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正>现代的课堂教学强调:"教师要培养学生在探究学习过程中捕捉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更要注意倾听学生的表达,适时捕捉课堂上的闪光点,进行研究、探讨。"我在教学《小数的读法和写法》时,出现这样的一例。在学生质疑这个环节中,桢×学生学提出:"小数点为什么写在整数个位的右下角?为什么不写在个位和十分位的中间呢?"听到这样的问题,按照以往的经验,都是由教师先向学生解释,再去记忆巩固:小数点是把整数部分和小数部分隔开的,如果小数点写在  相似文献   

2.
知识只有经过学生主动探索、验证、总结 ,才能深刻理解 ,牢固掌握 ,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践。我在教学“小数的性质”时 ,先通过创设情境直奔主题 ,得出规律 ,再引导学生去探讨规律的产生和它的普遍意义。首先出示商品的标价 :0 .8元 ,0 .80元 ;0 .75元 ,7.50元 ;1 5元 ,1 5.0 0元。然后问 :每组两种标价都是可行的吗 ?得到肯定的回答后再问 :为什么可以这样标价呢 ?最后告诉学生这都是因为小数具有的特性。小数都具有什么特性呢 ?让学生看书并找出小数的性质 :“小数的末尾添上 0或者去掉 0 ,小数的大小不变”。又问 :小数的末尾添上 0…  相似文献   

3.
教学内容苏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三年级(下册)第100~101页。教学目标1.结合具体情境认识小数,会认、读、写一位小数。2.经历探究小数的过程,认识小数各部分的名称。3.感受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教学过程一、贴近生活,引入新知1.引出小数。师:在课前老师布置你们去超市收集各种各样的数,现在请把自己的数字信息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找找哪些是我们没有学过但你们已经知道的数,来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把数分成整数和小数。)师:这些没有学过的数都有什么特点?这类有小圆点的数字你们知道它们叫什么名字吗?师:关…  相似文献   

4.
小学四年级开设地理课。四年级学生对“地理”一词是很陌生的。什么叫“地理”?地理课包括哪些内容?为什么要学地理?他们对这些问题都弄不清楚。因此,在上新课之前,必须上好地理始业课。下面是我上地理始业课的教学实况。我在黑板上写了“地理”两个字,问:哪个同学知道什么叫“地理”?有个学生答:地理就是讲大  相似文献   

5.
建国以后的中学课本,基本每册书里都选一到二篇鲁迅的文章。对此,学生们的反应是不愿学,从初中至高中(包括中职)基本如此。究其原因,学生的回答很简单,难懂。编者的初衷与学生的意愿为什么大相径庭呢?我认为不外乎这几点:1、年代久远。毕竟时隔80年左右,这80年的时代变迁,社会的嬗变,政权的更迭对于学生都是遥远而陌生的。如《记念刘和珍君》中有很多史实需要了解掌握奉军跟日本的关系?为什么叫段祺瑞执政府?1926年的国民军与后来的国民党军队?这些都需要讲,不必一一掌握,但必须讲到,它有助于学生理解鲁迅文章的深刻。2、语言风格。鲁迅的语…  相似文献   

6.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在教学中总会遇到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每当我看到他们出现这样那样的差错,就会产生许多疑问:“他们的计算为什么经常出错?”、“计算错的原因真是马虎吗?” 通过几年的教学实践和对学生心理的深入分析,我认识到,大多数学生并不是因为粗心大意或不求上进才有这些问题的。下面我想从学生的心理入手分析一下计算出错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李宏 《湖南教育》2005,(10):38-39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师:我给大家带来了三位淘气的小客人,想知道它们是谁吗?大家猜猜看。学生畅所欲言,说出自己的猜想。师:到底谁猜对了呢?我们一起去瞧一瞧好吗?(出示三只形态各异的小猴吃桃的图片,小朋友们看着图片开心地笑了)师:大家为什么都开心地笑了呢?我想知道,能告诉我吗?(学生说出笑的原因)二、教学0的第一种含义——什么也没有师:大家说了这么多笑的原因都有道理。有些小朋友猜测小猴是因为吃桃子的个数不一样而出现形态各异让人发笑的表情,还真让你们猜中了。但它们分别吃了几个呢?为什么会有如此的表情呢?你们猜猜看。学生猜…  相似文献   

8.
正教学内容:三年级下册第88—91页内容及相关练习。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小数1.出示情境。师:星期天,妈妈带小丽到超市去购物,她发现每一个商品都有一个标价,可她却不认识这些数,你能教教她吗?(教师将商标上的数贴在磁性黑板上)师:谁来将这些数分成两类?为什么这样分?根据学生的回答,移动磁性黑板上的数分成两  相似文献   

9.
从小数加减法过渡到小数乘法的学习,学生头脑中的认知冲突比较多:一个数乘小数的意义怎么表述?小数乘法为什么要末位对齐?小数乘法为什么有时会越乘越小?对这些问题的深入理解需要依赖分数乘法的相关知识。因此,在六年级分数乘法单元学习时,应该适时引导学生回望已经学过的小数乘法。通过回望,弥补小数乘法意义理解的缺失,实现小数乘法运算法则的深层建构,完善对小数乘法运算结果的解释。  相似文献   

10.
分数、小数四则混合运算是小学五年级数学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学生往往因为处理不好分数、小数的互化关系,出现错误多、速度慢的问题。教学中,我从复习巩固有关知识入手,通过一些基本训练,让学生观察分析分数、小数互化规律,因而在进行新课时,收到用时少、问题少的较好效果。 (一)复习小数、分数的互化,让学生牢固掌握分数化成小数的两种情况:  相似文献   

11.
开学初,学生们的成绩单让我心绪难宁——多数学生的成绩都在及格线以上,其中有一个叫孙某的孩子的成绩却只有单数分。为什么孙某的成绩会如此低下?他的小学生活是怎么度过的?许多的问题萦绕脑海。  相似文献   

12.
在教学中,教师最不能理解的是,明明已对学生讲清的问题,为什么还是一错再错?明明当时会做的题为什么过一段时间再碰上就又不会做了?面对这一现状,我时时会陷入深思:什么样的作业纠错更适合学生?能否从司空见惯的教学行为中去发现和开发出一种作业纠错、防错的新方式?  相似文献   

13.
分、小数四则混合运算的教学,是在学生已经掌握了各种运算法则、性质、定律,以及分、小数互化的方法和四则混合运算的顺序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时,我首先安排学生自学、试算课本第九册42页例4。并提出自学课题:①不懂的地方是什么?②会不会计算?你是怎样计算的?通过看书自学、试算,学生一般都能弄清此题的运算法则、顺序,分、小数互化等问题。但是我发现学生虽然看  相似文献   

14.
那是一次不经意的谈话。一位学生在作文中提到因一次考试不理想而想自杀,我想当然地认为这是学生在虚构,便简单地提醒她写作要抒写真情实感。岂料这位平时毫不起眼、默默无闻的学生却说出了一段让我震惊的话:“老师,你不理解我的心情。我什么优点都没有,人又笨,不管我怎么努力,成绩就是上不去。有时我真的想还不如死了算了,我都设想过好几种死法了。”一旁的学生也纷纷插嘴,说他们都有类似的想法。学生为什么会有如此偏激的想法?是他们心理承受能力脆弱,还是我们的教育在哪里出错了?我进行了深刻的反思,我意识到自己平时对学生的了解还处于…  相似文献   

15.
王登班  朱荣 《师道》2006,(2):13-13
一位教师一边用书本敲着学生的脑瓜,一边生气地大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10遍了,你还是不会!给我抄10遍交来,再不会就把家长叫来把你带走。”回到办公室,这位教师还在骂学生是猪猡,说自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上课辅导,可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学。我也曾这么困惑过。为了学生,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到底都在想什么?这是我们都想问,也都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真的去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了吗?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16.
王登班  朱荣 《师道》2006,(2):13
一位教师一边用书本敲着学生的脑瓜,一边生气地大声说:“这道题我都讲了10遍了,你还是不会!给我抄10遍交来,再不会就把家长叫来把你带走。”回到办公室,这位教师还在骂学生是猪猡,说自己起早贪黑地给他们上课辅导,可有些学生就是不好好学。我也曾这么困惑过。为了学生,教师可以把心掏出来。然而,在现实的教育教学中,我们总是难以抓住学生的心。我们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学生好,可实际上学生并不领情。他们到底都在想什么?这是我们都想问,也都想知道的。问题是:我们真的去探索学生的内心世界了吗?我们真的去了解他们都是怎么想的了吗?我们总是…  相似文献   

17.
小数     
一、教材是怎样安排小数教学的,为什么要这样安排? 小数的教学分两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安排在第四册。重点是小数的初步认识,只结合学生日常生活中比较熟悉的元、角、分的十进关系,进行简单的小数加减法计算;第二阶段安排在第七册,系统地学习小数的基础知识、四则计算及相应的应用题。这样安排的原因:一是小数的概念比较抽象。学生较难理解,分两个阶段进行教学,符合从直观  相似文献   

18.
在"小数的加法和减法"教学中,一位老师创设了去联华超市购物的情境:下课以后,一个学生却说:"老师,我昨天晚上跟妈妈一起去逛××超市,里面的物品价格没有两位小数的,你给出的物品价格不符合生活实际。"这位教师一时没有答上话来,最后苦笑着说:这是为了学习不同数位的小数加减法,老师虚拟的情境。在实际的教学中,您遇到过类似的事情吗?您是如何处理的?当创设的情境和生活实际出现偏差时,是要"虚  相似文献   

19.
有人说:“人美在眼睛,文美在标题。”的确如此。题目是一篇文章的灵魂,起着统绾全篇的作用;题目又是文章的眼睛,透过它可以悟出全文。那么在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深刻理解题意呢?现谈几点做法。一、设置疑问,引发兴趣在教学某些课文之前,可以提出一些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在释疑过程中理解题意。在教学《记金华的双龙洞》时,我先提出疑问:“你们知道金华在什么地方?为什么叫双龙洞?”对这一问题学生很有兴致。纷纷动脑、动嘴。可他们只知道金华在浙江省。至于“为什么叫双龙洞”却无从回答。这时我抓紧时机介绍:《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我  相似文献   

20.
案例一:下水道的盖子为什么是圆的?数学课上,学生认识了圆的特性,我就让学生去寻找生活中的圆。有学生问我:“我发现下水道的盖子都是圆形的。为什么都是圆的,而不做成方的呢?”我曾经在一本科普书上看到过介绍,知道下水道盖子制成圆的是为了什么。我想,不能把答案直接告诉他,应该启发他自己去思考、去寻找答案。再一想,这个问题可能学生都不清楚,我为什么不就此举行一次综合实践活动呢?于是,我以这个问题为研究课题,组织开展了“下水道的盖子为过程进行整理,要求每人写一份研什么是圆的”研究活动。究报告,并启发学生大胆联想,展开课堂上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