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健 《教书育人》2005,(10):45-45
今天上午第二节课是语文课。课堂上,我和同学们一道研读《詹天佑》。30多分钟不知不觉就过去了,距离下课只有七八分钟了,大多数学生已经被詹天佑的伟大人格所打动,于是我引导他们:“同学们,《詹天佑》这篇课文就读到这儿,请在詹天佑爷爷的画像下面工工整整地写上你此时最想说的话。”  相似文献   

2.
刘平 《班主任》2008,(5):36-36
这是一节语文课,正当我讲得兴致勃勃时,耳边突然传来“悠扬”的歌声。循声望去,是他——平时表现很差的一个学生。他居然敢在老师讲课时唱歌!我顿时火冒三丈,几大步冲到他面前,用力拽他,试图将他拖到教室后面。不曾想,那学生死死抓住桌子。我使劲,他也使劲,双方像拔河一样僵持着。这下,全班学生的目光都聚焦在我们这里。我感觉血直往头顶涌,  相似文献   

3.
张尚俊 《广东教育》2010,(7):125-125
初三的第一轮复习,讲课的内容很多,我总感觉时间不够用,每堂课都紧巴巴的。一天,我正讲得口干舌燥,课堂上却响起了手机的“呜鸣”声。学生把手机调成了振动,在安静的教室里,却出奇的剌耳。我眉头一皱,幽了一默:“哪位同学要给老师送手机?但不要用这种方式嘛!”  相似文献   

4.
孙仕满 《山东教育》2005,(34):31-31
最近,听了几节语文课,深感忧虑。 印象比较深的是一节《桂林山水》。在学习课文第二段时,教师先让学生读了读课文,然后问学生读懂了什么,几名学生举手回答。教师说:“同学们感悟得真好,这一段写了桂林的水的静、清、绿三个特点。现在请一位同学伴着音乐把这一段读一读。”学生读完课文后,便又开始了下一段的教学。  相似文献   

5.
李伶 《湖北教育》2004,(23):8-8
一节一年级语文课正在进行,突然一个孩子站起来指着同桌大声说:“老师,他流鼻血了!”学生们纷纷扭头注视着这位流鼻血的孩子。一位正在回答问题的同学面露怨色,嘀咕着:“我好不容易回答个问题……”另一位则直接说:“烦死人了,今天有人听课呢!”老师快步走向流鼻血的孩子,  相似文献   

6.
杨秋如 《家庭教育》2007,(1S):27-27
学生的自尊心是一种非常脆弱的东西?对待它要极为小心,要小心得像对待一朵玫瑰花上颤动欲坠的露珠。[编按]  相似文献   

7.
凌波仙子自述:我从事教育工作20年了,一直工作在教育第一线。作为一名班主任,我每天都和一群充满活力、阳光可爱的孩子打交道,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见证着他们的成长;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每天都徜徉在文学的海洋里,和李白对饮,伴杜甫望岳……尽情享受文学的盛宴。教书育人,我每时每刻都有新的体会、新的收获,它们汇集在我的心里,想要奔腾而出……  相似文献   

8.
黄权兴 《师道》2006,(12):41-41
这节课继续学习《飞夺泸定桥》。在自己声情并茂的渲染下,学生们眼睛亮亮的,有的胸怀豪情,有的脸露悲壮。我提出:“请学生们把说明路途艰难的地方找出来,并用序号标记出你找到了几处。”语音刚落,同学们纷纷翻书查找。这时,猛然发现第四组最前面的晓鹏却呆若木鸡,毫无反应。上课差不多十分钟了,他仍没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上来。他几乎每堂课都如此,好像非得通过违纪的方式来吸引老师对他的关注一样。要说“进步”他也有。  相似文献   

9.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像对待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学生幼小的心灵。晶莹透亮的露珠是美丽可爱的,但也是十分脆弱的,一不小心滚落下来,就会破碎,不复存在。  相似文献   

10.
特别的课堂     
<正>今天的课堂与众不同,以前的课堂上,都是老师一个人在唱独角戏,同学们则默默地当观众。可是,今天的课堂却大相径庭了。这是怎么回事呢?哦,原来老师的喉咙哑了,那么语文课该怎么上呢?看来,只有我们来当课堂的主人了。  相似文献   

11.
有一天上午,我们正要上语文课的时侯,进来一位老师,她在教室里巡视了一图,对同学们说:“我今天来是为了挑选一名演员,你们班有一位男孩非常符合我们的要求。”大家都在猜,到底是谁呢?  相似文献   

12.
片断 师:就请同学们迅速地读一读,你觉得从哪里可以感受到这场灾难的可怕。  相似文献   

13.
他是一个内向胆小且学习基础薄弱的男孩。与他相处了大半学期,我从未见过他举手发言。问其缘由,他怯怯地说:“我怕说错了同学笑话我。”我问:“别的同学不也有说错的吗?有没有人笑话他们呢?”他羞涩地笑笑,沉默不语。“以后要大胆地举手发言哦!”他点点头。  相似文献   

14.
在课堂上,学习了《寻访小动物》这一课后,我约了几个同学到村子边上的田野里寻访青蛙。来到村子边,在田埂上走了很久,我们连青蛙的叫声都没听见,更别提看见蹦蹦跳跳的青蛙了。听我们老师说,他小时候,这儿的青蛙非常多,“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这是多美的意境啊!为什么现在的青蛙会这么少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几个同学展开了比较细致的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15.
16.
课堂幸运儿     
一大早的语文课上,很多同学昏昏欲睡。于是,老师使出了提神法宝——提问。老师说:后面那位同学,请你回答一下。对,就是你,不用看了!同桌从昏睡中惊醒,唰地一下站了起来:我……  相似文献   

17.
朗读是帮助学生理解词句篇章和思想内容的一个重要手段,朗读得好,可以引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调动其积极性;还可以感染学生,使之如闻其声,如临其境,唤起感情的共鸣,加深对课文内容和语言感情色彩的领会,从而更好地受到思想教育。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就是说多读可以帮助理解作品的思想和情感;同时通过反复朗读,学生能熟悉语言的结构和规律,能培养其良好的语言习惯和热爱祖国语言的感情。可见,朗读能获得多方面的效果。  相似文献   

18.
前不久.我听了四年级熊老师的一节语文课.课堂中有这样一个片段:熊老师在黑板上出示了《爬山虎的脚》一课的“曲”“虎”等9个生字.并提问学生:“这些字按部首查字法怎样查?”老师的话刚说完,学生就积极行动起来.学生纷纷举起小手.争着上黑板板书自己的答案.并且在旁边写上自己的名字.老师肯定了同学们的答案后.进一步问道:“有不同意见吗?”“没有了!  相似文献   

19.
一次语文课,教师发现学生对所提问题不知所措,便责怪他们:“我经常说‘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如果用心去读,去感悟,怎么解答不出来呢?多简单的问题中医!”教室里更静了。过了一会儿,一个学生说:“老师,我知道‘书读三遍,其义自见’,可我读了不止三次了,还是不能理解。‘阅读’究竟是什么?我们应该怎样读才有效果呢?”  相似文献   

20.
陈琳玲 《师道》2006,(6):34-35
《孔子游春》我曾上过多遍,可以毫不自谦地说,这篇课文的重难点我是了如指掌,对教学中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我也是一清二楚。然而,在今天的课堂上学生却让我上了一节不像语文课的语文课:“同学们,你知道孔子为什么会认为水是真君子吗?”我按部就班地来引导学生把握课文重点内容。“因为,水奔流不息,是哺育一切生灵的乳汁,它好像有德行。水没有一定的形状,或方或长,流必向下,和顺温柔,它好像有情义。水穿山岩,凿石壁,从无惧色,它好像有志向。万物入水,必能荡涤污垢,它好像善施教化。所以,孔子认为水是真君子。”果然如我所料,学生一下子就抓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