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展望21世纪全球文化发展趋势,西方文化正借科技与物质之相对发达欲取代东方文化。现在的一些孩子懂得因特网,但是却背诵不出几首优秀的古诗文,对自己民族文化缺少基本了解。作为新世纪中国的现代人,肩负着热爱、珍惜、维护、弘扬祖国优秀文化的使命。新世纪中国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现在这些孩子们的创造。创造新文化,也必须站在中华优秀文化传统的基石上。我们启动的“中华古诗文经典诵读工程”,正是要从孩子开始,让文化经典进入他们的视野,滋润他们的心田。中国历史上许多大诗人呕心沥…  相似文献   

2.
薛军 《教育探索》2007,(4):54-55
在学校里开展中华古诗文诵读活动,继承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以此作为办学特色,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关于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4.
5.
6.
顾颉 《四川教育》2001,(2):66-67
在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中,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古诗即是其中的瑰宝。它们经过岁月的洗礼,愈加璀璨夺目,显示出永恒不朽的生命力。古诗似一卷史书,使我们了解历史;如一位明师,为我们开启智慧;更像一位丹青妙手,向我们展现了一幅幅多彩的画卷,使我们在美的享受中,学习知识,受到教育,陶冶情操。可以说,古诗具有智育、德育、美育等多种功能,本文将着重讨论其美育价值以及古诗的教学美。  相似文献   

7.
11月12日下午,西宁市南方小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文朗诵会.2点30分,在本刊记者赶到南方小学时,校园里已热闹非凡.位于操场北侧的主席台被装扮一新,全校师生有序地围坐在主席台前.师生身着统一的校服,加之整洁的校园环境、文明礼貌的举止,表现出严谨、活泼的校风.今天,在明净的秋日里,在他们自己的舞台上,南方小学的师生们将向上级各有关部门、向全校师生汇报他们一年来古诗文诵读实验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8.
11月12日下午,西宁市南方小学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古诗文朗诵会.2点30分,在本刊记者赶到南方小学时,校园里已热闹非凡.位于操场北侧的主席台被装扮一新,全校师生有序地围坐在主席台前.师生身着统一的校服,加之整洁的校园环境、文明礼貌的举止,表现出严谨、活泼的校风.今天,在明净的秋日里,在他们自己的舞台上,南方小学的师生们将向上级各有关部门、向全校师生汇报他们一年来古诗文诵读实验所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9.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文学史上,古诗文是五彩缤纷的文学殿堂里最耀眼的瑰宝,是灿烂的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小学教材选编的古诗,集思想美、语言美、艺术美、形式美于一体,是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根据古诗的体裁特点,  相似文献   

10.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基于此,为了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从小确立远大志向,从小规范行为习惯,我校开展“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思想品德教育实验活动。  相似文献   

11.
12.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要遵循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原则。基于此,为了培养学生从小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  相似文献   

13.
14.
15.
我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是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初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高尚情操,陶冶爱美情趣的重要教材,它对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有着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6.
沈志英 《海南教育》2014,(18):91-92
我国悠久的历史中诞生了无数灿烂的文化,长期积累的传统文化必须被每代人学习和传承,这既是历史责任的要求,也是时代发展的需要。“读千古美文,做少年君子”,经典阅读无疑是传承国学文化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7.
南昌大学附属小学在深入推进课程改革的同时,从校园文化建设、学生道德建设的角度出发,提出了“弘扬民族传统文化,陶冶学生道德情操”的办学新思路,并尝试把中国传统教育的精华——千古美文融入到学校课程改革的实践中。在市教科所、教研室领导下,通过有序的经典诵读系列活动,为教师的专业发展、学生的全面和谐成长提供了良好的教育平台,在琅琅读书声中谱写着喜人的乐章。  相似文献   

18.
刘树田 《中学教育》2002,(6):38-39,42
德育是指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要求 ,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影响 ,把一定的道德规范、政治准则、思想观点、心理要求和法纪法规 ,转化为受教育者个体的道德素质、思想素质、心理素质和法纪素质的教育。学校德育途径大体分为学科教育德育途  相似文献   

19.
20.
王方敏 《湖北教育》2003,(24):51-52
长期以来,让学生获得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一直是学校育人根本目的,也是最终目的。德、智、体、美、劳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德”是青少年发展的主导因素,渗透于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之中,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保证人才培养的正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