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翻译目的论包含三个基本原则: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忠实原则。本文以目的论为指导,通过对《红楼梦》的两个英文译本进行对比研究,进而总结出文学翻译中的一些翻译策略,从而促进跨文化交际和中外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2.
根据目的论从翻译委托人、译文读者、原文地位等方面分析了《红楼梦》两种英译本的翻译目的,阐明了翻译目的对译者策略选择的影响。霍克斯为了使英美读者欣赏小说,享受阅读的乐趣,倾向于归化;而杨宪益夫妇为了介绍中国文化,主要使用了异化策略。最后从宗教文化、习语和典故三个方面为例对比分析了两种译本翻译策略的不同。  相似文献   

3.
本文首先对卞之琳与朱生豪两位译者的翻译目的进行总结,大致包括四个主要目的:"为传承翻译思想而译"、"为预期读者而译"、"为赞助商而译"以及"为时代所需而译"。再者,以朱生豪与卞之琳的《哈姆雷特》片段为语料,从德国功能派翻译理论的核心部分——目的论出发,在各自的翻译目的指导下,两个译者选择了不同的翻译策略与翻译方法,本文从词汇、音律、双关语三个层面对两个译本进行对比分析。使读者对原著和译文之间的转译有更好的理解。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诗词的与众不同就在于它预设了人物命运,描绘了关键人物的形象、性格。但对其翻译的研究却与其重要地位不相匹配。本文旨在功能主义目的论视角下探讨《红楼梦》杨、霍两译本的诗词翻译。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茶文化绵延数千年,历史悠久。到《红楼梦》成书时期的清朝已经接近成熟完美的地步。古典名著《红楼梦》展示了我国历史悠久的茶文化。书中描述了不少精致茶具。本文从目的论的角度对比分析了杨宪益和戴维霍克斯翻译的《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有关茶具的翻译效果,让读者在欣赏这些精美茶具的同时,领略我国饮茶的情趣。  相似文献   

6.
程跃 《文教资料》2011,(12):45-47
本文从翻译目的论(Skopostheorie)的角度来探讨文化意象的翻译及相关问题。文化意象是一国语言文化的精华,文化意象的翻译过程是一个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的过程。如何处理文化意象中"形象和意义"的矛盾问题成为文化意象翻译的关键所在。本文在翻译目的论的框架下,通过对《红楼梦》两个全译本(杨宪益夫妇版本和霍克斯版本)中文化意象翻译实例的分析和比较,揭示目的论在处理文化意象时的指导作用及在翻译实践中的广泛应用,为文化意象的翻译提供了新的思路,为解决文化意象翻译中的"形象和意义"的矛盾问题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7.
注释在文学作品翻译中占重要地位。本文以目的论为视角,以霍克斯译本和杨宪益的译本《红楼梦》第一回的注释处理为研究对象,比较两译者采用不同的处理方法,所达到的不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郑振隆 《文教资料》2009,(19):45-46
建立语料库进行语言研究的方法得到了人们的普遍认可.本文作者从翻译语料库对翻译研究的重要意义入手,重点介绍了以自建的<红楼梦>部分译文平行语料库为基础的翻译批评研究,通过Antconc,Wordsmith等语料库软件分析得到中文文本和英文文本这两者的词频、字数、词汇类别等信息,进行了双语间的比较,找出了两种语言文本的差别以及其中的翻译现象.作者认为可以对不同版本译文之间和原文译文之间进行全面的对比分析,通过定量分析和功能阐释,获得各种客观的研究结论.  相似文献   

9.
在当下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的社会语境中,霍克斯英译本《红楼梦》在二十世纪后半叶享誉海内外,引人深思。为了让西方读者在阅读《红楼梦》时感觉是在欣赏英文原版小说,而不是翻译作品,霍译本在文化意象词语、语言规则、副文本等方面,匠心独运,在比较文学变异学视角下审视霍克斯翻译的创造性叛逆,并与杨译本进行对比,可以为中华典籍走出国门提供宝贵借鉴。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位翻译家的《红楼梦》英译本进行对比,探讨在叙事学框架下译者的决策过程和策略选择。研究发现,杨宪益注重外貌描写,霍克斯注重内在性格和情感表现,这反映了两位译者在叙述要素上的取舍和权衡。总体而言,叙事学理论为理解《红楼梦》翻译提供了有力的分析工具,对跨文化传播具有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1.
作为跨文化交际的主要途径,翻译活动需要处理原文作者,原文,译者、译文和译文读者等各方面关系,需要伦理学的指导。客观公正的伦理观有助于缓解文化冲突,弘扬人类优秀文化。《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化的杰出代表,不同的翻译译本代表了不同的翻译伦理模式,文章从翻译伦理的视角,从成语典故、宗教文化、习语文化翻译三个方面,对《红楼梦》两译本进行比较和分析,探索两译本所采用的不同翻译伦理模式。  相似文献   

12.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该文基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皇帝内经》的Veith女士和李照国译本进行对比探究,得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被外译的原因以及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两译文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3.
何蕾 《海外英语》2014,(18):123+128
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最重要的理论,它认为翻译是有明确目的的跨文化交际行为。该文基于翻译目的论的角度,对《皇帝内经》的Veith女士和李照国译本进行对比探究,得出在不同时代背景下被外译的原因以及译者所采取的翻译策略,两译文各有特色。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红楼梦>杨宪益译本及霍克斯译本的部分译文进行对比研究,力图找出两个译本译者采用不同翻译方法的原因.文章以德国的"目的论"为指导,通过对翻译的目的、译者与原作者、译者与译语接受者、译者与发起人之间关系等影响翻译的因素进行分析,得出最后得出结论:杨宪益译本倾向于异化,霍克斯译本倾向于归化;两位译者都尽力本着忠实于原文和忠实于读者的态度,遵从了忠诚原则.同时他们竭力实现其各自的翻译行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文章对比了杨宪益和霍克斯两个版本的英文《红楼梦》译本,从中选取了几句包含成语和俗语的翻译做了对比和分析,比较了各自的优势和缺点,为以后的中国文学出海提供了方法上的参考。通过翻译效果的对比,可以看出对这种文化内涵丰富的词汇,要结合西方人的文化背景,进行意译处理而不应该直译,否则会影响目标读者的理解以及作品的文学效果。由于杨宪益版本的直译处理较多,因此在西方世界,更加广为流传的是霍克斯版本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16.
从目的论出发,对比杨宪益夫妇与霍克斯的英译《红楼梦》版本,从章回标题的翻译中,探寻两个英译本在翻译策略选择上的不同,从而揭示H的论在翻译策略选择上的指导作用及其广泛应用,也为英译本的比较与评判提供新的视角和标准。  相似文献   

17.
翻译目的论是功能翻译理论中的重要理论,它于20世纪70年代由德国学者汉斯·维米尔提出,其为翻译学的研究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认知模式。文章拟从翻译目的论的视角,对《哈姆雷特》选段的两个中文译本进行分析比较,主要从目的原则、连贯原则和忠实原则三方面分析了两个译本的不同点,从译者的主体性方面分析了两个译本的相同点,以期揭示翻译目的在翻译实践中所具有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是我国文学史上的经典著作,其中丰富多彩的颜色词被运用于细节描写与诗词曲赋中,对于情节推动和文化展现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着眼于分析杨宪益版《红楼梦》中颜色词的英译,采用目的论这一视角,从三原则出发探讨译者在处理这一类词语时的一般策略。  相似文献   

19.
通过个案描述与理论分析的结合,对宏观视域下翻译目的与微观视域下的行文措辞进行研究,分析功能理论对文学翻译的指导作用。一方面,以对比和分析《红楼梦》两个英译本来探究每位译者所采用的具体翻译策略。另一方面,结合目的论的理论观点,深入分析译者的翻译策略和翻译目的间的关系。《红楼梦》的解码过程体现了不同译者在特定文化氛围和社会历史环境中,受不同翻译目的驱使的译风、译貌等典型性特征。  相似文献   

20.
李晓 《海外英语》2020,(6):37-38,58
《红楼梦》的回目具有极高的艺术鉴赏价值,值得我们深入研究.小说最负盛名的两个英译本分别是杨宪益版(简称杨译)和霍克斯版(简称霍译).该文以目的论为理论基础,从多个角度对比两译本回目翻译之异同,旨在探究杨译和霍译如何用不同的翻译策略来翻译《红楼梦》的回目,却殊途同归,使译本均获得巨大成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