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遗嘱信托作为一种现代财产管理制度,具有独特的功能,正逐渐引起我国的重视。在英美法系,遗嘱信托制度早于合同制度受到衡平法院的承认,它注重的是委托人意愿的反映,注重遗嘱信托财产的转移和确定的受益人,其核心始终围绕在为受益人的利益去管理遗嘱信托财产处理遗嘱信托事务。大陆法系在从英美法系引进遗嘱信托制度时,注重的是怎样从传统民法中解释遗嘱信托这一特殊制度,但始终因为遗嘱信托的异质性而无法实现理想的融合。明晰遗嘱信托制度的法律构造对于遗嘱信托关系的形成与遗嘱信托行为的成立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2.
《民法典》新规定的遗嘱信托制度,让自然人获得了一种新的遗产处分方式来处置自己的遗产,自然人的遗嘱自由因此得到极大程度的扩张,遗嘱信托受益人的权益也得到更有力的保护。然而,欲发挥遗嘱信托制度的价值优势,并让其在实践中切实可行,就需对我国《信托法》相关规定与《民法典》继承规则存在的矛盾之处予以解决。为此,不仅需从遗嘱信托制度结构中的要素进行分析,更需从遗嘱信托设立方式,特别是遗嘱信托的成立、生效、信托财产登记等相关制度予以完善,而且,对该制度的适用予以适度限制也是应有之义,如此才能确保在我国遗嘱信托这一新的法律关系结构模式中,让遗嘱人真正能通过遗嘱信托制度赋予的遗嘱自由权利来选择受托人对信托财产进行有效的管理、处分并使其增值,以最终达到确保受益人在委托人死亡后仍能全面享有遗产利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3.
遗嘱信托作为一种处理遗产的方式,在世界各国或地区广泛使用且取得积极的社会效果,但未能在我国得以实践及发展,其中立法滞后是其主要制约因素。遗嘱信托制度在我国有效运用的当务之急是完善立法,以明确信托成立要件、确定信托财产所有权归属、限制财产存续期间等法律关系。  相似文献   

4.
遗嘱继承制度与遗嘱信托制度由来已久,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两制度均以实现高效、自由、有益的财富传承为制度目标,以契合个性化遗产分配的时代需求为发展动力,并以维系家族纽带、维护社会和谐为宏观价值追求,但在遗嘱形式要求、法律行为构成要件、公开化程度等诸多方面存在着差异。通过对这两种既相近又独立的制度进行分析比较,从理论层面上梳理其历史脉络并洞察相关设计原理,可以更清晰地揭示两种制度的优劣所在,对我国遗嘱制度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继承法》颁布后近30年未修订,但是社会背景却发生了深刻变化,继承法的修改迫在眉睫。我国继承法理念上主张遗产所有权直接从被继承人转移至继承人,这种理念下的继承制度有三个方面不足,即忽视遗产的保值增值,忽视遗产的多次转移需求,忽视对尚不存在的继承人之保护。遗嘱信托的特殊制度功能,能够弥补现有继承法的上述不足。我国在继承法修订中应该对遗嘱信托作出明确规定。  相似文献   

6.
为顺应当下社会和民众对财富管理和传承的新需求,我国《民法典·继承编》从基本法层面确认了遗嘱信托制度.但该制度内容不完整、操作性规则缺失等问题与人民迫切的现实需要不相匹配,应及时予以反思并加以构建.英、美等国对遗嘱信托的制度构建起步较早,德、日等国对遗嘱信托的制度构建初见成效,而我国对遗嘱信托的制度构建意识也逐渐形成.需...  相似文献   

7.
《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托法》是亚洲第五部信托法,其在总体上是值得肯定的,但仍需要进一步加以完善.该法关于受托人这一重要的信托当事人的法律规定较为笼统,在信托事务中难免会造成一些操作上的不便.为了更好的规范我国的信托行为,应当对信托受托人单独予以立法,从而更为全面的对受托人的权利义务及法律责任加以规制.  相似文献   

8.
本文主要阐述了遗嘱的法律依据、遗嘱的有效形式、遗嘱和遗赠的区别,公证遗嘱的法律效力等。遗嘱是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处分其个人合法财产或者处理其他事务,并在其死亡时发生法律效力的单方法律行为。公证遗嘱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继承法》中规定的五种遗嘱形式之一,它是我国公证机关根据当事人的申请,对当事人所立的遗嘱的行为进行严格审查,确定立遗嘱人具有完全行为能力,遗嘱内容不违背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共利益,而对遗嘱进行公证证明,出具法律文书,以确定其真实性、合法性的一种遗嘱。遗嘱行为的直接法律依据为《继承法》第16条“公民可以依照本法规定立遗嘱处分个人财产,并可以指定遗嘱执行人。”我国现行《继承法》是1985年4月10日颁布实施的,由于制定于计划经济时代,立法之初受到时代和立法技术的局限使得立法过于原则化,当时公民继承的遗产大多局限于消费资料,随着经济的发展,财产的内容更趋丰富,社会实践也更加复杂,《继承法》和我国有关继承的法律制度已日显落后,导致《继承法》中所涉及到的遗嘱相关问题也出现了法律上的空白。  相似文献   

9.
信托财产与一般财产相比较,具有十分鲜明的特征。其具有的独立性,是由信托财产的所有权与受益权相分离的法律属性所决定的,也是信托目的得以实现的基础。尽管信托财产独立性设计对受益人的利益有所偏袒,但从社会成本而言,其目的在于促使交易成本最小化。在特殊情况下,出于利益平衡的考量,对其独立性应当加以否认。  相似文献   

10.
资产融资作为一种新的融资方式,其关键的问题是解决资产的信用提升问题,这一问题在信托设计下,可由信托财产具有的闭锁效应、信托合同对信托受益权位次的合理安排来实现。精图大厦资产融资项目中的信托法律构造充分体现了信托的资产融资功能。  相似文献   

11.
香港与内地的信托制度在信托财产所有权的归属、委托人的权利划分以及信托制度的运作空间等方面都有不同的界定,对此加以比较研究,可使大陆在移植信托制度的过程中,能够更好地进行本土化借鉴、吸收,以使信托制度在经济生活中更好地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12.
我国作为大体沿袭大陆法系立法的国家,在信托法与物权法的衔接上存在着物权请求权的唯一性与对受益人保护的衡平这二者之间的矛盾。其解决方式就是确定信托财产上物权请求权的归属以及给予非信托财产所有权人以物权的保护方式。  相似文献   

13.
知识产权信托既是以无形财产权为对象的新型信托类型,也是为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进行的探索。对于中小企业而言,知识产权信托不仅有利于科技成果产业化,也为其融资增添了新途径。本文分析了知识产权作为信托财产的可行性,以及如何通过信托帮助中小企业利用知识产权筹集资金,并对知识产权信托公示进行探讨,以促进中小企业知识产权信托管理的完善。  相似文献   

14.
程序公正与司法公信力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司法程序公正至少包括司法的中立性、平等性、公开性、参与性、效率性、终局性等主要构成要素。程序公正要求司法程序的每一个环节运作都应具有合理性,只有做到程序公正,司法的公信力才能得到提升,因此,程序公正是司法公信力产生的基础。  相似文献   

15.
房屋买卖合同的成立、生效与履行是三个不同的阶段。正确区分这三个阶段才能明确合同的生效与合同所有权转移之间的关系以及房产转移登记的法律作用。这不仅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学生消费至上"理念的形成是高等教育走向市场的必然趋势。从微观领域入手,针对大学课程最直接的消费者——大学生参与学校课程发展的主体地位缺失问题,提出大学课程消费者的四个基本权利与三个基本义务,从而有利于课程质量的提高和解决传统意义上学生群体作为被动者在课程编制过程中的角色定位问题。  相似文献   

17.
论社会诚信     
文章分析社会诚信的基本内涵和特点,论述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必要性,进而分析导致目前社会诚信危机的主要原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社会诚信建设的对策。  相似文献   

18.
论信托财产的法律性质——兼与江平教授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信托财产处于信托关系的核心地位,没有独立可辨识的信托财产,便无信托。本文在对信托财产制度发展的历史进行了简略的分析和比较的基础上,对我国现行《信托法》中的相关规定进行了评价和评判,最后对《信托法》的修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从当前大学生诚信缺失的现象入手,分析了大学生出现诚信缺失现象的主要原因,提出了高校深入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培育大学生诚信品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