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潘英 《青海教育》2004,(3):43-43
传统作文教学忽视了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能力,学生没有生活感受,作文就缺乏源头活水、材料不足,以至写起来思路狭窄,内容匮乏,久之,学生便害怕作文,厌恶作文,自然作文水平就难以提高。契诃夫说:“谁要想描写人和生活,谁就得经常亲自熟悉生活,而不是从书本上去研究它。”艺术大师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学生作文材料单调“无米下锅”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身边的生活缺少足够的感受,对许多有意义、有情趣的生活没有细细体味,或缺少体味的能力。改变“无米下锅”的主要途径就是要培养学生感受生活的…  相似文献   

2.
毋庸置疑,现在多数小学生对作文感到头疼,他们说:“作文难,作文难,提起作文我心烦。”为什么学生对作文有如此心态呢?我想,无非是他们对写作无意向,无储备,无兴趣罢了,因而执笔为文时就出现了搜索枯肠、冥思苦想的被动局面。  相似文献   

3.
提到作文,如果班里有不少学生说“没什么内容可写”“不懂从何下手”,那么这就需要教师深刻反思了。我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主要原因是教师没有让学生学会关注生活、观察生活。当作文成为闭门造车的“应试作文”“教室作文”时,学生视野狭窄,自然写不好作文。只有让学生热爱生活,写“生活作文”,才能真正让他们爱上作文,写好作文。  相似文献   

4.
一、常见的作文教学难点的定位及突破方式为阐述方便起见 ,姑且称之为几种类型。1.材料型。有人认为 ,学生写不好作文关键在缺乏写作素材 ,所谓的“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是他们最好的理论前提。于是在教学中就着重解决材料缺乏的问题 ,以种种方法丰富学生的生活体验 ,拓宽他们的视听 ,化虚为实 ,变无为有 ,使学生在获得具体的视听等具体感受后再做文章 ,如生活作文、活动作文等等。这种作文教学难点的定位及突破的漏洞是显而易见的。作文教学的目标 ,是培养“巧妇做炊”,生活作文、活动作文侧重“录米下锅”,两者不可等…  相似文献   

5.
作文.是一种展示生命、反映生活、与人交流的活动.更应成为一个和谐的生命活力场——关爱生命、联系生活、启发创造,充分解放学生的眼、耳、嘴、手、脚.让他们成为“自南个体”,让“快乐”充盈学生的作文,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作热单,以文字砌就一个五彩缤纷、绚丽多姿的精神世界,促使他们走出“怕作文、厌作文、抄作文”的怪圈,变“苦作”为“乐作”,让作文成为“心灵之声”的交响曲,呈现出“横看成岭侧成峰”、“浓妆淡抹总相宜”的生动局面。  相似文献   

6.
正如浙江省优质课(作文课)评比结束时评委点评的那样,我们的作文教学可谓“喜忧参半”。喜的是我们的作文教学不再孤立地关注写作的技巧方法,而更尊重学生的内心体验和真情实感;即使是技法的教学也与“人”的存在结合了起来,不再为工具而工具。忧的是不知一节作文课到底能给学生的写作带来多少收益?不知经过作文教学后,学生的写作能力与他们的原有水平相比又发展了多少?一、“无米下炊”的原因是学生“没有生活”吗?“无米下炊”是许多学生作文的通病,有人归因于学生“没有生活”。学生真的没有生活吗?我们的学生其实并没有脱离生活,“他们…  相似文献   

7.
作文是生活的反映 ,学生的作文又以他们已有的生活经历、情感体验及一定的习作水平为前提。可以说 ,没有生活 ,就没有作文。来源于生活的作文素材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 ,能充分调动学生说和写的主观能动性。生活犹如泉水 ,源泉丰盈永不枯竭 ,没有生活 ,作文就如无源之水 ,无根之木。现在的初中生作文之难 ,有人归纳了“三说” :由于各学科难度普遍提高 ,社会对语文教育的淡化而引起学生课外阅读大幅度减少的“学识积累贫乏” ;由于“两点一线”式和家长包办过多造成的“生活蓄积贫乏” ;由于独生子女因素和社会普遍防备心理而造成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8.
我国著名学者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就如泉源,文章犹如溪水,泉源丰富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叶老的这段话形象地说明了生活与作文的关系。我们要抓好作文这个“流”就必须抓好生活这个“源”。帮助学生认识生活,丰富他们的生活积累,是作文表达真情实感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9.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就是语文。”学生写作,是表达自己对生活的认识,生活是“源”,表达是“流”。写作兴趣的源头也在于生活。若学生善于观察体验生活,思考生活,生活经历丰富,接触的事物多,见识广,视野开阔,感受就深刻,写起作文来就会左右逢源,触类旁通。生活是作文的源泉。然而,现在的初中生常常把写不出作文归于生活内容太单调,生活空间太狭窄。其实他们面对写作的困惑并不是因为素材的贫乏,而是缺乏对生活的观察、体验和思考。他们所谓的“写不出”,  相似文献   

10.
一提作文 ,不少学生就感到“愁”“怕”“厌” ,明显表现出对作文没有信心 ,甚至患有作文恐惧症。学生害怕作文的原因所在 ,一是无话可说 ,二是有话无从下笔。无话可说是缺乏素材的积累 ,无从下笔是缺乏语言的积累。古人云 :“问渠哪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要想使学生写好作文 ,就要帮学生寻“源”、取“材” ,引来源源不断的作文之“活水”。一、创造生活 ,积累素材小学生在写作文时觉得最困难的是“无话可说” ,他们的生活确实有些单调 ,上学—放学—做功课—看电视—睡觉。有时 ,一些有趣的事、有意义的事也会从他们身边溜走 ,他们…  相似文献   

11.
目前,小学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难教、学生难学、“言之无物”的现象,很重要的因素就是作文教学严重地脱离了学生的现实生活。离开了生活,缺乏感受与体验,作文便只是空中楼阁。叶圣陶先生曾说:“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才会作出什么样的文字。”生活越充实,心中蕴含的内容越丰富,写出来的作文就会生动具体,令人耳目一新。要解决作文中普遍存在的“无话可写”的问题,就必须丰富学生生活,引导他们发现生活中的写作材料,激发写作兴趣,提高写作能力。笔者就生活化作文教学谈谈自己的看法。一、引导学生观察生活,获取鲜活…  相似文献   

12.
顾斌 《华章》2007,(Z1)
作文是学生丰富多彩的学习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应该是活泼自然、生动有趣、色彩斑斓、血肉饱满、情韵十足的生活图景,而不是搜肠刮肚、绞尽脑汁的苦差事。我们应该让学生享受到真正的作文生活,给他们营造一个轻松愉快、自然舒爽的作文环境,使他们的创作天赋得以痛快、潇洒地施展。这样,我们就要改变长期以来习以为常的“传球式”作文教学法,即教师命题、学生写作、写完上交、教师批阅、阅毕发还,而是代之以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生活化”作文教学法。  相似文献   

13.
引子学校要我承担一节作文指导的公开课,时间就定在4月1日。无巧不成书,就利用这一西方“愚人节”,好好地“整”一下学生,让学生愚一次,乐一回,我当然也要大捞一把,让学生多写一些作文。设计思路学生,是一个个活生生的生命体。他们各有所爱、各有所长、各有所想、各有所能,我们的作文教学就要让他们各有所学、各有所得,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得到快乐成长,这也是我们作文教学的使命。本案设计就是遵循“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利于提高”的指导思想,实践全息化作文教学理念,使学生“生活处处有作文,作文处处是生活”。导写过程一、聚沙成塔成语集中…  相似文献   

14.
小学生作文往往三言两语没了下文或者照搬例文一抄了之,写作水平不见提高。究其原因是教师作前指导心中无数,不了解学生知识现状和生活实际,一味强调“发挥想象力”结果是空中殊不知想象力也是建立在“实际”之上的楼阁。作文没有语言的积累,没有生活的积累就等于“无米之炊”。因此,指导学生作文,就必须先让学生写贴近生活实际的东西,训练他们的笔述能力。为了不使学生无米下锅,平时在语文教学时我特别注意如下两点:  相似文献   

15.
一、捕捉课堂上的写作灵感 作文即“生活”。要想让作文真正走进学生的内心,就必须还作文以活生生的生活,回归作文以生活的自然本真。学生大多数时间在学校,课堂是他们学习知识的殿堂、酝酿情感的源泉,因此,我们要敏感地捕捉课堂中的“兴奋点”,这些“兴奋点”就是学生写作的灵感。而转瞬即逝的写作灵感如何去把握,这就需要教师通过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学会捕捉灵感。  相似文献   

16.
上学期,教研组参照《赞可夫教育理论思想》,确定以发展学生智力为重点,让我举行写作教学试验课。这个班的学生语文程度不算太差,也有一定的生活积累,但每次作文,他们感到不是“无米为炊”,就是“有米不会炊”。我虽然也上了作文指导课,但始终打不开他们的思想闸门,原因就在于没有针对他们所遇到的难点进行启发。因此,我们确定试验课的教学目的,  相似文献   

17.
生活是写作的源泉,对学生作文的个别辅导要从内容着手,这就要求教师细心观察、全面了解学生生活,一旦发现学生“有所思”、“有所感”,就要抓住时机,激发他们的写作欲望,指导他们作文。教学中,教师主要可以捕捉三方面素材进行个别辅导。一、捕捉学校生活素材进行个别辅导学校生活是学生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师要善于捕捉能反映学生个性特点、表达他们真情实感的作文材料。如我班一位学生在课间十分钟跳楼梯,不小  相似文献   

18.
中央电视台2013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他们可以说遍布各行各业,似乎就生活在我们身边。如果让他们走进我们的中考作文,定能使我们的作文素材更鲜活,成功打造考场作文新亮点。  相似文献   

19.
作文是学生用书面语描绘多彩的生活世界、表达真情实感的心灵劳动,只有学生熟悉、感兴趣,并有表达愿望的内容,才能激起他们的写作动机和热情。怎么挖掘学生的作文素材呢?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要使学生下笔“言之有物”,教师必须引导他们走进大自然,走进周边生活,让学生在五彩缤纷的大千世界中,观察生活,多看、多想、多说,激发他们热爱生活的情感,帮助学生了解生活,为作文积累“第一手资料”。文学家鲁迅曾谆谆告诫青年作家“留心各样的事情,多看看,不要一看到一点就写”,“此后,要创作,第一须观察”。小学生习作同样如此,…  相似文献   

20.
同学们,你们有生活吗?有文章可写吗?近些年来,媒体上有好些文章在为你们没有生活、写作文困难叫苦呢!他们说,作文是生活的反映,学生要先到生活中去观察体验,然后才有文章可写;说你们现在“最关键的问题是脱离生活”“没有生活”,所以写作文“无米下锅”,只好“闭门造车”,瞎编,甚至有小学生在作文中说“捡起4张500块钱还给老大娘”,又有作文说“出门捡到1亿元,10元1张,叠起来有语文书那么厚”。文章称这种作文叫“逼疯老师”的“神作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