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利用呼和浩特市境内7个测站2020年12月份气温资料及国家气候中心网站的大气环流指数序列对12月呼和浩特市气温偏低成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分析结果显示:在整层冷平流控制背景下,加之偏强的西伯利亚高压、负位相AO指数及赤道中东太平洋偏冷海温的共同影响下,造成了12月呼和浩特市气温异常偏低。  相似文献   

3.
浙江省2003年夏季异常高温气候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基于浙江省夏季高温、副热带高压、台风、太阳黑子活动、回归温度等资料,利用距平、不同等级高温日数、与历史极值比较等手段及其方法,所得结果表明:浙江省2003年夏季高温明显偏高,全国偏高2-3℃的区域仅仅出现在浙江省中东部地区;高温强度异常偏强且分布有南强北弱的特点,而以浙江东部地区的高温较为突出;造成浙江2003年夏季高温的主要原因是出梅早、梅期短;控制浙江的副热带高压强大持续稳定;台风影响轻;太阳黑子活动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呼和浩特市地下水监测数据的整理,利用ArcGIS,运用反距离权重插值法,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地下水潜水中硝酸盐的空间污染分布特征,讨论了其成因,结果表明:呼和浩特市地下水潜水中硝酸盐浓度呈周期性变化,1990年~1995呈增加趋势,1995年~2010年呈现下降趋势;1990年,硝酸盐浓度超标区域主要出现在点3#、5#、7#、8#;1995年硝酸盐浓度超标区域面积不断增大,向北增宽;1995年~2005年,南北方向超标面积逐渐减小,向西增宽,其中2005年超标区域面积最大;2005年~2010年硝酸盐浓度超标区域面积逐渐减小,此变化趋势是由污水排放、化肥的使用、地下水过度开采、土地利用变化等多因素综合作用导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从呼和浩特市城市内涝灾害现实问题出发,系统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城市内涝灾害问题成因,作为减少城市内涝灾害损失的前提和基础,将为呼和浩特市建立城市内涝灾害风险防范的中长期规划提供科技支撑。  相似文献   

6.
2011年江南地区梅雨异常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钱卓蕾 《科技通报》2012,28(5):51-58
2011年梅雨季起止日期都较早,降水量较大,且呈现出相当的地域分布特征,值得深入分析研究。本文主要对梅雨相关环流成因和西太平洋海温分布进行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南压高压和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北跳偏早,是梅雨偏早的强信号;副热带高压位置偏东导致降水带偏南偏东;高空西风急流与降水异常有密切联系;中层"三阻型"环流分布有利于冷空气的持续南下,促进强降水的激发和维持;低空急流是梅雨主要水汽来源,长江中下游为水汽集中辐合区;此外,OLR和前期海温分布对副热带高压提早北跳和降水的地域性分布也有重要指示作用。  相似文献   

7.
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数值预报、物理量诊断、卫星云图等资料,分析了2015年7月3日山南强降水过程成因分析。结果表明:此次天气过程是在沿江一线冷式切变线、孟加拉湾暖湿气流配合下发生发展;卫星云图上能掌握孟湾地区有气旋性云系生成和发展;从涡度和散度剖面上大气底层为气旋性旋转并有辐合,高层为强烈辐散并存在明显的垂直风切变,这种形式的大气垂直结构给强降水提供了不稳定条件,并且和强降水发生的时段对应较好。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2022年7月16日赤峰市强降水天气的环流背景、环流形势、预报偏差等方面,探讨了中尺度对流系统发生发展的动力和热力机制,以期为赤峰地区此类天气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10.
本文使用全国160站逐月降水资料及NCEP/NCAR再分析资料月平均数据集,采用滑动平均和合成分析方法,分析了江淮流域24个代表站1951-2012年夏季雨量的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60年来江淮地区夏季降水存在明显的年代际变化特征。通过对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的合成分析,发现江淮流域梅雨期雨量与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关系密切。主要表现为,当副高位置偏西强度偏大时,江淮地区夏季雨量增多;反之,则雨量偏少。  相似文献   

11.
王存文  吴士良 《内江科技》2005,(2):57-57,75
本文剖析了准噶尔盆地南缘地区的异常超压带平面展布和纵向分布特征,探讨了安集海河组塑性泥岩段异常超压的形成机制,指出欠压实作用和构造挤压作用是异常超压形成的主控机制。尤其对构造挤压作用引起异常超压的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拉萨雷暴的气候特征及其成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旦曲  卫东  拉巴 《西藏科技》2008,(2):62-63
根据1955~2000年雷暴观测资料,分析了近45年拉萨市区雷暴的时空分布、年际和年代际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拉萨市平均年雷暴日数为70.4d,初日平均出现在4月14日,终日平均出现在10月6日.雷暴日主要集中在4~10月,以7~8月最多.东南方出现雷暴的频率最多.近45年,拉萨年雷暴日数表现为不显著的减少趋势,初日呈显著的提早趋势,平均每10年提早4.1d.20世纪70~90年拉萨年雷暴日数表现为逐年代减少趋势;雷暴初日呈逐年代提早趋势.  相似文献   

13.
利用台站加密资料和Micaps资料等,从天气形势、物理量场、云图雷达应用等方面做了分析,得出中北部降水偏大、南部偏小的原因为:2018年7月23日凌晨中北部有MCS生成,对流性质显著,有短时强降水发生;台风外围水汽供应充足,偏东风携带水汽主要影响中北部地区;水汽辐合位置偏北,降水集中在中北部,导致本次过程中北部偏大,南部偏小。  相似文献   

14.
朱贤明  杨大椅 《大众科技》2010,(6):120-120,109
根据广西滂江岩溶流域的大调查结果,重点介绍了该流域石漠化特征,并分析了石漠化形成的原因,旨在为解决岩溶地区石漠化问题提出防治建议。  相似文献   

15.
文章根据1996-2005年呼和浩特市环境监测资料,运用主要污染物监测统计结果分析、不同污染物的污染分担率比较、综合污染指数分析、地表水质变化趋势分析等方式,分析了呼和浩特市地表水的污染现状和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16.
文章基于NCEP/NCAR资料,采用自然正交经验(EOF)方法,提取2012年4月~7月北半球500hPa位势高度场,得出其最主要的模态及其时间序列。再利用Morlet小波变换方法对其第一模态时间序列进行小波分析,得出主要影响阿里地区4~7月的大气波动的时间尺度,可分为三个波段(20~30D,30~50D,50~80D),其中,50~80D时间尺度的方差供献值较大。最后利用Butterworth带通滤波器提取出大气中50~80D的波动,得出了主要影响此次干旱过程50~80D的时间尺度波动的振荡信息。主要得出以下结论:影响阿里地区干旱的大气波动以50~80D振荡为主,30~50D和20~30D的波动为辅,在阿里地区表现明显,其次各自又能很好的反映出自身的周期波动。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内蒙古107个国家级气象站1961年~2016年夏季(6月~8月)逐月降水量资料,NCEP/NCAR再分析月平均高度场、海温场数据以及130项环流指数资料,对内蒙古自治区2016年夏季降水的异常状况及其成因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8.
通过分析1954—2013年元江县60年降水资料发现,元江年降水具有明显的少—多—少—多的正弦波变化特征,在少雨或多雨年代会出现2—5年的反常年,2009—2013年处于少雨年代,连续偏多、偏少最长年均为5年。夏秋季降水的多寡对年降水多少的贡献起着重要作用。副高、南支槽、西南暖湿气流和冷空气在元江河谷的配合,是年降水偏多的主要影响系统,反之如果步调不一致,加之焚风效应,是导致元江年降水偏少、干旱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9.
布兰斯菲尔海区位于德雷克海峡与南极半岛之间,中间分布有南设得兰群岛,相对自然条件比南极其他地区更适宜海上的地质地徳球物理调查.本文主要阐述了布兰斯菲尔海区磁力异常特征及地质成因.徳  相似文献   

20.
利用国家气候中心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逐月降水、气温资料以及美国海洋大气局的500 hPa高度场、850 hPa风场、海平面气压场再分析资料,分析了黄河流域1951年—2013年发生干旱的时空特征以及黄河流域干旱的夏季环流特征。结果表明:1951年—2013年黄河流域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且有明显减少的趋势;冬季月尺度SPEI指数表征旱涝效果不佳,黄河流域春秋易发生干旱,夏季干旱时间变化明显,黄河流域发生极端干旱以及中等以上干旱的频次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逐渐减小;黄河流域少雨年500 hPa高度场上,我国北部中纬度长波脊偏强,东亚大槽较深,乌拉尔山脊西移,西太平洋副高偏弱;850 hPa风场上,东亚夏季风风速显著减小,在中高纬度,纬向环流明显,经向环流较弱;在海平面气压场上,蒙古低压的强度减弱,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较弱,印度低压偏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