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 毫秒
1.
“一个人光有品性没有知识是脆弱的,但没有品性光有知识却是危险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小学生的人格面临着很大的问题,我们必须从各个方面着手,加大小学生人格教育的力度。写字教学对小学生人格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通过写字教学可以磨练小学生的意志;激发他们的爱国情感;熏陶他们的情操;增强他们的创新意识。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从社会发展及人才培养两个方面阐述竞争的必然性、必要性及其意义;进而提出铸造大学生健全的竞争人格的命题,并从社会学、心理学层面描述了健全的竞争人格的系统结构;最后强调,培养大学生健全的竞争人格是一个系统工程,在充分发挥教育对象主观能动性基础上需要社会、学校、家庭,高校领导、教师、政工人员齐心协力、齐抓共管。  相似文献   

3.
当今小学生的人格发展总体上是比较健全的。有关研究表明,我国90%的小学生心理是健康的,人格是健全的。但是,人格方面的问题也比较突出:一是人格问题的发生率比较高,尤其是某些群体的少年儿童;二是人  相似文献   

4.
教师心理素质对学生人格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小学阶段,儿童对教师有种特殊的尊敬和依恋.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影响到学生,尤其是教师的人格、态度等对小学生的人格的发展都有潜移默化的影响.从小学生人格发展的特点和教师心理素质概括出发.分析了小学阶段师生之间关系的特殊性,从而得出了教师心理素质在小学生人格发展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揭示了教师的心理素质到底在哪些方面影响小学生人格发展的.  相似文献   

5.
基础教育是重在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重在为学生一生的发展奠定基础的健全的人格?章从品德形成的关键期,世界教育改革的发展趋势,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需求,人格教育是素质教育的基础等方面说明基础教育重在人格教育;并从榜样示范,纪律约束,课程教学及实践锻炼等视角探索基础教育人格塑造的可能途径.  相似文献   

6.
道德人格已经被认为是当今学校德育研究与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文献梳理,我国小学生道德人格的研究还存在道德人格结构划分不清晰、研究内容表面化、缺乏实践性研究及对道德主体的价值作用挖掘不够等问题。展望将来小学生道德人格的研究,建议后续研究要建立在对道德人格概念清晰把握的基础上,探索小学生道德人格的发展过程、挖掘主体性因素在道德人格形成中的作用,以及探讨小学生道德人格发展的教育手段。  相似文献   

7.
梁志锋 《教育导刊》2007,(12):58-58
完整的人格是指实现了知、意、情统一的人格。弗洛姆认为,只有把人的情感与智力相结合。才能培养出健全完整的人格。小学生人格是一个复杂、多侧面、多层次的统一体,小学生人格教育的得失关系到他们的身心健康、学习效率以及社会适应能力的发展。因此人格教育必须坚持全面整体、持续统一、个体特色和社会化的原则。  相似文献   

8.
人格是人才素质的核心,培养和发展健全的人格是教育的最终目的和最高境界。语文教育应该把教书与育人相结合,把知识教育与人格培养相沟通,通过对语言、文学以及相关知识的传授,培养学生对汉语的敬畏之心、对人生与事业的兴趣与理想、对是的感受与爱心,以及独特的思维能力与创造能力、人文精神等,使学生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养成健全的人格。  相似文献   

9.
艺术审美教育与健全人格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社会上的各种不良风气将严重地侵害青年学生的身心健康与人格发展。如何使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使其具有健全的精神人格?教育家们希望通过教育,尤其是艺术审美教育来陶冶学生的人格性情,充实他们的精神生活,从而改变和医治社会的心理变态现象,整合人格功能的某种缺陷。艺术审美教育的作用主要表现在:愉悦情怀,充实生命;陶冶情操,升华灵魂;激荡精神,滋养心灵;丰富蕴涵,提高素养。  相似文献   

10.
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是同步的,面对复杂社会转型期,高等教育理念如何更新;高等教育中为何塑造优秀人格、培养受教育者健全的人格人品,引导其走正确的成才之路,应是高等教育中必须切实关注并认真加以解决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11.
谈当代大学生的人格素质教育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格”是由生理遗传与后天经验共同形成的,在适应整个环境的过程中个体所表现出来的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的总合。“人格素质”是个体整体素质的有机组成部分,它是一个多层次、多侧面的,由复杂的心理特点组成的整体结构系统,包含智能结构、气质、性格、动机、理想等内容。当代大学生人格素质的基本特征是:能正确认知自我,适应社会的能力较强;富有事业心和创造性;情感饱满,意志坚强可控;智能结构较为健全、合理。对大学生进行人格素质教育要坚持整体性原则、稳定性原则和独特性原则,加深对其素质状况的了解,努力创设良好环境,更新教学内容,调动其自我锻炼和自我修养的积极性,才能见出实效  相似文献   

12.
健康人格刍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竞争的激烈,健康人格问题显得十分尖锐而突出。教育界的有识之士强烈呼呈加强教育,培养健康的人格,健康人格是智、情、意的和谐完美的统一;健康人格的教育应遵循早期教育,学校、家庭、社会协调教育及自我教育和终身教育的原则;并应从自我意识、科学意识、价值取向、人际关系、意志品质等五个方面来加强培养。  相似文献   

13.
小学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与素质教育的实施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本研究用卡特尔的16种人格测验随机抽取山东省小学教师137名进行了测试。发现小学教师的人格特点与一般成人存在一定差异,小学教师的人格有明显的一致性;又在性别、学科、年龄、任职年限等方面表现了一定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14.
钱剑飞 《小学校长》2006,(5):48-48,45
“突出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加强对学生发展性学力、创造性学力的科学培养;加强对学生人格的健全塑造;加强对学生发展的全面评价。”这是上海市教委在课程教材改革第二期工程中提出的。也就是说要保证学生在掌握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前提下,拥有更多的自主权和选择权。而小学生学社正符合这一点,它是一种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开展工作,并以学习为主要目的的权责结构。一方面需要有教师一定程度的指导和参与,另一方面可以由小学生自主“行使”和“主持”学社活动。而现行小学兴趣小组活动重在帮助学生养成学习某一门学科的良好习惯。  相似文献   

15.
针对教育过程中“重智育、轻德育、重分数、轻人格”的现状,要研究培养小学生健全人格的内容、途径和方法;尊重人格;关注成长;改善环境;辅导心理。  相似文献   

16.
学生个性健全发展是新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和重要目的。而欲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须注重教师人格发展的整体性、主体性、独特性和创造性。教师健全的人格不仅直接影响学生的个性发展,同时也是教师专业化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数学差生的人格特征研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数学差生的人格培养是其转化的核心,矫正数学差生的消极人格特征,首先要对其人格特征的表面及其原因、消极人格的矫正误区及培养积极人格特征的途径进行研究;突破重分数不重素质的旧观念;把数学差生的转化一个新的高度,矫正数学差生的消极人格特征与培养其积极人格特征应当同时进行,改变数学差生的观念和意识倾向应该同培养其良好的行为方式相结合;数学差生的人格塑造的社会化过程应从学校、家庭、社会几个方面协同进行;让其在不同阶段、不同层面和情境,针对不同的重点,发挥不同的作用,差生的人格矫正,最终要通过人格素质的提高来实现,人格素质的提高,在于通过外因影响内因,取得内部因素的激活、反应和转化;进而矫正数学差生人格的缺陷、提高其人格水平,在于通过外因影响内因,取得内部因素的激活、反应和转化;进而矫正数学差生人格的缺陷、提高其人格水平、力求达到完满健全的人格,求得数学差生转化工作的更大成功。  相似文献   

18.
人格缺陷是介于正常人格与人格障碍之间的一种人格状态,也可以说是一种人格发展的不良倾向,或者说某种轻度的人格障碍。常见的人格缺陷很多,诸如自卑、羞怯、紧张、焦虑、意志薄弱等。这些都是不良的心理因素,它们影响正常的人际关系,影响人们的活动效率,给人生蒙上阴暗色彩.大学生是祖国的栋梁,有效调节他们的人格缺陷,健全大学生人格成了现今社会各方教育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人格研究中国化之思考   总被引:22,自引:3,他引:22  
人格研究中国化即人格研究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客观地研究中国人的人格心理与行为,以揭示中国人的人格特征和人格发展规律为已任。提升中国的人格研究水平,应该采取正确的研究取向:一是综合化的研究取向,即人格研究要广泛吸取当代心理学各种研究取向之所长,以开放的眼光和思路,从不同的角度对人格问题展开研究;二是系统分析的取向,即要以系统整体的观点来指导人格研究,通过对人格系统各要素之间、人格系统与其他系统之间关系的把握,达到对人格问题的全面认识。当前,我国的人格研究在人才的选拔与培养、健康人格塑造、国民素质提升等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普通高中学生人格发展特点的测查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中阶段的学生正处在人格发展和培养的关键时期,健全学生人格,培养创新人才是当前许多研究者共同关注的问题。心理学家们对个性人格品质与创造之间关系的研究表明,创新绝不仅仅是认知与智力的问题,而是关系到个体人格的问题。精神分析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具有健康人格的人是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