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苏联的解体使冷战宣告终结,这种形势从根本上改变了世界战略力量的平衡以及美国所面临威胁的本质。从正面角度看,俄美紧张关系的缓和大幅降低了两国之间爆发全面核冲突的可能性。与此同时,苏联的解体也对美国提出了新的挑战。美国对俄罗斯核武器的安全问题感到担忧,尤其是在1991年8月以失败告终的政变期间对该问题更为关注。对美国而言,来自俄罗斯的威胁不再表现为大规模的有计划军事打击行动,  相似文献   

2.
李玲玲 《视听》2016,(11):39-41
2015年的两部后冷战间谍影片《王牌特工》和《碟中谍5》,呈现出父性话语由被解构到重建的流变趋势。"父性话语"的解构呈现出身份危机的表征,但其实质是间谍片对父亲所代表的冷战价值体系的清算。而"父性话语"的重建,实质则指涉2011年歼灭本·拉登后对抗恐怖主义的巨大胜利带来的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3.
拉斯韦尔的《社会传播的结构与功能》是传播学史上的一篇经典之作,对这一学科的形成与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本文结合拉斯韦尔的政治理论和思想背景,揭示了他对两种意识形态对立以及由此引发战争可能性的强调,认为该文堪称美国传播学的冷战宣言。  相似文献   

4.
《新闻界》2014,(12):40-44
近年荧屏"80后"题材电视剧,存在"青春/恋情——婚姻/家庭——育儿/养老"两次明显的主题转向。"80后"题材电视剧作为"80后"生活境遇的时代镜像写真,话题成为"80后"影像叙事的动力来源与基本策略。而话题背后隐喻的则是根植于社会大转型"80后"这一代特有的集体困惑与集体焦虑,具体而言表现在生存焦虑、身份焦虑和精神焦虑等三个层面上。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冷战的阴云曾笼罩全球达半世纪之久,当这场意识形态和政治对抗于1990年戛然而止时,哪怕再见多识广或权倾一时的人也不禁大惊失色。冷战究竟因何终结?又为何延绵了如此之久?对于这场乔治.H.W.布什总统口中的"人心之争",著名  相似文献   

6.
翁知勉 《大观周刊》2011,(19):198-198
王国维曾对哲学上诸多理论有过这样一句评语:“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知其可信而不能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托克维尔作为政治学民主理论的大师,其著作《论美国的民主》也对民主进行了深刻的剖析。托克维尔重点论述了有助于美国维护民主共和制度的主要原因:第一是独特的、幸运的地理环境,第二是法制,第三是生活习惯扣民情。而在其中,生活习惯和民情是最重要的一个原因,本文是对《论美国的民主》一书的一些理解。  相似文献   

7.
《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是美国三大新闻周刊之一 ,在美国社会有着较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该周刊 2 0 0 0年的 3 5篇涉华报道 ,并与以往的涉华报道和该杂志对其他国家如日本和俄罗斯的报道进行比较 ,试图找到该杂志以及美国主流媒体在涉华报道上的议题设置、报道用词与技巧 ,及其最近的一些新变化。这些变化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美国媒体及其涉华报道的态度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陆士宇 《新闻世界》2013,(10):157-158
在众多的新闻评论栏目中,《中国青年报》“青年话题”栏目是比较有特色的一个栏目,也是比较典型的一个时评栏目。本文主要从选题,写作等几个方面探讨“青年话题”栏目的特色以及由此引发的启示。  相似文献   

9.
詹欣 《档案与史学》2013,(11):47-51
中国早往1950年代末就致力于人造地球卫星的理论探索和探空火箭的研制工作。1957年10月4日苏联成功发射世界上第一顿人造地球卫星后.  相似文献   

10.
张倩 《新闻世界》2014,(4):10-11
“今日话题”是“华西评论”的一个互动栏目。本文主要围绕“今日话题”选题范围广、题材类型多、评论风格平民化、评论篇幅短小、立言意识强等几大特色,结合随机选择的两个月的评论文章来具体分析,并反思其存在的不足。  相似文献   

11.
张蕾 《新闻天地》2009,(6):37-39
北京前往长沙的飞机起飞了。 对于体坛传媒集团(前身为《体坛周报》社,以下简称“体坛”)总裁瞿优远来说,这是他一年要飞无数次、再熟悉不过的线路,他还时常有一天之内往返两地的经历。同行的是主管财务的副社长彭金枝,他们是仅有的两个从《体坛周报》创立伊始就在这里工作的人,没有一天离开过。  相似文献   

12.
郭人旗 《新闻世界》2009,(7):149-150
2008年11月4日,47岁的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以绝对优势击败共和党总统候选人麦凯恩,当选美国总统,成为美国历史来首位黑人总统。本文试图从后喻文化背景下新媒体技术对人类社会生活,尤其是政治生活的重大而深刻的影响的视角来剖析、建构一种新的理论概念——“新媒体政治时代”,并认为,首位“互联网总统”的产生,标志着“新媒体政治时代”的来临。  相似文献   

13.
近日,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的《危险的国家》揭开了美国的神秘面纱。中国的政治传统讲究经世致用,强调对历史经验及教训的学习与借鉴;而作为从某种程度上讲没有"历史"的美国,其国家治理则更多地是不断试错的过程,在数百年的历史长河中,它仿佛是一个精力充沛,同时却又缺少经验的年轻人,每每给自身和世界带来巨大的影响,正是从这种意义上说,美国,是一个"危险的国家"。  相似文献   

14.
丁枫 《中国档案》2007,(10):68-68
美国国家档案与文件署在其网站上公布了一份指南《极其重要的文件及其保护与灾后恢复》。该指南主要阐述了对联邦机构运作所需文件进行鉴定和保护以应对紧急情况的做法。指南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相似文献   

15.
康聪 《新闻世界》2013,(9):257-258
由李普曼撰写的《公众舆论》在传播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对于舆论是怎样构筑的,此话题依然热度不减。书中未虽明确给“舆论”下定义。但是提出了“刻板印象”、“意见领袖”、“拟态环境”等相关概念。本文试图从两条主线:即以“我”为中心的“内部世界”以及以“媒体”为中心的“外部世界”来讨论怎么样构筑舆论。  相似文献   

16.
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其具有丰富的精神世界,而阅读正是滋养人类精神的鸡汤。优秀的读物能启迪智慧、安抚灵魂、修养情操,引领人通往精神的天堂。然而,在物欲横流、出版品泛滥、生活节奏加快的今天,阅读似乎出现了问题。引导阅读、帮助阅读是图书馆人的天职。为文化津梁的使命,本刊特开辟“读书津逮”栏目,旨在推介优秀读物,呈现读书人的阅读人生。  相似文献   

17.
人生大舞台,喜怒哀乐每天上演。疲于应付生活种种压力的人们。茶余饭后.总想找一些精神寄托,慰藉日益干涸的心灵。《孝感日报》的《生活》副刊应运而生“生活话题”专栏.旨在“在了解中思考,在分析中感悟,从事实后看观点,从细微处见大理”。人人都在生活。并非人人都会生活。“生活话题”的一个个话题。于细微处、于五彩斑斓的生活万象中。教人们有质量地生活。诗意地生活。哲学地生活,让我们枯燥、乏味的生活变得诗意盎然。  相似文献   

18.
在后人类时代的今天,人类主体的焦虑心理在诸多影视作品得以不同形式的影像阐释,经典科幻电影《西部世界》便是其中之一.电影《西部世界》从不同内容维度揭示出人类精神世界中的神经性焦虑、道德性焦虑与客观性焦虑的存在,并从场景设置、叙事线安排与叙事视点等形式层面描绘加深了关于这种焦虑状态的虚拟想象.究其内里,以《西部世界》为代表...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美国三大主流报纸——《纽约时报》、《华盛顿邮报》、《洛杉矶时报》的100篇关于邪教“法轮功”的新闻报道进行了内容分析,发现美国新闻记者深受冷战思维和文化霸权的影响,在对“法轮功”的报道中采取双重标准,将“法轮功”与自由、民主和共产主义相提并论,以美化“法轮功”和抵制中国政府对邪教的合法取缔。  相似文献   

20.
作为一个行业报的掌舵者,同时又作为转企改制后国有传媒企业的老总,其发展战略和思维模式不仅仅决定着整个报社的发展方向,更深刻影响着人们对于行业报转型之路探索的看法与研究。可以说,《中国电力报》社在向中电传媒股份有限公司转型过程中所遭遇的形势,遇到的问题都是前所未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