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呼啸山庄》作为英国文学史上叙事作品的典范,它的叙事方式的创新和突破,推动了世界叙事文学的发展。本文试图借鉴中、西方现代叙事学理论,从叙述者这个方面对《呼啸山庄》的叙事特征及功能做初步的研究,较为全面地掌握《呼啸山庄》的叙事特性。  相似文献   

2.
萨克雷是19世纪英国的一住伟大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名利场》是他的代表作品之一。在这部小说中,叙述者与读者之间展现了一种新的视野,文章的主要目的是研究叙述者在《名利场》的功能以及它对作品产生的各种影响,主要从指导、交流、证明、意识形态等四方面入手,分析了《名利场》中叙述者的功能。  相似文献   

3.
《伤逝》的叙述者并不像许多论者所认为的那样是第一人称的人物叙事者涓生,而是未登台亮相的缺席叙述者,他代表了隐合作者的思想规范和价值判断,是一个可靠叙述者;叙述者的“沉默”,使涓生在与读者的平等对话中显明作品意蕴的深刻和叙事技巧的匠心,同时显露作者的苦闷彷徨之心。  相似文献   

4.
5.
本文从叙述学的角度研究了鲁迅小说的一个结构性因素:第一人称叙述。第一人称叙述是五四小说的一个经典叙述方式.但是只有鲁迅最大限度地发掘它的叙述潜力。在他的小说中,作为叙述者的“我”在不同的文本和场景中表现出不同的姿态。通过设置不可靠的叙述者,鲁迅把叙述变成一种疑问;通过并置两位等值的叙述者,鲁迅发展出一种丰富的简洁的叙述技巧。  相似文献   

6.
左依娇 《海外英语》2014,(5):218-219
该文主要从叙事角度分析了美国作家福克纳的著名短篇小说《献给爱米丽的一朵玫瑰花》中的叙述者特征及其功能,探讨了第一人称叙述者(我们)及第三人称叙述者在小说中的具体应用及二者交替使用所产生的文学艺术效果。  相似文献   

7.
一个多世纪以来,各国评论家对《呼啸山庄》的研究此起彼伏,经久不衰。造成这一持续热潮的原因除了作品表达的极具野性、吞噬生命本身的纯净爱情以及广博的思想内容之外,还因为其别具一格的叙述者策略。从叙事学理论角度,对作品中的叙述者进行研究,探求作品的叙事魅力是很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叙述者、人物与隐含作者之间复杂关系的考察,揭示纳博科夫在处理叙述者问题时的独到之处.纳博科夫的不可靠叙述者不能简单地归入智力低下或道德败坏者之列.他的不可靠叙述者凭借着与人物的高度相似性,用高超的叙述策略来左右读者.看起来简单的《普宁》需要读者精细的阅读.  相似文献   

9.
汤婷 《考试周刊》2009,(8):40-41
《呼啸山庄》历来以深奥的内涵著称,其实,这部作品意义上的多重性是与它的多角度叙事分不开的。本文从对呼啸山庄多角度叙事的分析来探讨作品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文章从叙述者的角度出发 ,对《遗嘱》的叙事技巧进行了分析。叙述者通过大量的间接引语和直接引语来展示人物的内心活动 ,真实地刻画出小说中人物的心理 ,尤其是主人公内特的思想转变过程。叙述者时而公开 ,时而隐蔽 ,造成一种独特的叙事效果  相似文献   

11.
李冬梅 《文教资料》2008,(12):22-25
"不可靠的叙述者"是纳博科夫极为钟爱的修辞手段.纳博科夫小说之所以产生扑朔迷离的叙事效果,其原因就在于作家笔下的叙述者都是"写作者"而非单纯的"讲述者",他们的写作除承担讲故事的功能外,还存在着自我塑造的目的,是一种独立的艺术创造行为.叙述者不可靠的原因,不仅在于他们是不同程度的唯我论者,还在于他们独特的"认知方式"."不可靠叙述者"的美学功能.在于它能够创造出一个读者与作者秘密交流、共谋、协作的平台,让读者体会到辨认、协作的喜悦.纳博科夫邀请读者积极协作,找到文本中"泄露天机"的"细节",拨开"不可靠叙述者"的叙述迷雾,攀登到"阅读的顶峰".从而与隐含作者在"审美狂喜"中相遇.  相似文献   

12.
13.
芥川龙之介的小说《地狱变》选取故事中的人物"家仆"作为叙述者,以第一人称视角进行限知叙述,这种模式下的叙述者以"讲述"而非"展示"的方式叙述故事,带上了鲜明的个人倾向性.这种叙述模式与故事内容和风格完美契合,成功地制造了故事悬念,深化了小说内在价值.同时叙述者与隐含作者之间存在着意图的矛盾分裂,叙述者根据其个人立场不断...  相似文献   

14.
康拉德小说中包含很多不同的作家和个体叙述者,不仅分布广泛,而且令人意想不到,相互矛盾。《黑暗的心》就是一个范例。这种方式表明小说中的卓越的复杂的主题,部分取决于由小说叙述者表现的不同程度的洞察。  相似文献   

15.
罗晓蓉 《文教资料》2006,(19):71-72
本文从布斯关于叙述者可靠性的定义出发,主要讨论了叙述者、隐含作者概念的主要分歧,并对叙述者的可靠性作了更加详细的研究,希望本文能有助于读者对上述概念的更加透彻的理解,更敏锐地判断叙述者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6.
同一个故事可以由不同的叙述者来叙述,而由谁来叙述、如何叙述正是叙述者的话语权的体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叙述者也是话语争夺的场域。从非人格化的叙述者到人格化的叙述者再到不可靠的叙述者的转变过程,说明叙述者的话语权威在文学史演变过程中逐渐衰落。  相似文献   

17.
本文对艾米莉.勃朗特的名著《呼啸山庄》中的哥特式特征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研究证明,艾米莉.勃朗特是哥特式风格的继承人。笔者分别从《呼啸山庄》的主题思想、人物刻画、背景和情节发展等四个方面阐述了小说中的哥特式风格。  相似文献   

18.
《死魂灵》的叙述者是一个外显的叙述者,他在叙述的同时,不时与受述者进行交流,对叙述作各种干预,这种处理使叙述的灌输意味得到了缓解。同时,叙述者的形象化,也使文本产生了一种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9.
志贺直哉的短篇小说《在城崎》自发表以来,关于其心境小说的特质、生死观以及人道主义色彩的研究比比皆是。实际上小说这些特征得以实现都离不开一个重要却容易被大家忽略的角色,即整篇小说的叙述者。立足于小说中的叙述性语言,通过文本分析,揭示《在城崎》中叙述者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冯桔 《鸡西大学学报》2012,(11):107-108
《福尔摩斯全集》中一共收录了四篇中篇、五十六篇短篇,是古典侦探小说发展黄金时期的最优秀的作品之一。有趣的是,包括中篇在内的绝大多数作品都是由华生充当叙述者,只有三篇故事的叙述角度不同。试从叙述者、视角的角度来分析这三篇作品,即《福尔摩斯退场记》《王冠宝石案》及《皮肤变白的军人》,探讨变换了叙述角度所产生的特殊叙述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