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中国古代人的围棋竞技心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竞争是围棋的基本特征,棋手的心理因素影响他们的竞技水平的正常发挥。古代中国人围棋竞技的心理主要有:赌博取胜、战胜对手、不服输、愤怒与冲动、娱乐与消遣、挑战最强手、追求最高棋艺等心理。  相似文献   

2.
魏晋南北朝时期围棋的兴盛及其原因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魏晋南北朝这一动荡的时期,围棋却发展较快,棋手已分成九个等级,而且出现了十九线棋局,还多次举行大规模的比赛并进行品棋活动等,使围棋胜极一时.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社会政局多变,高门世族追求人生享受成为社会主流,帝王的提倡以及围棋价值观的提升和围棋九品制的颁布,这些都为围棋的兴盛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3.
本研究运用“TOLA4”智力量表对南京市青少年宫少儿棋院围棋组的学员进行了测试,并就小棋手的智商同棋艺进步之间的关系作了初步的分析与讨论,智力测验的结果显示:南京市少儿棋院围棋组儿童的智商普遍高于正常值,学棋儿童的成绩普遍很好,其多数是优秀生,且数学成绩优秀者居多。研究结果表明:儿童智力影响着棋艺进步速度,而围棋训练也全面地促进着儿童智力的发展,二者相辅相成,互为因果。  相似文献   

4.
"十八国手"在晚清围棋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中十七位棋手的对局见于《餐菊斋棋评》,另外根据其它史料补入林越山.除过周小松、陈子仙、任渭南、僧秋航、潘星鉴、李湛源、沈介之、董六泉等事迹较详外,其余棋手的事迹不清.周小松所辑《餐菊斋棋评》收录了他们主要的对局.从对局战绩来看,"十八国手"的棋艺水平长期被低估.  相似文献   

5.
韩愈的名儒形象在唐五代笔记小说中走向了仙道化,其仙道化塑造有三大标志:能识丹篆、死后从圣讨伐敌国和牡丹现诗预知命运。韩愈形象仙道化塑造的历史依据,是韩愈生平经历与诗文文献中流露的亲道倾向。韩愈形象向仙道转化的深层原因是中晚唐战乱与庸政的社会背景下,士人无力兴国与求仙避世的矛盾心理。唐五代笔记小说中的韩愈形象是唐末士人孤独彷徨身影的投射。  相似文献   

6.
奥斯卡·王尔德是英国现代文学史上难得的奇才,他既是一位优秀的剧作家和小说家,也是英国文学史上一位声名赫赫的诗人和批评家。从文艺创作的目的性上说,他宣扬"为艺术而艺术"。小说《道连·格雷的画像》是王尔德的代表作,也是唯美主义的代表作,旨在说明艺术的生命是依托于人的生命而存在的。本文从《道连.格雷的画像》中主要人物的形象入手,分析王尔德笔下人物形象折射出的社会环境,以及不同人物身上所体现出的唯美主义追求。  相似文献   

7.
浅谈老子“道”的哲学及其本体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是中国哲学的核心范畴,道论奠定了中国传统哲学本体论的基本范式及其思辨特征,而这一理论建树的奠基者即是老子。本文首先论述了"道"哲学的两个最基本的含义,一即"道"是"先天地生",为宇宙万物生命的本源,二即"道"无法用语言、言说来表达。然后对"道"的本体论做了简单的探讨,最后得出老子"道"的哲学及其本体论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文学是人学,它的生命在于艺术形象,以形象反映生活,表达思想感情,所以,在现实主义小说创作中刻画几个典型人物形象是必不可少的.《红楼梦》在这方面确实难能可贵,不但刻画了三、四百个有名有姓的人物形象,而且精心塑造了一个具有高度概括性的艺术典型形象——贾宝玉.不朽的文学典型,具有永恒的审美功能,而且值得人们不断地去探索它所包涵的意义和价值.《红楼梦》一诞生,贾宝玉这一典型就受到了研究者的热切关注,历来评述者,各抒已见,见仁见智.诸如一度盛行的“市民说”、“传统说”,乃至“农民说”,众说纷纭,学界比较一致的看法,认为贾宝玉是“反封建的急先锋、勇士”、“封建礼教的叛道者”,笔者认为这是受了极左思潮的影响,从庸俗社会学的观念出发,从事文学研究工作,急于功利的结果,不免有失  相似文献   

9.
传承围棋文化艺术培养大学生思想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围棋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随着中国历史的兴衰而沉浮,它是高雅“、阳春白雪”的文化艺术,具有博大精深、奥妙无穷的艺术魅力。青年大学生了解围棋,热爱围棋,可以激发爱国热情,培养良好的思想素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学校广泛开展围棋运动,可以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丰富校园文化生活。  相似文献   

10.
《黄帝内经》的生命美学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美学的新视角 ,发掘蕴藏在《内经》中的生命美学价值。《内经》是一部对生命充满了人文关怀的独特医典 ,其医道是易道的运用发挥。道是生命的本源 ,也美的本源。故《内经》的医道 ,体现了生命之美道。本文还提出了生命品格的建构 ,除了人格美外 ,还应有体格美、神格美。《内经》体现的是体格美  相似文献   

11.
论围棋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围棋具有文、史、哲、艺等丰富的人文内涵.在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中,重视和发挥围棋文化独特的人文教育功能不仅可以丰富校园文化生活、陶冶情操,而且有助于辩证思维和全局观的形成.学习围棋文化还有益于提高大学生文化修养和审美鉴赏力,对培养具有现代人文素质的复合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教育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从东北形象的视角切入,阐述萧红对东北作家群的超越及由此而带来的对整个创作群体的文学史意义。与东北作家群以"东北精神"中生命的元气和活力的张扬来呼唤民族自救的力、振兴的力所具有的"当代意识"相比,萧红却在负面因素的剖析中呈现出完整和立体的东北形象和风貌,使东北形象"直立起来",并因历史文化批判与人生终极意义的探索而获得一份纵深的"历史意识",从而提升了整个群体的创作品格。  相似文献   

13.
围棋九品制盛行于东晋南朝的独特原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古代体育史上的一项重要制度──围棋九品制之所以盛行于东晋南朝,原因在于当时社会上占主导地位的士族地主崇尚高雅的风气,导致上层社会的围棋热,为围棋九品制奠定了广泛而深厚的社会基础。同时,士族地主特重声望的时尚,也使围棋九品制变成他们猎取名誉声望的一种有效的特殊文化工具。  相似文献   

14.
陶渊明笔下有大量有关飞鸟意象的作品。飞鸟意象具有丰富的象征意蕴,蕴含着诗人强烈的主观意识及情感,是作者审美意识与客观物象渗透的结果。陶渊明笔下的飞鸟形象,是其自我精神的形象写照,负载着作者的孤独与寂寞,反映了作者对自然真意的追求及回归田园的人生意趣,更集中体现了陶渊明生命与精神的永恒追求。  相似文献   

15.
从中国传统儒、道两家和西方哲学的身体观入手,分析了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西方体育文化精神产生与发展的哲学思想背景,阐明了二者在价值追求、情感方式、气质类型、生命理念、方法体系上的不同与对立。指出传承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精神在匡正西方体育文化的功利性倾向,实现现代体育文化价值整合,强化民族文化主体意识,促进世界体育文化发展进步方面具有重要的现代价值。呼唤文化自赏,并提出了在体育实践中推广与践行中国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路径:加强文化自觉,实现优秀传统体育精神文化的现代化。加强国家制度安排,突出中国体育文化形象。依托民族传统体育项目,传播中国体育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16.
“永子”作为保山“三宝”之一,它印证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历程,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通过对围棋文化探究,过渡到围棋文化的赛事,希望通过围棋赛事进一步的促进围棋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在传统思想文化中,儒家强调以乐和同的生命境界和以仁为善美的道德诉求,道家追求超越社会礼制,回归自然与内心。儒道互补格局的形成,既是学理思想自身发展的内在必然性,又与人性结构模式中自然性和社会性的矛盾统一、终极的生命追求密切相关。深入挖掘儒、道思想的精髓,不但有助于巩固我们礼仪之邦的价值观,还必将有助于国民提高内心和谐的能力。儒、道传统思想对于现代人建构内心和谐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生命道德精神指生命本身存在何种道德意义,以及对人与生命之间的关系应坚持何种道德精神,包含人们的体悟生命之道后的实践精神。在现代竞技体育发展过程中,由于现代竞技体育的过度职业化、商业化、科技化以及受政治、种族等体育以外的社会性因素的影响,竞技体育出现了游离自身发展目的的趋势和问题——竞技体育的异化问题,其本质上则是人的异化问题。文章从生命哲学视角探讨了现代竞技体育中人的异化表现及其和人的生命人文精神——生命道德精神缺失的关联性。这对竞技体育发展如何坚持"以人为本"的宗旨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9.
本文认为,知识分子形象的塑造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是一种具有重要文化意蕴的精神现象,它代表着知识分子在反叛封建思想,寻求救国救民道路上的一种对自身生命形式的自我观照行为。在现代文学中,知识分子形象主要有狂人型、战士型、多余人型、堕落型、忏悔型五种类型。狂人型知识分子形象代表着知识分子的一种本我状态;战士型知识分子形象是知识分子在艰难困苦中的一种自救行为,代表着知识分子的自我状态;堕落型知识分子是自我的沉沦,多余人型知识分子是本我的放逐;而忏悔型知识分子形象是一种超我状态,是知识分子对自身的一种思想批判。这种自我批判后来演绎成原罪意识,从此,知识分子逐渐丧失了自身的启蒙立场,这对以后的知识分子的文化立场和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海外华文女作家张翎在其小说中刻画了众多母亲形象,本文从三个方面分析张翎笔下的母亲形象,即传统的"良母"、异常的"恶母"、移民的母亲。这些母亲形象的塑造体现了女作家个人的生命体验,传递了作家对文化冲突与融合的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