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中国共产党的发展观有其形成,发展与创新的历史演变过程,本文对中国共产党发展观进行纵向分析,提出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形成,邓小平对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继承和发展,江泽民和胡锦涛对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创新,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一脉相承和转化超越。  相似文献   

2.
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的演进过程分为四个阶段.1917年到1949年是萌芽和创立阶段;1949年到1978年是传统与挫折时期;1978年到1997年是反思和变革时期;1997年至今是继承和发展时期.从历史发展看,中国共产党的经济发展思想是与其所处的历史境遇和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相一致的.中国共产党经济发展思想演进的当代启示:第一要体现继承性和创新性的统一;第二要体现客观性和前瞻性的结合;第三要体现合目的性与合规律性的统一.  相似文献   

3.
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面临的最重要的历史任务,集中起来就是发展问题,发展成为作为执政的中国共产党全部活动的主旋律。重视发展是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三代领导人和以胡锦涛为核心的新一届党的领导集体既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思想。因而,系统梳理建国以来中国共产党人发展观的演进,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4.
发展是人类追求的永恒主题。马克思、恩格斯将发展视为唯物辩证法总特征之一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进行了发展和丰富,相继提出了全面发展观、协调发展观、可持续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等新的发展理论和发展道路,从而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中国化。  相似文献   

5.
发展观来源于发展的实践,并随着发展实践的发展而发展。几代中国共产党人为了促进中国社会的全面发展,对当代中国的发展问题进行了艰辛探索,形成了由"一"到"多"、由"点"到"面",内涵不断丰富的发展观。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以实现"工业化"为目标的发展观,党的第二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两个文明"一起抓的发展观,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提出了"三个文明"协调发展的发展观,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提出了"四个建设"协调发展的发展观。  相似文献   

6.
论中国共产党发展观的历史演进及哲学基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发展观是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而产生、深化和完善的,中国共产党四代领导集体的发展观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为根据,经历了一个由从单纯追求经济增长的发展观到强调可持续发展,再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综合发展的演进过程,即经历了一个从传统发展观到科学发展观的过程.党的发展观以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为基础,具有坚实的哲学底蕴,一切从客观实际出发,是我党发展观的基石;生产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我党发展观的主线;以人为本,是我党发展观演进的基本走向.  相似文献   

7.
《滁州学院学报》2015,(6):12-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妇女发展观经历了从效率优先妇女发展观到科学妇女发展观的历史演进过程。在这一历史演进中,妇女发展的目标越来越全面、科学,内容越来越丰富、务实,促进妇女发展的方法、途径越来越多样化、重创新。妇女发展观的这一演进态势深嵌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观的演变之中,是在经济社会发展观的统领下、改革开放的大好局面中形成的,也是多元推手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对文明的认识不断深化,历经萌芽期、探索架构期和创新发展期三个阶段,形成了一整套文明话语体系。中国共产党文明话语体系建构历程既是对中国式现代化道路探索的历程,也是推动社会现代价值观念整合与凝聚的历程,内蕴着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的价值取向、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中国共产党“胸怀天下”,以高度的主体自觉性,不断丰富文明话语的时代内涵。其建构历程启示我们,要在坚定文明自信的基础上,坚持“人民至上”价值理念,与时俱进,不断创新文明话语内容。  相似文献   

9.
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了“两个必然”、“两种生产理论”和“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发展观;列宁的“一国胜利论”和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论”,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关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分别是革命与战争、和平与发展年代对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创新;科学发展观则是马克思主义发展观的最新理论成果,成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相似文献   

10.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在逐步掌握党的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基础上,厘清了发展的经济规律、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分别形成了建国初与社会主义建设初步探索时期发展理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发展理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发展理念。纵观这些发展理念与思想,他们具有以"工农"到"经济"到"人民"为中心的侧重逻辑,以"矛盾"到"改革"到"创新"为核心的动力逻辑,从"征服"到"利用"到"尊重"自然的理念逻辑和从"解难"到"脱险"到"圆梦"的实践逻辑。梳理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观的逻辑演进,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历史表明,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就没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本文通过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的辉煌历程,充分肯定了社会主义道路的选择,也证实了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又一次得到了飞跃。  相似文献   

12.
作为我们党所必须始终坚持的根本的政治路线——群众路线的具体表述与表现形式不是也不能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推进而丰富与发展的。究其实质,改革开放后我们党提出的以人为本理念,就是契合历史使命、贴近时代主题的群众路线。鉴于人民群众生存所需物质生活资料得以基本保障的现实,以人为本将群众路线的主体从人民群众拓展至全人类,并将终极价值目标指向人的全面发展;出于对片面追求经济发展的不科学发展观的矫正,以人为本将为了人民群众的方式指认为科学发展;为了切实地推进科学发展,以人为本倡导践行人民共享理念。正是在推动科学发展的现实实践中,人民群众的全面发展得以不断推进。由此,以人为本实现了对党的群众路线的丰富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希腊共产党历史悠久而曲折,她多次被反动势力打入地下,却始终坚贞不屈。在鼎盛时期曾经一度建立过人民政权,苏东剧变也没有消磨掉希腊共产党人的革命意志,反而使她愈战愈勇。一般认为希腊共产党是比较传统的政党,但她的社会主义观却是别具特色。这包括希腊共产党对苏东剧变原因、社会主义历史贡献、现实社会主义和未来社会主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如何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这是需要认真研究和解决的问题。我们要深刻领会科学发展观的内涵,正确认识科学发展观与党建的关系。以科学发展观引领高校学生党建工作,首先要做到理论先行,用科学的理论武装头脑;同时要加强学生党组织建设,保持党员先进性;还要做到不断探索,努力提高学生党建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5.
为人民服务是我们党的唯一宗旨。回顾这一宗旨的产生、丰富、完善和升华的过程,对于新时期执政党的理念建设和执政能力的提高,保持党和党员的先进性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目前,城乡发展差距逐步扩大,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城乡统筹发展是亿万农民的强烈愿望,也是一个复杂的重大历史课题。因此,有必要研究建国后中国共产党统筹城乡发展的政策演进,进而为我们今天制定统筹城乡发展政策起到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7.
论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认识过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回顾了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认识过程这一问题上构成中国共产党思想来源的马恩设想,以及列宁和斯大林在实践中的思想总结;分析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体制认识的曲折过程,以及在20世纪最后十年根据实践所作出的理论创新;文章最后,根据我党在该问题上的经验教训,引出了几点重要结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共产党成长壮大的历史是一部不断学习的历史,特别是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关键时期,中国共产党都开展了大规模的学习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在中国共产党90年的历史上,有六次比较集中的学习活动。一是党的创立时期。集中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理论,促成了党的诞生,并保障党能够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二是延安时期。努力把全党变成一个大学校,在学习的制度化建设上取得新突破。三是新中国成立前后。虚心学习执政本领,在学习内容的系统性上有了新发展。四是改革开放初期。强调重新学习,学习的途径更加宽阔。五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过程中。提出学习、学习、再学习,学习的内容更丰富,学习活动更为规范。六是在新的世纪。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党关于学习的理论走向成熟。党的历次学习活动都极大地推进了党的建设,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其中最重要的是: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坚持优良学风,使学习形成制度、养成习惯,领导干部做好表率,这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基本要求。  相似文献   

19.
政党扩大群众基础有两层含义:一是在巩固本阶级基础的前提下,争取其他社会阶级阶层的支持和认同;二是将其他社会阶级阶层的分子吸收进自己的组织,并通过他们影响其所在阶级阶层的成员,以增强政党的社会影响力。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扩大群众基础。民主革命时期,根据形势和任务的需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建党之初和抗日战争时期两次实现了群众基础建设上的重大突破,虽然有过"左"的错误,但都得到了及时的纠正,最终赢得了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之初,在执政条件下,提出了"不要四面出击"的方针,妥善协调国内各方面的关系,特别是将知识分子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极大提高了党的社会影响力。但1957年后,党在群众基础建设上再次犯了"左"的错误。改革开放以来,党妥善调整各方面的社会政治关系,将改革开放中出现的新的社会阶层纳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行列,提出"两个先锋队"思想,大量吸收新社会阶层中的优秀分子入党,实现了党的群众基础建设的又一次突破。  相似文献   

20.
密切党群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的一条重要执政经验,调查研究是搞好党群关系的根本工作方法,今天重温毛泽东同志调查研究中的群众观:相信和依靠群众是调查研究的源泉,深入群众是调查研究的根本途径,为群众服务是调查研究的根本目的;这对于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群关系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