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随着大众媒介文化传播的日益广泛以及社会信息化程度的不断加深,对于学生媒介素养的培育和媒介素养教育的伦理自觉正在成为学校教育发展与社会和谐发展的重要内容与议题。在当前的媒介技术与文化传播过程中,媒介技术理性的持续"至上",媒介传播自由与公正的失衡以及媒介学习主体理性、情感与信仰的分化,都给媒介素养教育造成了伦理困境。该研究在深刻理解媒介素养教育伦理自觉内涵的基础上,试图打破媒介伦理困境,重新建构媒介伦理的内涵与价值,并指出要真正实现媒介素养教育的伦理自觉,需要复归媒介的价值理性与伦理精神,重塑媒介主体的自由与责任"规范",凝聚教师的媒介素养与道德引领。  相似文献   

2.
考察失地农民与媒介的关系,则必须引入媒介素养的概念,较高的媒介素养有助于失地农民获取更多的非金融性资产;媒介可以缓解和调节失地农民在身份转型过程中产生的心理困惑;媒介素养水平与失地农民就业机会与质量有着密切的关系。政府、媒介组织必须形成合力,提升失地农民的媒介认知能力,培养失地农民理解与评价媒介的能力,提升失地农民参与媒介的水平,以解决其可持续生计问题。  相似文献   

3.
迈向批判性媒介素养:核心理念、争鸣、组织与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媒介素养教育并不发达,尤其是批判性媒介素养教育。批判性媒介素养有五个核心概念:非透明性原则、编码与规约、受众解码、内容与讯息、动机。目前,美国已有部分州在其教育标准中列入了媒介素养教育,教师培训却未能跟上,在媒介文化无处不在的情况下,美国需要实现批判性媒介素养的培养,以让学生认识媒介、利用媒介并超越媒介,使个体在社会中更好地发展。  相似文献   

4.
远程学习者媒介素养状况调查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国内关于“媒介素养”的研究目前主要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教育实践方面的探索还极为匮乏。本文通过对部分院校远程学习者的调查分析,一方面揭示当前远程学习者的媒介素养状况,另一方面是为提升远程学习者的媒介素养发展策略提供可资借鉴的参考依据。调查分析表明,组织学习者经常参加与媒介相关的学习与实践活动、建设丰富规范的共享学习资源与媒介活动平台、以及在相关领域开设媒介学习与媒介素养选修课程等方式,是能够提升远程学习者媒介素养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5.
媒介素养教育研究日益受到学者们的关注,近年来在国内部分高校已经尝试开设媒介素养公开课程。由于受到国外文化保护、超越保护主义和视觉文化不同思潮的影响,因此国内对媒介素养教育课程模型还处于探索阶段。在媒介素养教育研究与课程实施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国内大众对媒介传播的认识,进一步找到符合媒介素养教育本土化发展的方法与途径。CRT模型把媒介传播的本质作为媒介素养教育课程内容实施方法与手段,去分析和解构媒介素养教育的课程内容体系,从而使媒介素养教育课程的实施更符合国内课程的国情。  相似文献   

6.
“媒介”考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作媒介研究之前,首先要确定"媒介"是什么,媒介研究的对象是什么。联系中国和西方文化历史,媒介的内涵主要表现在广义与狭义两个层面。相应地,其外延随内涵的变化也有不同的表现形式。结合传播学的"拉斯韦尔模式",媒介研究的对象应该涵盖媒介机构、媒介文本、媒介技术、媒介受众及媒介社会效果五个方面。这样,我们方能理清媒介研究、媒体研究、媒介文化研究(媒介批判)几类研究之间的关系,从而确保研究前提的科学性与严密性。  相似文献   

7.
媒介技术与教材的发展演进相伴相生,口传、抄本、印刷、电子与数字媒介时期的教材相继呈现不同的图景。媒介技术在教学观、功能观、知识观三个方面深刻地影响和制约着教材的发展。教材演进的媒介技术图景和教材发展的媒介逻辑,为我们重新认识技术与教材的关系提供了启示:媒介技术在感官、制度等层面驱动教材形态发展,推动制度变革,引领观念更新;对“苏格拉底之疑”媒介批判精神的继承与发掘,有助于我们理性认识并有效规避媒介技术的负面影响;要实现“媒介与教材”的深度融合,建设人性化、立体化的教材。  相似文献   

8.
媒介异化应该包括四个方面.即媒介产品的异化、媒介组织和媒介从业人员在媒介生产实践中的异化、媒介与社会组织关系的异化、媒介与受众关系的异化,并辅之以相关的案例分析。  相似文献   

9.
在信息传播过程中,媒介的力量不容忽视,它不仅扩展了传播途径和传播方式,还逐渐影响了信息的接受者——受众的变化。在媒介融合背景下,受众与媒介之间的关系更为复杂,不仅相互影响和制约,还相互构建和创造。在媒介融合背景中受众受媒介的影响出现了一系列的变化:主动性与被动性、多重性与单一性、显在性与潜在性。这种变化既是受众自身发展的结果也是媒介融合产生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大陆的媒介素养教育既未展现出与快速发展的媒介产业相匹配的影响力,也未能获得政府政策的正式性关注,本土教育目标缺乏导致的理论范式混杂是导致这种局面的重要原因。要建构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的发展目标,既要参照国外经验,更要回归我国国情、回归传统、回归当前实践,需要遵循价值内涵动态平衡的原则,坚持普适性与独特性、传统性与时代性的辩证统一。鉴于此,我国媒介素养教育的目标体系应该由媒介权利意识与媒介参与能力、媒介公共理性与公共责任、媒介民主意识与民主生活方式、媒介思辨能力与媒介自主人格等四大维度共计八个方面的内容构成。八大目标构成的目标体系,对于推动媒介素养教育的本土化进程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科技的不断发展,创新知识及知识不断创新[1],给人类带来了一个互联网时代。网络媒体已成为继平面、广播、电视后的第四大媒体。它以方便、快捷、交互性强的优势为人们所喜爱,同时网络为广告主提供了一个受众清晰、信息量超大、费用偏低的良好媒体平台。网络广告既可以为不同的受众实施不同的广告宣传,还可以用图、文、声、像等多种形式传送多感官信息,为消费者和广告商架起一座沟通的桥梁。  相似文献   

12.
随着传媒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发展,人类进入了后现代的网络传播时代。后现代主义为网络文化传播提供了理论支持,同时也使网络人际传播打上了后现代化的印迹。后现代主义在网络社会中处处能够找到鲜活的生存场景。网络人际传播的后现代化具有:网络在不断消解权威话语,人们开始追求网上"不受限制的自我",人们"宁信机,不信人",人际关系冷漠以及人们逐渐成为了"数字化的人"等特征。  相似文献   

13.
以互联网这一新型媒介作为生产车间和传播途径的网络文学成为消费时代文学最重要的表征之一。互联网促使网络文学的话语生产演变为能指的狂欢,产生文体形式多元化和语言专制化等多种现象;一些雅俗共赏的佳作在消费市场上不断引起轰动效应,然而模仿雷同者多、精神价值欠缺是网络文学的瓶颈所在。消费时代的网络文学,需要在商业利润狂热追逐之下的冷静沉淀和持久砺炼。  相似文献   

14.
与主流媒体相比,“人肉搜索”的话语表达方式带有很大的“反常规性”,也一直遭到业界和理论界的指责和叫停,但是“人肉搜索”在主流媒体的语境下给公民的话语表达提供了技术上的保障.由此引发的一系列网络事件在不断提升其自身社会认同的同时也遭到了有关人士的批评.但是“人肉搜索”在信息源的开掘、媒介及社会道德水准、隐私权、舆论监督、话语权等的体制性突破方面为我国的媒介生态带来了挑战.  相似文献   

15.
新时代下,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被赋予政治功能和价值属性,日渐成为传播思想文化的前沿阵地。我国思想政治教育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潮流,不再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模式,逐渐在互联网上深入开展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应运而生。借助于这一新兴载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有一定的优势,但同时在当今社会国内外意识形态斗争渐趋激烈的复杂情况下,又面临一系列挑战。在这一背景下掌握了网络的主动权,也就意味着掌握了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因此,先需明了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内涵、在提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话语权方面遇到的问题及成因、如何建构自身的话语权等一系列问题,才能在网络环境下积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优势,才能有力地回应西方意识形态的挑战,从而牢牢掌握意识形态的主动权和话语权。  相似文献   

16.
时下互联网已日益成为我们日常生活中的一部分,并且已成为了和报纸、杂志、电视、广播一样有公信力的"第五媒体",一些新兴的互联网网络语言逐步影响着人们的日常生活。网络语言是时代和媒体演化产生的新语言,是发生在虚拟世界的信息符号,它与现实生活中的语言,无论在形式上,还是在风格上都存在一定的差异,分析互联网网络语言的特征有利于汉语本身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网络安全浅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和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带来了极大的方便,但也成了培育黑客的温床。网络安全成为各个国家和政府部门高度重视的问题。尤其是近几年,国际国内黑客事件的不断发生和各种计算机病毒的极大破坏力,已为中国的信息安全敲响了警钟。  相似文献   

18.
随着互联网在世界范围的普及与推广,人类社会已经进入了网络化时代,建立在互联网上的个体,已经成为了网络社会日常话语和行为的主要单位。由于互联网的匿名性、缺场性特征和大众广泛参与的影响下,个体化在中国网络社会上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然而,社会网络的个体化发展,在缺乏网络行为的指导和审查情况下,人们易产生一些不合社会规范、危害社会秩序的失范行为。因此,只有理性地看待网络社会的个体化发展,在充分发挥其积极影响的同时,加强网络社会控制,才能共同创造一个美好的“网络家园”。  相似文献   

19.
网络时代下,各种文化藉由互联网平台不断被传播,而这势必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高校大学生的政治认同感。尤其在当前的新媒体环境中,存在着价值观的多元化、网络行为的无序化、教育话语权的分散化等问题。因此,需要坚持正确价值导向、增强舆情管控力度等,努力打造成熟的大学生网络政治认同教育阵地。  相似文献   

20.
网络时代迅速崛起的网络媒体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吴杉 《焦作大学学报》2004,18(1):108-110
20世纪90年代以来,网络媒体随着因特网发展应运而生,它凭借自身实时互动的优势,改变了传统媒体新闻传播的方式和接受方式,形成了崭新的读群,从而使读在“互动”中肯定了第四媒体的发展和前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