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工作面矩形巷道是应用数量最多的巷道,其合理支护设计对安全使用、经济成本等都有重要意义,总结晋华宫矿近十多年的巷道变形破坏原因,发现造成该类巷道变形破坏的原因主要为:1)围岩应力突增;2)围岩岩性突变;3)支护存在“弱面”;可以通过:1)采动应力释放;2)底板合理支护;3)全断面一体化支护三个方面的技术措施来增加巷道稳定性。  相似文献   

2.
石草台煤矿22105回风巷在特定的地质条件下,受其相邻工作面开采的影响,巷道发生严重变形,突出表现为巷道底鼓,通过实时跟踪观测调查分析巷道变形的原因为:(1)相邻22104综采工作面老顶周期来压出现周期性应力集中,运输巷与回风巷间煤柱为应力集中区域,22105回风巷顶板和负帮在高强度支护下,煤柱集中应力向回风巷底板转移所致;(2)22104综采工作面推采速度、老顶来压步距、工作面地质构造情况影响所致。  相似文献   

3.
刘飞  李佳佳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17):30+172-30,172
通过对淮南矿业集团张集煤矿利用尾抽巷辅助回风条件下的1116(3)工作面回风顺槽在回采过程中巷道围岩变形规律的研究分析,掌握存在尾抽巷的综采工作面顺槽在回采过程中超前支承压力峰值影响范围以及强度,以期为相同条件下的采区巷道在工作面回采过程中的支护和维护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4.
随着矿井开采深度的不断加深,深井综采工作面厚层顶板两巷支护问题日益突出,已成为制约矿井安全生产的一个难题。常规的锚杆支护方式及支护强度已很难适应深井综采工作面厚层顶板的变形特征,无法有效限制巷道围岩破坏。丁集煤矿第一水平-826m,属于典型的深部矿井,目前东翼主采的11号煤层顶底板为厚层状砂质泥岩,两巷支护难度极大。本文以该矿1311(1)两巷为例,开展新型锚杆强化支护体系的应用研究,采用超高强预应力组合锚杆及11号工字钢对棚支护技术,通过加强支护强度及各种补强措施,充分调动围岩自身承载能力,有效的控制了巷道围岩变形,实现了巷道的稳定,为工作面正常安全回采创造了条件,并为综采工作面两巷顶板支护积累了经验。  相似文献   

5.
区段巷道的矿压显现一般仅为采动全过程变形量的1/3左右。巷道的围岩变形量除了取决于开采深度、巷道围岩性质、工作面顶板结构等,还与沿空护巷方式及保护煤柱宽度密切相关。不采用煤柱保护巷道时,为沿空保留巷道。底板巷道从开掘到报废,由于上部煤层的采动影响,引起围岩应力反复重新分布,围岩变形速度随之变化。围岩变形将经历掘巷期间明显变形然后趋向稳定,各时期围岩变形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护巷煤柱的宽度、巷道与上部开采空间的距离及围岩的性质。掘巷影响趋向稳定;跨采引起围岩变形急剧增加,跨采后围岩变形量显著减少。  相似文献   

6.
<正>基于矸石柔性充填体承载原理的碎矸充填留巷技术已经在大多数矿井中应用。本研究抛弃了砌矸石带的留巷方法,采用高速充填碎矸留巷,并通过对某矿3202西上巷在工作面推采充矸留巷前后对巷道影响距离,变形值的分析,研究本巷道所采取的支护参数的合理性,掌握围岩变形资料和规律,验证所采用的支护设计的可靠性,为类似条件下充矸留巷支护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7.
受深井高地压及复杂围岩应力环境影响,孤岛工作面巷道在掘进与回采期间变形严重,难以满足安全高效回采的要求。针对潘三矿1472(3)沿空巷道围岩控制技术难题,提出了顶板以锚索支护为主,锚杆支护为辅、巷帮锚索桁架为核心的巷道围岩变形压力深部转移支护技术。经现场实践表明,该支护技术能够有效控制巷道围岩变形,显著降低巷道维护成本。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深部29#首采面试采,并对该面及两巷布置测点,进行工作面"三量"观测、两巷进行巷道变形量观测,分析29#顶板运动规律,掌握深部29#顶板矿压显现规律,为29#开采工作面支护选型及采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深部29#首采面试采,并对该面及两巷布置测点,进行工作面"三量"观测、两巷进行巷道变形量观测,分析29#顶板运动规律,掌握深部29#顶板矿压显现规律,为29#开采工作面支护选型及采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通过对深部29#首采面试采,并对该面及两巷布置测点,进行工作面“三量”观测、两巷进行巷道变形量观测,分析29#顶板运动规律。掌握深部29#顶板矿压显现规律,为29#开采工作面支护选型及采场设计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以平煤二矿庚20-21070工作面大断面切眼为研究对象,采用锚杆+锚索+单体支柱支护方式,通过理论计算得到锚杆索支护参数。切眼成巷至工作面开始回采期间,巷道变形数据能够满足设备安装要求。表明:采用锚杆+锚索+单体支柱支护能够实现庚20-21070工作面大断面切眼一次支护,该技术可为相似矿井工作面大断面切眼一次成巷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2.
多年来12煤综采工作面沿空留巷技术的成功应用,沿空留巷效果非常明显,巷道无大的变化,待采煤工作面回采结束,巷道压力已稳定后,安排巷修队伍进行简单维修,与原巷道断面几乎一致,可以正常作为下一综采工作面的运输顺槽。不仅少掘进一条巷道,减少了区段煤柱损失、大大节约矿井生产成本提高了工效而且缩短了巷道掘进时间,保证了采掘的正常合理接续。  相似文献   

13.
综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通过年久失修的或者废弃的巷道,称为空巷。对于综采工作面来说,过空巷是煤矿开采的技术难题,这个难题到目前也没得到很好的解决。本文重点探讨综采工作面过空巷技术,这为综采工作面过空巷提供了一种较好的方法和途径,实现了综采工作面的连续开采,为相似开采条件下的综采工作面过空巷提供实际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科技风》2020,(15)
沿空留巷技术在我国的应用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之后一直是煤矿开采的重要研究方向。按照沿空留巷的支护方式,我国沿空留巷技术到目前为止大致经历了各阶段的发展。我国将沿空留巷技术由薄煤层工作面推广到了厚煤层综放工作面。如大同煤矿集团雁崖煤业有限公司一综放工作面进行了综放大断面沿空留巷试验。所选巷道在支护时,巷内采用锚杆+锚索+喷浆联合支护,巷旁支护运用高水材料充填加上空间锚栓加固网技术,成果地将上一阶段的运输巷道留作下一阶段的回风巷道使用。  相似文献   

15.
沿空留巷技术是煤矿回采工作面运输巷在回采过程中保留原巷道完整性,并作为下一个回采工作面回风及运料巷的一种施工方法。采用沿空留巷技术,可以提高煤炭回收率、改善巷道维护、降低巷道掘进率,缓解采掘接续紧张,实现矿井集约化生产,同时可以有效降低因保护煤柱和丢煤引起井下火灾的风险。山西灵石华瀛冯家坛煤业有限公司(以下称冯家坛煤矿)根据自身地质条件和技术条件,选择相应的沿空留巷技术形式,有效的提高了煤矿综合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对拉工作面布置是一种先进的布置方式。它减少了设备占用台数,节省了一条巷道,减化了生产系统,投入少产出多,但是由于两个采煤工作面压力集中,中巷维护难度比较大,限制工作面前后错距在6米范围内。给生产管理带来了困难,不利于推广使用。集贤煤矿在3109右三片和四片针对目前市场经济的形势,对这个问题进行了研究,采用对拉工作面布置。通过合理确定支护形式,使前后两个工作面错距达到了25米以上。中间巷用沿空留巷方式解决获得成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为扩大对拉工作面的使用范围开辟了前景。  相似文献   

17.
巷道支护形式对巷道质量至关重要,本文结合了双龙煤矿11403运输巷掘进工作面的具体情况,介绍了具体的巷道支护形式。  相似文献   

18.
根据开滦集团东欢坨矿工程安排,随2126工作面回采运道从T390m至停采线范围将由回撤拱型支架改为保留该巷道(沿空留巷施工),该巷道将作为2128里工作面回采时回风和辅助运输所用,为保证施工安全特制定若干措施。本文详细介绍了2126工作面运道沿空留巷安全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9.
回风巷伪斜运输下山煤层倾角为34°~39°,平均为37°.地质情况复杂,顶板复合破碎,在巷道掘进过程中出现了顶板失稳、煤壁片帮严重等问题.以该工作面现场为试验地点,研究复杂条件下巷道掘进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梯形巷道断面制定可行性支护方案并取得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0.
《科技风》2017,(19)
新安煤矿地质环境较简单,但"三软"(顶板软、底板软、煤层软)煤层开采中,软岩巷道稳定性控制一直是矿井生产中的突出问题,作为本矿的第三个综采工作面,1205综采工作面不仅要面对客观存在的地质条件,还要克服人为形成的"过巷"问题,现以1205综采工作面为背景,针对软岩综采工作面过联络巷期间顶板技术管理进行实践,确保了过联络巷期间的顶板安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