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在刚刚走过的20多年间,我们用自己的努力谱写了辉煌篇章:当世界需要用人类智慧之火点亮自己生活的时候,我们同样为点燃自己的智慧之火添加了利益之油--建立了一个日益完善并有利于国家经济、科技发展的专利制度.同时,当专利制度正在成为国际社会的共同规则的时候,我们正在为使这个规则能够进一步有利于世界各国合理分享科技进步带来的利益不懈地努力着.  相似文献   

2.
一、国际专利制度的发展趋势专利是知识产权的重要组成部分,纵观几十年来国际专利制度的发展,呈现出以下几方面明显的趋势: 1.专利制度保护的范围日益宽广。从专利制度的覆盖面来看,世界上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从1883年到1973年,建立专利制度的国家从20个增加到120个,其  相似文献   

3.
2005年我国PCT专利申请喜忧参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专利制度是法律、技术、经济三位一体的知识产权保护方式,它以技术发明创造为基础,在法律保护下以独占市场为主要特征,以谋求获得最大经济利益为目标.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加速,专利制度已成为国际公认的法律保护制度.  相似文献   

4.
丁冬 《科技广场》2002,(4):22-24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技、经济一体化和国际经济全球化的迅速发展,我国企事业单位的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已面临严峻的挑战。本文将从专利申请的角度来分析入世对我国知识产权工作的影响,专利保护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以及今后所要采取的对策。一、专利申请在技术创新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从1624年世界上第一部具有现代含义的专利法诞生起算,专利制度在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建立已有近四百年的历史,它为资本主义社会的经济和科技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到目前为止,世界上建立起专利制度的国家和地区已有170多个,这说明专利制…  相似文献   

5.
我国和东盟国家有着悠久的经济文化交流合作史,目前已建成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熟悉和掌握东盟国家专利制度的运行规则,对于我国开展与东盟国家的经济贸易合作具有重要意义。但由于种种原因,我们对东盟国家的专利制度缺乏了解。为此,本刊特约请广西大学法学院副教授柳福东先生,撰写了介绍东盟国家专利制度的系列文章,本刊将予以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6.
美国专利制度肇始于1790年,并先后于1836年、1952年、2011年等作出多次修订,逐步建立起相对完善的专利法律规范。在不同时期美国专利法呈现出不同的立法特点,从18世纪末制度产生阶段的粗糙规定,到制度发展阶段的体系构建,再到制度变革阶段的机制完善,美国专利制度以自身的规则演变见证了美国社会的变革,也推动了美国经济的发展。美国专利制度200余年的制度演进史,展现出了美国从脱离英国统治独立建国到成为世界霸主的制度变迁,也为其他国家的专利制度建设提供了重要的经验借鉴。我国专利思想虽始于清末,但现代意义的专利制度是改革开放后建立的。因此,我国在专利制度构建与完善的过程中,也应以美国的制度演进历史为借鉴,积极推进专利立法的现代化、专利审判的一体化、专利运营的国际化。  相似文献   

7.
一、我国专利制度在专利收费规定方面的经验 我国的专利制度从1 985年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起至今,已经走过了20年的历程.回顾过去的20年,中国的专利制度从无到有,辉煌的成绩举世瞩目.  相似文献   

8.
试论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宏观安排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世界经济技术全球化的加快,我国加入WTO后融入国际经济的程度将加深,技术贸易也将飞速发展,人们对专利制度的经济学理解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本文在前人的基础上,指出专利制度(核心为专利法)宏观上是从地域、知识、结构三个维度对技术创新进行激励的。  相似文献   

9.
专利制度对技术创新激励机制微观安排的三个维度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西方发达国家对专利制度的经济学研究已颇有深度,而我国则处于起步阶段。我国已加入WTO,面对一个竞争更为激烈、残酷的国际市场,贸易壁垒将很快由行政壁垒、关税壁垒转移到以技术壁垒为中心的非关税壁垒上来;对于在国际市场中正处于竞争弱势的我国企业,研究专利制度的经济学意义是非常迫切和必要的。文章在前人的基础上,指出专利制度在微观上是从长、宽、高三个维度对技术创新进行激励的。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专利制度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国家统计局发布的1985--200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运用计量经济学中Granger Causality因果关系检验法和回归分析法对中国经济增长与专利制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与专利制度之间不存在着明显的因果关系.1985--2002午问,专利制度对我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约为17.87%,表明专利制度的实施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但作用还不是很大.  相似文献   

11.
我国的专利代理行业是随着专利制度的诞生而逐步建立起来的.在短短的20年里,我国的专利事业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专利代理人队伍也由无到有、迅速成长,在专利制度的运作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广大的专利代理人引领时代潮流、辛勤耕耘,为中国专利制度添砖加瓦.20年来,我国专利事业取得的巨大成就凝聚着他们的辛劳与贡献.如同任何新生事物都有一个完善的过程一样,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不断完善,我国的专利代理行业的发展也经历了深刻的改革和调整.  相似文献   

12.
2005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实施20周年.我国知识产权保护从无到有,取得了辉煌的成绩.在全国各界回顾20年专利制度发展历程之时,也让我们把关注的目光投向比我国专利制度的建立更早开展的专利文献与信息服务工作.回顾我国专利文献与信息服务工作近50年的发展变化,以更好地将我国专利文献与信息服务工作做好.  相似文献   

13.
目前世界上已有15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了专利制度,全世界的专利说明书已达3000多万件。我国虽是1985年才开始实施专利法,时间不长,但也是国际知名的专利大国了,截止1996年6月,中国专利局授权专利量已达30多万件,并正以每年22%的速度递增。人们...  相似文献   

14.
《世界发明》2007,(2):41-43
伴随着时间的匆匆脚步,2006年已与我们擦肩而过,在过去的一年中知识产权问题仍然备受世界各地关注。回首2006年,中国知识产权事业继续蓬勃发展,举世瞩目;世界经济强国相继推出支持创新、保护知识产权的战略举措;EPO在积极努力推动构建强大的欧洲专利制度:WIPO通过《商标法新加坡条约》,为在知识经济时代更有效地保护商标提供国际法律保障。下面是由国家知识产权局文献部总结出的2006年世界知识产权界中值得关注的10大事。  相似文献   

15.
重视自主知识产权的发展增强科技经济可持续发展能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知识经济快速发展的形势下,知识产权制度已成为世界科技、经济、贸易过程中的通用行为规则。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综合竞争实力的一项重要指标。加强自产知识产权发展不仅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也是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的需要,更是保持我国科技、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相似文献   

16.
我国自1985年实行专利制度以来,已近20年,但目前专利知识还没有普及到全体人民中去,参加搞专利的人数也不很多,这一方面与我国实行专利制度起步较晚、人民的文化科学知识水平不高有关系,但另一方面,申请专利收费过高,而专利费用的减缓费年收入标准又订得太低也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相似文献   

17.
北洋专利事务所的前身为天津大学专利事务所,创立于我国专利制度建立前夕,至今已20余年。“北洋”二字取自1895年建立的北洋大学(天津大学前身)校名。该所遵循北洋大学一贯坚持的“北洋精神”,并以曾任北洋大学校长的著名科学家茅以升先生“实事求是”的题词为执业原则。  相似文献   

18.
自1985年4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法>(以下简称专利法)实施以来,伴随着我国专利制度20年的飞速发展和专利申请数量的持续增长,我国的专利审查也经历了20年的风风雨雨,并在风雨中茁壮成长.如今,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审查员队伍日益壮大,审查质量快速提高,审查周期不断缩短,综合审查能力已经位于发展中国家前列,在世界知识产权界拥有了一席之地.回顾20年走过的风风雨雨,追溯前进过程中的坎坷崎岖,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教训,激励我们走向更大的辉煌.  相似文献   

19.
如果从1624年英国颁布的《垄断法》算起,专利制度至今已有300多年的历史了,与近代科学技术发展的历史正好同步。目前,世界上已有17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行专利制度,虽然各个国家的社会制度和经济发展水平不尽相同,但专利制度在不同程度上都促进了各国的科技和经济发展。一、专利制度在科技研究中的作用首先,实行专利制度,有利于科技研究面向经济建设。由于取得专利的重要条件之一就是发明要有实用性,因此科研工作者要想使科研成果获得专利,就必然力图使自己的发明成果能够运用于生产实际,并能产生积极的经济技术效果。其次…  相似文献   

20.
加入WTO后,我国银行业将面临世界金融业的激烈竞争.利率市场化既是我国银行业提高竞争力的有效手段.也是我国适应向市场经济转型的要求.及加入WTO后按国际通行规则管理经济与国际货币体系接轨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