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基因·克隆·法律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1世纪被称为“生物技术世纪”。生命科学飞速发展 ,引领着经济、社会的飞跃进步 ,但引起的诸多伦理法律问题 ,也带给人们极大疑虑 ,决策部门也存在着诸多困惑。一方面 ,生命科学技术领域可能是我国占领制高点、取得世界性革新成果进而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领域 ;另一方面 ,相应的政策法律空白和行政管理所处的两难境地 ,严重影响了我国生命科学的顺利前行。面对社会舆论和人们的道德困惑 ,如何抉择 ?如何指引生命科学技术的深入研发和应用 ?这是迫切需要深化研究予以回应的。鉴于生命科学的特殊性 ,法律在推动生命科学研究健康发展、确…  相似文献   

2.
生物信息学(Bioinformatics)是一门在生命科学研究中,以计算机为研究工具对生物学的信息进行储存、检索和分析的科学。它是当今生命科学和自然科学等的核心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生物信息学的发展契机,分析了生物信息学采用课本的评价与选择,深入探讨了本课程内容的合理安排与设计,为在生物科学与生物技术专业的学生及其他非生物信息学专业的大学生中讲好本门课程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3.
夏君 《科学教育》2008,(3):22-22
《人类能在什么样的环境中生存?》是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的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一学期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中的内容。本节内容是让学生认识适应人类生存的基本环境因素,同时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培养学生热爱生命科学的热情。预备  相似文献   

4.
20世纪中期以来,借助各种理化技术,对蛋白质、酶、核酸等生物大分子进行化学组成、序列、空间结构及其生物学功能的研究,并发展到人工合成,创立了基因工程,从而开始了一个崭新的生命科学时代。对遗传信息的载体核酸和生命功能的执行者蛋白质的研究成了生命科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经过生命科学工作者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生命科学已成为自然科学中最重要的学科,生物化学作为生命科学的主导力量是研究生物体中有机  相似文献   

5.
蓬勃发展的军用生物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技术的发展和生命科学的研究,将是今后四五十年里最令人振奋的科技领域。美国现有 1/3的科学家在从事生命科学研究,以生命科学为基础的综合性技术──生物技术也将成为军事高技术的制高点。生物技术包括遗传工程、细胞工程、酶工程和发酵工程等技术领域。生物技术在军事领域的应用非常广泛,除了人们熟知的生物武器、基因武器之外,还可以列举出许多。 军用生物传感器显露奇葩   把生物活性物质,如受体、酶、细胞等与信号转换电子装置结合成生物传感器,不但能准确识别各种生化战剂,而且探测速度快,判断准确,与计算机配合可及时…  相似文献   

6.
丁蕾 《中学教学参考》2012,(23):114-115
生物学是研究生命的科学。在21世纪的今天,生命科学与生物技术已经发展成多学科综合渗透的高科技领域,是当今高科技发展的三大支柱之一,在我国也越来越受到重视。因此,中学生物学的教学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7.
肖静 《科学教育》2009,(6):69-70
随着二期课改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的深入,生命教育纲要的贯彻,初中生命科学成为学生素质教育阵地之一。为了让学生在课堂中既学会学习的方法、习得知识,又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因此我对在生命科学的教学课堂中教师如何指导学生运用探究的方法进行实验进行初步的研究。八年级《生命科学》第一章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需要的环境条件,教学重点是让学生理解维持人体内环境稳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21世纪是生命科学的世纪,当今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已超乎人们的想象。笔者简单介绍了转基因生物技术的概念和发展转基因生物技术的原因,展望了该项技术在农业、畜牧业,以及医学领域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9.
《观察和解剖鲫鱼》是上教版八年级《生命科学》教材第二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本实验除了进一步加强学生对鱼类的基本特征以及这些特征与环境的适应性的理解之外,在实验技能与方法上,对学生解剖动物的能力和方法给予了一定的培养。本人在充分研究学生和教材的基础上,把生命教育融入课堂,以求体现生命科学学科独特的育人价值。  相似文献   

10.
生物工程专业 21世纪两大热门专业之一。它将生命科学、生物制药,微生物处理技术等高精技术作为未来发展、研究的重大课题,将是21世纪发展前景最好、与国际接轨最快的专业之一。本专业是一门由化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化学工程和计算机科学等相互交叉结合而成长起来的新兴复合学科。主要培养具备生物技术及其产业化的科学原理、工艺技术过程和工程设计等基础理论、基本技能,能在生物技术与工程领域从事设计、生产、管理和新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研究及管理人才。该专业学生将受到生物细胞培养与选育、生物技术与工程等方面基本原  相似文献   

11.
21世纪是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并驾齐驱的世纪.生命科学的研究正发生着日新月异的变化,生物技术的应用正渗入我们的方方面面.全球关注的诸如粮食、资源、能源、环境、人口、健康等问题,都将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生命科学和生物技术的进步而最终解决.  相似文献   

12.
上教版八年级第一学期第2章《生命科学》教材“激素调节”一节内容,相对于初二学生来说较为抽象,本节课尝试以问题化教学方法通过历史的重演、实验探究、联系生活等形式激活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积极探究,学以致用、关爱生命。问题化教学是一种以问题为起点和主线开展活动、促进  相似文献   

13.
“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是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第一册第3章中的教学内容[1]。课时安排为1课时。本节是在学习了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的基础上,学习自然界另一类结构更简单的非细胞形态的生物———病毒,目的是让学生对生命世界有一个更加系统的认识,体会生命的多样性。从生物进化的历史来看,病毒比人类要久远得多,但人类直到20世纪初才真正发现病毒的存在。这与病毒的生物学特征、科学家的探索和人类的科学技术水平是密切相关的。因此本节内容是学生体会科学本质的一个理想载体。1教学目标1.1知识与技能①认识病毒的基本特征,理解生命…  相似文献   

14.
《基因工程》作为21世纪生物技术专业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是联结生命科学各个分支和领域的重要节点。因此,作为生命科学的一门核心技术,基因工程的教学质量的提高必然将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以及理论联系实践、开拓创新能力。本文就基因工程教学中的双语教学与实验教学进行了简单探讨与分析。  相似文献   

15.
随着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发育生物学、神经生物学、生态学等生命科学前沿领域的不断突破,生物科学将成为21世纪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必将对整个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为了顺应生命科学发展的趋势,对年轻一代进行生物科学的教育,熏陶和培养青年学生的生物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用生物学家研究生物科学的方法、成就和献身生物科学研究的精神,激励青年学生学好生物学,迎接21世纪生物科学世纪的到来。本刊将从本期开始开设《史活漫谈》栏目,陆续刊载有关这方面的内容  相似文献   

16.
基因工程是现代生物技术的核心,其实验课程所涵盖的技术体系是生命科学研究领域及现代生物技术公司高端从业人员必备技能。但因实验内容多,实验原理比较抽象、实验操作烦琐复杂,周期长等因素,在有限的课时内学生的实验成功率偏低,教学任务完成质量较差。为此本研究将虚拟仿真技术(VR)引入实验教学中,通过模拟真实的试验场景,学生能够体会全新的、身临其境实验授课方式,并通过在线软件支持学生课后在任意时间地点反复进行虚拟实验操作。通过问卷、采访以及实际运用等方式证明了VR技术在基因工程实验教学中取得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7.
<正>"开花和结果"是人教版"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第二章"被子植物的一生"第三节的内容。按照被子植物生长发育的顺序,学生通过前两节"种子的萌发""植株的生长"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绿色植物从萌发到生长的过程,本节内容是前面两节的延续。本节揭示了植物生命活动的重要过程,充满了生命科学的神秘色彩。知识高度浓缩,概念性知识点较少,教师和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进行探究性学习活动。本节课的重点是花的结构和果实、种子形成的对应关系,难点是受精的  相似文献   

18.
1 教材分析 “细胞呼吸”一节是上海市高中《生命科学》教材第4章第3节的内容。本节内容是生物体物质和能量代谢的相关点,在帮助学生理解物质变化和能量代谢的关系上至关重要,也是学生构建生物体内能量传递结构体系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9.
谈到生物技术,也许很多人第一反应可能会是“克隆”技术。比如说“多莉”、被炒得沸沸扬扬的“克隆人计划”,还有人类基因组计划等等。但实际上,生物技术的领域远远不止这些范围。今天,生物技术已经覆盖了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人们的衣食住行都与生物技术有关。说21世纪是生物技术引导的生命科学世纪决非妄言。  相似文献   

20.
细胞是一切有机体的基本生命单位,它具备母体固有的生命特征、功能特性以及包括遗传基因在内的所有生命信息。实验细胞以哺乳动物细胞为主,是医学及生命科学研究所使用的体外培养细胞的统称,是生命科学和医学的基础研究、生物技术产业化和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以及生物遗传资源的保护的重要支撑条件和技术手段。它与体内研究互相补充,但具有体内实验不可代替的优势,形成体内、体外研究两大途径,缺一不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