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乐毅 《复旦教育论坛》2005,3(3):66-69,82
提高办学质量既是美国各高校所追求的目标,也一直困扰着历届联邦、州政府以及教育界。如何通过实施有效的管理来提高管理效率、如何客观地评估高校的质量是摆在各级政府、学区和学校面前的一个难题。质量管理评估需要质量标准的驱动及质量管理思想的支撑。应用国家质量奖标准来达到提高质量的目标不失为一种有效的尝试。本文所评介的美国国家质量奖得主“威斯康星大学斯陶特分校”的成功实践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2.
大就好吗——美国小规模中小学校(学区)合并问题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美国采取软硬兼施的"大棒加萝卜"政策推进小规模中小学校(学区)合并.然而,研究发现,小规模学校(学区)更有利于学生发展,合并并未降低教育成本,小规模学校对农村社区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小规模学校(学区)有利于缩小贫富学生的成绩差距.因此,部分州采取措施保护小规模学校(学区),并设立校中校.  相似文献   

3.
绩效原是指管理学中组织对其成员最终期望的达到程度,教育绩效是指涉及教育领域的组织或个人在实施教育过程中的效率和效能,主要表现为教育质量或所培养的学生的素质。在美国,绩效责任制是"州或学区要求学区、学校或学生对成就负责的相关政策,学校及学区绩效责任制通常包括依据学生成就  相似文献   

4.
很长时期内,我国地方政府效率至上的价值观主导农村学校合并政策的实施,导致学校发展陷入不均衡的困境,教育质量受到负面影响。究其原因,在于政策实施者过分追求教育效率、而忽视了教育供给的质量。因此,学校合并政策的取向应得到重新整合,即以"提高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为目的,兼顾教育成本节约与质量提升。而在教育资源有限性的前提下,教育资源共享和均衡应成为关键策略。  相似文献   

5.
信息化时代,美国政府将个性化学习作为实现K-12"每位学生成功"的重要路径.为确保个性化学习全面推广,政府提供了政策引领与资金支持,学校和学区提供了资源保障与人力支持,家庭、社区和非营利性组织积极参与,形成了自上而下的完备支持系统.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美国各地区和K-12学校通过建立学习者档案并制定学习计划、整合开放教育资源和利用自适应平台、创建灵活的学习环境、提倡基于能力的智能化评估四大实施路径来实现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方式和学习评估的个性化.目前,美国K-12个性化学习的实施仍处于探索阶段,面临数据系统处理能力不足、基础设施质量欠佳、教师发展支持力度不够、新型评估方式推广困难等方面的现实困境.  相似文献   

6.
公立学校的质量问题一直困扰着美国历届联邦、州政府以及基础教育界。作为对学校质量最具效率、最直接的学区来讲,如何领导区内学校走出困境、减少科层制的弊端、提高管理效率是摆在学区领导面前的一个难题。这不仅需要政策的支持,更需现代管理理论的指导以及相应的国家级学校质量评价标准的驱动,当然,还需要学区学校领导与教师的智慧与勇气。在日益强调学校管理权下移的今天,关注并做好学区层面学校管理的规划和实施将是一个研究亮点或是焦点。而美国得州BISD的成功实践已经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的基础教育管理实行“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制度,政策、制度等的制定和实施,以及对学校的管理和检查的权利都归地方所有。基础教育各级学校主要由市、县乡镇政府的教育行政部门管理尽管近年来我国对实施基础教育管理权限下放做了许多有益探索,但时至今日,“如何理顺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之间的关系”,“如何在教育管理权力下放的同时,使地方政府能更有效地监控教育质量,并保证教育质量的提高”等问题依然在相当范围内在相当程度上困扰着我们。 本文将在对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新的教育评价体系的介绍及其运作机制的剖析的基础上,结合我国教育改革的现实,分析此体系对我国构建区域性教育评价体系的启示  相似文献   

8.
教育政策执行是教育政策目标转化成为教育政策现实的中心环节,其执行效果受地方政府教育政策执行力的直接影响,因此,对地方政府教育政策执行力的评估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教育政策执行力的内涵、评估目的、评估主体、评估指标体系与实施策略共同构成地方政府教育政策执行力评估体系。  相似文献   

9.
美国基于标准的学区整体教育质量管理实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半个多世纪以来,为提高办学质量,美国历届联邦和各州政府做了不懈的努力,注重学区与学校两个层面的管理改革便是诸多举措之一。如果说20世纪80年代改革的特征是基于结果的话,那么,90年代就是充分运用评估手段,以评奖标准来驱动教育改革,激励所有教育组织达到绩效优异的目标。围  相似文献   

10.
发展中国家农村教育资源共享模式的设计与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缩小农村学校之间的质量差距一直是世界各国教育政策的重点。借助农村学校合并的方式构建学校组合体,是众多发展中国家经常采用的一种策略。通过实行不同的资源共享模式,学区内所有学校均能享用到优质教育资源,这种方式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均衡发展。学校组合体的成功取决于政府推进教育公平的价值取向和中心学校对教育资源的合理调配。  相似文献   

11.
作为制度创新的产物,独立学院政策生成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型期,呈现了从政策摸索到政策扩散、从政策实践到政策规范、从诱致性政策变迁到强制性政策变迁的制度化构建特点,凸现了体制转轨中政策制度化构建的中国模式和中国经验。  相似文献   

12.
政策、公共政策、教育政策一脉相承,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政策是组织或个人为未来的目标任务制定的一种计划、纲领、准则,公共政策是一个国家或政党为每一个时期的目标、任务制定出来的纲领性、计划性、指导性的行为准则和规范,教育政策则是一个国家或政党根据一定历史时期的教育目标和任务制定出来的,用来调整人们社会关系和教育关系的某种持续性、纲领性、计划性、指导性的行动纲领和行为准则。  相似文献   

13.
政策分析的程序在政策制定和政策评价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其基本步骤包括:界定政策问题、确定政策目标、搜寻备选方案、预测方案结果、选择政策方案、评估政策效果等。  相似文献   

14.
我国基本国策的内容及渊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基本国策是国家规范全国范围内较长时期行为的总政策和在某一基本领域所实行的主要政策,在政策体系中处于最高层次,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但对我国目前到底有多少基本国策,其出处及以何种形式体现等问题,说法众多,并无一致的认识,造成了理论研究和实际使用中的混乱。经查证相关资料,我国基本国策的渊源和体现形式主要有以法律形式确定、以党的代表大会报告形式确定、以政府工作报告形式确定、以计划纲要形式确定、以政府白皮书形式确定、以政府规章形式确定和以领导人讲话形式确定等多种形式。其内容主要有计划生育、对外开放、保护耕地、长治久安、环境保护、一国两制(和平统一)、男女平等、保护资源和水土保持等九项内容。  相似文献   

15.
对于我国的基本国策,人们在理解和执行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是容易产生理解偏差,使用随意性大,认同度和重视程度不同,实际工作中的执行力强弱不同等问题。因此,对基本国策要以科学辩证的思维方法去理解,明确基本国策的标准,强化权威性,提高执行力,以保证其对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传播是政策运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政策传播有效与否直接影响政策目标的实现以及政策的成败。政策传播机制是政策主体与政策对象之间传递、交流和共享政策信息的互动方式以及行为过程。它包括硬件和软件两大部分:硬件由政策传播主体、政策传播内容、政策传播媒介和政策传播受众等要素组成;软件包括制度构建、互动平台、政府—媒介—受众的合作、以及效果评估等。  相似文献   

17.
新课程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程改革已经走过好几个年头,在新课程改革推进的进程中,需要不断探讨新课程政策执行的状况,把握好影响新课程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以促进新课程政策目标的实现。分析新课程政策问题的易处理性、新课程政策基层执行者的复杂性和新课程政策工具的适切性等新课程政策执行的关键因素,将有助于清楚地认识新课程政策问题,也有助于深刻理解基层执行者和有效地选择政策工具。  相似文献   

18.
政策工具是政府为解决社会公共问题或达成一定的政策目标而采用的可以控制的手段。任何一种政策工具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和假设。对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政策工具演变的分析可以看出,要在复杂的高等教育改革中顺利实现政策目标,必须在公众参与和民意调查基础上识别政策目标群体的态度、价值观、行为方式等特性,并在此基础上选择合理的政策工具,这是高等教育政策执行科学化和民主化的必要前提。  相似文献   

19.
试论我国民族教育政策的时代转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面对新的时代环境和条件,国家民族教育政策关照的重点正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文章对民族教育政策取得的成就及当前民族教育政策环境进行深入分析后认为,民族教育政策正在进行着新的时代转向,政策支持的重点将由"硬件"转到"软件";政策执行中,将由政策"强制"转到政策"认同";政策取向上,由"倾斜"政策向"特殊"政策过渡。  相似文献   

20.
课程改革政策的滞后已成为当前阻滞课程改革深化发展的重要原因。在现阶段,课程改革政策的供给滞后状况尤为明显。课程改革政策的供给滞后现象,无论是在指令性政策领域,还是在指导性政策领域,都有比较突出的表现。指令性政策滞后表现为督导政策滞后、奖励政策滞后和惩处政策滞后,指导性政策滞后表现为指导培训滞后、教学专业支持滞后和配套保障滞后。课程改革政策滞后是受到多方面因素的影响而形成的,其深层原因主要集中于决策模式、专业研究和利益博弈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