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  相似文献   

2.
感受与鉴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学生学习音乐基础和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感受与鉴赏是学生学习音乐的重要领域之一,是学生学习音乐基础和培养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教师应更新教育观念,激发学生欣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正>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日本著名音乐教育家高萩保治提出过音乐教育的两个观点:一要培养积极的“主动的音乐性”:二要培养“音乐的感受性”。音乐欣赏教学就是完成这一目标的有效途径。因此培养学生拥有“听音乐的耳朵”,是更为实效性的教学目标,应帮助学生学会选择音乐、学会聆听音乐,成为喜欢音乐、享受音乐的人。笔者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和外出观摩学习的体会,粗略谈谈音乐欣赏课堂教学中的引导策略。  相似文献   

5.
孔丽艳 《中国教师》2011,(Z1):159-160
<正>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我们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要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  相似文献   

6.
音乐教育的目的是通过音乐艺术形式的感染,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这种教育作用主要是通过音乐欣赏途径来达到的。音乐欣赏,顾名思义,是欣赏者通过聆听音乐,从中获得音乐美的享受、精神愉悦的活动。音乐欣赏是一种最直接、最具体的审美教育活动,它以一定的音乐作品为审美对象,以参与欣赏活动的学生为审美主体,最终实现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和鉴赏。  相似文献   

7.
新课标提出小学音乐教学应以音乐审美体验为重点,因此,课堂上让学生欣赏音乐、感受音乐、体验音乐就显得尤为重要。感受与鉴赏是整个音乐学习过程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这就要求我们在课堂上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发表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8.
《音乐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以音乐审美为核心是中小学音乐教育最基本的理念;应渗透在各个不同的教学领域中。通过音乐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及音乐与相关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审美感知,丰富审美情感,发展审美想象,深化审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由此,音乐课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音乐创造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学生充分体验蕴涵于音乐音响形式中的美和丰富的情感,为音乐所表达的真善美理想境界所吸引、所陶醉,与之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逐步形成以培养学生审美为核心的音乐课堂,逐步培养和提高学生感受美、表现美、鉴赏美、创造美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素质。  相似文献   

9.
赵丽莉 《考试周刊》2015,(13):178+165
感受和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的形成,对于丰富情感体验,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正>音乐教育是音乐文化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的音乐文化素养,培养音乐兴趣,丰富情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和技能,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审美能力。因此,教学中要突出音乐教学的审美性、人文性和综合性,尤其要关注学生对音乐风格的把握和对音乐文化的理解。1.以审美为核心重视感受与鉴赏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是音乐教育的根本功能,是本次课程改革达成的共识。课程标准提出音乐课的基本价值在于通过以聆听音乐、表现音乐和创造音乐活动为主的审美活动,使  相似文献   

11.
高梅 《中国教师》2013,(Z1):136-136
进行音乐欣赏时,要引导学生充分感受,并对其进行仔细鉴赏,它不仅可以为整个音乐学习活动奠定良好基础,而且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音乐感受、鉴赏能力,可以丰富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也可以增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因此,进行音乐欣赏时,教师要创设条件激发学生对音乐的浓厚兴趣,并逐渐形成喜欢听音乐的习惯,积累一些鉴赏  相似文献   

12.
张波 《儿童音乐》2011,(3):43-45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培养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与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杨敬华 《考试周刊》2011,(53):220-220
音乐欣赏课具有画龙点睛的重要作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先创设情境、激发兴趣,让学生乐意欣赏,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中来;激发情感、感受音乐美,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主动参与、实践感受,从参与和实践中得到愉悦和美感。  相似文献   

14.
谷群 《中国教师》2014,(Z1):222
<正>音乐课是什么?音乐课是唱,音乐课是听,但对于大多数学生来说都喜欢唱歌课而不喜欢欣赏课。音乐课程标准中对音乐课程中的感受与欣赏作出了具体要求,文中指出"感受与欣赏是音乐学习的重要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良好的音乐感受能力于欣赏能力的形成,对于学生丰富情感,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具有重要意义。"那么如何提高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培养学生聆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音乐教育,主要的教育目的在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逐步积累鉴赏音乐的经验。应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有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终身学习和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订的《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强调“以音乐审美为核心”。而在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中又要求:“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感受与见解,鼓励学生勇于表述自己的审美经验,以利于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逐步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积累感受与鉴赏音乐的经验。”这些无疑体现了音乐教育对学生个体和学生审美体验个体差异的关注与重视。  相似文献   

17.
晏敏 《儿童音乐》2011,(3):46-47
九年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感受与鉴赏是重要的音乐学习领域,是整个音乐学习活动的基础,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可以看出,在新课程标准中,感受与鉴赏是摆在首位的学习领域。为了适应新课程环境下的感受与鉴赏教学,广大音乐教师积极探  相似文献   

18.
高中音乐鉴赏课主要通过聆听和感受音乐以及对音乐历史与文化的学习.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审美能力和评价、判断能力,是提高学生音乐文化素养的主要渠道,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要让每位高中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主动探究并对所听音乐发表自己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在探讨中由“欣赏”逐步过渡到“鉴赏”音乐;由感性的接触逐步过渡到理性的参与.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进而为终身学习音乐、享受音乐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刘丽娟 《新疆教育》2013,(15):72-73
上活小学音乐欣赏课,让学生在愉悦的情境中获取知识,使学生在音乐的王国里自由的表现,自由的发挥,让童心飞起来。教学中就应激发学生听赏音乐的兴趣,养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形式,让学生乐意赏,主动参与音乐欣赏活动中来。感受音乐美,培养学生”鉴赏音乐的素质,从参与和实践中得到愉悦和美感,从而提高审美能力。  相似文献   

20.
音乐鉴赏是培养学生音乐审美能力的重要途径。具备良好的音乐鉴赏能力对于丰富情感,陶冶情操,提高文化素养,增进身心健康,形成完善的个性具有重要意义,针对高中学生更应采用多种教学形式,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音乐体验,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并引导学生体验对所听音乐的独立的感受与见解,帮助学生建立起音乐与人生的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