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媒体素养教育已不仅仅是针对新闻与传播院系学生的专业教育,它更成为了一种面向社会与公众的大众教育。媒介素养教育的最终目标在于培养公民具备对于信息的选择、理解、质疑、评估、创造和思辨的反应能力。本文对新闻教学中如何对学生们进行媒介素养教育的意识渗透与方法启迪作出归纳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新闻传播媒体在对外宣传中,怎样处理好新闻与宣传、新闻价值规律和宣传价值规律之间的关系,怎样巧妙地把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结合起来进而取得理想的社会效果,这是一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因为,每个新闻事件,都不能包含两种价值:新闻价值和宣传价值。宣传的目的不同,价值取向也就不同:对内报道往往着眼于宣传价值多,着眼于新闻价值少;而对外宣传相反,应当多着眼于新闻价值,少着眼于宣传价值,要寓宣传于报道之中,在报道中不知不觉地宣传自己的观点和主张。  相似文献   

3.
雷开太 《新闻界》2000,(3):48-48
摄影记者以摄影的手段 ,图片形象传播新闻信息作为己任 ,因此摄影记者本身又是社会特定的角色 ,同时又肩负社会赋予的特殊的职责与使命。摄影记者应时刻关注社会 ,反映社会 ,服务于社会与广大读者。摄影记者的职责意识要求记者必须按照新闻摄影特点和拍摄规范来约束自己的行为和心态。摄影记者的职责意识表现为新闻意识、主体意识和竞争意识。新闻意识。摄影记者首先应想到自己是一个新闻信息的传播者 ,党的政策的宣传者 ,时刻不能忘记自己是一个新闻记者 ,与文字记者一样 ,同样是传播新闻 ,只是传播新闻信息采用的工具和方法不同 ,对新闻信…  相似文献   

4.
新闻阅评     
上海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解放日报2000年11月27日报道,上海市委宣传部日前发出通知,全市新闻从业人员要集中一段时间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报道说,通过学习帮助新闻采编一线人员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加深理解党的新闻工作方针政策,提高正确把握舆论导向、执行党的新闻纪律、改进工作增强实效的自觉性,进一步确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阵地意识。还要正确认识几个关系:宣传引导与信息传播、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弘扬主旋律与提倡多样化等。上海市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的做法是,联系实际突出重点,虚实结合重…  相似文献   

5.
去冬今春,解放日报报业集团在新闻从业人员和辅助人员中开展了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教育,目的是提高正确把握舆论导向和执行党的新闻纪律及努力改进新闻宣传工作,增强新闻宣传工作实效三个自觉性;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和阵地意识。 对开展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当时存在两种思想倾向:一种认为我们是市委机关报,在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方面是不错的,还要不要再集中一段时间进行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另一种是正值岁末年初,报纸新闻宣传的节点多,加上解放日报创办世纪之版,时间紧,任务重…  相似文献   

6.
新闻传播中所说的“平民意识”,是指新闻报道的着眼点和立足点投向老百姓,以主要的版面和节目时间.用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形式和语言,充分报道普通老百姓的工作、学习、生活中的喜怒哀乐,让他们成为新闻报道的主体。在新闻传播中树立平民意识,实乃新时期发展城市广播事业的需要。  相似文献   

7.
朱尖 《新闻三昧》2005,(9):40-41
企业报是属于企业党政管理下的行业报,在一般读的心目中,这种报纸是“宣传报”,是“件转发报”。《江汉石油报》虽然是江汉油田湖北管理局的机关报,但如果从新闻传播的角度来看,它是一份地地道道的报纸。近年来,它多次荣获优秀企业报的称号,并得到读的认可。为何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我想关键在于报社在办报的过程中具有新闻的理论意识、新闻的人才意识、新闻的创新意识和新闻的服务意识。  相似文献   

8.
新闻事件报道与新闻的传播效益具有紧密的联系。新闻报道的优秀与否决定着受众的接受效果。为了提高新闻事件的报道质量,本文展开了分析,首先分析了新闻工作者的编辑意识对新闻工作者和新闻报道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对新闻工作者的编辑意识的提升提出相关的策略建议,希望能够对新闻工作者的工作开展有所启发。  相似文献   

9.
郭小平 《新闻三昧》2003,(10):14-16
作认为:新闻不仅是对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而且是对新近发现的事实的报道。新闻工作通过新闻与历史意识的互渗,就能够抢占新闻报道的历史制高点,有助于创造独家新闻策划,极大地满足受众的信息渴求,并且在成就报道与舆论引导中体现一种理性的精神。同时,互渗意识也促使了“解密新闻”、“新闻人物回访”、“对比新闻”的繁盏,赋予成就报道与新闻宣传以全新的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与高手如云、设备先进的中央台和省级电视台相比,地市级电视台在人力、物力等各方面受到许多限制,但这并不意味着地市级电视台就不需要新闻策划。由于受地域、人口规模的局限,地市台记者采访的范围一般较小,题材窄、亮点少,要拓宽报道的路数,深化报道的主题,非下大功夫不可。所以,从某种意义上说,强化地市台的新闻策划意识,是各地市台提高电视宣传质量,多出精品,提高广大从业人员素质的有效途径。一、强化新闻策划意识是做好新时期电视新闻宣传工作的需要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党和政府对电视新闻宣传越来越重视,广大群众对…  相似文献   

11.
焦崎 《新闻界》2001,(5):57-57,58
在这次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中,如何提高认识,牢固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促进新闻工作水平的提高?我认为,应进一步增强“阵地意识、大局意识、创新意识”三个意识,坚持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的采编作风,把我们的报纸办得更好,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步增长。牢固阵地意识。“党报党刊是党的重要思想武器和政治阵地,是党存在和发展的标志”。这是党报的性质所决定的;这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作为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的创立者和奠基者关于无产阶级党报工作的一系列思想观点的重要观点之一。近年来,各级党委机关报在广告创收、报…  相似文献   

12.
近年来,随着社会对媒体的关注和重视,新闻的传播能力也逐渐增强。尤其是军队信息的宣传,由于其自身的特殊性和保密性,更应该加强对新闻传播采编能力的培养。笔者主要论述了新时代,提高军队新闻采编能力的五种意识,分别从强化学习意识、增强基层实践意识、责任意识、品牌意识和创新意识五个层面全方位地剖析了军队新闻工作者应该增强对新闻和政治的敏感和觉悟,从而更好地为军队宣传和服务。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传播环境下,新闻传播者的整体素质对新闻传播工作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广大观众(听众)对新闻传播的内容和质量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新闻传播者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新闻传播者不仅要在广博的现实生活中发现和寻找反映社会生活和社会发展、进步的公众信息,又要保证信息的真实性、时效性、准确性和正确的导向性,从而保证新闻传播价值,引导受众正确认识、了解和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因此,新闻传播者在提高自身整体素质和职业素养的基础上,应当具有良好的专业意识与现代意识,从而高质量、高效率地传递新闻信息,适应受众的心理需求和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4.
在发达国家,金融、财税、贸易是经济新闻的三大支柱,金融报道的主流地位早已确立。在我国现阶段,金融报道在传媒业中的地位呈不断上升趋势。然而就一般的地市级媒体而言,自采自编的金融报道还是弱项。存在的问题不外乎以下几种:一般化报道多,热点新闻少;从工作角度报道多,从读者角度考  相似文献   

1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新闻教育日新月异突飞猛进:新闻学教育从单一的本科教育向多学科多专业多层次发展;从单纯培养报纸采编人员到全面培养广播电视、媒介管理、网络传播到广告经营等多种专业人才;专业教学点也遍布全国各类高校,除了老牌的人大、复旦,北大、清华也相继成立了新闻传播学院。一时间,无论经济发达地区的高校,还是经济欠发达地区的高校:无论是综合性大学,还是专业性、师范类学校:无论是科类学校,还是理工科为主的学校;无论是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都纷纷成立或开办新闻传播类的院系或专业。[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随着网络媒体的发展和中央对外宣工作的重视,以对象国母语为传播手段的中央重点新闻网的外文网站近年来异军突起,成为对外宣传的一支重要力量。而网络鳊辑往往掌握着新闻稿件的最终签发权,因此,外文网站新闻鳊辑的把关意识日显重要。  相似文献   

17.
李耀华 《视听界》2005,(6):50-51
长久以来,电视时政报道容易给人造成文山会海、人头画面、长串名单、套话累牍等印象。与纸媒相比,电视时政报道由于相对缺少故事情节和抓人的视听因素,叙述偏于概念化和抽象化,其传播具有一定的不利因素。因此,对于电视时政报道来说,为了更好地发挥舆论宣传的功能,增强新闻传播效果,就要不断增强“亲民意识”,尊重受众、了解受众、服务受众,根据电视媒体特点扬长避短,在时政报道方面求取新的突破。近年来,江苏省广播电视总台新闻栏目《江苏新时空》在时政报道的创新与改革方面,作出了新的探索。一、增强亲民意识,创新会议报道会议报道是时政…  相似文献   

18.
景兵 《新闻知识》2004,(12):37-38
改革开放以来,神州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巨变,围绕党在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主旋律”成了宣传领域使用频率较高的词汇之一。翻开报纸,打开收音机、电视机,主旋律报道占据了每日综合新闻的大部分版面和时间。那么,什么样的报道属于主旋律报道呢?从我们每天接触的新闻看大致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  相似文献   

19.
方延安  王涌 《视听纵横》2004,(1):106-107
我们以往的新闻宣传工作或多或少地存在四多四少现象。即,会议新闻多,报道基层少;报道领导视角新闻多,群众新闻视角少;新闻工作浮在上面多,真正深入实际、深人群众少;说教性的报道多,表现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报道少。  相似文献   

20.
图书馆人主体意识的转换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王姗姗 《图书馆杂志》2001,20(10):16-17,28
图书馆人的主体意识,是指图书馆人自身的学科意识,以及自觉的创造精神。当代图书馆人的主体意识突出地表现在几个方面的变化上:对于图书馆事业的职能与意义的认识,由单一服务的观念转化为积极创造的观念;对于图书馆工作特性的认识,由单纯的汇集和借阅书刊资料延展到全方位地汇集、处理和传播科技文化信息;对于图书馆学与其他学科关系的认识,由于对他学科较大的依赖性转向自主独立,与其他学科建立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