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南昌普通话中的语气词"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昌话的"是"字念[J ],南昌普通话念[si],大致有两种功能:一种是动词,和普通话动词的"是"用法一致,如"渠(他)是北京人".另一种是语气词,一般用在句末.外地人来南昌,常常发现南昌人在讲话时常用上一个非动词的"是"字,即使在用普通话交流时,也会不时地冒出个"是"字来.例如:  相似文献   

2.
方云云 《现代语文》2007,(6):121-121
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表示头与肩相连一部位的词主要是"脖"和"脖子","脖"一般作语素构成词语如"脖颈儿""脖梗儿""脖领儿","脖子"主要单用,既可用于人,也可用于动物。  相似文献   

3.
通过武平话、武平人所说的普通话(简称"武平普通话")和《普通话水平测试大纲》中的儿化词的比较,找出武平人所说的普通话中对儿化词的处置情况,从而揭示"武平普通话"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从普通话水平测试谈"说话"教学及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说话"是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最后一个测试项.它是在测试中的唯一一项无文字材料的考题,也是分值最高的一项,它综合考查应试人对普通话的实际运用能力.从近年来的测试实践看,此题失分率最高,可以说是测试的一个"瓶颈".教师若想使学生在普通话水平测试中获取高的等级,必须在《普通话》课程教学中加强"说话"训练,突破"说话"难关.  相似文献   

5.
贵州人说普通话时,在语音、词汇及语法方面因受方言影响而出现一些错误,即所谓的"黔式普通话"。对"黔式普通话"的特点进行分析,并提出纠正这些错误的方法,从而达到规范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四川方言里,在表达到达或靠近一个地点的时候,人们说"拢+地点名词".有人认为这只是四川方言中的"土话",而在普通话里也有这样的说法,且四川方言中的"拢"就是普通话中的"拢"字,只是在用法和使用范围上有所不同.本文针对这一现象进行样本分析,并指出这是方言词的引中与分化,提请人们注意辨析四川方言和普通话在词义和用法上的差别.  相似文献   

7.
河南舞叶话隶属于普通话的基础方言之一中原官话,它有一个最常用的助词"哩"[·li],意义和用法比较复杂.它既可作结构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结构助词"的/地/得";又可作语气助词,大致对应于普通话的语气助词"呢";还可作时态助词(体标记),表示动作正在进行或动态、状态的持续.文章以舞叶话为例,说明中原官话同普通话的语法是有一定差异的.  相似文献   

8.
"说话"在普通话水平测试的等级评判中所占分量是最大的,历来受到教师和学习者的重视.认真分析测试中常见的现象,加强"说话"教学训练中思维、观察、阅读、心理、听觉等方面的指导,才能更有效地全面促进普通话水平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普通话水平测试是考查应试者语音、词汇、语法及语流方面普通话的规范程度.由于测试采用"直接测试法"[1],即测试员与应试者面对面的口语测试,所以语音规范显得格外重要.本文拟对普通话测试中"儿化韵"的词形规范提出参考性的意见,对"儿化韵"的语音规范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刘丽春 《文教资料》2008,(28):36-38
"有没有VP"是普通话中较为新兴的句法格式.关于其出现原因、性质、结构特征、语叉、语用特点等已多有研究.本文从其出现、演变过程、存在的主要类型及使用条件入手,对此神句式做简要分析.并探讨其在普通话中的兴起对"有VP"格式进入普通话的影响.  相似文献   

11.
汉语普通话作为我们民族的共同语,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之一,学好、唱好、用好我们本民族的语言,是每-个学习歌唱的人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但是方言音调或者说是"方音普通话"直接影响了我们学习歌唱的进程.研究认为闽南方音普通话对声乐教学的具有一定的影响,通过音乐学中的节奏、节拍、音程关系等元素,可以解决那些带"方音普通话...  相似文献   

12.
普通话水平测试中的"命题说话"直接关系到测试员对应试者的普通话等级的判断,应试者往往重视语音的训练而忽视语音之外表达方面的要求,在"说话"项测试中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表达不自然、不规范、不流畅、内容不适度等,解决这些问题是提高应试者应试能力和技巧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从2007年1月1日起,安徽省普通话水平测试实行计算机测试,但机测后高校毕业生普通话合格率普遍有所下降。为此,我们针对"教师口语"课实践性强的特点,从使用教材、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改革,努力将"教师口语"课程与普通话水平测试更好地"接轨",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普通话口语表达水平与语言素质。  相似文献   

14.
节水大使     
奶奶被我们一家人称为"节水大使"。瞧,"循环利用"是她最擅长的,洗衣水、淘米水,她都会搜集起来,并能变废为宝,用来浇花,冲洗马桶,拖地板,直到不能再用为止。不仅如此,她还经常对我们进行节水教育。洗脸水放多了,洗澡时间太长了……她就会皱着眉头念叨:"唉,水是非常珍贵的,你们也太不珍惜了。"在奶奶的眼里,每滴水都像黄金和科罗拉多大钻石似  相似文献   

15.
任何一种语言的学习都离不开语言环境,普通话口语学习更是需要形成人人都说的语言环境。处在信息传媒时代,普通话学习如果仅仅依赖课堂上教师施教,而其他时间和场所学习普通话的个体仍然用方言交流,使学习者依然处在方言的汪洋大海中,这种情形即成语所说的"一傅众咻"。如果缺失必须的语言环境,普通话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6.
针对普通话"说话"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运用思维转换、语言要素的转换训练以及以"听"、"读"、"说"三个步骤为主的口语表达训练方法,以提高普通话"说话"能力.  相似文献   

17.
针对桂中地区播音员的普通话存在着前后鼻音"in""ing"相混现象展开探讨,同时提出了解决"in""ing"相混现象的办法,以共同提高我们的普通话水平.  相似文献   

18.
论普通话水平测试之"说话"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针对普通话水平测试"说话"题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实际对影响应试人"说话"题测试的地域、城乡差别、应试人性格、学习时间长短、专业理论知识指导因素进行分析,提出了提高普通话水平的四点做法.  相似文献   

19.
"有V"新解     
"有V"结构是古代汉语固有形式在现代的一种回流,它越来越成为普通话的一种常见表达方式.在肯定句中, "有V"结构表达的语法意义是主观强调,它在形式上填补了"有没有"疑问式肯定回答的空白.  相似文献   

20.
[活动目的] 1.学习了解家乡方言,感受家乡方言的独特魅力,体会家乡方言中"周秦"文化的传统. 2.掌握方言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克服在使用普通话的过程中夹杂方言用词的语病,进一步提高使用普通话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