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们生活在一个物质世界,形形色色的物质充斥着我们的视线,但是仅仅凭借肉眼或者经验,我们只能把握很小一部分的物质世界。以宏观而论,宇宙中存在我们无法看到甚至难以想象的“宏大”物质;以微观而论,我们身边就有同样既不可能看见也无法想象的“微小”物质。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的《易经》把世界的形成归结为“阴阳”,认为阴阳二气演化并操纵着世间万物。这个远古的理论当然只是我们祖先的想象,不过却和当今的粒子研究有一点契合。如果我们把组成我们的物质看成“阳”的话,那么反物质就可以称作“阴”了。理论上讲,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相对称的,有组成世界的物质,就有与之相反的反物质存在。根据大爆炸理论,宇宙诞生之初,应该产生出同等量的粒子和反粒子,正物质和反物质,今天,反物质只能在宇宙射线和质子加速器中才能找到。那么那些反物质都到哪里去了呢?为了解释反物质稀缺之谜,科学家提出了几个假说。反物质…  相似文献   

3.
未来社会是以知识为主的社会。以产品为主的物质经济将转变为以服务为主的信息经济,或者说是以物质产品为主的经济社会将转变为以知识产品为主的经济社会。这是社会发展战略的一次重大转变。美国国务卿舒尔茨1986年3月21日在巴黎斯坦福大学校友会上发表讲话时说:“我们的经济基础正在迅速地从工业生产转变为以信息为基础的货物和劳务”,“对于年青一代来说,明天的技术将是他们生活方式的组成部份”。意大利《全景周刊》第976期发表的“2000年的世界”这篇文章中说:“电子计算机将实际  相似文献   

4.
刘荣逵 《金秋科苑》2011,(16):28-31
已知"世界"只有物质 已知"世界"(包括宇宙)的万物全是物质,看得见的称为"明物质",看不见的称为"暗物质"。从明物质角度来看,房屋、田野、山河、海洋、地球、大气、人类、动植物,地球外的星球、星系等都是物质。人们真的说不出世上还有什么“东西”不是物质,物质一直在独占已知“世界”。  相似文献   

5.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这些物质,无时无刻不在变化,掌握了物质变化的原因和条件,就能进一步控制物质变化的发生,以达到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自然界中有许多我们已经发现的规律和许多尚待我们去发现的规律。我们通常以为物质的变化是规律指使的,其实这种认识比较肤浅。我认为,与其说是“物质在按规律做事”,不如说是“物质内部的能量在指挥着物质做事”。我们都知道,物质内部隐含着巨大的能量,而我认为物质内部隐含着的能量却是可以相互感应的,尽管相互感应的程度很微弱,但这种感应不需要时间。物质内部隐含着的能量一旦被激发,就会有正性能量与负性能量之分,并且这些能量的相互感应的程度也会大大提高,并遵循“同性能量相互排斥,异性能量相互吸引”的法则。而未被激发的能量则主…  相似文献   

7.
20世纪60年代初期以来,挪威建筑历史和理论学家诺伯格-舒尔茨以其大量的著作,为战后建筑理论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他以现象学为基础的理论构造,孜孜以求地追溯着建筑的意义。以海德格尔“在世之在”的早期思想和“诗意地栖居”的晚期思想为源泉,他展开了建筑现象学的探讨,其中,与之相关的“存在空间”、“场所”、“场所精神”等概念均包含了发人深思的哲学内涵。面对诺伯格-舒尔茨将建筑建之于生活世界的理论呼吁,更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建筑的意义不能仅与物质环境相联系,更重要的是与当今人的现实生活世界相联系,与人的“存在”相联系。  相似文献   

8.
“抽象的数学世界存在吗”是当代数学本体论领域持久争论的两大核心问题之一。实在论主张数学为我们描述了一种抽象的实在世界;反实在论则认为数学仅仅是一种有用的虚构和方便的工具而已。语境论在阐明传统解释存在缺陷的基础上,对数学的实在性问题给出了新的说明。以作为世界观的语境论为基点,得出:抽象的数学世界不存在,数学是表征而非描述物质世界。  相似文献   

9.
从能跳善舞的角度来评价,电磁波应该是我们这个物质世界里最杰出的“舞蹈家”。它们都是按照“有规则振动”的方式翩翩起舞。整个电磁波家族成员的“舞步跨度”有大有小、“飞舞次数”有快有慢,物理学家把电磁波的“舞步跨度”叫做波长,把它们在一定时间里的“飞舞次数”叫做频率,他们喜欢用这两个物理参数来揭示电磁波家族里深藏的秘密。在宇宙世界的大舞台上,神奇的电磁波家族飞旋着自己独特的“舞步”,演绎出了一连串惊人奇迹。让我们沿着“指数级台阶”,逐一寻找这个家族的每个成员,并认真欣赏欣赏它们精彩绝伦的“舞蹈”。  相似文献   

10.
奇云 《今日科苑》2005,(12):18-18,17
人类生存的世界.是一个物质的世界。然而,这个世界还有许多人们肉眼看不到的物质。过去,人们只知道物质有三态,即气态、液态和固态。20世纪中期,科学家确认物质第四态.即“等离子体态”。1995年.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和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科学家组成的联合研究小组,首次创造出物质的第五态.即“玻色一爱因斯坦凝聚态”。2004年1月29日,这个联合研究小组又宣布,他们创造出物质的第六种形态,即“费米子凝聚态”。  相似文献   

11.
一场以批判“法轮功”为代表的破除封建迷信、反击伪科学的斗争,促成了一浪高一浪的新的科普热潮。科教兴国的基础,首要的就是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客观而论,夯实这个基础没有引起我们的足够重视。近年来,与现代文明相悖的现象有所抬头,一些愚昧的封建迷信活动有所泛滥,反科学、伪科学活动频频发生。严峻的事实告诉我们,弘扬科  相似文献   

12.
一支毫不起眼的硅芯片“部队”在地球各地收集信息,它们不是外星人在执行侦察任务,而是一种被称为“尘粒”的微型智能传感器把人类的“神经”连接进了我们周围的物质世界。这种不但能通信,而且可以进行“感知”的新技术拉开了“后因特网时代”的序幕。  相似文献   

13.
在物质世界中,各个物体间都有界线把它们分开。以一杯水为例,玻璃与空气、玻璃与水、水与水蒸气和空气之间都存在界线。在物质世界的这些界线上,经常发生着许多引人入胜的事,熟悉了这些事,将增强我们征服物质世界的力量。这里我们讲的是这些趣事中的一件——吸附。  相似文献   

14.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外在世界的“力”和人内在世界的“力”在形式结构上有一种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的关系,与元极学理论中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契合。“力”是格式塔心理连接外部物质世界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媒介物,而“音”则是元极学沟通自然界与人的媒介物。  相似文献   

15.
音与力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外在世界的“力”(物理的)和人内在世界的“力”(心理的)在形式结构上有一种同形同构或异质同构的关系,与元极学理论中的“天人合一”整体观契合。“力”是格式塔心理学连接外部物质世界与人的精神世界的媒介物,而“音”则是元极学沟通自然界与人的媒介物。  相似文献   

16.
科学家深信,宇宙和地球的早期若不是有三类“巨大突发事件”天现象发生,我们也不会生活在这个世界:一次戏剧性的“大爆炸”揭开了宇宙膨胀演化的序幕;激烈变化的“超新星爆发”填满了太阳系内处处可见的重元素,使地球有足够多元的物质来构筑生命  相似文献   

17.
量子理论的创立,说明了“科学世界”是“自然世界”和认识主体——人相互作用的“共生图景”,其中内在地包含着冬的主观囚素,意识在科学认识中的影响是不可完全排除的。然而,这并不能导致认识客体和主体意识地位的颠覆,即不能因此以为意识占据了主导地位,更不能以为人的意识不依赖于物质而独立存在。相反地,作为对“自然世界”妁反映而获得的“科学世界”,其中的客观性仍然占据主导地位,而作为主观性的人的意识则处于被支配的地位。  相似文献   

18.
世界经济发展的历史启示我们:科学技术与教育对社会经济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哪个国家、哪个民族重视科技与教育,哪个国家经济发展就可能走在世界前列。当今世界,竞争激烈,焦点在科技,关键在人才,基础在教育。我们伟大的祖国要繁荣昌盛,要跻身于世界现代化国家之林,科教兴国是历史必由之路。从这一点,也印证了“人力资本”理论中关于“经济发展中人力投资的推动作用大于物质投资的推动作用”的阐述。 舒尔茨的“人力资本”理论认为,人力投资的主要来源是教育投资,并且人力资本质量的高低也取决于教育投资的数量和质量。但是人力…  相似文献   

19.
编者的话     
1992年6月,许多国家首脑和地球上几乎每个国家的代表将齐集里约热内卢,参加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UNCED)。这次“地球最高级会议”恰恰是在斯德哥尔摩联合国人类环境大会过后20年召开的。许多人认为这是一次划时代事件。的确,就发展和全球环境这些有内在联系的问题而论。这次会议也被另一些人看作是世界调整自己事务的最后机会。无疑,我们在饥饿、贫困、污染、全球变暖、环境恶化、生物多样性大批丧失等方面所  相似文献   

20.
仰望院士     
首先,我以一位普通公民的身份来仰望院士。当我们走进科技新时代,看到今天的生活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日新月异的改变,使我蓦地想起荣膺为科技界的“两院”院士。他们的科学发明、科技成果,让我深深理解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永恒不变的真理!在物质生活方面,我们享受到现代科技进步所带来的物质上的极大丰富;在精神生活方面,我们始终吸吮着科学精神的乳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