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王胜男 《文教资料》2011,(22):20-21
艾米丽·狄金森被誉为美国最伟大的女诗人,在英美诗歌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其新颖独特的诗歌视角,大胆创新的诗歌主题,不拘一格的诗歌写作手法,以及神秘的隐居生活都引起读者和大批评论家们的关注。在诗人的诗歌和她的一生中都充斥着生与死,有神论与"上帝已死",对与爱情的向往和选择独身,以及引申出的得到与失去的二元对立的种种矛盾,所有这些对立都成为艾米丽用毕生思考的人生哲学,她将思考的结晶映射在诗歌中,研读这些诗歌就如同在苍茫漆黑的海浪中看到了指引归途的灯塔,给后人以无限启发。  相似文献   

2.
美国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在其1700余首诗稿中,以死亡为题材或与死亡相关的诗作多达近六百首,超过其诗作总数的三分之一。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和层面折射了诗人对死亡的独特理解。诗人于死亡的意境中,向世人展现了其美学追求与生命的价值建构,阐释了生命的终极意义。  相似文献   

3.
19世纪美国著名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其人、其诗、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以及其隐居之谜,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都是文学评论的焦点。文章试从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解读艾米莉·狄金森遭遇的身份危机、压抑在内心深处的"自卑情结"、其谜一般的隐居生活及其自我拯救。诗人于其独特的诗歌意象中,在表现自我的层面上,转移了其自卑心理,从而获得了对现实的超越和自我拯救。  相似文献   

4.
李元 《考试周刊》2011,(45):15-16
狄金森被称为是"隐居的白衣修女"。她的诗朴素纯真如孩童,她渴慕爱情却孤独一生。艾米莉的诗里有忧郁如海,她的语言会热烈如火;她会冷静地谈论死亡,她会愤怒地斥责上帝的不公。艾米莉·狄金森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她内心恐惧、忧伤、渴望和挫败感的复杂情绪的纠结增添了她的诗作的魅力。艾米莉穷尽一生追寻理想的爱情,思考爱与生命的永恒,探索生命与死亡的真谛,她用寻找爱的眼睛发现自然中的美。  相似文献   

5.
美国19世纪女诗人艾米莉·狄金森对自然有着独特的看法。在《四棵树——孤零零地站在田野上》和《茧子里飞出一只蝴蝶》等诗作中,诗人质疑了智性设计的说法;在《一只垂死的老虎——呻吟着要水喝》和《我推断,地球寿命不长》等诗歌中,衰减与死亡又成为诗人讨论的重点。与培根等学者提倡的认识自然、征服自然这些理念不同的是,她的诗歌提醒读者,如果不能正确看待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最终受到伤害的还是人类。狄金森虽然生活在上个世纪,但不可否认,她的思想依然能在当代读者中产生共鸣。  相似文献   

6.
英诗中玫瑰的象征源远流长。玫瑰象征女性的美丽或甜蜜的爱情,时间的短暂以及美好的事物。此外,玫瑰还有政治和宗教的象征意义。狄金森在其诗歌中不仅继承了传统英诗中玫瑰的象征意义,而且进一步地开拓了玫瑰的象征意义。在诗人的笔下,玫瑰象征美丽的女性、青春的短暂、女性主义视野下弱小的女性、自己的一生、诗人不朽的诗作、卓尔不群的品格和季节等。狄金森诗歌中反复再现玫瑰的形象与其亲近花草密不可分。  相似文献   

7.
迄今,有关艾米莉·狄金森的隐居原因批评家们已经进行了多方面的探索,但是却忽视了从家宅自身发展的角度进行思考。从狄金森的诗歌和书信中可以看出,在她所生活的时代,古老的家宅正遭遇前所未有的危机,这主要表现在:首先,越来越多的人离开家门奔向远方求学、旅行或工作,家宅面临着被抛弃的命运;其次,现代工业文明的强势入侵致使"家中无家";再次,家宅自身也被异化为商品,成为人们终生奋斗的目标,炫耀、攀比的工具以及囚禁家庭主妇的牢笼。正是源于对家宅的热爱以及对于对家宅重要性的认识,狄金森隐居家园。  相似文献   

8.
死亡是艾米莉·狄金森在诗作中关注的焦点主题之一.狄金森将死亡作为一个人生的参照系,对生命进行逆向透视,剖析人生,从而观照生存、想象死亡和体验死亡并对死亡加以本质思考.她把人生的智慧放在死亡的境遇中加以拷问与确证,将大限将至的惶恐不安转化成延续生命的可能性存在,达到活力迸发与从容悲悯的完美结合之境.狄金森的经典性死亡诗作中,蕴含了“如何生活”的人生哲理,隐喻了人生的法则:克制、退守、放弃和领会,呈现出其特有的某种生命智慧形式.  相似文献   

9.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诗坛上一位极其重要的诗人,关于她的诗歌研究由来已久且呈现出愈来愈热的趋势。周建新作为艾米莉·狄金森研究专家在《艾米莉·狄金森诗选》中严谨忠实,并力求神似,为广大的艾米莉·狄金森诗歌研究者和热爱其诗作的读者提供了一个值得借鉴的译本。  相似文献   

10.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最富传奇性的女诗人.她生前默默无闻,死后名声大作.艾米莉·狄金森终身未嫁,其爱情生活的失意,带给她巨大的痛苦,但诗人追求爱的永恒信念始终不渝,对爱的专注与真诚在其诗作中处处可见.艾米莉·狄金森的爱情诗描绘各种爱情生活体验,细致入微,蕴涵丰富,激情澎湃.  相似文献   

11.
迪金森在美国诗歌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但是其作品一直是人们争论的话题,常给读者一种消极、悲观的色彩,文章将通过分析迪金森的生平及主要作品,从而向读者展示阅读欣赏迪金森作品的新视角,即迪金森诗歌中表现的对自然、生命、爱的激情,从而使读者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作品。  相似文献   

12.
白雪 《海外英语》2012,(12):189-190,197
Emily Dickinson is a witty and great poet in the 19th century.She is sensitive and full of humanity.She was living in almost total seclusion and wrote in secret whatever she was to feel,to see,to hear.The article is aimed to introduce Dickinson’ s attitude towards public life and her writing technique by analysing the poem," I’ m Nobody! Who are you?"  相似文献   

13.
艾米莉·狄金森是美国19世纪著名女诗人。她长期过着隐居生活,终生未嫁,她的一生犹如一个谜,让人捉摸不透。她一生写诗1800多首,却从未主动发表过一首。艾米莉的隐居生活对其诗歌创作不无影响。她的诗歌同她的人生一样独具特色,藏谜诗是艾米莉诗歌的特色之一,她善于用诗谜的形式书写生活中那些鲜明的意象,给人耳目一新之感。其藏谜诗可分为两种类型:半藏谜诗和全藏谜诗。  相似文献   

14.
狄金森一生苦苦地追寻爱情,却终老独身;她渴望成名,但在世时仅发表几首诗;她从 小深受宗教的熏染,然而终生未成为基督徒。狄金森的一生充满了痛苦、矛盾和压力,她的诗歌再 现了她的心理历程。  相似文献   

15.
艾米莉·狄金森在其隐退的人生中,以养花和写诗标识自身的存在,在其园艺与诗艺世界里,通过扮演男、女两种社会性别角色,追求由双性和谐内驱力所创造的艺术人生.本文以狄金森消解传统的男性中心文化的策略为基点,从性别诗学的角度出发,探讨其在园艺人生和诗歌生涯中富于个性的精神追求,揭示其作为一名女性,聪颖地超越时代的局限性,用双性和谐的写作策略,发挥自身主体性和创造性的人生内涵.  相似文献   

16.
狄金森的一生与花草有着不解之缘,她的园艺生活是其诗歌创作中永不衰竭的源泉。狄金森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扩大和丰富了花草意象的象征意义。狄金森诗歌中的花草意象与其特定的社会环境紧密相关。她以花草象征美丽的女性,男权社会之下女性低下的社会地位、女性坚毅的品格。她还用花草象征自己鲜为人知的一生、反叛精神、不朽的作品、创作风格以及自己的审美趋向等。  相似文献   

17.
狄金森在诗歌创作和情感世界两方面所遭受的悲剧性的挫折使得她的人格产生了裂变,这些在狄金森的作品及书信中得到了体现。文章从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的角度,剖析了她的恋父情结及其移置失败后的从自虐到白恋,最后选择隐居并钟情于死亡诗歌的精神世界和人生轨迹。  相似文献   

18.
艾米莉·狄金森是19世纪美国著名诗人,她一生归隐幽居,却为后人留下了近1800首别具一格、内容丰富的诗歌。文章通过分析狄金森的代表性诗歌,考察她对生活、友爱、自然、上帝、死亡和永恒等问题的深刻思考,以期窥视这位女诗人的人生观和世界观,阐明了她是一个勇敢执着、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