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长期以来,应试教育干扰和制约了我国基础教育的健康发展。中学为了片面追求升学率,提升社会知名度,以拼命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与重点学科竞赛成绩为代价,致使中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时间过长、学习压力过大。而明显缺少体育锻炼,造成中学生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持续下降,身心健康透支,严重影响与干扰了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领导、教师、家长应树立科学发展观,注重中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积极采取措施,努力追求和创造适合每一个学生身心健康和谐发展的教育。把中学生培养成为全面发展、健康成长、高素质的综合型人才。  相似文献   

2.
史磊 《教书育人》2014,(9):19-20
无论过去、现在和未来,健康一直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和发展。许多学生缺少体育锻炼,睡眼不足,饮食不合理,人际关系紧张,制约着其发展。因此,为形成健康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学校要加强体育与心理教育,采取完善的措施来解决学生的身心健康问题,应用符合学生心理发展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  相似文献   

3.
健康对于一个人的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中学生正处在关键的成长阶段,因此中学生的身心健康不仅关系到学生自身的健康成长,也影响着家庭、学校乃至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学校主要是通过体育教学的方式来提供给学生更多的体育运动的机会,通过体育教学来促进学生对于体育与健康的认识,促使学生身心更加健康的同时也积极主动参与体育锻炼,养成终身锻炼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4.
学生体质问题关系到学生是否有更好的身体素质来应对学习压力和社会竞争。中职学生的体质健康问题是现阶段职业教育中的关键问题,学校的作用不仅仅需要培养专业技术强的人才,也应该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身体素质对社会的适应性。本文结合体质健康的最新理念,从影响中职学生体质健康的一些原因和因素分析出发,探讨了提高中职学生体质健康的相关对策,为中职教育以及同等年纪的中学生教育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希望为社会培养体质健康、综合素质健全的人才。  相似文献   

5.
随着《体育与健康》课程的实施,围绕“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在中学体育教学活动中,赋予了教师更多的发挥空间,教师的教学想象力、创造力有了更为广阔的表现平台。在教学工作中,为培养学生德、智、体的全面发展,探索和研究能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教学模式,已成为重要的课题。中学生在体育课准备活动部分领操教学实验的研究,就是探究中学生在组织准备活动中的心理变化过程,及其对中学生自身产生的作用和影响,目的是培养中学生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社会适应能力,实现学生个体社会化的顺利转变。一、研究目的研究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学体育课…  相似文献   

6.
进行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性健康教育是健康教育的一部分 ,它可以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 ,能抵制腐败、淫乱思想 ,消除丑恶的社会现象 ,所以对青少年进行性健康教育非常重要。生物学教师有责任对中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 ,使学生掌握必备的性知识 ,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性道德观。本文结合多年来的中学教学及实习经验 ,谈谈我们进行中学生性健康教育的有关想法和做法。1 对中学生进行性健康教育的内容1.1 对中学生进行性知识教育 性知识包括性生理知识和性心理知识。通过对学生进行性生理知识的教育 ,使学生了解在青春期生理发育的特点 ,并且掌握必备的青春期卫生保健…  相似文献   

7.
帮助中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意识将有助于促进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社会和谐良好发展及中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进而提出学校应加强消费行为教育、家长应起到榜样示范作用、社会应营造绿色消费氛围以及学生应提升自我教育的意识等对策。  相似文献   

8.
《学周刊C版》2016,(25):104-105
研究表明,体育教学不仅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本文旨在通过分析中学生容易产生的心理问题,探讨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作用,研究在体育教学中科学开展教学的方法和措施,培养学生健康的身心。  相似文献   

9.
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是生理健康与心理健康和谐成长的过程,当今复杂的社会环境下,学生心理的健康成长显得尤其迫切。要引导现代学生健康成长,就必须及时发现学生品行问题的主要表现,分析不良品行的成因,寻找矫正不良品行的策略,适时干预,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0.
《考试周刊》2015,(55):174-175
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其健康的重要组成因素,是影响中学生性格建立与完善的内在要素。但中学生的心理发展过程不是一帆风顺的,心理问题仍存在。中学生日趋独立,但看问题依旧带有片面性和主观性;自我独立意识日趋强烈,但生活能力与经验严重不足;生理与心理发展不平衡等问题比较突出。中学生一系列心理特点的形成主要受家庭、学校和社会三方面的影响。为了给中学生心理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家庭、学校、社会共同努力,为其身心健康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1.
手机上网成瘾是当前中学生网络成瘾的新动向,对他们的身心健康、发展前景造成极其严重的危害。中学生自身、家庭、学校、社会等各方面存在不同问题。可以从树立学生正确的手机上网观念、塑造学生健康人格、父母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学校多开展丰富的活动、社会政府部门加强手机网络监管等五个方面提出具体的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12.
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体育实践为主要手段,以增进学生身心健康,培养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为主要目的的基础性课程,它是中学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促进中学生的全面发展和培养适应时代发展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网络的普及,网络在促进中学生快速成长发展的同时,也给他们带来了诸多不良影响,引导和帮助广大中学生正确使用网络,树立健康上网理念和有效戒除网络成瘾,促进中学生在网络时代健康成长就成为心理健康教育的首要内容.中学生身体迅速发展,独立意识、自我意识增强,自我管理能力相对较差.中学生网络成瘾已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严重影响着当代中学生的身心健康.  相似文献   

14.
中学生肥胖发生率的调查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学生肥胖发病率原因及肥胖知识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学习效率。方法:对本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及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1、中学生肥胖发病率较高;2、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社会观念和环境的不良影响;3、中学生肥胖知识知晓率低。结论: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调整膳食结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降低肥胖发生率和减少肥胖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中学生肥胖症发病率、原因及对肥胖知识的知晓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提高其自身素质和学习效率。方法:对本校初一年级学生进行健康体检及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1、中学生肥胖症发病率较高;2、导致肥胖的主要原因是膳食结构不合理、缺乏体育锻炼、社会观念和环境的不良影响;3、中学生肥胖知识知晓率低。结论:应加大健康教育力度,调整膳食结构,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降低肥胖症发生率和减少肥胖对中学生身心健康的危害。  相似文献   

16.
李曼萍 《教育导刊》2001,(20):16-18
一、学校健康教育的意义   学校健康教育指在中学中,以处于生长发育过程中的中学生作为主要受教育者,开展以传播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生活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教育,以促进中学生身心健康.通过课内外各种教育方法,使中学生获得卫生知识,建立卫生行为,养成卫生习惯,自觉地促进行为和环境朝着有利于健康的方向发展,使中学生从小就能自愿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质量,促进健康.……  相似文献   

17.
当代中学生心理障碍与排解陶光德人的健康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身心健康才是完整意义上的健康。所以,现代教育要十分重视学生的身心健康教育。心理健康,主要指具有积极的情绪和情感,良好的性格和融洽的人际关系等。中学生积极的情绪和良好的性格一般表现为活泼、积...  相似文献   

18.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中学生身心健康方面存在的问题也不断显现,文章结合武术教学实践,通过对在校中学生身心健康变化情况的调查分析,总结出武术教学对中学生提高自信心、优化情绪管理、建立良好人际关系、强化合作和竞争思想的作用,增强学生在挫折面前的抵抗能力、使其获得成就感,帮助其道德情操养成、提升艺术观赏能力,推动武术教学更好地实现"情感和价值观"层面目标的达成。  相似文献   

19.
伴随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竞争的加剧,学校和家庭对中学生的期望值显著增强,致使中学生学习压力加大、课业负担加重,睡眠时间和质量得不到有效保障,严重影响了中学生的身心健康和学习兴趣。本文以中学生的身份进行抽样调查,并结合自身体验对导致中学生睡眠问题的原因及对策提出粗浅分析,为减轻学生负担、改善睡眠质量、保障中学生成长成才尽一点绵薄之力。  相似文献   

20.
吴美玲 《江苏教育》2013,(12):58-60
中学生正处在身心急剧变化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学业压力的增大,特别是当前社会经济快速发展和网络多媒体技术的日趋成熟,中学生所面临的社会生态环境日趋复杂,身心健康发展受到的不良影响也越来越大,而其心理健康问题较以往也就更加明显和突出。近年来,不少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学生群体中,受不同程度的心理和社会适应问题困扰的学生所占比例相当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