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目前,我国10-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2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更加重视未成年人的健康成长.召开了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制定了《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开创了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新局面,在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中.历史课教学以其自身内容和特点,扮演着重要角色.其主要作用表现为。  相似文献   

2.
中共中央、国务院顺应时代要求。于2004年2月颁发了《关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加强与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意义重大,正如胡锦涛同志在2004年5月召开的全国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工作会议上指出的: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央从推进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实现党和国家长治久安出发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对于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而实现四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  相似文献   

3.
一、从国情教育入手,增强学生爱国情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现在的中学生是本世纪我国经济建设的主要生产者、管理者。他们中的大多数人生长在较好的生活条件下,基本上没有受过困苦的磨练,部分学生对自己祖国取得的成就及目前所存在问题没有一个全面的、系统的认识,因而对他们进行这方面的国情国策教育是非常必要的。爱国教育是中学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爱国教育是地理教学进行德育渗透的核心内容之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首先就要使他们较全面地了解、认识祖国。地理课能够通过介绍祖国的风土民情及其变化来加深学生对祖国的了解与认识。例如,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人口众多、资源丰富的国家,也是一个人均资源占有量相当低下、历史悠久而经济相对落后的国家,这就是我们的国情,进行爱国教育不能脱离这个国情。人口的巨大压力、人均资源的缺乏会带来众多的不利因素,这是存在问题的主要原因。同时,也要让学生明白祖国取得的经济建设成就,特别是近期取得的辉煌成就,这样容易让学生实事求是地分析问题,也能激励每一个爱国的中学生从小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今后投身祖国建设打好基础。  相似文献   

4.
初中地理新教材十分重视对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的分析,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应当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并提高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初中地理新教材十分重视对自然地理过程和规律的分析,强调人与环境的关系。应当在地理教学中渗透思想道德教育,并提高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民族是特指具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人的共同体。我们这里所讲的民族精神,就是指一个民族在历史长河中积淀下来的独具的积极向上的精神文化,是一个民族特有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民族精神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一个民族文化的灵魂。是维系民族团结和凝聚的纽带,是促进民族进步的伟大精神动力。民族精神,又起着维护本民族的生存、发展、协调和…  相似文献   

7.
思想道德建设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要求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深入学习中国古代诗歌、文言文和现代文学作品,同时兼顾外国作品,积极开展语文课外活动,激活语文教学,达到语文教育的思想政治教育之目的。  相似文献   

8.
正西部农村地区的教育一度落后,成为制约教育发展的一个瓶颈问题,特别是一些薄弱课程的发展受到极大的限制。新课程背景下,每个地理教师都面临着重新认识、转换角色的问题;面临着在实施教学过程中,如何以学生为主体来进行教学的问题;面临着怎样使学生深入思考,怎样培养学生解决地理问题等一系列挑战。一、制约中学地理教师专业化的主要因素1.专业性的地理教师缺乏。西部地区培养地理教师的大学很少,师范类地理毕业生就业一般在县城以上的学校任教,一些高中的专业地理教师缺乏,初中的就更少。我县大部分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的地理教师,在一些高中学校,一名地理教师的负担很重。农村地理教师缺乏,从根本上制约  相似文献   

9.
以人为本是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加强新时期高校思想道德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把工作的切入点更多地放在受教育者身上,尊重人、关心人、理解人,关注学生的需要,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以人为本,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符合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在要求在我国现阶段,思想道德建设就是要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倡导集体主义的道德原则,提倡“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的基本道德规范。思想道德的各种社会功能不能自发产生作用。其产生作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0.
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的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命运。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设,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加强未成年人思想建设德育为先 德育为先,就要把思想政治教育摆在首位,贯穿于未成年人教育的全过程。德育工作最重要的是研究人的品德形成规律。抽象的道德戒律光靠说教不能深入人的心灵,也不能为人所掌握。我们的道德教育课,把道德教育文字化、大纲化,效果往往苍白无力。理想的道德教育,应该存在于孩子们的相互交往中,存在于孩子们与老师的交往中。  相似文献   

11.
《广东教育》2004,(6):4-5
今年1月,教育部召开全国中小学德育工作会议;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4月,教育部办公厅发出《关于中小学进一步加强诚信教育的通知》。这些会议的召开和文件的出台,说明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目前,我国18岁以下未成年人约有3.67亿。他们的思想道德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  相似文献   

12.
思想道德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科学意识和科学观念是时代赋予思想道德的新内涵和内驱力。人的全面发展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目的。思想道德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途径和保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将极大地促进思想道德建设。  相似文献   

13.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标准中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目标。对教师在地理教学中关注学生全面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尤其是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作为目标列入课程标准中,使学生的情感培养和教育得到重视。在教学中加强情感教育,对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地理教师在情感教育中应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进行地理教学改革。实施新的教学方法。  相似文献   

14.
郑勇 《中学文科》2006,(6):65-66
当前的教育要求从“应试教育”的框架中走出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智力,培养学生多种技能,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使之得以全面发展。 中学地理教学不仅要求学生会使用一般的政区图,而且要求教会学生阅读专用地图,总的来说,即教会学生看图、识图、运用图表、绘制图表等。图表教学法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捷径。  相似文献   

15.
随着电脑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运用,多媒体教学成为地理教师广泛采用的一种教学手段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研究多媒体技术在地理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及存在的问题,发挥多媒体教学的优势,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显得非常必要。恰当利用多媒体教学,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相似文献   

16.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一个重要阶段,其心智、价值观、世界观、思想道德处于正在成长的阶段。对初中生进行思想道德建设,引导其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显得尤为重要。正确的思想道德引导可以使一个学生从心智上健康的发展。但目前,政治课程被很多的学生认为是非常枯燥的课程,如何能更好地学习政治课程,建设良好的思想道德,是初中政治教学不懈追求的目标。  相似文献   

17.
一、政治导向教育 根据教材结合国内外形势对学生进行政治导向教育,是思想政治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人的后天素质是在家庭、学校、社会三大环境中形成的,其中以学校教育最为重要。因此,我们应利用一切可能利用的时机和场合,向学生灌输正面知识,增强他们对形形色色政治病菌的抵抗能力,帮助他们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例如,  相似文献   

18.
近几年来,全国中小学都在积极贯彻《纲要》精神,努力创造条件,逐步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由于思想道德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首要一环,也就是说素质教育要将德育放在首位。因此,做为一名地理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德育,下面仅就我自己的体会和做法谈几点粗浅的心得。  相似文献   

19.
WTO这一理念走向中国,各种思想意识相互交融激荡。本将通过加入WTO后进一步强调了坚定民族信念和集体主义精神的重要意义,把握思想道德工作时代的脉搏,提高人们对入世后思想道德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20.
张芬 《教学月刊》2006,(7):49-51
中共中央2004年2月26日作出的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指出:“思想道德建设是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直接关系到中华民族整体素质,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和民族的命运。”青少年时期是人生奠定思想基础的重要阶段,学生的道德建设已日益成为需教育工作者悉心研究、努力实践的重要课题。思想道德建设关键在德。德,最早见于《周书》,《辞海》注:德,一谓道德,品德。如《易·乾·文言》:“君子进德修业。”二谓恩德。如《书·舟庚上》:“汝克测乃心,施实德于民。”三谓感德。如《左传·成公三年》:“然则德我乎?”四谓事物的属性。如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