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张敏 《南平师专学报》2005,24(4):44-45,27
根据对武夷学院校区黄泥垅水库7个监测点的水质监测结果,对武夷学院校区地表水环境质量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武夷学院校区地表水水质CODcr、BOD5、NH3-N等指标均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Ⅲ类标准.  相似文献   

2.
利用基于熵权信息的模糊物元法对渭河宝鸡段6个断面的水环境质量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林家村和胜利桥断面水质达到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卧龙寺桥、常兴桥和虢镇桥断面水质达到III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蔡家坡桥断面水质最差,达到Ⅳ类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宝鸡市在渭河水环境保护和治理方面取得了较大成效.  相似文献   

3.
《宜宾学院学报》2016,(6):99-101
为了更好地了解矿区地表水质的变化情况,把双基点思想引入到水质评价中,根据水质评价基础指标体系以及结合研究区的实际情况,筛选出最能反映矿区地表水质状况的代表性水质评价指标,并以宜昌市夷陵矿区为例进行分析研究,选取总磷、化学耗氧量、硫化物、氯化物和矿化度五个最能反映水质状况的水质评价指标,应用熵权-双基点法,建立夷陵矿区地表水水质评价模型,最后得出肖家沟河水质最好,店子河、万家沟河和粟林河水质依次降低,万家沟与西冲交汇处的水质最差.通过对比夷陵矿区地表水质评价结果和矿区地表水实际情况,结果表明,运用熵权-双基点法所得到的水质评价结果与矿区地表水实际情况相吻合,而且此方法简单,排除了人为因素的干扰,评价结果更加精准.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总硬度、水质高锰酸盐指数(CODMn)、氟化物、六价铬、氨氮、硝酸氮、盐硫酸盐等7个水质指标的监测,并对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标准,对李家河水库上游水源地水质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李家河水库上游水源地三处水样监测的指标大部分满足地表水环境Ⅱ类水相关标准,除两河桥和红门寺水样的CODMn指标超标外,总体水质良好.  相似文献   

5.
通过对浊漳河流域地表水2001~2005年间水质常规监测资料的统计分析,探讨了流域内不同监测断面的主要污染物变化特征及其形成原因。分析表明,浊漳河水体的主要污染物依次为石油类、挥发酚、NH3-N、COD、BOD5,污染物浓度在时间和空间分布上差异都较大,各污染物在不同年份、不同监测断面均有超标,21个监测断面中属Ⅱ类水质断面仅有2个,其余19个均未能达到功能类别要求。工业的迅猛发展,结构性污染是造成流域水体恶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对华阴市旅游资源进行分类;采用项目和评价因子量化评价与“三大价值”评价体系相结合的方式对华阴市旅游资源进行了客观、科学的综合评价.研究表明:华阴市以丰富的历史文化旅游资源和秀丽奇特的自然景观为特色,优良级旅游资源突出,在观赏、历史文化及科学研究等方面均具有较大的价值.整合华阴市旅游资源,突出以道教文化为核心的文化旅游,以华山为龙头,整合周边地区旅游资源,打造大华山旅游格局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  相似文献   

7.
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为评价标准,选取10个水质评价指标,根据铜仁市锦江河13个监测断面多年的水质监测数据平均值,利用贝叶斯公式对铜仁市锦江河进行水质评价。通过评价结果可以看出在多年平均情况下除锦江东门桥下断面符合Ⅲ类标准外,其余12个断面水质均优于规定的Ⅲ类标准,符合Ⅱ类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8.
根据对延平湖城区 7个监测点的水质监测结果 ,选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中的《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HZBl— 1 999)为评价标准 ,对延平湖城区水环境质量进行了初步评价。据此 ,提出了相应的调控对策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洱海水硫化物及六价铬含量。方法:采集洱海20个点的水样对硫化物及六价铬的含量进行检测,分别采用亚甲蓝分光光度法,二苯碳酰二肼分光光度法进行测定。结果按照《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进行评价》。结果:硫化物、六价铬合格率为100%。结论:硫化物、六价铬均达到GB 3838-200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的一类水质。  相似文献   

10.
水质评价对生态系统和人们正常的生产生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研究基于2014-2015年川西高原偶曲河上游和下游,降曲河及白玉县、巴塘县、甘孜县、炉霍县、雅江县和小金县乡镇地表水源地水质监测资料,结合单因子污染评价法和内梅罗污染指数法,对川西高原地表水水质现状进行了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偶曲河和降曲河地表水体未受污染,水质在时间上呈现秋冬季内梅罗污染指数最高,春夏季比较低的变化规律. 100处地表饮用水源地,水质清洁水平65%,轻污染水平31%,污染水平4%,地表水源地超标因子主要是总氮、总磷、溶解氧.  相似文献   

11.
根据酱菜废水的水质特点,采用两级SBR处理酱菜废水,对其处理效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室内温度维持在17~22℃,进水有机物浓度在3000mg/L,DO为4.2mg/L,反应器运行工况为进水0.5h—曝气8h—沉淀1h—滗水0.5h—待机2小时的条件下,二级SBB反应器对BOD、COD、TN、NH4+-N、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8.3%、97.5%、88.7%、97.1%、52.4%。  相似文献   

12.
老城区雨污合流排口污染控制(英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改善镇江市古运河中段水质,实施了相应污染控制工程,选择镇江市老城区古运河水系为研究区域,以古运河中段汇水区雨污合流排口的径流为研究对象.在分析该区域晴天和雨天雨污合流排口水量、水质的基础上,针对该区域的径流特点,确定了降低污染负荷的组合处理工艺,该组合处理工艺由4个连续的独立处理工艺流程组成.然后根据所确定处理工艺开发了系统成套设备并投入运行.对工程处理效果进行了监测和分析,结果表明,此雨污合流排口污染控制工程可行,并有效降低了排入古运河的降雨径流的各项污染指标,包括化学需氧量(COD)、总磷(TP)、悬浮物含量(SS)、氨氮(NH3-N),从而有效保护了古运河的水环境.  相似文献   

13.
为了探讨雨水水质对雨水利用工程的影响,以沈阳市浑南新区的雨水水质为研究对象,对单体建筑屋面、小区径流及市政排出口的雨水进行为期一年的检测与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影响雨水水质的主要污染物是COD和SS,特别是在降雨初期比较明显,随着降雨时间的延续,水质逐渐好转.市政排出口雨水COD和SS的含量最高,变化范围分别为167~249,119~332 mg/L,小区径流雨水COD和SS的变化范围分别为27~85和106~269 mg/L,建筑屋面雨水COD和SS的变化范围分别为15~80和50~153 mg/L.3个取样点的氨氮含量分别为1.7~5.2,3.7~18.2和5.2~25.6 mg/L.  相似文献   

14.
“3+5”城市群综合实力在湖南省域范围内处于绝对优势,肩负着启动湖南发展的重任。然而,“3+5”城市群在建设和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诸如中心域市竞争力不足、区域发展不平衡、城乡差距较大等问题,因此.唯有对症下药。以“两型社会”建设为突破口,以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为推动力,提升竞争力、改善产业结构、统筹区域发展、统筹城乡发展,才能使“3+5”城市群真正成为撬动湖南崛起的杠杆。  相似文献   

15.
该文利用2010年各月份吐曼河流域3个断面的水质监测资料,对吐曼河主要污染指标即石油类、NH4-N、COD、总磷等四个项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吐曼河水质存在一定的季节变化规律,整体呈现春冬季枯水期水质相对较差,夏季丰水期水质相对较好的变化趋势。(2)吐曼河主要超标污染物石油类、NH4-N的浓度自上游断面至下游断面逐步升高。(3)通过对吐曼河水质状况的综合分析,总结出污染变化趋势,并提出初步对策。  相似文献   

16.
利用一个自行构建的小型示范性人工湿地,考察其对分散性生活污水的处理效能,以便为水量少、波动大、污水成分相对简单的分散性污水处理提供一条经济有效的途径.结果表明:湿地系统植物移栽20天后恢复良好,栽植培育1个月后即可连续满负荷进水.稳定运行后,水力停留时间为48h,人工湿地对COD、氨氮和总磷的平均去除率分别超过80%、55%和55%,出水可达标排放.结果表明,对于分散性生活污水,可采用人工湿地的方法对其进行处理,以弥补分散性生活不便收集、多数直接排入地表水体,一些地区污水处理率较低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以沙溪河县段主要污染无SS、DO、CPDma、BOD5、NH3-N、NO2-N、NO3-N、挥发C4H5-OH、总硬度为参评因子采用Daniel的趋势实验,分析沙溪河县段近7年各期水质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除总硬度外其它主要污染物均有不同趋势的下降.  相似文献   

18.
城市湿地公园作为水体改造、水质提升、环境优化的重要载体.在城市生态环境建设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本文以城市湿地公园营建过程的原水体底泥为研究对象,综述城市水体污染物的来源、特性和底泥中重金属污染研究,建议将污水截流、底泥控制和资源化、封装运输等工程和技术运用到水体的疏浚清淤.旨在为城市水体污染治理和湿地公园营建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9.
水是生命之源,是人类必须的物质之一,人的生存离不开水。喝干净的水,是我们最基本的需求,近几年来,饮水安全问题成了社会关注的热点之一。根据保山市饮水安全状况,对保山市饮用水水质存在的问题进行探讨,为安全、合理饮水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20.
彩显生产过程中,荧光粉废水水质水量变化幅度大,运行成本高,污染物排放量高.采用加载一还原一协同絮凝工艺处理荧光粉废水,工程实践表明,在处理效率、出水水质及运行成本、产泥率等方面都远优于传统工艺.该工艺出水的SS,CODcr,TCr,Cr+6,产泥率及运行成本的平均值分别为0.7mg/L,16.1mg/t,9.7mg/L,1.3kg/m3,1.26元/m3,较原有工艺降低超过35%,其出水水质优于《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1-2002标准,可回用作杂用水及景观水补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