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纵观历史,身份危机的出现导致各非裔美国作家致力于探寻非裔美国人真正出路。华特·莫斯里则以其自身特殊的散居经历为依据,反对因本族群固步自封而忽视其他族群的文化精髓的做法,强调各族裔之间的融合才是解决之道。华特·莫斯里在其作品《黑人贝蒂》中对人物价值观的塑造阐释了其所体现的散居的族裔群体之间文化融合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2.
从散居族裔批评视角解读莫里森的佳作《宠儿》可以看出,莫里森将颠覆殖民话语与重构美国身份认同进行了有机的结合。一方面,莫里森通过对基督教文化的改写,颠覆了以"大熔炉"为象征的殖民话语;另一方面,莫里森重新构建了被喻为"被子"的美国身份认同,强调了多元文化并存的和谐之路。  相似文献   

3.
英国移民女作家扎迪·史密斯在《白牙》中高度关注女性移民的生存状况.文章从后殖民女性主义视角探讨《白牙》中少数族裔女性移民的社会困境,指出东西方文化的冲突、父权社会的压迫和西方白人女性的歧视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从而导致发展中国家女性移民在白人主流社会迷失自我身份,处于失语状态的后果.  相似文献   

4.
冯玥 《安顺学院学报》2012,(5):29-30,45
邝丽莎的《上海女孩》再次唤醒人们对移民经历的记忆,讲述了两姐妹从上海到洛杉矶在1937至1957年间的生活。小说的情感主题是姐妹关系和母女关系,展现了移民的心路之旅。小说的主题揭示了族裔文化中的矛盾情结:一方面,女主人公为生存接受了美国文化,另一方面她排斥美国文化中某些方面,害怕失去自己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5.
乐丽华 《文教资料》2008,(24):23-24
作为美国华裔文学中"四人帮"之一.任璧莲在其作品中精确阐释了美国华裔这一散居群体的身份认同.本文对其处女作<典型的美国佬>中的美国华裔散居者的文化认同进行了解读.在美国伊始,张家人期待着落叶归根,坚守着中国的儒家道德主义.但随着回国梦的破碎,他们开始拥抱美国信仰:个人主义和物质主义.通过对他们的孤立和同化策略的谴责,任璧莲对美国华裔散居者的文化认同进行了重新定义.  相似文献   

6.
刘宇婷  李文中 《海外英语》2013,(2X):181-182
该文应用相关的语料库检索软件,对美国著名作家杰克·伦敦的小说《白牙》进行分析,旨在探究杰克·伦敦在《白牙》中对"适者生存"哲学思想做出的阐释。首先文章通过对小说主人公白牙发出的动作动词词表的分析,再对频率较高的几个适应性动词索引行进行观察分析,发现白牙一直在努力地学习、提高、改变来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  相似文献   

7.
食物作为族裔符号在第二代美国华裔女作家的笔下经历了文化内涵的变迁。从《华女阿五》到《女勇士》再到《喜福会》,食物作为隐喻性的语言资源表现出复杂而又矛盾的含义,并揭示出其作为族裔符号的文化表达功能。  相似文献   

8.
在以往的研究中,对于《野性的呼唤》和《白牙》的自然主义和"超狗"形象的解读占据了主导地位,但文中人与动物间生死相依的感情是不可或缺的主体成分。通过分析巴克和白牙的三段成长历程,即陷入爱的荒原、发现爱的绿洲、守护爱和重拾生命的真谛,得出小说的真正内涵在于活着是为了守护爱和享受爱,而不是毫无意义的争斗和掠夺。杰克.伦敦通过一种虚构的描写,建构了巴克和白牙因爱而生的形象,这也正是杰克.伦敦自我形象的写照。  相似文献   

9.
《白牙》一书是英国青年作家扎迪史密斯的处女作,一经问世便受到无数关注与好评。此书描绘了移民在英国的生活,全方位地展示了文化间的碰撞与交融,而书中的"牙齿"这一意象更是将多元文化下英国移民的现状与困境更加形象生动的表现了出来。  相似文献   

10.
《白牙》是当代英国女作家扎迪·史密斯的成名作,真实描述了后殖民时期英国移民所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探讨小说《白牙》中反映的英国战后第一代移民所处的社会困境,指出反对异族通婚和有色移民边缘化是造成困境的主要原因,同时认为这一困境导致战后移民迷失自我身份、模仿西方文化、扭曲宗教信仰、产生自卑心理等后果。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身份"这个概念入手,对任碧莲小说《梦娜在希望之乡》的主要人物身份发生的变化进行分析,旨在揭示任碧莲创作思想中身份流变性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表现非白人移民的自我文化身份认同和他者文化身份认同的矛盾是诸多非白人移民文学的重要题材,这些作品通过探讨造成这种文化认同困境的历史背景和现实原因,表明具有不同族裔身份的人在多元文化景观中应该互为主体,才能真正实现族裔文化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基于田野调查资料,笔者分析了变迁语境下联合村散居回族原生文化的承载力。结果表明:联合村散居回族原生文化在服饰、饮食、住宅、传媒方面承载力很弱;在"五功"体系、亲属制度、教育体制、节日习俗、婚姻习俗、交往习俗等方面承载力一般;在丧葬习俗、禁忌文化方面承载力很强。同时,联合村散居回族原生文化承载力与文化层次、需要层次之间存在着一种动态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4.
上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化语境中的中国现代性和现代化发展模式问题,民族主义与转型期中国的命运问题等一直是思想界争锋的重要话题。作为作家的张承志突破限制走向公共化空间,以自己的回族化认同寻找中华民族化精神,从传统化资源中寻求中华民族化的改造和重建,在东西方化的冲突中体现出了对民族化的护卫和坚守。同时,他又以鲜明的反西方意识和民粹色彩,进一步凸显了他的化民族主义的价值立场,因此展现了“张承志现象”的典范化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5.
奴隶制湮没了人性,剥夺了美国黑人族裔作为人的身份,给黑人族裔带来了巨大的身心磨难。黑人族裔要想走出奴隶制的阴影,必须直面历史并互帮互助。本文从黑人族裔的身份入手,探究《宠儿》中体现的黑人族裔从身份丧失到重构这一艰难的历程。  相似文献   

16.
当前,生态环境问题越来越严重,如何更好地保护生态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是当前人类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在这一背景下,学者们将文学与生态环境相结合,从而产生了生态批评文学。生态批评文学提醒人们关注自然生态环境,并激发人类的生态意识,促使人们自主积极的保护生态环境,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画面。文章主要对杰克·伦敦的小说《荒野的呼唤》和《白牙》中蕴含的生态意识进行解读,以期为构建当前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环境提供有效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当今移民已成为全球性现象。本文作者简要比较了一代移民与二代移民的文化认同感。首先讨论了移民的文化认同感的复杂性;其次分别从语言、思维模式、对母国的感情和被认同感这四个方面探讨了一代移民与二代移民的不同的文化认同感:最后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相似文献   

18.
文学中的族裔史--试析汤亭亭的《中国佬》叙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为一名蜚声美国坛的华裔作家.汤亭亭的写作与中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她不仅用中国化材料建构起自己的学世界,也用自己的学之笔将华人及华裔历史真实呈现在主流社会读面前。她使用的杂糅的叙事策略.不仅实现了学艺术方面的创新,也实现了叙事在历史层面的价值意义。  相似文献   

19.
少数民族学生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水平不仅影响自身学业成就,也与民族地区的全面发展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密切相关。作为语言文化多元化的国家,美国的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政策历经多次变迁与发展,其少数族裔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策略的有效性也已在研究和实践中得到验证。从历史发展角度纵向分析美国少数族裔语言教育相关政策的历史沿革,横向对美国少数族裔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经验进行系统梳理,并剖析美国少数族裔学生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实施过程中的困境,如语言政策差异性、教育对象缺乏代表性、少数族裔文化属性剥离等,能够为我国民族地区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多元文化的理解是当前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教育评价需要积极回应的问题。以哲学诠释学为基本理论支撑,从理解的视角探讨教育评价,体现了教育评价中多元文化的视域融合及评价主体的平等对话。文化理解视角下的教育评价主张尊重文化多元,包容文化差异,消除文化偏见,以体现评价的客观性、适应性和公平性。在实践路径上,文化理解视角下的教育评价要求评价者树立文化包容的评价观念,通过增强协商对话营造文化交融的评价氛围,强化质性评价促进评价意义的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