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我的逃学史     
编者的活:卜卫女士的工作是科学研究。在我的印象中,研究历来是枯燥的,有时候也会把研究的人搞得乏味。从认识卜卫女士起,我改变了这样的看法。她能搞很理性的研究,从无趣的数据中发现间题;也能写漂亮的文章,比如给我们主持的“媒介与儿童’栏目;她游泳的速度很快;热爱电脑等一些新的技术;30等多的时候去学跳芭蕾。正组她母亲的评语:‘卜卫是个爱学习的孩子’。拥有30多年的逃学史,却是一个爱学习的人,是否是逃学和自由选择地学习使她保持了对学习的兴趣?我们不鼓励致于逃学,卜p文上的论学正准确的意义上说是选课,逃她不富…  相似文献   

2.
《小学生》2006,(12):I0007-I0007
大家好,感谢大家一年来对《学习宝典》的支持与厚爱。在这2006年的岁尾,《宝典》就要和大家告别了。一年来,作为朋友的《宝典》和大家聊了不少有关学习的话题。今天,我想跟大家说最后一个故事,一个关于努力的故事。  相似文献   

3.
时间过得真快,转眼间,这学年的最后一期杂志面世了,我们就要对2005届的高三考生说“再见”了。在你们即将毕业的时候,我们杂志社的全体成员对你们的支持表示深深的谢意,同时,也祝愿每一位的高三考生都能收获一个圆满的果实。  相似文献   

4.
最近,我们辗转收到战斗英雄史光柱同志给母校老师的这封信。教师的工作是高尚的,人民尊重教师,英雄忘不了教师。史光柱同志来信的深情字行,正是英雄情怀的写照。我们特在新春前夕登载,以转达这位英雄对教师的敬意。  相似文献   

5.
沈晓丽 《课外阅读》2013,(14):62-63
<正>《课外阅读》编辑部的全体工作人员:你们好!从2011年开始,我已经连续三年订阅了贵刊,也算是你们的老朋友了。因为女儿,我成了《课外阅读》的一名忠实读者。认识《课外阅读》实属偶然。那是2011年6月的一个下午,我去朋友那儿取一份材料,临走的时候发现他办公桌上放了一  相似文献   

6.
《初中生之友》2014,(1):88-89
时间真是过得飞快,不经意间,2013年又要从指缝间溜走了。总是会在这样的时刻感慨,总是会在这样的季节里回眸,总是会在这样的日子里。重新去审视刚刚成为记忆的那段岁月。  相似文献   

7.
小邓,籍贯广西,早几年,把户口迁到了珠海,但全家依旧定居在广西老家。小邓也就在老家读完小学、初中,直到高三下学期中途才转到我班。刚来时,他一直沉默寡言,后来才肯多说一句话,他还说在老家读书时"天下坏事做绝了"。那年高考结束后第二天,学生小邓托人给了邱老师一封信。  相似文献   

8.
绿色是由蓝和黄配成的。蓝是天空的颜色,象征着博大的爱;黄是大地的颜色,象征着母亲。蓝黄相融的绿色,就是母亲的爱,有了这种爱就有了生命。这是  相似文献   

9.
11月8日晴敬爱的外公:您好吗?外面又下起毛毛细雨,我不禁想起您——最喜欢看雨的外公。您说,雨是滋润万物的精灵,是希望的象征,是生命的延续。听雨既可以使人获得情趣,也可以受到人生的启迪。看着朦朦胧胧的细雨,我的神思一下子回到那童稚的幼年。  相似文献   

10.
<正>尊敬的《读者》编辑:您好!读完贵刊选编的《我们不应该有两种眼光》,我深有感触,与之产生了共鸣。但是对文中的观点我也有自己不同的看法,写信与您探讨,希望得到您的指点。文中认为:“不能简单地把世间的东西分成好的与坏的,然后区别对待。”我们的确不能像小时候看奥特曼电影那样黑白分明地区分好与坏、善与恶。因为世间万物都有其相对性,正如老子所说的:“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相似文献   

11.
12.
叶又生 《江西教育》2003,(17):25-25
语文选择题先生: 你好.教中学语文十多年,跟你接触的机会特别多,由此对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也有了些看法.我是一个性子直的人,心里藏不住话,有话不说出来,就觉得难受.总想找个恰当的机会,当面跟你谈谈.  相似文献   

13.
明代杰出的文学批评家李贽曾指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顾伦挥的《给班主任的一封信》,就是出自于“童心”的一篇“至文”。这封只有千余字的短信,以极其简炼而  相似文献   

14.
15.
编辑同志:《湖南教育》是广大中小学教师喜欢订阅的刊物,该刊有文化品位,接近教育实际,贴近教师生活,为教师出谋划策,尊重读者、信赖读者,与广大读者一同办刊,虚心听取读者建议。我们坚信《湖南教育》一定会越办越好。笔者是《湖南教育》的忠实读者,每期必读。我从阅读中发现一个问题,我们国家提倡的教育方针是要让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在此刊物上难得发现关于体育、美术、音乐教学和培养学生以上方面能力的文章。音、体、美的教学与培养学生这方面的特长是个必须重视的问题,国家也需要音、体、美方面的人才,我也进行过调查,农村中小学音、体、美的专职教师较为缺乏,因此,我建议贵刊可以向有关部门反映或呼吁,广泛征集音、体、美方面的好文章、好经验,以便大家相互学习,相互探讨。顺祝编安!湖南省永州市七中金建湘编辑回复:以往的《湖南教育》未辟专门的音、体、美教学栏目,从2006年起,本刊“在综合”版开辟“了音体美园地”栏目,望广大教师踊跃投稿。给《湖南教育》的一封信$湖南省永州市七中@金建湘  相似文献   

16.
江福霞同学:你好!据说现在你很消极,对自己失去了信心,感到前面一片渺茫,迷失了自己的方向是吗?你现在是不是还处在矛盾当中,你是不是感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很孤独,很无聊,你  相似文献   

17.
尊敬的编辑: 我是一位酷爱本刊的中学生,是贵刊的热心小读者。其实,我与《初中生必读》相处的日子并不久,在这么短短的一学期里,它时时刻刻陪伴着我,我也深深地喜欢上它。我喜爱它,是因为它别具一格的特色。  相似文献   

18.
刘璐 《现代语文》2004,(6):17-17
文章评论了贾平凹在当时的文学创作的情况,特别是对贾的散文创作进行了评论,并着重评论了《丑石》的创作,指出《丑石》在托物寄情以及细节处理方面是成功的,但也指出了作品中后半部分在人物塑造等方面的一些不足。以书信的形式进行评论,评析中穿插抒写自己的认识感受,语言恳切真诚,这种方式大大增强了评论的效果。  相似文献   

19.
(一) 伊凡·彼得诺维奇·巴甫洛夫(1849—1936)是苏联著名的生理学家。早年曾学神学,1870年进彼得堡大学学科学,后来又在医学外科学院学医,1879年毕业后即在军医学院任教授,终生从事科学研究工作。他研究生理学  相似文献   

20.
《湖南教育》的大名闻之已久,却很少拜读,偶尔到同事或同行的家里去玩,看到他们案桌上的《湖南教育》,我只是随手拿起来走马观花般地浏览一遍,不曾真心实意地走进它的广阔天地,故没能领略它独特的迷人风采。自从2004年我们学校统一订阅《湖南教育》后,我才得以认真阅读它。对它,真是相见恨晚。我被它丰富多彩的内容深深地吸引住了,每次读它,我就像走进了一个五彩缤纷的神奇世界;它像一艘小船,带着我在知识的海洋遨游;它像一盏明灯,指引我向知识的高山攀登;它像一名园丁,领着我到知识的果园采撷;它像一位良师,为我指点迷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