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郅琳 《新闻采编》2005,(6):14-15
现在的受众再也不比从前,媒体说什么,受众相信什么,进而相互间传播什么,信息的传播和接受是一个完全通畅的管道。而今,不是一家新闻媒体说了人家不全信,就是大家都说,受众中也有人半信半疑。  相似文献   

2.
是否重视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是一个十分重大的原则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显得尤为重要。有人说“社会效益是新闻的生命所在。’o这话说得有一定道理,读者从中可以领会到社会效益对新闻传播的极端重要性。但是更科学一些讲,应该说社会效益是新闻传播的宗旨,是新闻传播的主要目的和意图的体现。怎样衡量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呢?主要是两条:一是受众有积极的反馈;二是有利于社会的进步,在当前的中国,主要是有利于改革、发展和稳定。现有传播学著作中,一般都列有论述新闻传播效果的专章,这对增强新闻传播的社会效益无疑是有助益的。但…  相似文献   

3.
新闻阅评     
专家学者赞同出台互联网两个管理规定人民日报2000年11月14日报道,专家学者对于近日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的两个关于互联网方面的管理规定表示赞同。中国人民大学方汉奇教授说,报纸、广播和电视都已经处在有序状态下,如果不给网络传播定一个规矩,整个新闻传播事业就会有一个缺口。“法轮功”的很多煽动性和蛊惑性的宣传信息都是通过网络传播的,因此,规定的出台非常有必要。报纸要经过登记才能发行,网站刊登新闻同样也要经过批准,这些都是合理的要求。中国社科院知识产权中心李顺德研究员说,我国目前网上相关法律法规不健全,出台两个…  相似文献   

4.
《网络传播》:OPENV应该说是一个新的公司,主要从事视频搜索。您能简单给我介绍一下这个公司吗?  相似文献   

5.
美国的政治系统是建立在公众选择的基础上的,总统选举实行的是普选。那么一个候选人在竞选中的成功与否就依赖于他或她与大众联系交流的能力,政治家们需要通过各种形式把信息传播出去,以备选民选择,可以说选举也是一次声势浩大的传播活动。虽然大众传播是选举中政治家们主要的传播方式,但它并不是唯一的。政治家们需要同选民接触,进行情感和智慧的交流,那么,此时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公众传播就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6.
张昆 《新闻传播》2007,(1):39-39
《报业文讯》2006年总26期发表张昆的文章《和谐媒体的五个向度》。 文章说,没有和谐的传播系统,就不可能有和谐的社会。和谐的信息传播系统以和谐媒体为主体。和谐媒体决定了信息传播系统所能发挥的功能和空间。和谐媒体作为一个有机的完整的系统,依赖于五个重要的支点。  相似文献   

7.
《传媒》2023,(18):6-7
<正>中国新闻文化促进会副会长、光明日报社原副总编辑陆先高:当年《一个真实的故事》唱遍大江南北,传唱几十年,经久不衰。这些年来,盐城在生态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努力,多年深厚的积累,逐渐形成了一个很强大的IP。如今,大家一说丹顶鹤、麋鹿的故乡,提到勺嘴鹬,就能很自然地想到盐城,脑海中就会浮现出美好的画面,这说明盐城在生态方面的品牌传播已深入人心。生态文明建设是一个理念问题,也是人民群众能够很直观感受到的,更是新闻传播的一个富矿。生态之变、生态向好,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发展成果,是国家实力进步的展示,广大人民群众获得感体验感最强。生态传播是一种价值传播,  相似文献   

8.
李念 《新闻记者》2005,(6):25-28
广义概念的国际报道包括外国或国际新闻,也包括对外传播本国的新闻。在这个前提下,我们可以说.涉我国际报道是有关我国的国际报道的跨国家、跨文化的传播。跨国家是指新闻事实来自国内外并具有国际认知价值;涉我国际报道的传播主体是国家这一特定主体;传播客体除了外国公众外,还包括本国的受众。而所谓跨文化是指国际报道的传播一般都经过一个不同国家或民族文化的信息二次编码过程。  相似文献   

9.
《奇葩说》栏目作为一档为奇葩正名的说话类节目,在爱奇艺平台一播出就受到追捧。在茫茫网络中,怎样令口语传播深入人心?《奇葩说》栏目告诉我们:标签化的网络口语传播也许是一个不错的方法。本文通过分析《奇葩说》栏目的传播特点,并对《奇葩说》栏目主要成员:蔡康永、高晓松两位团长、团员马薇薇、颜如晶、肖骁的语言特色进行分析,探讨被贴以标签的网络口语传播的成功性。  相似文献   

10.
李彬 《军事记者》2002,(2):21-22
什么是符号?符号在传播活动里起什么作用?大众传播学为什么要研究符号及其意义?这些问题既简单,又复杂。说简单,一句话就可以打发——符号是一切传播活动的原材料,一切传播活动都离不开符号,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说复杂,就整个传播研究里,就数有关符号及其意义的理论最玄奥了。  相似文献   

11.
所谓形象传播,简单地说,就是传播者通过媒体把自己或他人的形象传播给受众的过程。  相似文献   

12.
李晶 《中国传媒科技》2012,(22):252-253
中国电影在走出国门迈向国际市场之时,它就成为了一个“Made in China”的中国品牌,代表着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文明.所以说中国电影肩负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使命,发挥着跨文化传播的重要功能.本文通过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历史和传播状况两个方面对中国电影跨文化传播进行概述,继而对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困境进行论述,最后探讨中国电影在跨文化传播中的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3.
美国全球品牌内容营销协会分会主席辛迪.开来普斯说过,”我们正从一个营销沟通的打扰时代进入到一个植人的时代”。作为传播对象的受众对于广告的反感程度和冷漠程度与日俱增,广告信息的爆炸和广告的泛滥成灾使接收能力有限的消费者的注意力成为前所未有的“希缺资源”,提高广告的传播效果成了所有广告主和广告公司需要面对和解决的第一要义。”植入式广告”作为一种相对于硬性广告而言具有天然的亲和力和隐蔽性的广告形式,它的传播效果和传播方式得到了普遍的证明和承认。  相似文献   

14.
郭明全 《报刊之友》2010,(4):113-114
很多企业的领导者懂产品、知管理,但不懂传播,至少不精传播。客观地说,目前国内企业大都在对外宣传、信息传播方面存在如下问题:  相似文献   

15.
刘振 《声屏世界》2007,(11):50-51
近来,有关虚假广告的争论可谓是甚嚣尘上。一方面,社会各界对于虚假广告的批评不绝于耳,喊打之声日趋强烈:另一方面,虚假广告却毫不收敛,甚至有了愈演愈烈的趋向。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种状况?按照我国当前的广告运作及监管模式,每一则广告的传播,必须经过以下环节:广告主、代理商(即广告制作者)、监管部门与广告发布者(即媒介)。从根本上说,任何一则虚假广告的诞生都意味着上述某一环节上出现了问题。从理论上说,以上所言的广告传播过程中的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可能导致虚假广告的产生,但仔细分析就会发现,广告发布者即媒介的审查责任缺失是虚假广告得以大肆传播的主要漏洞。  相似文献   

16.
按通常的理解,人类社会中的一切信息交换和沟通均称之为传播,它是人们相互联系、结成社会关系的基本方式。新闻传播作为一种信息交换活动,毋庸置疑是人类社会的传播活动中的不可缺少的部分,是人类社会传播活动中的一个重要分支。而且从新闻的五要素来看,新闻传播应是最客观、最真实、最严肃,也是最具说服力的一种信息交换活动。但事实上,现在我们从报纸、广播、电视等大众传媒上所看到的新闻却并不那么严肃,或说是相当的不规范,有一种媚俗化的倾向。  相似文献   

17.
有一句话说中国15亿人,5亿在城市,5亿在农村,5亿在流动。整个频道对于大众的这种消费群体成为了一个最主要的传播平台。所以在这样的一个传播平台上,快速消费品、大众的这种耐用消费品都是一个非常好的品牌和产品的传播平台。  相似文献   

18.
董天策 《当代传播》2011,(5):91-92,103
美国传播学者詹姆斯.凯瑞说过:"传播的起源及最高境界,并不是指智力信息的传递,而是建构并维系一个有秩序、有意义、能够用来支配和容纳人类行为的文化世界。"①由此,可以引申出一个命题,"传播即文化"。加拿大传播学者马歇尔.麦克卢汉在他的著作中表达  相似文献   

19.
网络启示:后传播时代的到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网络把我们带到了后传播时代。在此之前,人类的传播史可以划分为前传播时代和后传播时代。在后传播时代,传者和受众的极限被打破了。从理论上说,每个人几乎都有可能成为传播者,传播机构和个体受众的区别也被缩小了。网络对传媒的舆论把关人角色是一种解构。按照传统的概念,传媒至少应该是一个组织机构,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单位,而网络既可以是一个组织,又可以是个人。过去的传播大多是由组织向个人传播,或者是群体对群体的传播。我们需要反思的问题是:网络是不是自由主义、个人主义和无政府主义的媒体?网络是不是最理想的传播工具?网络是不是用形式“颠覆”着内容?网络是不是使大众传播变成了小众传播或者分众传播?  相似文献   

20.
新闻(广义)平民化是市场经济和新闻改革催生的必然结果,反映了新闻界传播观念的可贵转变。它以百姓的视角、亲和的姿态,报道百姓日常的酸甜苦辣,讲述他们丰富的内心世界,传递他们的声音和感受,评说社会中林林总总的现象和问题,同时,它为普通百姓打开了一条倾吐心声和参与传播的通道,使他们可以大胆地站起来,说自己想说的话,实现自己参政议事、体现自身价值的愿望,满足受人注目、被人尊重的心理。新闻平民化已在业界形成广泛共识,同时在业外深受百姓的欢迎。应该说,新闻平民化是整个社会进步的一个缩影,是以人为本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