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爱玲是一位有着较强烈的性别意识的翻译家。她为自己翻译的《老人与海》中文版所写序言及对原作中某些带有男性话语的词汇的劫持,都显示了其翻译中的女性主义干涉策略。但总体而言,其译作仍不失为佳作。  相似文献   

2.
张爱玲的翻译活动和文学成就同样引人瞩目。然而,由张爱玲完成的《老人与海》首个中文译本始终没有引起读者的关注和学者的研究,本研究主要从张爱玲的文学素养与译文的情感色彩、所使用的翻译手法等方面来分析译本的特色,帮助读者在阅读译作时体会原著的风韵。  相似文献   

3.
张铃 《考试周刊》2014,(49):28-29
文章首先对女性主义翻译理论与张爱玲的女性主义思想做了介绍,其次运用增补、劫持、加前言等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对不同译本的《老人与海》做了翻译比较研究,探讨了女性主义译者是如何运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使女性的形象与声音彰显于译文文本中的。  相似文献   

4.
半个多世纪前问世的《老人与海》张爱玲译本于2012年首次登陆中国大陆市场,该译本语言读来有着与其他诸译本迥异的异化特质,其重要的表现就是译语的欧化现象繁多。但译学研究领域对张爱玲汉译作品中的语言欧化现象研究仍较为鲜见,从照搬源语文本形式的纯欧式译语、受源语文本影响的中西糅杂式译语和引入源语文本以外的其他欧式语言元素三方面来探讨该译本的欧化语言将可丰富这一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海内外的张爱玲研究是以其传奇作家身份为核心,对其文学创作进行了较为全面且深入的论析,而忽视了张爱玲的翻译活动与成就。文章通过阐述张爱玲的译者素养与翻译《老人与海》的缘起,探析其译本特色,可以管窥她作为译家的翻译才华。  相似文献   

6.
翻译的实质是翻译主体之间的对话,即借助译者,读者和作者实现跨越时空的交流,而翻译主体之间对话的效果也决定了译作的成败.本文将通过比较张爱玲与李文俊两位译者对《老人与海》的翻译,从主题升华、情感表达与语言风格三个方面体会翻译主体间性理论在翻译中的运用,进而感受翻译这门艺术在实现跨时空交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文学翻译是特定历史文化背景下发生的复杂的对话活动,译者作为这一对话活动的主体,能动地参与原文意义的构建,运用创造性的语言再现原文的艺术美,其主体性地位不容忽视。文章试图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译者主体性在张爱玲译作《老人与海》中的体现,旨在说明文学翻译中译者主体性发挥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8.
自1952年张爱玲首次将海明威的代表作《老人与海》翻译到华人世界以来,该小说现已有三十几个中译本,其中李文俊与张爱玲译本颇具个性特点。本文以李、张译本为研究对象,借鉴布迪厄的社会学核心概念惯习,对译者惯习和翻译实践之间的密切联系进行研究。笔者认为,由于受家庭、教育、职业、性别等因素的影响,两位译者形成了不同惯习,因而呈现出风格迥异的译本。  相似文献   

9.
张爱玲是中国第一个翻译《老人与海》的作家,而《老人与海》也是张爱玲所译作品的挚爱。正是在语言风格和人生意味上与海明威的共鸣,张爱玲的译笔才能很好地诠释海明威语言的气质和故事的苍凉味道。张爱玲主要从动词、流水句、破折号的使用三个方面来捕捉海明威语言的灵动节奏,从而使其语言具有"动态美"。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以世界著名的翻译理论学家吉迪恩·图里所提出的翻译规范理论——初始规范、预备规范和操作规范为基础,对《老人与海》三个中文译本进行描述性对比研究,探讨了翻译规范对翻译实践活动的重大影响,为《老人与海》的中译本的研究提出一个新的视角。此研究的目的不在于对比三个中译本的优劣,而是进一步印证图里的理论"翻译规范虽不能直接观察到,但却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到整个翻译过程"。  相似文献   

11.
衔接理论指出,存在语篇内部使之成为语篇的意义关系为衔接。在英汉语篇翻译过程中,不少译者未能处理好语篇的衔接关系。为探究此问题,该文基于Halliday和Hasan衔接理论,以《老人与海》原著和吴劳译著为例,对比原著和译著的衔接手段,并分析语篇翻译中衔接的具体体现,包括语法、词汇、符号衔接,进而讨论在英汉翻译中语篇衔接的倾向性以及重要性,以此为经典翻译带来启示。  相似文献   

12.
女性主义翻译观指导下的翻译策略主要通过三种手段实现,即加写前言或脚注,增补以及劫持策略。张爱玲自身的成长经历使之在创作和翻译过程中都表现出明显的女性主义倾向。通过具体译例探析张爱玲如何在译作中采用类似西方女性主义译者的翻译策略,从而证实其强烈的女性主义倾向。  相似文献   

13.
席印蕊 《海外英语》2014,(15):140-141
自20世纪80年代翻译研究发生了文化转向,女性主义翻译观为翻译研究提供了新的方法和视角。《小妇人》是19世纪美国著名女作家路易莎·梅·奥尔科特的代表作。该书中反复出现当时一些社会思想,如女性意识、女性独立、女性权利等。该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视角对女性译者刘春英和陈玉立的汉译本(2008),和男性译者王之光的汉译本(2012)进行比较研究。  相似文献   

14.
劫持策略是女性主义译者常用的三种翻译手段中最具争议的,女性主义译者根据自己的理解或者爱好对原本不属于女性主义的观点进行带有女性主义倾向的操纵。为了研究女性主义视角下文学翻译中的劫持现象,本文选定了美国现实主义作家德莱塞的作品《嘉莉妹妹》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对比研究。通过对比评析体现女性主义的译本和体现男性主义的译本,分析出劫持策略对译本的影响,旨在说明对于一本典型的女性主义作品而言,以女性主义为切入点,采用女性主义翻译策略来处理作者、文本、译者与译本的关系,才能最贴切地体现原作意图。  相似文献   

15.
一代才女张爱玲在中国二十世纪文学史上占据着一席之地,其独具特色的文学创作赢得了人们广泛而深入的研究,但她在翻译方面的成就却一直没有进入研究者的视域。从翻译视阈来论析张爱玲与《海上花》,可以管窥其不同寻常的译者素养与翻译才华,为张爱玲全面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和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女性主义叙事切入,围绕细节描写、女性视角、改写与改装三个方面对张爱玲的小说文本进行分析,论述张爱玲小说是如何从叙述方面消解父权制语境的权威的。  相似文献   

17.
《老人与海》是一部独具特色的作品,作者海明威运用象征手法赋予作品中老人、大海、马林鱼、鲨鱼、雄狮和小男孩深刻的内涵。本文对文章主人公及部分意象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老人与海》的象征因素,进而得到"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给打败的,你尽可以消灭他,可就是打不败他"这一启示。  相似文献   

18.
<老人与海>自1954年已有十几个中文译本.在文学多元系统中,翻译文学时而处在中心地位,时而处在边缘地位,并且翻译文学这个系统本身也是分层的.不同时代翻译文学所处的地位不一样,因而翻译策略也不一样.对比<老人与海>译介到中国以来有代表性的2个译本:内地最早的海观译本和最新的黄源深译本,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探讨不同的译者在不同的历史文化语境下,采取了何种相应的翻译策略,在翻译过程中,译者又是如何协调不同系统之间的关系的.  相似文献   

19.
由台湾皇冠文化出版有限公司出版的《张爱玲译作选二》日前在香港与台湾出版,该书收录了海明威名作《老人与海》的张爱玲译本。《老人与海》是美国作家海明威于1952年出版的著名小说,小说讲述一位老渔夫在捕鱼的过程中,与大自然搏斗的经历,巧妙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80年代女性主义与翻译研究相结合,产生了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强调译文并非从属于原文,译文与原文之间的关系是平等的,强调译者主体性。《孔雀东南飞》作为中国古代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合称为“乐府双璧”,蕴含了丰富的女性主义意识。本文从女性主义翻译理论出发对《孔雀东南飞》的三个英译本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译文中的运用及其效果,展现了女性主义翻译策略在中国古代诗歌外译中的优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