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教材简析《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继《听听声音》之后,进行的又一项关于声音的研究。它属于“科学探究”的目标系列,是一节探究课。它为后面《声音是怎样传播的》、《控制物体发出声音》等内容的探究活动做好充分的知识准备。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建立起“声音是由振动产生的”感性认识,真正经历知识整个探究的过程。  相似文献   

2.
本课是苏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奇妙的声音王国》单元的第一课。声音是自然界非常普遍的现象。至于声音是怎样产生的?学生一般没有留心去思考过。基于学生这样的实际,教者设想从学生非常熟悉的问题入手,让学生经历“倾听声音”、“制造声音”、“认识声音产生时物体的变化”等一系列研究声音的科学探究活动,进而得出“声音的产生与物体的振动有关”的科学结论。一、倾听声音师:同学们,刚才你们听到什么了?(教师示意上课铃声)生:上课铃声。师:上课铃声在提醒我们干什么?生:该上课了。(上课。起立。同学们好!老师好!)师:同学们,生活中除了…  相似文献   

3.
教材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是继《辨听声音》之后,在同学们已认识了不同物体会发出不同声音的基础上,关于声音的又一探究主题。教材按照“提出问题-获取事实-做出假设-设计实验-动手实验-实验分析-归纳结论-应用拓展”这一发现式探究活动的程序组织内容,共安排了两个活动:观察发声的物体;自制小乐器。  相似文献   

4.
化学探究性实验是指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以新知识的探究者和发现者的身份,通过运用已知知识和技能,通过实验探究某对象的未知性质,了解它具有怎样的组成,有哪些属性、变化特征和变化规律,以及与其它对象、现象相联系的一种实验。其特征是根据实验目的,利用已知的、外加的因素去设计实验。进行探究实验,研究实验对象,观察它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出现怎样的现象,产生怎样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谢李陈 《阳光搜索》2014,(1):103-104
教学分析 《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主要通过“使物体发出声音”、“观察发声的物体”和“观察音叉的振动”三个活动来探究声音产生的原因。从教材编排来看,首先是让学生想办法让各种物体发出声音,同时思考:物体怎样能发出声音,怎样不能发出声音?在学生知道了怎样让物体发出声音之后,通过观察、比较一组发声和不发声的物体,找出发声物体有什么共同点,让学生感受到物体的发声与物体的振动有关。  相似文献   

6.
潘雪芬 《科学课》2009,(2):14-15
一、细化教学目标,精选探究材料有 一位教师在执教《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时,首先播放各种声音让学生听,接着提问是什么发出的声音(有动物吼叫声、雷声、雨声等),然后发给每位同学一个塑料袋,  相似文献   

7.
什么是科学探究?《辞海》的解释是:“深入探讨,反复研究。”《牛津英语词典》的解释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索、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由此可知,探究的目的是获取知识、探寻真理;探究的载体是搜寻、调查、研究、检验等科学方法。  相似文献   

8.
◆教学《声音是怎样产生的》一课,向学生展示了很多的发声乐器,学生对“乐器为什么会发出高低不同声音”这一问题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鉴于本人业余爱好乐器,曾尝试用各种材料制作乐器,特设计  相似文献   

9.
最近听了《银屏之声》一课,充满灵性与智慧的课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它没有空洞的情感说教,没有空泛的知识探究,也没有流于形式的合作活动。它看似平实,却处处体现一个“巧”字。  相似文献   

10.
一、教学分析 《倾听声音》是《声音》单元的第一课时,主要任务是启发学生提出问题,帮助学生发现声音是怎样产生的。本课设计了“寻找声音”和“观察物体发声时的现象”两个活动。  相似文献   

11.
“光的色散”的自主探究教学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教学任务分析 按照《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实验稿)》的要求编写的《物理》(8年级)(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年5月修订版),“光的色散”一节是在学习了光的传播、光的反射和光的折射的基础上,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学习光的色散的产生条件及其相关知识。虽然“光的色散”知识在光学知识体系中不是重点内容,但是对“光的色散”本质的学习是很好的科学探究选题,  相似文献   

12.
《科学课程标准》指出:“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探究既是科学学习的目标,又是科学学习的方式。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是学生学习科学的主要途径”。探究活动是学生对自然事物的未知,经过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自行探求达到认知的过程。学生始终是探究主角,探究的动力来自学生自己,探究的过程是学生独立的行为。如何真正为学生提供探究机会,让学生充分经历探究过程,提高探究学习活动的有效性呢?本人结合苏教版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的教学,从引导学生运用已有的探究基础提出问题;假设猜想、设计实验验证;联系生活拓展延伸;探究学习活动的注意点四方面进行探讨,下面谈谈自己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13.
在教育部颁发的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中明确指出:“数学探究即数学探究性课题学习,是指学生围绕某个数学问题,自主探究、学习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观察分析数学事实.提出有意义的数学问题,猜测、探求适当的数学结论或规律,给出解释或证明。”由此可见,数学探究作为数学的—种思想方法,它是高中数学课程的一个重要的学习内容。同时,数学探究作为一种学习方式,它又是高中数学课程中引入的一种新的学习方式。这种学习方式更注重获得知识的过程,  相似文献   

14.
新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课程的总目际之一是学生“能主动地进行探究性学习”。由此看出,“探究”已成为课程标准倡导的一种新的获取知识的方式,  相似文献   

15.
一、案例背景 全日制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标准》)把科学探究与科学内容并列,明确指出:“科学探究既是学生的学习目标,又是重要的教学方式之一”。倡导“将学习重心从过分强调知识的传承和积累向知识的探究过程转化,从学生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获取知识转化,从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探索精神”。  相似文献   

16.
一、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 科学“情境-问题-探究”式教学是一种教师创设相应的情境,让学生在此情境中发现问题,激发起探究欲望,从而自主探究、主动建构知识的科学课堂教学体系,其中“情境”为知识产生或使用的具体环境,“问题”为学生在情境中发现并想要解决的对象,“探究”为学生在情境中自主进行的各种学习活动。[第一段]  相似文献   

17.
一、高中地理探究式学习的涵义 探究是“求索知识或信息,特别是求真的活动;是搜寻、研究、调查、检验的活动;是质疑和提问的活动”(《牛津英语词典》)。其相应的中文翻译有“探问”、“质疑”、“调查”及“探究”等多种译法。与“研究”比较,探究少了几分开拓和创新,多了几分生气和活力,更符合青少年学生的身心特点。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对教学探究是这样表述的:“教学探究指的是学生构建知识、  相似文献   

18.
任守运 《生物学教学》2004,29(12):36-37
对于跨度比较大的知识点来说,“知识链”教学有其独特的教学效果。它不但能将新旧知进行链接,而且还能激发并培养学生探究精神,使学生具有更大的思维活动空间。笔者对高中《生物》选修本“生物固氮”一节“知识链”教与学的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19.
探究学习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主体的姿态带着探究的精神自主地参与学习的过程,以尝试发现、实践体验、独立探究、合作讨论等形式探索知识,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它强调的是过程,强调一种主动探究和创新实践的精神,着眼于给学生可持续发展的知识和能力。《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所以,在教学中,我们要积极地开展探究学习,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努力打造数学课改的新辉煌。  相似文献   

20.
探究性学习的教学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英 《四川教育》2002,(4):26-27
探究性学习是学生自主探索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获取知识的一种学习方式。在美国国家科学教育标准中,探究性学习是让学生自己思考做什么,怎样做,而不是让学生接受教师的现成结论。显然,学生探究知识的过程,就是学生利用原有知识经验,去解决教材中包含的未知因素,通过“学、思、问、探”等多种方式,去挖掘自己的内在潜力,既获得新知,又增长能力。那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怎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性学习呢?一、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兴趣”是求知欲的源泉,是学生学习自觉性和积极性的核心因素。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