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课文悟读本文写的是郑国在秦兵直逼城下的危急形势下的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烛之武这位出色的“外交家”在见到秦穆公之后,既非据理质问,又不苦苦哀求,而是以超此事件之外的姿态,动之以“利”,晓之以“理”,终于使趋“利”而来的秦兵,不仅立即避患而“退”,还反过来“与郑人盟”,派军队留守郑国,帮助郑国抗晋。秦国为什么要行军千里,与晋国合打郑国呢?理由很简单:为了一个“利”字。课文在交代秦晋围郑的原因时,说是“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无礼于晋”,指的是当年重耳流亡到郑国时,“郑文公亦不礼焉”(《左传…  相似文献   

2.
丁曰宏 《学语文》2000,(3):17-17
导入:人们常说弱国无外交。这绝对是真理。但特殊情况下也有例外。春秋时的郑国在兵临城下的紧急形势下,利用矛盾,进行了一次成功的外交活动。这就是《烛之武退秦师》。  相似文献   

3.
一天上,一颗星也看不到了,它们刚才还在呢,是上天特意把它们全部收走了吗?风也越来越大了,刮起的尘土打得人的眼睛生疼。郑国城堞上的灯笼在风中剧烈地摆动着,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似的。终于,"啪"的一声,那只最大的灯笼掉了下来,火立即燃着了绢做的灯罩,偌大的灯笼和灯笼上的"郑"字霎时消失在猎猎的风里。  相似文献   

4.
5.
一、若不阙秦,将焉取之这句话的语义理解不成问题,要提出来讨论的是“阙”字的渎音。笔者以为,教材注解注“阙”为“jue”是不恰当的,确切的读音应该是“que”。“阙”是个多音字。《说文解字》:“阙,门观(guan)也,从门欮声?闭馐恰般凇弊值谋疽濉8靡逑睢般凇钡亩烈羰恰皅ue”,这是毫无疑义的, “阙”这种建筑物“通常左右各……以两阙之间有  相似文献   

6.
7.
十三 烛之武退秦师 《左传》   〔说明〕   1.《烛之武退秦师》 (人教版新编高中教材第一册 )是先秦历史散文《左传》中的名篇。公元前 630年,秦晋联合攻郑,烛之武在兵临城下的危急关头,缒城夜说秦穆公。他没有屈身乞求秦国退兵,而是客观详尽地分析了三国形势,准确地剖析了灭郑和存郑对秦国的利害关系;继而又巧妙地施展离间之计,挑起秦晋之间的矛盾,最终达到了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   2.本板书横向标示秦晋围郑的形势;纵向总体标示本文情节结构,主体表明烛之武游说秦穆公的策略,各箭头之意十分明晰,不言而喻。 《烛之…  相似文献   

8.
《左传》不仅是我国最早最完备的编年史,也是先秦名的学作品。《左传》善于描写战争和记述外交辞令,叙事详略合宜,写人简而精,曲而达,婉而有致,人物形象栩栩如生。  相似文献   

9.
一、若不阙秦 ,将焉取之理解这句话的话义不成问题 ,笔者要提出来讨论的是“阙”字的读音。笔者以为 ,教材注解注“阙”为“ju啨”是不恰当的 ,确切的读音应该是“qu叆”?般凇笔歉龆嘁糇帧8荨端滴慕庾帧返慕馐?:“阙 ,门观 ( 犂u劋n)也 ,从门 ,声。”这是“阙”字的本义。该义项“阙”的读音是“qu埁” ,这是毫无疑义的。“阙”这种建筑物“通常在左右各一……以两阙之间有空缺 ,故名阙或双阙。”由“阙”的本义引申开去 ,便有了“空隙”“豁口”“过失、残缺”以及“损害”“削减”等后起义项。这些义项的“阙”的读音为“qu叆”(“阙…  相似文献   

10.
[设计思想] 本文选人人教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1第2单元,是学生升人高中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初中三年,学生们虽然初步打下了文言文基础.但像本单元这样古汉语知识繁多、叙事详备、人物形象鲜明的文章,学习起来仍有一定困难.  相似文献   

11.
教学目的 :1.掌握文言词语的含义及在课文中的用法。2 .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 ,着重讨论烛之武说退秦师的理由。3.熟读全文 ,背诵烛之武的说辞 ,并在此基础上体会人物对话的语气和气势。教学设想 :1.借助多媒体课件了解与课文相关的背景 ,从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2 .诵读———理解———研析 ,着重讨论烛之武如何凭借三寸不烂之舌说退秦师。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 ,还记得今年 3月美国发动了对伊拉克的战争 ,直到现在双方的冲突仍在持续 ,残酷的战争使得多少无辜的人流血死亡 ,骨肉分离 !然而有这样一场战争 :它没有炮火、没有硝…  相似文献   

12.
以往我们对语文信息的理解大多局限在教师、学生或文本呈现出的显性信息,而忽视了对其中重要的缄默知识,即内隐信息的掌握和学习。本文则以高中课文《烛之武退秦师》为例,运用缄默知识理论,从其视角来重新解读其中风采各异、独特鲜明的人物个性,还原文本表层背后隐藏的他们性格中本质的一面。  相似文献   

13.
文本解读:先秦诸子散文不仅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还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之作,本文记叙了秦,晋联合围攻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两大强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独之武前去说服秦伯退兵。  相似文献   

14.
《烛之武退秦师》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课的一篇古文。在这篇课文中,刻画出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以言辞说退秦军的深明大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备课过程中,笔者试图引导学生以探究式的方法进行学习,领略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相似文献   

15.
<正>教学思路:《烛之武退秦师》作为《左传》的经典课文,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如累卵受命于危难之际的烛之武,不费一兵一卒,不动一刀一枪,却使秦晋盟散约毁,两支人马自动撤离的故事。烛之武的说辞和形象是教学的重点。而高一的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还应当以积累为主,从文言和文化两个方面体会文言文学习的乐趣。  相似文献   

16.
【教材分析】此文被安排在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1(必修)第二单元,该单元学习古代记叙散文。《烛之武退秦师》选自先秦历史散文《左传》,本篇所记述的是秦晋大军兵临城下,郑国危若累卵。受命于危难  相似文献   

17.
文本解读:先秦诸子散文不仅保存了我国春秋战国时期的大量史料,还是我国叙事散文的源头。选自《左传》的《烛之武退秦师》是先秦诸子散文中的代表之作,本文记叙了秦、晋联合围攻郑国时的一个故事。郑国被两大强国包围,危在旦夕,郑文公派能言善辩的烛之武前去说服秦伯退兵。烛之武巧妙地利用秦晋之间的矛盾说服了秦伯,分化瓦解了秦晋的联盟。秦伯不但不再围郑,还与郑人盟,派兵戍之。晋国迫于压力,也不得不撤兵,郑国亡国的危机消除了。简洁明白的语言抒写复杂纷繁的情节过程,人物形象生动逼真。教学目的:(1)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言实词、虚词在…  相似文献   

18.
《烛之武退秦师》这篇课文可以说是一篇老课文了,位于旧人教版的第一册第五单元文言文单元的第一篇,是高一新生在进入高中文言文学习阶段首先遇到的一篇课文,编者这样安排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从中也可见这篇课文的地位和作用非同一般。在新的人教版中,这篇课文位于人教版高中语文新课标【必修一】阅读鉴赏第二单元文言文阅读鉴赏的第一篇,其作用和地位同样重要。为此,笔者是这样来设计讲授这篇课文的。  相似文献   

19.
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必修一第四篇课文《烛之武退秦师》,有个别注释不够精准,笔者就此提出商榷,谨供教材修订时参考。  相似文献   

20.
赵阳 《教学随笔》2016,(8):150-150
《烛之武退秦师》是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第四课的一篇古文。在这篇课文中,刻画出烛之武不顾个人安危,以言辞说退秦军的深明大义的爱国主义精神。备课过程中,笔者试图引导学生以探究式的方法进行学习,领略烛之武的劝说艺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