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主要讨论译者主体性三元素"能动性""受动性""为我性"在译文中的体现,对《鹿鼎记》的英译本The Deer and the Cauldron中的一些实例进行分析,从而说明能动性使原文内容和思想得到正确传达,而译者又会受到原文、文化差异和读者等诸多受动性因素制约。在能动性和受动性相互作用下,译者充分发挥为我性,协调两种语言文化差异,实现译者主体性三元素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2.
寒山诗及其译本对国内外读者的影响之巨大已经引起了学界对其人、其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比尔·波特的英译本更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在国外受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其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中的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充分证明了在汉诗英译时译者发挥其主体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3.
仲丽洁  李波阳 《海外英语》2013,(16):153-155
寒山诗及其译本对国内外读者的影响之巨大已经引起了学界对其人、其作品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比尔·波特的英译本更是以其独特的视角在国外受众中引起了巨大反响。在其英译本中,译者主体性中的能动性、受动性和为我性得到了最大的体现,充分证明了在汉诗英译时译者发挥其主体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5.
译者主体性主要体现在对原作思想内容和风格特色的再现两个方面。本文从译者主体性的角度,解读王维《少年行》英译。  相似文献   

6.
海镇 《考试周刊》2010,(40):36-37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是源语与译语、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中介。译者主体性表现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应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其主体性不仅应体现在译者对原作的选择、理解和阐释上,还应体现在翻译策略上。本文以白居易《买花》的韦利译本和许渊冲译本为例来看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7.
解最红 《考试周刊》2014,(81):23-24
翻译对于传播国学经典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唐诗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代表,在其英译方面仍面临挑战,这源于诗歌翻译是选择的艺术,而选择的过程不可避免会受到译者主体性的影响。随着翻译研究视野的不断拓宽,译者主体性成为近年来译界研究的热点之一。本文通过分析庞德和许渊冲对李白《长干行》两种译本的分析,指出在古代经典的英译中,译者的主体性在翻译过程中起到很重要的作用,译者应该强化文化自主意识,充分发挥主体性。  相似文献   

8.
9.
译者是翻译活动的主体,是源语与译语、源语文化与译语文化的中介.译者主体性表现为译者的主观能动性.译者的主观能动性应贯穿于翻译活动的始终,其主体性不仅应体现在译者对原作的选择、理解和阐释上,还应体现在翻译策略上.本文以白居易<买花>的韦利译本和许渊冲译本为例来看翻译过程中译者主体性的发挥.  相似文献   

10.
《边城》是沈从文先生的小说代表作,七十余年来共出现四个英译本并在海外得到广泛传播,在中国文学外译史上享誉盛名。伴随翻译研究"文化转向"的出现,译者主体性成为了近年来翻译界关注的重点之一。本文在梳理《边城》英译研究现状的基础上,选取三个英译本(金堤译本、戴译本和金介甫译本)为研究语料,尝试从译者主体性角度比较分析不同译本中语言层面和文化层面的翻译方法和策略,以期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提供借鉴和思考。  相似文献   

11.
《论语》是中国典籍著作之一,其特殊语言和名言警句对后世文学创作以及中国社会文化产生了重大影响。本文通过分析译者主体性在韦利英译本鼢》中误译上的体现,得出翻译成败的关键就是看译者主体性能否正确发挥。译者不仅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去了解文化、把握原作者意图,还要考虑到限制译者主体性发挥的主客观因素,将这两者结合起来尽可能避免误译,充分再现原文以达到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2.
晁正  赵征军 《海外英语》2011,(6):193-194,196
在翻译活动中,译者有其自身的主体性,是连接作者与译文读者、原作与译作的媒介。但是,由于长期以来在传统的翻译理论中始终坚持"忠实"的原则,译者被认为是只能逐字逐句的机械的传达原作,译者自身的主体性一直被忽略。在翻译的"文化转向"以后,译者开始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从George Steiner的翻译过程的四步模式理论出发,并以庞德的英译中国诗集Cathy为例,对庞德的主体性是如何在翻译过程中体现出来的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3.
长期以来,翻译研究总是以原文和原文作者为中心,却忽略了译者的主体地位,但是,从哲学角度看,译者的翻译工作会受到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因此,本文以傅东华先生的《飘(中译本)》为例,从译者的翻译目的与文化素养等方面分析译者主体性在译文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14.
以乔治·斯坦纳的阐释翻译理论中四个翻译步骤为理论指导,以莫言小说《生死疲劳》的英译本为研究对象,将译者主体性这一抽象概念分解到"信任"、"侵入"、"吸收"、"补偿"四个具体翻译步骤中,通过分析以期证实翻译家葛浩文的主体性作用在这四个具体的翻译步骤中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15.
在阐释学翻译理论框架下,翻译过程可以分为信任、侵入、吸收和补偿四个阐释学分析的翻译步骤,译者主体性作用在对原文本的理解和阐释过程中得到了彰显,在翻译《太平广记选》过程中译者充分发挥其主体性,将中国文化内涵介绍给西方读者,实现了翻译再创造的过程.阐释翻译操作过程中从语言理解到译者主体性作用的考察,也为阐释学翻译理论指导实...  相似文献   

16.
从译者的主体性角度,通过对中国先秦老子《道德经》的Aleister Crowley英译本的讨论,谈译者在翻译活动中表现出的一种主观能动性,体现在译者的取向和译者具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译者在一定程度发挥自己的主体性去传达自己的理解,综合读者接受、译入语文化需求等各方面的因素,整合自身文化修养、语言能力,将译文呈现给读者。  相似文献   

17.
黄娜 《考试周刊》2010,(7):34-36
本文通过比较三个《爱玛》中译本,从原作和译作及各个译作之间在风格、语调、翻译方法变化的形式、标点和翻译策略等方面的细微差异上探索了译者主体性的体现,讨论了译者在翻译《爱玛》过程中所表现出来的译者主体性。  相似文献   

18.
汪洁赟 《文教资料》2008,(18):22-23
本文从选材、采用的文体和翻译策略分析梁实秋所译的<李尔王>,阐述译者主体性的发挥对译本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时政资料的翻译对于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以及对外传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但是目前国内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一直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真正结合翻译理论进行的研究比较少。本文以2008年《政府工作报告》英译本为语料,从语言和文化两个层面入手,着重探讨译者主体性在该英译本中的具体体现。  相似文献   

20.
在《论语》翻译过程中,译者的主体目的性对其译文风格的形成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译者的主体创造性对提高译文质量和读者接受度至关重要;译者的主体限制性为译文设置了底线要求;译者的主体社会性又使译作具有译者社会性的烙印。所有这些,最终导致了《论语》译文的多样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