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网红”“主播”逐渐成为了网络热词。许多年轻白领坦言,“上班不如直播”,一些中小学生将“成为游戏主播”作为人生志向,甚至名牌大学的毕业生,也会选择转行做“网红”。其实“网红”受到热捧,是因为人们无法战胜内心的贪婪与欲望。欲望是成功路上的绊脚石,欲望是束缚灵魂的锁链,欲望是失败的好帮手……挣脱欲望的枷锁,方能铸就人生之辉煌,成就民族之繁盛。摒弃欲望,方能实现人生价值。  相似文献   

2.
技能型“网红”的出现是对抗人的异化与新工作美学的建立、主体身份构建和自我价值实现需求、娱乐化满足以及工作经济收益等综合作用的结果。技能型“网红”现象的存在,对于提升技能人才社会地位、促进产品迭代更新、推动泛在性技能学习、促进技能群体成长交流具有重要价值。在技能型“网红”的实践过程中也面临着人设效应脆弱、资本异化下价值观偏差、持续创新能力不足、产品和服务质量难以保证等新的风险因素挑战。技能型“网红”未来的发展策略应是:监督和引导相结合,实现工匠文化价值引领;通过内容生产增维创新,打造持续吸引力;转变传播策略和方式,打造个人技能品牌;发挥职业院校作用,建立网红人才挖掘、培养及保障机制,从而实现从“技能网红”到“技能长红”。  相似文献   

3.
网红文化有利于延展共青团工作平台,拓展工作内容,正能量网红在共青团工作中可发挥榜样示范效应。但是,网红文化的“泛娱乐性”吞噬了青年的注意力,“去思想性”扭曲了青年的价值观,“高交互性”削弱了思政教育效果。结合微团课时间短、内容精、形式活的特征,网红文化影响下微团课的创新路径在于整合网红资源,破解网红热点,培养网红教师,运用网红思维,切实增强共青团思想引领实效。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网红现象”引发大量社会热点话题,影响着社会风气。大学生担负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且正处于价值观塑形的关键时期,“网红现象”对其有极大的影响。基于此,阐述了“网红现象”的相关概念,分析了“网红现象”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并根据大学生心理和价值观特点,提出了相关应对措施,以期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  相似文献   

5.
耿申 《班主任》2020,(4):62-63
“网红”虽是个太过宽泛的概念,但毕竟还是限于网络和信息这个大的范围内,并且基本特征也限定在必须要由被自然分化了的“网民”自发"认可”的圈子里。随着信息技术的高速迭代发展,当今几乎任何人物、事物都有成为“网红”的机会;都有不用多长时间,甚至短至一夜之间便可能成为“网红”的机会。“网红”已成为一种渗透到各阶层、各角落、各年龄段的社会现象。对于成年人而言,“网红”不过是茶余饭后的聊资、生活闲暇的佐料;而对于未成年人而言,“网红”则关系到他们对世界的认识、对人生的理解、对价值的追求。  相似文献   

6.
“网红”作为互联网飞速发展的产物,受到众多大学生的追捧,部分大学生盲目认同网红的言行观念,对其过度情感依附,狂热消费网红产品.大学生粉丝群体的“网红沉迷”是新媒体赋权下网红诱导展示和粉丝主体选择的结果,高校针对性教育的缺失加剧了这一倾向.政府、媒体、高校要各司其职,大学生要提升素养和强化自律,共同构建“网红沉迷”的综合...  相似文献   

7.
当前,“人本管理”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于是,许多学校管理者纷纷扛起了“以人为本”这杆管理大旗。但很多时候,由于学校管理者一时存在急功近利的心态,让教职工产生自己“被人文”了的感觉。最近,笔者就从“教育在线”网看到这样一个帖子,内容大致如下:  相似文献   

8.
钟友明 《班主任》2020,(4):47-48
小洁特别喜欢看各种微视频,还准备买直播“四件套”,想去当“网红”。得知这一情况.我没有急于阻止,而是对她说:“现在‘网红’很流行,我支持你的想法。不过,我建议你再仔细考虑一下,要不你先利用课余时间做一个‘入职网红’的调查报告.看看怎么才能快速成为‘网红’,好吗?”小洁为了能迅速“红”起来.接受了这个建议。  相似文献   

9.
随着全媒体时代的来临,“网红”成为一种现象级文化事物.高校大学生由于其年龄、成长环境等原因,成为关注“网红文化”的主要人群之一.根据对大学生开展的问卷调研和数据分析,“网红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价值中心化和单向输入方式以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权威性产生了冲击与挑战,高校应以正面引导传播正确价值观念、借鉴发挥“网红文化”...  相似文献   

10.
朱静江 《班主任》2020,(4):50-51
学生想做“网红”,大多是因为只看到“网红”光鲜亮丽的一面,而根本没有考虑做这件事的可行性和价值。所以,我们可以用“提问”的方式来给学生“降降温”,谨防他们“红了眼”。第一问:做“网红”是长久之计吗?学生缺乏人生经验,有的学生只看到事情的表面,认为做“网红”可以出名,还能赚好多钱,是一件“名利双收”的好事。  相似文献   

11.
步入社交媒体时代,消费与互联网的关系更新升级,网红的出现更是让消费社会上升到一个新的高潮。当前的“网红热”实质是将其消费属性隐匿在娱乐化、个性化标签背后的消费逻辑。本文基于此对“网红热”进行深度探析,以期认清消费社会的背后逻辑,包括网红消费、网红发展历程以及网红传播特征,最后从粉丝围观和过度娱乐化对“网红热”现象进行深刻反思。  相似文献   

12.
网红时代的“网红餐饮”对高校后勤的高质量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红餐饮”具有多样性、差异化、个性化、视觉化与智能化的特征。网红时代背景下传统的高校餐饮服务凸显出服务内容单一、文化元素缺失、育人功能薄弱、信息技术滞后等弊端。高校引入“网红餐饮”既要利用其“当红”之处,也要重视其潜在的“危机”。  相似文献   

13.
—天晚上,电视上转播西班牙“奔牛节”的热闹场面。通往斗牛场的青石街道两旁的人行道被人们用许多木板栏杆隔开。人们穿着白上衣、运动鞋,系着红布条、红腰带。胆小的人都站在栏杆外面观看,勇敢的人都站  相似文献   

14.
吴庆华 《班主任》2020,(4):59-61
我们正处在“网红时代”,什么都能被冠以“网红”之名,就连老师也有被称为“网红老师”的,学生又怎能不受影响呢?他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和已经掌握的信息远远超出我们的认知,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的一部分,甚至已经成为他们思考、交往的一种方式。所以,学生想做“网红”是一种正常现象,这是他们了解社会、向社会学习的一种方式。面对想做“网红”的学生,传统的说教早已苍白无力。我们必须顺应时代发展,与时俱进,转变观念,不要把网络与学生的成长对立起来,不要把“网红”视为洪水猛兽,更不能简单粗暴地扼杀学生想做“网红”的想法,而要因势利导,鼓励学生适当参与,让他们亲自去体验,帮助他们趋利避害,从中收获成长,这何尝不是一种对梦想的守护与引领呢?  相似文献   

15.
<正>那些年,我们追过的网红美食做梦也没想到,有朝一日,奶茶、雪糕、月饼等简简单单的美食,竟然会为博一个网红之名开始内卷。网上流行的美食越来越多,有的人不断被"种草",控制不住自己买买买的双手;有的人却对着那些稀奇古怪的网红美食直呼看不懂。它们是怎么成为网红的?人们为什么难以抵抗它们的诱惑?别着急,先来盘点一下那些美食网红大战的获胜者吧!  相似文献   

16.
当前“大学生网红”现象中存在着一种以消费主义为价值内核的“泛娱乐化”倾向。这种倾向的形成主要受西方资本主义意识形态的影响,隐含着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消解情势。“大学生网红”现象中的“泛娱乐化”倾向对大学生人生价值观具有双重破坏力:一方面是以“消费主义幻象”破坏大学生的社会价值观;另一方面是以“意见领袖的梦想”破坏大学生的自我价值观。加强社会主义意识形态教育,关切“网红”主体利益诉求,建构价值观防御体系是抵制“大学生网红”现象中“泛娱乐化”倾向对高校意识形态隐蔽性冲击的思想政治教育三重进路。  相似文献   

17.
我国步入网络时代已经有三十余年的时间,“网红文化”也随之迅速兴起。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受到了冲击。高校大学生作为社会主义的接班人,是国家的未来,他们必须具有高素质、高文化,同时他们也是最熟练计算机应用的一个群体,他们是首先受到“网红文化”影响的群体。而“网红文化”丰富多彩、类型多样,包含的内容也良莠不齐。因此“网红文化”既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带来机遇,也有挑战。高校务必重视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新兴事物对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也必须得到很好的解决。  相似文献   

18.
石幽悠  杨敏 《海外英语》2022,(24):67-70
近年来,社交媒体的不断发展使得“网红”成为热门的社会现象,而常红的网红形象多富有个人特色,存在记忆点,在其使用的语言上尤其如此。“网红”们通过标签化强调差异性定位,从而构建便于记忆的个人形象。在此以“初代网红”帕丽斯·希尔顿在社交媒体中展现的个人形象为例,分析其在语言、语调等方面对于个人形象的构建。  相似文献   

19.
<正>emo,网络流行语,意思是“我(负面)情绪上来了、我郁闷了”。2022年3月以来,国内疫情散点暴发,陆续有城市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轻按暂停键。学堂变“家塾”,老师变“主播”;打工人望着绿码,陷入居家保“绿”还是外出赚钱的纠结;街头巷尾排长队的不一定是网红小吃,极有可能是等待核酸检测的人群……“青春才几年,疫情就三年”,这样的调侃式总结也实在让人无奈。疫情带给人们的,除了emo、不便,还有什么?  相似文献   

20.
<正>近年来,一些非传统意义上的旅游城市火了,前有山东淄博掀起“进淄赶烤”的浪潮,再到贵州黔东南州的榕江、台江两县靠着“村超”“村BA”强势“出圈”,天津大爷跳水跳出“8A景区”,等等,这些网红城市凭借鲜明的城市文化和个性特色吸引人们前去“打卡”,带动当地旅游经济的发展。而浙江义乌作为“世界第一大小商品市场”,其“批发”和“低价”的消费属性本身就是这座城市的标志和特色。在更为复杂的旅游动机之下,近年来义乌成为越来越多年轻人旅游的热门选择,化身为又一座“网红”城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