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的作者是美国的一位大学新闻学教授,对西方驻华记者的报道早有批评。虽然他对中国的认识存在不少谬误之处,但在这篇文章中,他根据自己的观察,从社会环境的角度分析了西方驻华记者为何总对中国抱有很大的偏见。虽然我们认为他的分析缺乏深度,未能涉及一些根本问题,但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2.
“50年前,我不敢想象我会像今天这样成为这样重要活动的演讲者。当时,能有机会参加北京的一些招待会,采访到一些重要人物,我就很满足了。”一位头发花白、步履蹒跚的外国人不久前在新华社与路透社合作50周年庆祝活动的致辞中这样说。  相似文献   

3.
正随着大型电视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在中国大陆的热播,中国大陆掀起了一次中国饮食文化热。《中国饮食》、《中国美食探秘》、《大排档》等各种关于中国饮食文化的电视片一个个接踵而至;"舌尖"一词更是风靡一时,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代名词。"舌尖"文化不仅在国内风靡一时,在海外,尤其是在海外华人中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极大地提高了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人们也在不断地比较中西饮食文化的差异,期待着中国饮食文化从此能  相似文献   

4.
王眉 《对外大传播》2008,(10):41-42
北京奥运会闭幕后,本刊记者采访了一位日本驻华记者,由于媒体的规定,该记者要求不透露他所在的媒体和他本人的姓名。《对外传播》:您所在媒体对奥运报道的情况如何?答:为了采访北京奥运会,总部一共派了几十名记者来中国,包括体育  相似文献   

5.
日本共同通讯社(简称共同社)成立于1945年,是日本最大的通讯社。现有职员近2000人。它是代表日本国民的国际性通讯社,独立于政府,致力于为社会服务。共同社报道发生在世界各地的各种新闻,并将之提供给日本全国各报社、民营电视台以及NHK等新闻机构,同时,该社将日本动态提供给世界上其他各新闻机构。它的加盟单位共有78家。全天发稿量为60万字左右。此外,它还办有英国际传真业务,播发《共同传真快讯》,内容为当天的日报、日刊来不及刊登的新闻,以及《综合世界经济通信》,并出版各种年鉴。  相似文献   

6.
2005年6月初,做了三年驻台北记者的叶鹏飞来到北京,接手回国的同事李慧玲的工作,担任新加坡《联合早报》驻京首席特派记者。初到北京,由于报纸的关注点主要在中国经济方面,叶先生参加了较多场商业发布会。但是他很快发现,作为一个经济发展蓬勃向上的大国的首都,北京的活动实在太多,信息量大得惊人,他有些忙不过来了。除了采访与新加坡有关的商业活动,他把重点放在了有关经济政策变动的政府新闻发布会上,面对《联合早报》读者对中国财经新闻需求量的不断增大,他觉得参加这样的发布会很解渴……  相似文献   

7.
衢州,成为巴西国家电视台此次来中国采访拍摄北京、杭州后的第三座城市.衢州凭借什么吸引国际眼球?三天之中,巴西记者辗转三衢大地,以自己的视角聚焦人文风貌、解码人文之美. 2017年9月,中国将举办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九次会晤.不久前,同为金砖国家的巴西,应邀到中国拍摄一部主题为《中国的改革发展成就》的纪录片,向巴西民众介绍中国城市面貌,展现中国的经济发展及人文风貌的现状与前景,增强中国在巴西的影响力.  相似文献   

8.
宋庆龄是中国近代历史上的重要人物,为中国革命和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对外传播领域,她同样功绩显著,不仅亲自参与创办了一系列对外传播的刊物,例如,早期的《中国论坛》、《中国呼声》、《保盟通讯》等和建国后的《中国建设》,还促成一批外国友好人士为中国的对外传播事业奉献心力。基于对中西两种文化的深刻理解,宋庆龄形成了极具价值的对外传播经验、思想和理论。其中,与外国记者交流的技巧和策略对于当代对外传播具有一定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对外大传播》2003,(7):29-29
[新加坡《联合早报》6月19日载旅美资深时事评论员司马达的文章《纪思道的中国观》(节录)]最近在法国埃维昂举行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首脑对话时,国际舆论界出现了 G8集团应有中国参加的论调。其中喊得最响的要数《纽约时报》记者纪思道(即尼古拉斯·克里斯托夫——本报注)。他认为,世界各国领导人在法国聚会讨论如何面对21世纪的挑战,G8集团居然没有中国的份,实在是“荒唐”  相似文献   

10.
《对外大传播》2005,(2):52-55
大量从农村涌进城市的“打工者”,随着中国改革开放进程的加快,正在成为一个蓬勃壮大的社会群体,他们以不可低估的力量在推动着城市建设发展的同时,遇到的问题也日益凸显。今天,社会各界都越来越关注“打工者”的命运,2003年和2004年“两会专题”关键词的“三农”问题,就重点包括了打工者的生存发展问题。现在,海外媒体也在不同层面向中国“打工”群体聚焦。2004年,《远东经济评论》的记者用了7个月的时间,追踪报道了一位在广东东莞打工的农村姑娘经历的故事。我们做对外传播的媒体记者最想知道国外受众想了解什么?我们的涉外记者也最应该知道我们的国外受众最爱看什么样的文章?而该文作者通过他的眼睛,捕捉和过滤了一个中国普通打工妹的生活场景,由于挖掘的深入,刻画的真切,在一定层面上,折射出中国当代农民与时代共进的悄然变化,中国改革开放的步伐在客观叙述中跃然纸上。一个外国记者所写的阿敏的故事,似乎给我们涉外媒体很多启示。在此,我们选编这篇文章的部分内容,以飨广大做涉外宣传的同行朋友们。  相似文献   

11.
正我们赶到中俄边陲小镇室韦时已近傍晚。虽然,刚刚经历了近7个小时的舟车颠簸,但一路上映入眼帘的全是无穷无尽的兴安岭落叶松、白桦林和绿茵茵的草地,以及不时闪过的广告牌,"大美额尔古纳"、"一条界河如歌如泣,一个小镇诗情画意",使我们顿时忘却旅途劳累,迫不及待地走进这个活力四射、魅力无穷的北方小镇。据导游介绍,室韦,是中国十  相似文献   

12.
他,是中国"首善",是汶川大地震首支民间救援队伍的带领者;他,是中共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授予的抗震救灾英雄模范,是中共中央宣传部表彰的道德楷模、多年来累计向社会捐赠款物7.13亿;他,连续四年蝉联中华慈善奖,2008年,获得中华慈善特别贡献奖,是全国十大杰出志愿者;他,是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是2008CCTV年度经济人物大奖和年度十大三农人物公益奖获得者;他,是推进中国慈善公益事业发展的领军人物,也是推进中国循环经济发展、再生资源利用、变废为宝的领军人物;他唤醒了无数中国富人的善心与社会责任……  相似文献   

13.
2008年11月6日,中国网《中国访谈·世界对话》栏目邀请前驻印度大使周刚夫妇就中印关系的发展以及印度人对中国的看法等问题展开对谈,本刊选载其中部分内容。  相似文献   

14.
我努力在混乱的脑海中搜寻着有关"农民"的记忆:黝黑的皮肤,粗糙的双手,耿直而发白的头发,一个农民的形象逐渐呈现于眼前.  相似文献   

15.
正奔赴巴西采访世界杯之前,这个陌生而充满神秘感的国度对于我来说只是一些元素化的碎片拼凑。印象中的巴西热情似火,动感十足桑巴和刚劲舒展的巴西战舞应该像中国大妈的广场舞一样随处可见。印象中的巴西美女如云,绵长的海岸线上应该遍地都是如名模邦臣般天使面容魔鬼身材的比基尼女郎。印象中的巴西危机四伏,走在大街上似乎随时都有可能碰上端着AK47的悍匪,或是将折叠刀玩得上下翻飞的毛贼。一段30多小时的旅程结束之后,才发现眼前的巴西  相似文献   

16.
法国教育部汉语总督学白乐桑认为,在全球化的趋势中,构成某个国家、某个民族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四个领域中,"食"最能抵制全球化的影响。在中国,情况尤为如此。在衣着、居住条件和出行工具方面,中西方的差距已经越来越小:中国人也穿牛仔裤、T恤衫,也住公寓或别墅,出门有小汽车、高速铁路和飞机。但只有在"吃"这个领域,人们还保留着传统的饮食习惯。或许稍微有些现代化的变革,但毕竟与西方烹饪相比,仍有着鲜明的东方特色。白乐桑认为,饮食与一个民族的文化联系紧密,西方人可以凭借着对中国文化的兴趣探寻中国美食,也可因中国菜而对中国文化发生兴趣。  相似文献   

17.
在丽水莲都区,有一位痴迷于花鸟虫鱼的剪纸人,她就是退休教师王浣清。凭着一把剪刀,一罐浆糊,她在传统的剪纸基础上,推陈出新,剪出了一个精彩缤纷的世界。中国美术研究院副院长、国家一级美术师刘频华在看了她的作品之后大加赞叹,认为老人的作品有别于传统剪纸作品,独具特色,应该叫“剪贴画”。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省黑河市林区,去年10月发生重大森林火灾。由于前期凤大气温高,在短短几天时间里,火势迅速蔓延,黑河所在的小兴安岭林区一片火海,嫩江县告急,逊克县告急,著名风景区五大连池告急,孙吴县告急,爱辉区告急,火势已威胁到大兴安岭林区。作为驻守在火灾区的一支灭火劲旅,武警黑龙江省森林总队黑河市支队官兵迅速出动,率先投入灭火战斗。在险象环生、条件艰苦的火场上,广大官兵发扬森林部队“火场精神”,敢打敢拼,连续作战,克服火势凶猛、给养供给困难、晚上天气寒冷和宿营条件简陋等多种不利因素,在兄弟支队的大力支援下,和林区职工一起。历经多日奋战,终将大火彻底扑灭。火场上,一些官兵在灭火间隙,撰写了火场日记,从各个侧面对火场艰险的战斗生活进行了生动的记录,现违选几篇,以期让更多读者了解森林部队官兵的战斗生活。  相似文献   

19.
这是一位93岁的老人,精神矍铄,谈吐甚健,60年前的事情,至今回忆起来,依然如数家珍……  相似文献   

20.
正自19世纪末期在西方流行的"黄祸论"起,中国被视为威胁这一论调从未彻底消寂。国际上明确形成"中国威胁"概念并被国际学界、媒体界广泛讨论则始于上世纪90年代。自1992年起美日等国家媒体报道中开始出现较广泛的"中国军事威胁论"和"中国经济威胁论"等相关报道。此后,媒体报道与智库报告、学者论文等虽有爆发时间的阶段性特征,但关于中国是否有能力、有意愿对世界和平稳定构成威胁等讨论从未中断。"中国威胁论"也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