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5 毫秒
1.
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在求学路上能够遇到好老师。什么样的老师是好老师呢?我们常说,适合自己孩子的老师才是好老师。孩子崇敬老师,师生关系和谐融洽,有一定的心灵感应,这样的老师要比刻意去选择所谓的“名师”好得多。  相似文献   

2.
我的儿子在美国上小学四年级时,学校规定,凡是学生在学校一天内连续3次挨批评,老师就必须给孩子家长打一次电话。有段时间,儿子同一个实习老师较上了劲儿。结果,家里几乎天天接到老师的电话。学校这一招是用来对付那些放纵自己孩子的父母的,而我们常常就“过度反应”了。为此,孩子没少挨责骂。直到我找到学校,同老师交谈,才发现这  相似文献   

3.
陈思 《幼儿教育》2012,(34):10-12
姚老师为大班下学期的孩子设计了主题活动"畅想小学的生活,和幼儿园说再见"。在两周的时间里,姚老师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小学的课堂,讨论了将来要入的小学,回顾了在幼儿园的生活,还请孩子们说一说自己最舍不得幼儿园的是什么。经过充分的活动和讨论,孩子们对未来的小学生活充满期待,也舍不得幼儿园时代的好朋友。他们和老师说,以后还想和小朋友一起玩。姚老师启发他们思考:那我们要怎样才能和幼儿园的好朋友保持联系呢?最后孩子们和老师一致认为,给好朋友留一张"名片"是最好的办法,名片上有自己的名字和电话,能方便与好朋友联系。在几天的讨论和创作之后,每个孩子都画了和右图类似的"名片",上面有自己的名字、电话、想和好朋友说的话,有的孩子还写上了自己以后  相似文献   

4.
星期天是儿子的五岁生日。傍晚,正当我们要点生日蜡烛的时候,传达室师傅来叫:“倪(?)(?),有电话!”儿子的电话!我和爱人都一愣,儿子才五岁,从来没有人给他打电话,这是……儿子已蹦跳着接电话去了。过了大约五分钟,儿子兴奋地跑回来,老远就喊:“爸爸,是幼儿园王老师打来的电话。她祝我生日快乐!”看着儿子兴奋得发红的脸,我和爱人都觉得:当他接过爸爸给他买的生日蛋糕,接过妈妈给他买的新衣服时,都没有王老师这个电话这样使他高兴。老师的一声祝福,在孩子心中唤起了无限美好的情感。直到现在,我们还不知道王老师是怎么知道我儿子的生日的。也许是以前在与孩子的接触中了解到的;也许是从家园联系册上看到的;也许是……不过,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王老师记得自己班上幼儿的生日,并在这个星期天特意打电话向孩子祝福。  相似文献   

5.
前些日子,有个家长托他的孩子转了一封信给我,没等我来得及拆封,那位家长便打来电话跟我打招呼说,他的孩子成绩不是太好,自己不好意思亲自来学校了解孩子在校的一些情况,于是便想到用写信的方式与我联系,并且再三嘱咐我一定要给他回信,哪怕是几行字也行。当我问到他为什么不敢到学校来的根本原因时,他在电话的那头告诉我:他以前到学校来了解孩子的情况时,许多老师都与他三言两语便结束了他的谈话,他看到成绩好的同学家长与老师总是有谈不尽的话题。他总是在怀疑自己是不是穿得太寒碜,或者是自己没有给老师“好处”。有的时候,受了这股“冷气…  相似文献   

6.
当我读完“朱老师骗人 !”这个案例时 ,内心感到更多的是欣喜。因为———我们的孩子敢说真话了 ,我们的老师开始在孩子大胆的直言中反思教育了……不可否认 ,朱老师和张老师都是认真的 ,他们试图创设一种真实的情境来帮助孩子学习 ,但遗憾的是 ,他们忽略了孩子是以一种怎样的虔诚来对待老师托付给自己的任务的。因此 ,当他们发现自己认真完成的任务是老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故意营造的 ,他们所感受到的当然就是受骗。造成教师这种善意的举动和孩子的不领情之间矛盾的原因 ,就在于我们的教学太注重教学的内容 ,而忽视了对于孩子来说是最重要…  相似文献   

7.
2001年是“孙老师热线”更加成熟、更加完善的一年。在这一年当中,“孙老师热线”得到了许多专家、学校、孩子父母的支持。我们通过自己的努力,也尽最大的可能为来话者提供了帮助。2001年“孙老师热线”的基本情况大致如下:从2001年1月6日至12月29日,共接到电话496个。其中有关学习问题的电话175个,占35%;有关孩子个性问题的电话108个,占22%;有关孩子道德方面问题的电话37个,占7%;有关青春期的问题43个,占9%; 有关亲子关系的电话45个,占9%;有关孩子兴趣方面的电话22个,占4%;其它66个,占13%。通过对这些电话的分析,我们可以…  相似文献   

8.
邓梁 《中学教育》2006,(6):51-51
在南京一所小学。一个美国女孩和一个中国男孩同时患了重感冒。于是班主任老师通知了学生的家长。中国孩子的爸爸很快打的赶来带孩子去了医院。美国女孩的家长则在电话中问老师:“孩子的腿有问题吗?”当得知腿没有问题时,他只说了句,那就让她自己回来。  相似文献   

9.
一、期望与幼儿园多沟通,多参与幼儿园活动。“希望老师对孩子在幼儿园的各方面表现常与我们家长沟通,以便我们有重点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多举办几次家长开放日,使家长能及时、更多地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以便全方位进行配合。”“望能经常参加你们的教学活动,一学期一次太少。”二、期望老师能更多地关注自己的孩子,给他机会,因人施教。“孩子比较内向,请多多训练她大方的性格和讲话的能力。”“我的儿子敏感、脆弱,特别自尊,这是我最近发现的一大缺点,希望老师针对他这一弱点予以教导。”“孩子比较缺乏竞争意识,希望锻…  相似文献   

10.
陪女儿读书     
当老师最怕教什么样的学生?当老师最怕教自己的孩子! 我们家在我们这一代有8位老师,这些先生们在对家里孩子和学校学生的教育中不自觉地奉行了双重标准。我们家凝凝是大小姐,在以爷爷奶奶为首的大家庭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篇让人心灵震撼的文章,一个典型的留学生成长案例。它讲述的是中国老师和美国老师在不同时间段对同一个孩子截然不同的两种评价,在这些评价后面家长的心理状态及孩子的成长状态。我在这里推荐给大家。 作为一个母亲,我能感受学生和家长的感受,能理解学生和家长的心。虽然我的孩子在学校是老师一致公认的“好学生”,从未被老师骂过过火的话或有过对孩子伤害的评价。 作为一个编辑,我热切地希望“美国老师说,我以性命担保她行”能被更多的学生、家长和老师看一看,读一读,希望它能感动更多的人和引起更多的人思索。 我要说:我们的孩子都是“好孩子”——但愿我们的老师将这一理念深藏于心中,并时时用不同的言语反馈给我们的孩子,多给他们予肯定、多呵护他们成长中的那颗自尊心;但愿我们的孩子坚信自己,不要被外来的言语摧毁自信,如果有条件,出国走一走,感受一下异国他乡的教育模式。  相似文献   

12.
当了十多年的班主任,越来越感觉到现在的孩子普遍聪明、调皮、而且个性十足。但这里所谓的个性却更多是指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对人、对事缺少宽容和感恩。作为一名班主任,我经常收到家长打来的抱怨电话,称自己的孩子在家中对父母感情冷漠,对父母的教育置若罔闻。其实何止是对家长,在学校里,很多孩子,对老师的苦口婆心同样缺少感受,从而使我们的教育显得无奈而又力不从心。那么怎样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那?结合自己当班主任的经历,谈点粗浅的见解。  相似文献   

13.
随着孩子的年级越来越高,特别是上了初中后,学习任务也逐渐加重。有的孩子会在学习中逐渐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但也有相当多的孩子虽然很努力,但由于方法不当,影响了学习成绩的提高。这就需要老师和家长帮助他们找到适合他们的方法。本篇文章重点谈了课后复习。  相似文献   

14.
1话题缘起——作业减负 为教育管理者,经常会接到家长的一些电话。有的反映老师作业量大,孩子写到十一、二点才能完成,影响孩子休息;有的反映老师留罚写的作业,质疑老师有泄气的成分在里面;有的反映孩子本来成绩很好,可是老师还在基础知识上让孩子反复抄写,浪费时间等等。对此,我们也陷入了深深的反思,老师为什么要给学生留作业?老师怎样给学生留作业,留多少作业是适当的?为什么学校三番五次强调,作业量却减不下来?我们的教育出了什么问题?  相似文献   

15.
难忘的采访     
今年5月9日,在人民日报社宋老师的帮助下,我有幸以一名特邀小记者的身份,对普名军旅歌唱家董文华阿姨和著名栏目主持人白岩松叔叔进行了电话采访。采访二位名人,我心里直打鼓,他们会接受我们这些孩子的采访吗?他们有耐心回答孩子提出的问题吗?可能我们的紧张都写在脸上。宋老师告诉我们,董文华阿姨和白岩松叔叔虽是名人,但都很和善,不用紧张。宋老师先帮我们接通了白岩松叔叔的手  相似文献   

16.
有句话说得好,蹲下来看孩子。孩子是天真的,他们以为老师的想法常常是和他们一样的,而且孩子们对老师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很想和你说说心里话。如果老师一脸灿烂,孩子就很开心,反之则会提心吊胆。只有走近学生,才会了解学生,才会为学生提供适合的教学。今天,我们聆听了孟英老师的课,感触颇深。虽然这节课浓缩了我们英语备课组团队的智慧,但是孟英老师的个人智慧和个性魅力在课堂中同样熠熠闪光。下面,就让我们用四个一来评述孟英老  相似文献   

17.
由于职业习惯,喜欢和小学生在一起谈天,交谈的过程中常常听到孩子们谈论自己的老师。说到自己喜爱的老师,孩子的脸上荡漾着笑容和自豪的神情;说到自己不喜欢的老师,孩子的脸则是一种不屑和无奈的神情。问其原因,孩子说:“我们有时候犯些小错误老师就骂。‘死皮子’、‘不要脸’、‘什么东西’……上课有时回答不上来老师的提问,老师就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讽刺我们。我们特恨这样的老师,上这样老师的课我们就发愁,这样的老师我们就不想让他教我们……”小学生,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作为教师,你是否懂得孩子的心?孩子一整天都在学校学…  相似文献   

18.
正田国秀老师曾对110个单亲家庭的孩子进行过访谈,她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单亲家庭的生活状态。因为对单亲家庭一直有所关注和研究,她有一直想通过媒体做的呼吁。单亲妈妈,先好好爱自己每位单亲妈妈,最关心的就是孩子怎么办。很多单亲妈妈会花费比一般妈妈更多的心力去关注孩子,希望孩子不要因为家庭结构的改变而受到影响,甚至宁肯自己受百般委屈。对此,  相似文献   

19.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孩子进入青春发育期是件既令人高兴又令人烦恼的事情。孩子长大了,比以前懂事了,可是让他们担心的事情也越来越多了。这时的孩子一回家就喜欢躲进自己的小房间,爱买带锁的日记,希望拥有自己的空间。最让家长头疼的是,家里还会时不时地接到孩子异性同学的电话。对于孩子的异性交往,有些父母和老师往往感到手足无措。他们看到孩子男女相处,就大惊小坚,紧张敏感,怀疑孩子的收信是否是情书,疑惑电话中是否有秘密,对孩子的异性交往严加防范,甚或横加干涉和指责。还有一些家长和老师面地类似问题或欲言又止,或旁敲侧击,不知如何是好。那么,究竟该如何看待青春期的异必效往呢?  相似文献   

20.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的孙宏艳老师是我们的新朋友,这期的“家教话题”,我专门请她来和我们谈谈关于消极的父母意识——把一切都给孩子这个话题。在抚育孩子的过程中,做父母的往往容易与孩子形成密切的“一体感”,有了孩子便失去了自己。读了孙老师的文章,家长们一定会有许多感悟吧。为了孩子,父母必须调整自己的心态,纠正消极的父母意识,不断学习,和孩子一起进步、一起成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