由命题作文方面,都要留有一方遐思的天空。  相似文献   

19.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写作教学应该贴近学生的实际,要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要着力引导学生关注生活,表达真情实感。习作作为一种运用语言文字来阐述观点、描摹状物、表情达意的特殊化技能,需要在不断地训练中形成。为此,习作教学就应该从一个"微"字入手,以微视角、微笔触来尝试表达,紧密结合语文学习和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在真切的实践练笔中提升学生的认知能力。提出要巧妙融通,依托口语交际训练微习作;类比移植,紧扣课内阅读训练微习作;链接生活,在率性表达中训练微习作;直入心灵,在叩问自我中训练微习作,为学生核心能力的发展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20.
所谓生活化习作,就是以生活为学生习作素材,以学生需求为习作目的,并把习作过程演化为实现某种生活需要过程的习作形式。这里,演化是生活化习作研究的关键。它应包括两个环节的"转化":一是要把学生的习作演化为"生活"即真正的日常生活;二是要把习作演化为学生的"需要"。因为学生在整个习作实践活动中都是为了实现"生活中某种需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